辽宁省长海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长海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
B. 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C. 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
D. HCl的形成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硅是共价晶体(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式,A错误;
B.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B错误;
C.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其质量数为31,则为,C正确;
D.HCl为共价化合物,在其形成过程为:,D错误;
故选C。
2. 已知:2H2(g) + O2(g) =2H2O(g),2mlH2完全反应放出热量483.6 kJ,有关键能数据如下表:
则H-H的键能为(拆开1ml化学键所需吸收的能量叫做键能) ( )
A. 413kJ/mlB. 557kJ/ml
C. 221.6kJ/mlD. 436kJ/ml
【答案】D
【解析】
【详解】2mlH2完全反应放出热量483.6 kJ,即2H2(g) + O2(g) =2H2O(g)△H=-483.6kJ/ml,设H-H键能为x,由焓变等于反应物中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中键能之和,2x+498kJ/ml-2×2×463.4kJ/ml=-483.6kJ/ml,解得x=436kJ/ml,故选:D。
3. 如图所示为锌铜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外电路中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
B. 盐桥中移向溶液
C. 锌片做负极,电极反应式:
D. 理论上,当溶解时析出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Zn比Cu活泼,Zn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据此作答。
【详解】A.外电路中电子从锌片(负极)流向铜片(正极),故A正确;
B.盐桥中阳离子(钾离子)移向硫酸铜溶液(正极),故B错误;
C.Zn比Cu活泼,Zn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故C正确;
D.理论上,当6.5g Zn溶解时转移电子×2=0.2ml,析出铜×64g/ml=6.4g,故D正确。
答案选B。
4. 能量变化符合下列图像的反应是( )
A. 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反应
B 镁条与盐酸反应
C. NaOH与硫酸溶液反应
D. CH4的不完全燃烧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图示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A.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符合;
B.活泼金属和酸的置换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镁条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不符合;
C.NaOH与硫酸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不符合;
D.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CH4的不完全燃烧也是放热反应,故D不符合;
故选A
5.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将氯气通入水中:
B. 溶液与少量的溶液混合:
C.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SO2+2+2H2O = 5+2Mn2++4H+
D. 向硫酸酸化的溶液中通入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氯气通入水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是弱酸,不能拆开写,其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NaHCO3溶液与少量的Ba(OH)2溶液混合,由于氢氧化钡少量,则钡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应全部参与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SO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2H2O=5+2Mn2++4H+,故C正确;
D.酸性条件下的产物中不会有氢氧根离子,向硫酸酸化的FeSO4溶液中通入O2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 关于非金属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g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所以实验室通常用浓硝酸洗涤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银镜
B. 加热浓硫酸与NaCl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备HCl,说明浓硫酸酸性强于HCl
C. 将CO2通入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也无明显现象
D. 向NaClO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先变红后褪色,证明NaClO在溶液中发生了水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室通常用稀硝酸清洗银镜,稀硝酸成本更低,故A错误;
B.加热浓硫酸与NaCl固体反应方程式为:,反应能发生,是由于HCl为挥发性酸,不断离开反应体系,使得平衡正向移动,反应得以进行,与浓硫酸和HCl的酸性大小无关,故B错误;
C.SO2通入Ba(NO3)2溶液中,SO2被氧化为硫酸根,会生成BaSO4白色沉淀,故C错误;
D.向NaClO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先变红后褪色,是由于次氯酸根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由于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得溶液变红后褪色,故D正确;
故选D。
7. 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氨气或氨水的有关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遇冷生成氯化铵,则用直接加热氯化铵方法无法制得氨气,故A错误;
B.氨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B错误;
C.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则收集氨气时,氨气从长导气管通入,故C正确;
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则收集氨气时,导气管应插入到试管底部,故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澄清透明溶液:
B. 氨水溶液:
C. 的溶液:
D. 酸性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要发生反应生成络合物,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
B.氨水溶液中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选;
C.的溶液显酸性,氧化,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酸性溶液有强氧化性,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答案选B。
9. 理论研究表明,在101kPa和298K下,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CN和HNC中碳氮键完全相同
B.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反应热和活化能
C. HCN(g)比HNC(g)稳定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HCN和HNC中的中心原子不同,因此碳氮键不完全相同,故A错误;
B.使用催化剂降低活化能,但对反应热无影响,即使用催化剂,反应热不变,故B错误;
C.能量低,物质稳定,根据图象,HCN的能量低于HNC,因此HCN(g)比HNC(g)稳定,故C正确;
D.根据图象,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0.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NH3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
B. 常温下,铁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C. 与足量的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D. 含的浓硫酸与共热,生成分子数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已知NH3分子含有3个N-H共价键,故标准状况下,22.4LNH3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A正确;
B.常温下,Fe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即铁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不能完全反应,无法计算转移的电子数,B错误;
C.已知Fe和S共热反应得到FeS,故0.4mlFe与足量的S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4ml×2×NAml-1=0.8NA,C错误;
D.已知浓硫酸随着反应进行将变为稀硫酸,不与Cu反应,故含的浓硫酸与共热,无法计算生成分子数,D错误;
故答案为:A。
11.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而锌和稀硫酸反应为放热反应,与图示不符,故A错误;
B.通过图可知石墨能量低于金刚石能量,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B错误;
C.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2SO3(g)⇌2SO2(g)+O2(g) ΔH=(a-b)kJ⋅ml-1,因此2mlSO3(g)转化为2mlSO2(g)和1mlO2(g)吸热(a-b)kJ,故C正确;
D.由图可知白磷能量高于红磷能量,因此白磷转化为红磷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2. 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铂网作电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
B. 阳离子移向负极
C.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铝板沿导线流向铂网
D. 铂电极做成网状,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电池总反应可知,电池工作时,负极为Al,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通入空气,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答该题.
