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费县联考2024年九上数学开学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费县联考2024年九上数学开学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已知不等式mx+n>2的解集是x<0,则下列图中有可能是函数y=mx+n的图象的是( )
A.B.C.D.
2、(4分)某校九年级(1)班全体学生2018年初中毕业体育考试的成绩统计如表:
根据如表的信息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该班一共有40名同学
B.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众数是45分
C.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44分
D.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最高成绩是50分
3、(4分)下列函数中,一次函数的是( )
A.y=B.y=C.y=x﹣1D.y=2x2+4
4、(4分)如图,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点B(2,0),与函数y=2x的图象交于点A,则不等式0<kx+b<2x的解集为( )
A.B.C.D.
5、(4分)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x必须满足( )
A.x≤2B.x≥2C.x<2D.x>2
6、(4分)已知一组数据:5,15,75,45,25,75,45,35,45,35,那么40是这一组数据的( )
A.平均数但不是中位数B.平均数也是中位数
C.众数D.中位数但不是平均数
7、(4分)某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此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A.y=xB.y=xC.y=-2xD.y=2x
8、(4分)图1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窗格,其中冰裂纹图案象征着坚冰出现裂纹并开始消溶,形状无一定规则,代表一种自然和谐美.图2是从图1冰裂纹窗格图案中提取的由五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则∠1+∠2+∠3+∠4+∠5=( )度.
A.270°B.300°
C.360°D.40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在正方形ABCD中,E在AB上,BE=2,AE=1,P是BD上的动点,则PE和PA的长度之和最小值为___________.
10、(4分)写出一个你熟悉的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图形名称______.
11、(4分)如图,点D,E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且∠AED=∠ABC,若DE=3,BC=6,AB=8,则AE的长为____.
12、(4分)在□ABCD中,∠A,∠B的度数之比为2:7,则∠C=__________.
13、(4分)如图,小华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m处,发现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m,则旗杆的高度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钓鱼岛是我国的神圣领土,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是坚定的,多年来,我国的海监、渔政等执法船定期开赴钓鱼岛巡视.某日,我海监船(A处)测得钓鱼岛(B处)距离为20海里,海监船继续向东航行,在C处测得钓鱼岛在北偏东45°的方向上,距离为10海里,求AC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15、(8分)某学校组织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的知识竞赛,赛后发现所有学生的成绩(总分100分)均不低于50分,为了解本次竞赛的成绩分布情况,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的成绩作为样本进行整理,并绘制了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请你根据统计图表解答下列问题.
学校若干名学生成绩分布统计表
(1)此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是 ;
(2)写出表中的a= ,b= ,c= ;
(3)补全学生成绩分布直方图;
(4)比赛按照分数由高到低共设置一、二、三等奖,若有25%的参赛学生能获得一等奖,则一等奖的分数线是多少?
16、(8分)在菱形ABCD中,∠ABC=60°,E是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F是线段BC延长线上一点,且CF=AE,连接BE、EF.
(1)如图1,当E是线段AC的中点时,求证:BE=EF.
(2)如图2,当点E不是线段AC的中点,其它条件不变时,请你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17、(10分)为发展旅游经济,我市某景区对门票釆用灵活的售票方法吸引游客.门票定价为50元/人,非节假日打折售票,节假日按团队人数分段定价售票,即人以下(含人)的团队按原价售票;超过人的团队,其中人仍按原价售票,超过人部分的游客打折售票.设某旅游团人数为人,非节假日购票款为(元),节假日购票款为(元).与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观察图象可知: ; ; ;
(2)直接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某旅行社导游王娜于5月1日带团,5月20日(非节假日)带团都到该景区旅游,共付门票款1900元,,两个团队合计50人,求,两个团队各有多少人?
18、(10分)如图所示,从一个大矩形中挖去面积为和的两个小正方形.
(1)求大矩形的周长;
(2)若余下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求的值.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B=50°,则∠C=_____.
20、(4分)下列4个分式:①;②;③ ;④,中最简分式有_____个.
21、(4分)已知实数、满足,则_____.
