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灞桥区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6324071/0-173058794692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灞桥区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6324071/0-17305879469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灞桥区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6324071/0-173058794698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灞桥区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灞桥区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满分6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满分6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小可的妈妈带小可去海洋馆游览,小可看到一种特别漂亮的小动物(如图),它的身体外形像一把透明的小伞。下列符合该海洋生物的特征的是( )
A. 有口有肛门
B. 身体呈两侧对称
C. 有三个胚层
D. 体表有刺细胞
【答案】D
【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
【详解】图中的小动物身体外形像一把透明的小伞,应该是水母,水母属于腔肠动物,具有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两胚层、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等特征,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 血吸虫、华枝睾吸虫的生活方式是( )
A. 共生B. 腐生C. 寄生D. 合作
【答案】C
【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
【详解】A.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都为对方提供某种利益。这与血吸虫和华枝睾吸虫的生活方式不符,A不符合题意。
B.腐生是指生物体以动植物遗体、遗物为食,通过分解作用获取营养物质。血吸虫和华枝睾吸虫并不以动植物遗体或遗物为食,B不符合题意。
C.血吸虫和华枝睾吸虫都是寄生生物,它们通过寄生在宿主体内或体表来获取营养,C符合题意。
D.合作通常指两种或多种生物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工作。这与血吸虫和华枝睾吸虫的生活方式不符,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笄蛭涡虫(如图)头部呈扇状,是一种比较低等的扁形动物,拥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下列不属于其特点的是( )
A. 背腹扁平B. 身体呈辐射对称
C. 有口无肛门D. 营自由生活
【答案】B
【分析】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消化系统由口、咽、肠组成。
【详解】A.身体在背腹方向上相对扁平,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水生或寄生环境。笄蛭涡虫作为扁形动物的一种,也具有这一特点,A不符合题意。
B.辐射对称是指身体可以围绕中心点作均等的辐射划分,每一部分都相似。然而,扁形动物的身体通常是两侧对称的,而不是辐射对称,B符合题意。
C.扁形动物只有一个口作为食物和废物的进出口,没有专门的肛门。笄蛭涡虫同样具有这一特点,C不符合题意。
D.扁形动物中既有寄生生活的种类,也有自由生活的种类。笄蛭涡虫是一种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线虫动物比扁形动物高等主要体现在( )
A. 生殖器官发达B. 消化管简单
C. 身体呈线形D. 有口有肛门
【答案】D
【分析】线虫动物和扁形动物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而线虫动物有口有肛门,这是一个重要的进化特征。
【详解】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消化系统不完善;线虫动物有口有肛门,使得消化系统更加完整,有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在进化上是更高等的表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关于蛔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B. 消化管结构简单
C. 与人类共生D. 生殖器官发达
【答案】C
【分析】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有: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钩虫、丝虫、蛲虫等。
【详解】ABD.蛔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有一层细胞构成;体表有角质层;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ABD正确。
C.蛔虫是一种寄生虫,而非与人类共生的生物。它以宿主的营养为生,对人类健康有害,C错误。
故选C。
6. 下列动物中,全是环节动物的一组是( )
A. 涡虫、蝗虫B. 水蛭、沙蚕
C. 珊瑚虫、变形虫D. 海蜇、海参
【答案】B
【分析】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代表动物有沙蚕、水蛭和蚯蚓等。
【详解】A.涡虫是一种扁形动物,它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并不具有环节动物的环形体节特征。蝗虫则属于昆虫,其身体结构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同样不具有环节动物的特征,A不符合题意。
B.水蛭和沙蚕都是典型的环节动物。它们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这是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B符合题意。
C.珊瑚虫是一种腔肠动物,其身体呈辐射对称,并不具有环节动物的特征。变形虫则是一种原生动物,其身体结构单一,同样不具有环节动物的特征,C不符合题意。
D.海蜇是一种腔肠动物,其身体呈辐射对称,并不具有环节动物的特征。海参则是一种棘皮动物,其身体表面有许多突起的棘,同样不具有环节动物的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蚯蚓进行呼吸的结构是( )
A. 环带B. 湿润的体壁C. 刚毛D. 肺
【答案】B
【分析】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靠体壁呼吸。
【详解】A.蚯蚓的前端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称为环带,不能进行呼吸,A错误。