【详解】A.正极上通入空气,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A正确;
B.原电池电解质溶液阳离子移向正极,故B错误;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从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故C正确;
D.铂做成网状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D正确;
故选:B。
13. 执法交警最常用的一种酒精检测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其反应原理为CH3CH2OH+O2=CH3COOH+H2O,被测者呼出气体中所含的酒精被输送到电池中反应产生微小电流,该电流经电子放大器放大后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其酒精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质溶液中的移向a电极
B. 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 呼出气体中酒精含量越高,微处理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
D. 外电路中电子的移动方向为a→b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及总反应方程式可知,电解质溶液为酸性环境,b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a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详解】A.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即移向a电极,故A正确;
B.b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故B错误;
C.单位时间内,人呼出的气体中酒精含量越多,酒精失电子数越多,所以微处理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故C正确;
D.b极为正极,a极为负极,外电路中电子的移动方向为a→b,故D正确;
故选B。
14. 已知某物质X能发生如下转化,下列有关上述转化关系中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为硝酸,则X为N2
B. 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一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C. 若X为H2S,则Y为SO2
D. 若X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则A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Y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转化关系可知,A能发生连续氧化,则由NH3和O2反应生成NO,最终实现转化的生成物是HNO3;S在O2中反应生成SO2,被氧化后产物SO3和H2O反应生成的是H2SO4,A为H2SO4或HNO3;H2S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S单质,S氧化产生SO2,SO2与水反应产生H2SO3,A为H2SO3,故X为N2、NH3、S或H2S等,以此来解答。
【详解】A.若A为硝酸,逆推可知Z为NO2,Y为NO,X为N2或NH3,A错误;
B.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若为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若为SO3与H2O反应产生H2SO4,则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若X为H2S,Y可能为SO2,也可能是S单质,C错误;
D.若X为非金属单质S,Y为SO2,Z为SO3,则A为硫酸,Cu和稀硫酸不能反应,若A为浓硫酸,Cu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发生反应,故A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Y,D正确;
故合理选项D。
15. 现有一定量的Cu和CuO混合物,向其中加入稀硝酸,混合物完全溶解,同时生成8.96LNO{标准状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2.0ml/LNaOH溶液,恰好使Cu2+沉淀完全,沉淀经洗涤、充分灼烧后得64.0g黑色固体(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该混合物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1.2ml
B. 该混合物中铜与氧化铜物质的量之比为1:3
C.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1L
D. Cu2+沉淀完全后,溶液中c()为1.1ml/L
【答案】C
【解析】
【分析】Cu与稀HNO3反应的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标况下8.96LNO的物质的量为0.4ml,根据电子守恒,原混合物中含有铜的物质的量为:n(Cu)==0.6ml,其质量为:64g/ml×0.6ml=38.4g,最终得到的64.0g为氧化铜,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0.8ml,根据铜原子守恒可知,原混合物中含有CuO的物质的量为:0.8ml−0.6ml=0.2ml,−1稀硝酸中含有硝酸的物质的量为:2.0ml/L×1.2L=2.4ml,据此回答。
【详解】A.该混合物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NO,根据氮原子守恒,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8ml×2+0.4ml=2ml,A错误;
B.Cu的物质的量为0.6ml,CuO为0.2ml,则该混合物中铜与氧化铜物质的量之比为3∶1,B错误;
C.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2.0ml/LNaOH溶液,恰好使Cu2+沉淀完全,此时溶质为硝酸钠,根据氮原子守恒,反应后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2L×2.0ml/L−1−0.4ml=2ml,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ml,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L,C正确;