22、(4分)___________
23、(4分)已知直线y=﹣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在坐标轴上找点P,使△ABP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个数为_____个.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已知x=2+,求代数式(7-4)x2+(2-)x+的值.
25、(10分)计算:
(1)
(2)
(3)
(4).
26、(12分)如图,在矩形中,对角线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连接和.
(1)求证:四边形为菱形.
(2)若,,求菱形的周长.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解析】
根据各选项图象找出mx+n>2时x的取值范围,即可判断.
【详解】
A、不等式mx+n>2的解集是x>0,故选项错误;
B、不等式mx+n>2的解集是x<0,故选项正确;
C、不等式mx+n>2的解集不是x<0,故选项错误;
D、不等式mx+n>2的解集不是x<0,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利于一次函数图象判断不等式的解集,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和不等式的解集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C
【解析】
根据总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即可一一判断;
【详解】
该班一共有:2+5+6+6+8+7+6=40(人),众数是45分,最高成绩为50分,中位数为45分,
故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此题考查总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基础题.
3、C
【解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
A、y=是反比例函数,不是一次函数;
B、y=不是函数;
C、y=x﹣1是一次函数;
D、y=2x2+4是二次函数,不是一次函数;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kx+b,(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4、A
【解析】
先利用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确定A点坐标,然后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x>1时,直线y=1x都在直线y=kx+b的上方,当x<1时,直线y=kx+b在x轴上方,于是可得到不等式0<kx+b<1x的解集.
【详解】
设A点坐标为(x,1),
把A(x,1)代入y=1x,
得1x=1,解得x=1,
则A点坐标为(1,1),
所以当x>1时,1x>kx+b,
∵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点B(1,0),
∴x<1时,kx+b>0,
∴不等式0<kx+b<1x的解集为1<x<1.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
5、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因此可得x-1≥0,解这个不等式可得x≥1.
故选B
考点:二次根式的意义
6、B
【解析】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求解即可.
【详解】
45出现了三次是众数,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第五,六个数分别为35,45,所以中位数为40;
由平均数的公式解得平均数为40;
所以40不但是平均数也是中位数.
故选:B.
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求解,掌握它们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7、A
【解析】
本题可设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然后结合图象可知,该函数图象过点A(-2,1),由此可利用方程求出k的值,进而解决问题.
【详解】
解: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M(−2,1),
∴将点(−2,1)代入y=kx,得:
1=−2k,
∴k=﹣,
∴y=﹣x,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牢牢掌握该法求函数解析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C
【解析】
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解答即可.
【详解】
由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可知,
∠1+∠2+∠3+∠4+∠5=360°,
故答案为:360°.
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解析】
利用轴对称最短路径求法,得出A点关于BD的对称点为C点,再利用连接EC交BD于点P即为最短路径位置,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
【详解】
解:连接AC,EC,EC与BD交于点P,此时PA+PE的最小,即PA+PE就是CE的长度
∵正方形ABCD中,BE=2,AE=1,
∴BC=AB=3,
∴CE= == ,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路径问题以及正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利用正方形性质得出A,C关于BD对称是解题关键.
10、矩形
【解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能够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详解】
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名称:矩形(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矩形
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掌握好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解题关键.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
11、1
【解析】
根据已知条件可知△ADE∽△ACB,再通过两三角形的相似比可求出AE的长.
【详解】
解:∵∠AED=∠ABC,∠BAC=∠EAD
∴△AED∽△ABC
∴
又∵DE=3,BC=6,AB=8
∴AE=1.
12、40°
【解析】
分析: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因为∠A,∠B的度数之比为2:1.所以可求得两角分别是40°,140°,根据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可得∠C等于40°.
详解:∵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C,∴∠A+∠B=180°.
又∵∠A,∠B的度数之比为2:1,∴∠A=180°×=40°,∠B=180°×=140°,∴∠C=40°.
故答案为:40°.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变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13、17米.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设旗杆高度为x,可得AC=AD=x,AB=(x﹣2)m,BC=8m,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
试题解析:设旗杆高度为x,则AC=AD=x,AB=(x﹣2)m,BC=8m,
在Rt△ABC中,AB2+BC2=AC2,即(x﹣2)2+82=x2,
解得:x=17,
即旗杆的高度为17米.