B.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B正确。
C.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因此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C错误。
D.蚯蚓的身体内没有肺,靠湿润的体壁呼吸,D错误。
故选B。
8. 图中动物是海生毛虫,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体节上有疣足,用来游泳和爬行。该动物属于( )
A. 环节动物
B. 节肢动物
C. 线形动物
D. 扁形动物
【答案】A
【分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
【详解】海生毛虫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体节上有犹足,用来游泳和爬行,因此属于环节动物。
故选A。
9. 下列关于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
B. 环节动物能提供优质蛋白质,这类动物对人类有百利而无一害
C. 蛭素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
D.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其粪便能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B
【分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不同的环节动物与人类有着复杂的关系。
【详解】A.沙蚕生活在海洋中,是鱼、虾、蟹等海洋生物的食饵。沙蚕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能够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来源,故A正确。
B.环节动物虽然能提供优质蛋白质等益处,但不能说对人类有百利而无一害。例如水蛭在野外可能会吸食人血或动物血液,给人和动物带来一定的危害。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环节动物可能会对农业生产等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故B错误。
C.蛭素是从水蛭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物质,具有抗凝血的作用,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在医学领域,蛭素对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故C正确。
D.蚯蚓生活在土壤中,通过其身体的蠕动可以疏松土壤,使土壤更加透气,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呼吸。同时,蚯蚓的粪便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故D正确。
故选B。
10. 软体动物也称贝类,是除节肢动物外最大的类群,约有10万种。下列都属于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
A. 带鱼、小乌贼、黄花鱼B. 海螺、鲍鱼、小乌贼
C. 带鱼、龙虾、扇贝D. 扇贝、海螺、龙虾
【答案】B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详解】A.带鱼、黄花鱼属于鱼类;小乌贼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A不符合题意。
B.海螺、鲍鱼和小乌贼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B符合题意。
C.带鱼属于鱼类,龙虾属于节肢动物,扇贝属于软体动物,C不符合题意。
D.扇贝和海螺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龙虾属于节肢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海螺的运动器官是( )
A. 足B. 纤毛C. 触手D. 四肢
【答案】A
【分析】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运动器官。海螺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一般依靠足进行运动。
【详解】A.海螺是软体动物,软体动物一般依靠足进行运动。海螺的足可以帮助其在海底或其他环境中缓慢移动,故A正确。
B.纤毛一般是单细胞生物的运动结构,故B错误。
C.触手主要用于感知环境等,不是运动器官,故C错误。
D.四肢一般是脊椎动物的运动器官,海螺不是脊椎动物,故D错误。
故选A。
12. 下列有关龙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两对翅,三对足B. 体表有外骨骼
C. 身体中无脊椎骨D.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答案】A
【分析】龙虾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纲。节肢动物的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中的昆虫具有两对翅、三对足等特征。
【详解】A.龙虾不是昆虫,没有两对翅、三对足。昆虫一般具有两对翅、三对足,而龙虾属于甲壳纲动物,故A错误。
B.龙虾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故B正确。
C.龙虾身体中无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故C正确。
D.龙虾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这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故D正确。
故选A。
13. 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的分布范围最广,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有复眼,观察范围广B. 运动器官有足和翅
C. 身体和附肢分节D. 体温恒定
【答案】D
【分析】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其广泛的分布和活动范围主要由于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
昆虫具有三对足,适于爬行和跳跃;一般有两对翅,适于飞翔,活动范围大。
【详解】A.昆虫“有复眼,观察范围广”有助于它们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
B.昆虫的“运动器官有足和翅”使其能在陆地和空中活动,B不符合题意。
C.昆虫的“身体和附肢分节”提高了其灵活性和适应性,C不符合题意。
D.昆虫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环境变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14. 下列动物中,真正属于鱼类的一组是( )
A. 甲鱼、章鱼B. 鲍鱼、墨鱼
C. 鲸鱼、娃娃鱼D. 海马、金鱼