D.铜离子完全沉淀时,根据C可知,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l,浓度为:=0.91ml/L,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6. I.如图为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1)若A为Pb,B为PbO2,电解质为H2SO4溶液,工作时的总反应为,写出B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该电池在工作时,A电极的质量将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若该电池反应消耗了0.1mlH2SO4,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若A、B均为铂片,电解质为KOH溶液,分别从A、B两极通入CH4和O2,该电池即为甲烷氧气燃料电池,写出A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该电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碱性将__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Ⅱ.现用图装置来测定某原电池工作时在某段时间内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量筒的规格为1000mL,供选择的电极材料有纯铜片(相对分子质量64)和纯锌片(相对分子质量65)。
(3)b电极材料为___________(填名称),当量筒中收集到560mL(标准状况下)气体时,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l,此时a电极质量变化了___________g。
(4)如果将a、b两电极的电极材料对调,U形管中将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Ⅲ.用A、B、C、D四种金属按如表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5)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甲中电流的流动方向为:沿导线___________(请填写“从A流向B”或“从B流向A”)。
②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③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②. 增加 ③. 0.1NA
(2)①. ②. 减弱
(3)①. 铜 ②. 0.05 ③. 1.625
(4)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
(5)①. 从B流向A ②. ③. D>A>B>C
【解析】(1)若A为Pb,B为PbO2,电解质为H2SO4溶液,工作时的总反应为,B电极上PbO2得到电子,生成PbSO4,电极反应式为:;该电池在工作时,A电极上Pb失去电子,变为PbSO4,电极反应式为:,质量增加;由反应式得,反应消耗2mlH2SO4时,转移电子2ml,若该电池反应消耗了0.1mlH2SO4,则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1ml,数目为0.1NA;
(2)若A、B均为铂片,电解质为KOH溶液,分别从A、B两极通入CH4和O2,该电池即为甲烷氧气燃料电池,A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OH-被消耗,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碱性将减弱;
(3)根据装置图可判断b电极生成氢气,所以是正极,因此b电极材料为铜,当量筒中收集到560mL(标准状况下)气体时,即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56L÷22.4L/ml=0.025ml,根据电极反应式:,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25ml×2=0.05ml;a电极为锌,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消耗锌的物质的量是0.025ml,所以此时a电极质量减少了0.025ml×65g/ml=1.625g;
(4)如果将a、b两电极的电极材料对调,则a电极是正极,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气,b电极是负极,所以U形管中将出现的现象是: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
(5)①甲中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即A为负极,电子从A流向B,电流方向与电子相反,从B流向A;
②装置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说明C为正极,Cu2+得到电子变为Cu,电极反应式为:;
③装置甲中,A为负极、B为正极,活泼性A>B;装置乙中,C的质量增加,C是正极,活泼性B>C;装置丙中,A上有气体产生,A是正极、D是负极,活泼性D>A;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A>B>C。
17.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mlNO2(g)和1mlCO(g)反应生成CO2(g)和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请写出NO2(g)和CO(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理论上强酸强碱的中和热为57.3kJ·ml-1,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甲醇是人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能源。已知:
①甲醇蒸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H2(g)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
(4)某实验小组用0.50ml/LNaOH溶液和0.50m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NaOH溶液,则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_____g。取50mLNaOH溶液和30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5)近似认为0.50ml/LNaOH溶液和0.50m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___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6)上述实验结果的数值与57.3kJ/m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在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铜棒代替玻璃搅拌棒
【答案】(1)
(2)①. 环形玻璃搅拌棒 ②. 防止热量散失 ③.
(3)①. ②.
