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历史试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311453/0-173035100347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历史试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311453/0-173035100370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历史试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311453/0-173035100373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311453/1-173035100394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历史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历史试题docx、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后面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 (共25 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一位导游在介绍某遗址时提到的关键词有: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火、打制粗糙石器。该遗址可能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山顶洞人遗址 D. 河姆渡人遗址
2.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在这部专题片里,我们不可能看到的生活场景是
A. 元谋人使用打制石器 B. 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C. 北京人种植粟的场景 D. 山顶洞人用骨针缝制衣服
3. 赤铁矿是一种可供装饰品染色的天然原料,在北京山顶洞人遗址、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出土的饰品中均有出现。据此可知旧石器时代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已经
A. 能人工栽培农作物 B. 具备了审美观念及爱美意识
C. 懂得制作彩色陶器 D. 能制作磨制石器
4. 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稻叶、稻杆以及农业工具骨耜。据此可以判断
A. 河姆渡人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河姆渡人从国外引进水稻
C. 水稻种植已经扩展到全国 D. 水稻种植是唯一的生活来源
5. 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类型,其分布省份有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区。仰韶文化制陶业发达,不少出土的彩陶器被视为艺术珍品。据此判断,下列遗址中最有可能成为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6. 大约在 5000 多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逐步形成了
A.社会分化 B.早期国家 C.统治阶级 D.早期城市
7.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 4300—4000 年,该遗址已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等。该遗址的发掘可以用来研究
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 D.部落联盟的兴起
8. 学者费孝通指出,在相当早的时期,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汇集和融合过程中,出现了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他们是
A.炎帝和蚩尤 B.黄帝和禹 C.蚩尤和尧 D.炎帝和黄帝
七年级历史 第 1 页 (共6页)9. 新学期开始,某班转进一位新同学。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他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他姓
A. 夏 B. 商 C. 周 D. 秦
10. 依据出土的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译文为: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下列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 炎黄战蚩尤 B. 商汤灭夏 C. 牧野之战 D. 阪泉之战
11.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一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 早期国家的建立 B. 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
C. 动荡的春秋时期 D. 战争导致的消极影响
12. 商朝末年,泰伯、仲雍兄弟避居吴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明。但他们还不可能做到的是
A. 传授铸造铁器的方法 B. 带来青铜礼器
C. 带来精美玉器 D. 传播甲骨文
13. 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 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A. 夏朝 B. 商朝 C. 战国 D. 秦
14.“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15. 下面是某老师出示的某一历史时期的思维导图,由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原始农业的兴起 B.夏商周王朝的更替
C.动荡变化的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6.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据此可知,他学习的相关著作是
万物运行都有其规律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 D.《韩非子》
17. 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有利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是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有教无类 D. 无为而治
七年级历史 第2页 (共6页)西周
东周
秦朝
西汉
春秋
18.“口口口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材料中的“口口口口”是
A.春秋争霸 B.战国七雄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
19、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出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 龟甲或兽骨上 B. 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 宣纸上
20. 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汇聚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0 多篇; 同时也保存了丰富的商周时期的史料,“它”指的是
A.《离骚》 B.《诗经》 C. 《论语》 D.《墨子》
21.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是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工具改进,农业发展 D.诸子百家,思想争鸣
22.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以上描述的是秦统一中国的
A. 原因 B. 过程 C. 性质 D. 影响
23.“虽然他的帝国最终只维系了 14 年,但他的制度却成为后世所有帝王将相参照模仿的对象。”材料里的“他”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的贡献是
A.修筑长城 B.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C.统一车轨宽度. D.实行郡县制
24. 根据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判断下列适合作为该示意图名称的是
A. 秦灭六国示意图 B. 秦朝疆域四至示意图
C. 秦长城四至示意图 D. 灵渠示意图
25.“它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材料评述的是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楚汉之争
答题卡
七年级历史 第3页(共6页)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远古先民在生活中发现,泥土经过火烧后会变得坚硬,受此启发,他们把用泥捏成的容器放在火堆中烧烤,于是最早的陶器出现了。陶器发明后,人类不仅可以煮熟食物,而且能储存饮用水。这有利于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
--摘编自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1) 请分别举出材料一的图一图二中以种植水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4分)
(2)依据材料二中的资料一和资料二,指出石器制作技术所发生的变化。(2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陶器的用途。(2分)并据材料三,归纳出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2分)
27.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日益加强,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历史 第4页 (共6页)资料一: 北京人用石块, 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 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 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 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
资料二: ……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 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 用以开垦土地。
(1)根据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哪种更替首领的制度? (2分) 写出当时在这一制度下推选出的首领 (至少1位)。(2分)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2分)并根据材料,指出当时“诸侯”的人员构成。(4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春秋争霸给中国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战国时期,由于农业的高度发展,其在经济上的优越性逐渐被社会各阶层所认识,农业也逐渐取代其他各种从经济收益上远远不如农业的经济部门。在这种背景下,重农思想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二:战国时代,铁器的使用已比较广泛,农耕动力也已由单纯依赖人力发展到畜力,极大的提高了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战国时大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兴筑,使关中、 巴蜀等地由此变为天府之国。
---摘编自樊志民《战国农业发展与战国社会变革》
材料三:商鞅认为,农、战是富国强兵的基石.为此,他实行“分户令”,把劳动力全部挖掘出来以投身农、战;依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对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予以免除徭役的奖励.此外,他还招揽移民,开发秦国土地.
---摘自袁方《商鞅的“强秦之计”与秦国的政治发展》
(1) 据材料一,说出“重农思想迅速发展起来”的背景。 (2分)
(2)据材料二,归纳战国时期各地农业生产得以发展的原因。(4分)
七年级历史 第5页 (共6页)(3)依据材料 ,指出商鞅变法中体现“重农思想”的主要措施。 (写出两点即可)(4分)2
( 和问题共同探讨了古代中国哪一领域的发展情况? (2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秦国历代国君对人才都极为重视。秦国开放的招人用人政策也是值得赞赏的……不问出身,不管国籍使得关东诸国的人才流向了秦国。这些外来人才在秦国受到重用,也往往能竭尽所能的为秦国国君出谋划策。
----摘编自 《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秦代的“书同文字”是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一次文字整理规范活动。先秦古字经过这次整理,字样结构得以定型,这对贯彻法令、传播文化起了重大作用。我国地广人多,各地方言迥异,后来历史上又多次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而文字的统一、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
----摘编自黄德宽《书同文字:汉字与中国文化》
材料三:秦始皇为了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 70 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 50 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 40万人。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 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 300万。……在秦朝,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 多种。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能够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代的“书同文字”指的是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哪一项措施? (2分) 根据材料二,归纳出秦代的“书同文字”所带来的影响 。(4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哪些? (4分)暴政导致秦朝的速亡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
七年级历史 第6页 (共6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