【答案】D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A.甲鱼身体外有甲,用肺呼吸,陆上产卵,因此属于爬行动物;章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A错误。
B.鲍鱼、墨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B错误。
C.鲸鱼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C错误。
D.海马、金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D正确。
故选D。
15. 石斑鱼(如图)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下列不属于石斑鱼的特征的是( )
A. 生活在水中B. 用肺呼吸
C. 属于脊椎动物D. 鳍能协助游泳
【答案】B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详解】A.石斑鱼是鱼类,通常生活在水中,这是鱼类的典型生存环境,故A正确。
B.石斑鱼用鳃呼吸,通过鳃丝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获取水中的氧气,而不是用肺呼吸。肺是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等的呼吸器官,鱼类没有肺,故B错误。
C.石斑鱼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具有更加复杂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进化上处于较高的地位,故C正确。
D.石斑鱼通过鳍能协助游泳。鱼的鳍包括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等,不同的鳍在游泳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保持平衡、改变方向、产生前进动力等,故D正确。
故选B。
16. 青蛙皮肤裸露而湿润的意义是( )
A. 保护体内水分散失
B. 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C. 适应水中生活,使运动灵活
D. 有利于体表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D
【分析】青蛙是两栖动物,其皮肤裸露而湿润与两栖生活环境及生理功能相关。两栖动物需要依靠皮肤辅助呼吸。
【详解】A.青蛙皮肤裸露而湿润不利于保护体内水分散失,故A错误。
B.皮肤的状态对减少游泳时的阻力作用不明显,主要是身体形态等因素影响游泳阻力,故B错误。
C.皮肤裸露而湿润与运动灵活关系不大,运动灵活主要与肌肉、骨骼等结构有关,故C错误。
D.青蛙的皮肤裸露且湿润,能够溶解空气中的氧气,有利于体表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辅助呼吸,故D正确。
故选D。
17. 非洲巨蛙是蛙类中的“巨无霸”。一只成年雄性巨蛙体重可达3千克,身长约30厘米,展开后腿,差不多有1米长,眼睛直径可达2.5厘米。下列关于非洲巨蛙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成蛙既能游泳又能跳跃
B. 体温恒定,适应水中和陆地生活
C. 头部前端有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D. 前肢短小,用于支撑身体
【答案】B
【分析】非洲巨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两栖动物体温不恒定。
【详解】A.成蛙既能在水中游泳又能在陆地上跳跃。两栖动物成体的后肢发达,适于跳跃和游泳,故A正确。
B.非洲巨蛙是两栖动物,体温不恒定。恒温动物主要是鸟类和哺乳动物,两栖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B错误。
C.头部前端有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两栖动物成体用肺呼吸,气体从鼻孔进入,经呼吸道到达肺部,故C正确。
D.前肢短小,用于支撑身体。两栖动物的前肢一般较为短小,主要起支撑身体、协助运动等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18. 下列属于爬行动物的是( )
A. 乌贼B. 蚯蚓C. 扬子鳄D. 蟾蜍
【答案】C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详解】A.乌贼,身体柔软,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大多用鳃进行呼吸,属于软体动物,A错误。
B.蚯蚓: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疣足或刚毛辅助运动,属于环节动物,B错误。
C.扬子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摆脱对水的依赖而真正征服陆地的脊椎动物,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陆地生活环境,属于爬行动物,C正确。
D.蟾蜍: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D错误。
故选C。
19. 即将到来的2025年是农历蛇年,蛇是一种体表具有角质鳞片,能适应陆地生活环境的动物,它属于( )
A. 鱼B. 两栖动物C. 爬行动物D. 鸟
【答案】C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产卵,卵外有坚硬的卵壳。
【详解】A.鱼类通常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且体表大多有鳞片,但这些鳞片与蛇的角质鳞片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此外,鱼类无法适应陆地生活环境,A不符合题意。
B.两栖动物通常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它们在幼体阶段用鳃呼吸,成体阶段则主要用肺呼吸,并辅以皮肤呼吸。两栖动物的皮肤通常湿润且多孔,与蛇的干燥、角质鳞片覆盖的体表不同,B不符合题意。
C.爬行动物是一类适应陆地生活环境的动物,它们用肺呼吸,体表通常有鳞片或甲壳以保护身体。蛇作为爬行动物的一种,其体表具有角质鳞片,且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环境,C符合题意。
D.鸟类是一类有羽毛、善于飞翔的动物。它们用肺呼吸,并辅以气囊进行双重呼吸。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与蛇的角质鳞片不同。此外,鸟类通常具有飞行的能力,而蛇则不具备,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壁虎(下图)身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黏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下列有关壁虎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卵生,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
B. 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C.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