(4)5g
(5)
(6)acd
【解析】(1),热化学方程式为:;
(2)①由图可知,仪器A为环形玻璃搅拌棒;碎泡沫塑料用于防止热量散失;
②理论上强酸强碱的中和热为57.3kJ·ml-1,稀硫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Ⅰ:
反应Ⅱ:
①甲醇蒸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的方程式为:,2×(反应Ⅰ+反应Ⅱ)可得该方程式,其;
②在101 kPa时,1 m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H2(g)的燃烧热为;
(4)要使用245mL NaOH溶液,应选择250mL容量瓶,实际配制250mL0.50ml/L NaOH溶液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m=0.25L×0.5ml/L×40g/ml=5.0g;
(5)4次温度差分别为:4.0℃,6.1℃,3.9℃,4.1℃,4组数据中第二组误差较大,无效,温度差平均值为,50mL0.50ml/L氢氧化钠与30mL0.50m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l/L=0.025ml,溶液的质量为:80ml×1g/ml=80g,温度变化的值为△T=4℃,则生成0.025m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80g×4.18J/(g•℃)×4.0℃=1337.6J,即1.3376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
(6)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a符合题意;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b不符合题意;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导致热量散失,中和热的数值偏小,c符合题意;
d.用铜棒代替玻璃搅拌棒,铜棒导热性好,导致热量散失,中和热的数值偏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18.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除去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与浓硫酸共热制取SO2并完成相关性质探究(不考虑水蒸气)。(已知:C+2H2SO4(浓)CO2+2SO2↑+2H2O)
(1)有同学认为制得的SO2中可能混有杂质,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为验证气体成分,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
①为验证并吸收SO2,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装置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装置H的作用为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验证SO2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②为验证SO2的还原性,取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Ⅰ、Ⅱ或Ⅲ);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CO2、H2
(2)①. 酸性KMnO4溶液 ②. 验证SO2是否吸收完全 ③. 防止空气中H2O进入干燥管而影响杂质气体的检验
(3)①. a试管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②. Ⅱ ③. Cl2+SO2+2H2O=4H++2Cl-+SO
【解析】装置A是浓硫酸和铁钉的反应装置,装置B是高锰酸钾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装置C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吸收完全,避免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装置D应是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装置E干燥气体,装置F是检验生成气体中是否含氢气,生成的水蒸气用G中无水硫酸铜检验,最后H装置防止空气中H2O进入干燥管。
(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碳反应生成CO2,又因为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制得的SO2中可能混有杂质是H2和CO2。
(2)①由分析可知,为验证并吸收SO2,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为酸性KMnO4溶液,装置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验证SO2是否吸收完全;
②由分析可知,装置H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H2O进入干燥管而影响杂质气体的检验。
(3)①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S沉淀,反应中二氧化硫表现氧化性,则a试管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②为验证SO2的还原性,取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可以是氯水中含有的漂白性物质次氯酸起的作用;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硫酸根离子,是二氧化硫在酸性环境下被氯水氧化生成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SO +2Cl-,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则实验设计合理;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能是氯水中的氯离子产生的作用;则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Ⅱ。
19. 回答下列问题。Ⅰ. 氮在自然界中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图所示的氮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1)循环图中能够说明含氮有机物可以转化为无机物的是___________(填转化序号)。
(2)循环图中转化④的反应之一可表示为NH+2O2 X+2H++H2O,其中X为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氮循环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图中转化②③④都属于氮的固定
B. 雷雨天气容易发生转化②的过程
C. 只有氮、氧两种元素参加了氮循环
D. 植物吸收的无机氮主要是NH和NO
Ⅱ.NH3和HNO3是重要的工业产品,下图是合成氨和氨氧化制硝酸的工艺流程。
(4)工业上,常用N2和H2制备NH3,在实验室以下图装置作发生装置制备氨气,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氨分离器中压强约为15 MPa,温度约为-20 ℃,分离氨时应用了氨的___________性质,氧化炉中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6)将吸收塔中制备好的浓硝酸进行储存运输,可以选择___________作为罐体材料。
A. 铜B. 铁C. 铝D. 银
(7)尾气中的少量NO、NO2可以用NH3来处理,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无污染的气体。现有NO2和NO混合的气体(体积比为1∶1),处理3 ml 混合气体需要的NH3 为___________ml。
【答案】(1)⑤
(2)
(3)BD
(4)
(5)①. 易液化 ②.
(6)BC
(7)6
【解析】(1)循环图中动植物蛋白质属于有机物,能够说明含氮有机物可以转化为无机物的是⑤;
(2)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X为;
(3)A.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是氮的固定,图中转化②③属于氮的固定,A错误;
B.雷雨天气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生成二氧化氮,进而转化为、,故雷雨天气容易发生转化②的过程,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氢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C错误;
D.植物吸收的无机氮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即NH和NO,D正确;
故选BD;
(4)实验室制氨气一般用固体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加热制备氨气,化学方程式为;
(5)分离氨时应用了氨的易液化性质;氧化炉中氨气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6)铁、铝常温下遇浓硝酸钝化,储存运输浓硝酸可以选择铁、铝作为罐体材料,故选BC;
(7)NO、NO2可以用NH3来处理,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无污染的气体,产物为氮气和水,NO2和NO混合的气体(体积比为1∶1)与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知处理3 ml 混合气体需要的NH3 为6ml。
化学键
H-O
O=O
键能(kJ/ml)
463.4
498
A.制取氨气
B.干燥氨气
C.收集氨气
D.验满氨气
选项
A
B
图示
叙述
该图可表示锌和稀硫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由图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选项
C
D
图示
叙述
由图可知,2mlSO3(g)转化为2mlSO2(g)和1mlO2(g)吸热(a-b)kJ
由图可知,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吸热反应
甲
乙
丙
装置
现象
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温度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温度差平均值/℃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大连长海县长海县高级中学高三三模化学试卷,共10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卷,文件包含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三模化学试卷docx、参考答案docx、参考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5,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