故答案为17米.
考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AC的距离为(10﹣10)海里
【解析】
作BD⊥AC交AC的延长线于D,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BD、CD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计算即可.
【详解】
作BD⊥AC交AC的延长线于D,
由题意得,∠BCD=45°,BC=10海里,
∴CD=BD=10海里,
∵AB=20海里,BD=10海里,
∴AD= =10,
∴AC=AD﹣CD=10﹣10海里.
答:AC的距离为(10﹣10)海里.
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确标注方向角、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5、(1)200;(2)62,0.06,38;(3)a=62,c=38,图见解析;(4)1.
【解析】
(1)根据50≤x<60的人数及占比即可求出此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
(2)根据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即可求出a,b,c的值;
(3)根据所求即可补全统计图;
(4)求出1≤x<90和90≤x≤100的频率和为0.25,即可得到一等奖的分数线.
【详解】
解:(1)16÷0.08=200,
故答案为:200;
(2)a=200×0.31=62,
b=12÷200=0.06,
c=200﹣16﹣62﹣72﹣12=38,
故答案为:62,0.06,38;
(3)由(2)知a=62,c=38,
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右图所示;
(4)d=38÷200=0.19,
∵b=0.06,
0.06+0.19=0.25=25%,
∴一等奖的分数线是1.
此题主要考查统计调查,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求出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
16、 (1)详见解析;(2)结论成立,理由详见解析.
【解析】
(1)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可知△ABC是等边三角形,因为E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CBE=∠ABE=30°,AE=CE,由AE=CF得CE=CF可知∠CEF=∠F由∠ACF=120°可知∠F=30°∴∠F=∠CBE=30°。即可证明BE=EF.(2)过点E作EG∥BC交AB于点G,可得∠AGE=∠ABC=60°,因为∠BAC=60°,所以△AGE是等边三角形,可知AG=AE=GE,∠AGE=60°,可知BG=CE,因为CF=AE,所以GE=CF,进而可证明△BGE≌△ECF,即可证明BE=EF.
【详解】
(1)∵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BC,
∵∠A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BCA=60°,
∵E是线段AC的中点,
∴∠CBE=∠ABE=30°,AE=CE,
∵CF=AE,
∴CE=CF,
∵∠ECF=120°,
∴∠F=∠CEF=30°
∴∠CBE=∠F=30°,
∴BE=EF;
(2)结论成立;理由如下:
过点E作EG∥BC交AB于点G,如图2所示:
∵四边形ABCD为菱形,
∴AB=BC,∠BCD=120°,AB∥CD,
∴∠ACD=60°,∠DCF=∠ABC=60°,
∴∠ECF=120°,
又∵∠A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ACB=60°,
又∵EG∥BC,
∴∠AGE=∠ABC=60°,
又∵∠BAC=60°,
∴△AGE是等边三角形,
∴AG=AE=GE,∠AGE=60°,
∴BG=CE,,
又∵CF=AE,
∴GE=CF,
∵在△BGE和△CEF中,BG=CE,∠BGE=∠ECF,GE=CF,
∴△BGE≌△ECF(SAS),
∴BE=EF.
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17、(1),,;(2),;(3)团有40人,团有10人
【解析】
(1)根据函数图象,用购票款数除以定价的款数,计算即可求出a的值;用第11人到20人的购票款数除以定价的款数,计算即可求出b的值,由图可求m的值;
(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y1,分x≤10与x>10,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y2与x的函数关系式即可;
(3)设A团有n人,表示出B团的人数为(50-n),然后分0≤n≤10与n>10两种情况,根据(2)的函数关系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1)在非节假日,人数为10人时,总票价为300,所以人均票价为300÷10=30,因为30÷50=0.6,所以打了6折,a=6.
在节假日,如图x=10时,票价开始发生变化,所以m=10,人数从10人增加到20人,总票价增加了400元,所以此时人均票价为400÷10=40,因为40÷50=0.8,所以打了八折,b=8.