D. 只靠肺呼吸就能满足其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
【答案】B
【分析】壁虎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大多数种类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壁虎的生殖方式为卵生,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A正确。
B.爬行动物的生殖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B错误。
C.根据题干可知,壁虎体表覆盖角质鳞片,C正确。
D.爬行动物的肺发达,只靠肺呼吸就能满足其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D正确。
故选B。
21. 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也是唯一能倒着飞的鸟。下列有关蜂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视觉发达B. 用喙啄取食物
C. 消化能力强D. 身体内无脊椎骨
【答案】D
【分析】蜂鸟属于鸟类,鸟类的主要特征包括视觉发达、用喙啄取食物、消化能力强等。鸟类身体内有脊椎骨,属于脊椎动物。
【详解】A.鸟类一般视觉发达,便于在飞行中观察周围环境,蜂鸟也不例外,故A正确。
B.鸟类都具有喙,喙是它们啄取食物的重要器官。蜂鸟主要以花蜜等为食,用喙来吸食花蜜和啄取其他小型食物,故B正确。
C.鸟类为了适应飞行生活,消化能力强,能快速消化食物减轻体重,蜂鸟也具有这样的特点,故C正确。
D.蜂鸟是鸟类,身体内有脊椎骨,属于脊椎动物,故D错误。
故选D。
22. 金雕别名为老雕、鹫雕、金脖雕等,其头部相对较小,爪强健有力,尾长而宽,呈圆形。下列图示中,属于金雕的足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金雕作为一种猛禽,其足部特征对于其捕猎和生存至关重要。金雕的爪强健有力,这是它们能够捕捉和紧紧握住猎物的关键。同时,它们的足也适应了站立和栖息的需要。
【详解】A.该足具有强壮的爪,且趾间无蹼,各趾的末端都有锐利的钩爪。这种特征正是猛禽所具备的,它们需要用强壮的爪和锐利的钩爪来捕捉和紧紧握住猎物,A符合题意。
B.该足具有较长的后趾,且趾间无蹼。这种特征更符合树栖鸟类的足,它们需要用后趾来抓住树枝,保持平衡,B不符合题意。
C.该足的前三趾向前,后一趾向后,且趾间有蹼。这种特征通常出现在游禽中,如鸭、鹅等,它们需要在水中游泳和捕食,C不符合题意。
D.该足具有强壮的爪,且趾间有蹼但不完全。这种特征通常出现在涉禽中,如鹤、鹭等,它们需要在水中行走和捕食,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 如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四种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
A. 体温恒定B. 体表有鳞片
C. 体内有脊柱D. 体外受精
【答案】C
【分析】图中:青蛙(两栖动物)、鲤鱼(鱼类)、天鹅(鸟类)、乌龟(爬行动物)。不同类群动物具有不同特征,但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
【详解】A.青蛙、鲤鱼、乌龟体温不恒定,天鹅体温恒定,故A错误。
B.青蛙皮肤裸露,鲤鱼体表有鳞片,天鹅体表被羽毛,乌龟体表有甲,故B错误。
C.青蛙、鲤鱼、天鹅、乌龟都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故C正确。
D.青蛙是体外受精,鲤鱼是体外受精,天鹅是体内受精,乌龟是体内受精,故D错误。
故选C。
24. 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沙蚕身体分节,可使躯体运动灵活
B. 蜜蜂具有坚韧的外骨骼,适于身体快速生长
C. 蝾螈裸露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
D. 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答案】B
【分析】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适应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沙蚕身体分节利于运动;蝾螈为两栖动物,皮肤可辅助呼吸;蜥蜴为爬行动物,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蒸发。
【详解】A.沙蚕身体分节,可使躯体运动灵活。分节可以使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更加协调和灵活,故A正确。
B.蜜蜂具有坚韧的外骨骼,主要是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而不是适于身体快速生长,故B错误。
C.蝾螈裸露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两栖动物的皮肤湿润,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辅助肺呼吸,故C正确。
D.蜥蜴等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的角质鳞片,在防止水分散失的同时,减少了对水源的依赖,维持了体内生理功能稳定,还能抵御外界伤害和病原体入侵,使其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故D正确。
故选B。
25. 生活中,动物与人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蚊、蜱、螨叮咬人,能够传播疾病
B. 农田中放养青蛙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
C. 鸡、鸭、鹅等家禽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重要来源
D. 毒蛇能伤人,但蛇毒也能治病
【答案】B
【分析】动物既有有益于人的一面,也有有害于人的一面,我们需要辩证看待动物的作用。
【详解】A.节肢动物中的蚊、蜱、螨叮咬人,能够传播疾病,A正确。
B.农田中放养青蛙,青蛙能够捕食农业害虫,保护农田里的农作物,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不会加剧环境污染问题,B错误。
C.鸡、鸭、鹅等家禽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它们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C正确。
D.毒蛇能伤人,但蛇毒也能治病,蛇毒能够止血镇痛,还能够溶血栓,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空1分,计35分)
26. 扇贝是一种常见的贝类海鲜,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扇贝可以通过烤、蒸、煮等多种方式烹饪,也可以用来制作扇贝粥等美食。如图是扇贝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扇贝贝壳的形成与身体表面的______有关;像扇贝这样,身体的外面有______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的动物,称为______类。
(2)扇贝的运动器官是______。