故,,,
(2)在非节假日,设,将(10,300)代入,可得,解得k1=30,故.
在节假日,当时,,当时,设将(10,500),(20,900)代入,可得,解得,故
所以.
(3)设团有n人,团有人,
则当时,根据题意
解得:,∴不合要求.
当时,根据题意
解得:,∴
∴团有40人,团有10人.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1)结合图象,理解图象上的点代表的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y1为正比例函数,在图象上找一点代入一般式即可,y2为分段函数,第一段为正比例函数,第二段为一次函数,找到相应的点代入一般式即可求出解析式;(3)设A团有n人,利用方程思想,列出表达式求解即可.
18、(1)28cm;(2)2
【解析】
(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出两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进而得出大矩形的长和宽,即可得出答案;
(2)求阴影部分面积的算术平方根即可.
【详解】
解:(1)∵两个小正方形面积为50cm2和32cm2,
∴大矩形的长为:cm,大矩形的宽为:cm,
∴大矩形的周长为2×+2×=28cm,
(2)余下的阴影部分面积为:×-50-32=8(cm2),
∴a2=8,
∴a=2,
即的值2.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应用,正确得出大矩形的长和宽是解题关键.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115°.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可得∠A+∠B=180°,和已知∠A﹣∠B=50°,就可建立方程求出∠A的度数,再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C的度数.
【详解】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80°,
又∵∠A﹣∠B=50°,
把这两个式子相加即可求出∠A =115°,
∴∠A=∠C=115°,
故答案为115°.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邻角互补,对角相等,熟知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①④
【解析】
根据最简分式的定义逐式分析即可.
【详解】
①是最简分式;②=,不是最简分式 ;③=,不是最简分式;④是最简分式.
故答案为2.
本题考查了最简分式的识别,与最简分数的意义类似,当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除去1以外没有其它的公因式时,这样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21、3
【解析】
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等式的右边==等式的左边,
∴,
解得:
,
∴A+B=3,
故答案为:3
本题考查分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法则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2、-0.1
【解析】
试题解析:原式=0.4-0.7=-0.1.
故答案为:-0.1.
23、1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画出相应的图形,然后写出各种情况下的等腰三角形,即可解答本题.
【详解】
如图所示,
当BA=BP1时,△ABP1是等腰三角形,
当BA=BP2时,△ABP2是等腰三角形,
当AB=AP3时,△ABP3是等腰三角形,
当AB=AP4时,△ABP4是等腰三角形,
当BA=BP5时,△ABP5是等腰三角形,
当P1A=P1B时,△ABP1是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注意一定要考虑全面.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2+
【解析】
把已知数据代入原式,根据平方差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当时,
原式=
=
=49-48+4-3+
=2+.
25、(1);(2);(3);(4).
【解析】
(1)先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即可;
(2)先把各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去括号合并即可;
(3)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4)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分母有理化得到原式,然后去括号后合并即可.
【详解】
解:(1)原式
;
(2)原式
;
(3)原式
;
(4)原式
.
故答案为(1);(2);(3);(4).
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
26、(1)详见解析;(2)20
【解析】
(1)求出AO=OC,∠AOE=∠CO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EAO=∠FCO,根据ASA推出:△AEO≌△CFO;根据全等得出OE=OF,推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EF⊥AC即可推出四边形是菱形;
(2)设菱形的边长为由题意得:,,,再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
(1)∵四边形为矩形,
∴,
∴,
又∵是的垂直平分线,
∴,,
在和中,,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为菱形
(2)解:设菱形的边长为由题意得:,.
又∵,,∴,
∵四边形为矩形,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又∵,,,
∴,解得.
∴菱形的周长=5×4=20
此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证明△AEO≌△CFO.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成绩(分)
35
39
42
44
45
48
50
人数(人)
2
5
6
6
8
7
6
分数段(成绩为x分)
频数
频率
50≤x<60
16
0.08
60≤x<70
a
0.31
70≤x<80
72
0.36
80≤x<90
c
d
90≤x≤100
12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平邑县联考2024年数学九上开学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兰陵县联考2025届数学九上开学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山东省费县九上数学开学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