(3)扇贝通过身体后端的______吸入水,水流经过身体一些器官后,再通过______排出体外。在吸入水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扇贝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同时利用______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1)①. 外套膜 ②. 两 ③. 双壳
(2)足 (3)①. 入水管 ②. 出水管 ③. 鳃
【分析】(1)扇贝属于软体动物,其贝壳的形成与身体表面的外套膜有关。外套膜能够分泌物质形成贝壳,所以扇贝的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逐渐积累形成的。像扇贝这样,身体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的动物,称为双壳类。双壳类软体动物的贝壳可以保护它们柔软的身体。
(2)扇贝的运动器官是足。扇贝通过足的伸缩和摆动在海底进行移动等活动。足可以帮助扇贝在海底寻找食物、躲避敌害等。
(3)扇贝通过身体后端的入水管吸入水,水流经过身体一些器官后,再通过出水管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扇贝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同时,扇贝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鳃是扇贝的呼吸器官,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水流经过鳃时,水中的氧气扩散进入毛细血管,而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则扩散进入水中,然后随着水流排出体外。这样,扇贝就能够从水中获取氧气,维持生命活动。
27. 蝗虫俗称“蚱蜢”,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其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盖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适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蝗虫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1)蝗虫的身体分为[A]______、[B]______、[C]腹部三部分。负责感觉和摄食的部位是______(填字母)。
(2)蝗虫的运动器官是______。
(3)用手触摸蝗虫身体,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比较坚硬,在蝗虫发育过程中,此结构会限制其生长,因此蝗虫有______的现象。
(4)将蝗虫胸部和腹部插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蝗虫死亡,这是因为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5]______被淹没所致。
【答案】(1)①. 头部 ②. 胸部 ③. A (2)足和翅
(3)蜕皮 (4)气门
【分析】蝗虫的身体分为A头部、B胸部、C腹部三部分,1触角、2前足、3中足、4后足、5气门、6翅。
(1)结合分析可知:蝗虫身体分为A头部、B胸部、C腹部三部分。蝗虫的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一个咀嚼式口器,触角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口器用于摄食。
(2)蝗虫的胸部有着发达的运动器官,三对足,两对翅。后足发达适于跳跃,中足、前足适于爬行,翅为蝗虫的飞行器官。
(3)蝗虫体表具有坚韧外骨骼,外骨骼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支撑身体和保护体内的各种器官的作用,外骨骼不能随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因此,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更换外骨骼,这种现象叫蜕皮。
(4)蝗虫体表用于呼吸的结构是气门,位于蝗虫的胸腹部。气门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将蝗虫胸部和腹部插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蝗虫死亡,这是因为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气门被淹没所致。
28. 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探究活动,他们选取鸟的标本作为观察对象,请结合标本回答下列问题。
(1)鸟的体表覆______,前肢变成______,使鸟能振翅高飞。
(2)鸟的______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鸟的骨骼______、薄、坚固,有些骨内部______,可减轻体重。
(4)图D中,②是______,当鸟在飞行时,每呼吸一次,气体将两次经过肺,并在其中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有的呼吸方式叫______,这种呼吸方式可以为鸟飞行时提供充足的氧气。
【答案】(1)①. 羽 ②. 翼
(2)胸肌 (3)①. 轻 ②. 中空
(4)① 气囊 ②. 双重呼吸
【分析】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前肢变成翼,翼是家鸽的飞行器官;家鸽的骨有的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这些特点都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
图D中①气管,②气囊,③肺。
(1)鸟的体表覆盖着羽毛,这些羽毛不仅为鸟提供了保护和维持体温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们使得鸟能够产生升力,在空中飞翔。同时,鸟的前肢已经演化成了翼,这使得鸟能够振翅高飞,实现空中的移动和定位。
(2)鸟的胸肌非常发达,这些肌肉附着在胸骨上,为鸟的飞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当鸟需要飞翔时,胸肌会收缩并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使得鸟能够在空中自由翱翔。
(3)鸟的骨骼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使得它们既轻便又坚固。首先,鸟的骨骼很轻且薄,但非常坚固,这使得鸟能够在保持身体强度的同时减轻体重。其次,有些骨内部是中空的,这种结构进一步减轻了鸟的体重,使得鸟能够更容易地飞翔。
(4)在图D中,②表示的是气囊。鸟类的呼吸方式非常独特,它们每呼吸一次,气体将两次经过肺,并在其中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有的呼吸方式被称为双重呼吸。通过双重呼吸,鸟类可以在飞行过程中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满足其高强度的运动需求。
29. 青蛙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能有效减轻农作物的虫害,还可以减少施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青蛙的眼睛后方有______,可以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______,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2)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______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______呼吸,______可辅助呼吸。
(3)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______。
【答案】(1)①. 鼓膜 ②. 鼻孔
(2)①. 鳃 ②. 肺 ③. 皮肤
(3)水
【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1)观察青蛙会发现,青蛙的眼大而圆,眼睛后方有鼓膜,可以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呼吸时气体进出的通道。
(2)结合分析可知,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3)由于青蛙的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在水中发育成青蛙,因此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30. 鲫为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鲫属的一种鱼。小秦参加了观察鲫的综合实践活动。下图是鲫的外形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践前准备】
信息一:鲫别名鲫鱼,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鱼、喜头、鲋鱼、寒鲋等,为欧亚地区常见淡水鱼。
信息二:鲫是主要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喜群居,择食而居。
信息三:鲫肉质细嫩,肉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
【实践中体验】小秦在观察鲫过程中,进行了思考:
(1)观察鲫,它的身体呈______型,有利于游泳和减少阻力。
(2)鲫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是红色的,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______。
(3)鲫运动时,[⑤]______和[⑥]______保持身体平衡;其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⑧]______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
【实践后探究】在观察鲫后,小秦进行了探究活动:
(4)溶解在进入鲫口和流出鲫鳃盖后缘的水中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呢?为探究这一问题,小秦设计了如下表实验:
(提示: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遇二氧化碳后,BTB由蓝色变成黄色,生物学实验中常用BTB检测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使用BTB短时间内对鱼没有影响)
①烧杯二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
②实验前,小秦同学仔细观察鱼的活动,发现口的一张一合和鳃盖后缘的一张一合总是______(填“同步”或“交替”)进行,这是鱼在水中进行呼吸。
③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水流经鱼体后,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______。
④步骤3中重复以上实验3次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1)流线 (2)毛细血管
(3)①. 胸鳍 ②. 腹鳍 ③. 尾部
(4)①. 对照 ②. 交替 ③. 增加 ④. 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分析】图中:①鱼鳞,②背鳍,③尾鳍,④鳃盖,⑤胸鳍,⑥腹鳍,⑦臀鳍,⑧尾部。
(1)观察鲫鱼时,可以发现其身体呈流线型。这种体型设计有利于鲫鱼在水中游泳时减少阻力,提高游泳效率。
(2)鲫鱼用鳃进行呼吸,而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鳃丝。鳃丝呈现红色,这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负责进行气体交换,为鲫鱼提供所需的氧气。
(3)在鲫鱼运动时,其身体保持平衡主要依靠胸鳍和腹鳍的协调作用。胸鳍和腹鳍能够帮助鲫鱼在水中保持稳定的姿态,防止翻滚或倾斜。而鲫鱼前进的动力则主要来自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特别是尾鳍的摆动,能够产生强大的推进力,使鲫鱼在水中快速游动。
(4)①烧杯一加入适量清水,放入一条健康的鲫鱼,烧杯二加入等量清水,但不放鲫鱼,因此在实验中的烧杯二作用是形成对照。
②在实验前,小秦同学观察到鲫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总是一张一合地交替进行。这是鲫鱼在水中进行呼吸的正常现象。当口张开时,水流入口腔;当鳃盖后缘张开时,水流出鳃腔。在这个过程中,鳃丝能够充分与水接触,进行气体交换。
③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水流经鱼体后,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这是因为鲫鱼在呼吸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碳到水中,导致水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烧杯一中的BTB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正是因为吸收了鲫鱼排放的二氧化碳。
④步骤3中重复以上实验3次的作用是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减少偶然性带来的误差。通过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鲫鱼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步骤
烧杯一
烧杯二
1
加入适量清水,放入一条健康的鲫
加入等量清水,但不放入鲫
2
在鱼口的前方滴两滴BTB溶液,观察流出鳃盖后缘的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在水中滴入等量BTB溶液,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3
重复以上实验3次,分析得出结论
4
实验现象:烧杯一中流出鳃盖后缘的水呈黄色,而烧杯二中的水呈蓝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肇源县东部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