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十五中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十五中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十五中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十五中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十五中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十五中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描述,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 )
    A.水制作冰棍B.木材做桌椅C.钢窗上生锈D.铁矿石粉碎
    2.(2分)肉豆浆是襄阳人早餐的标配,豆浆的制作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冷水泡豆B.磨豆制浆C.过滤豆渣D.燃柴煮浆
    3.(2分)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共同创造。今年淄博烧烤火遍大江南北,烧烤是别有风味的小吃,下列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将肉切块B.腌渍入味
    C.用铁签串成肉串D.点燃炭火烧烤
    4.(2分)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液体药品B.滴加液体
    C.振荡试管D.加热液体
    5.(2分)化学实验室中的仪器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下列仪器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A.烧杯B.蒸发皿C.量筒D.燃烧匙
    6.(2分)下列仪器不可以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B.集气瓶C.燃烧匙D.陶土网
    7.(2分)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 )
    A.火药爆炸B.干冰升华C.钢铁生锈D.光合作用
    8.(2分)下列关于化学药品的“取用”和“存放”操作中正确的是( )
    A.②③④B.③④⑥C.①③④⑥D.③④⑤
    9.(2分)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有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位同学的说法中“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猜想与假设B.反思与评价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10.(2分)关注实验安全,规范实验操作。下列做法符合实验规范的是( )
    A.取用固体药品一定用药匙
    B.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C.用过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
    D.实验室中用量筒配制25mL盐水
    11.(2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2.(2分)下列与试管相关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倾倒液体
    C.​持夹试管D.​点燃酒精灯
    1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B.闻气味C.加热液体D.​使用滴管​
    14.(2分)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的发展关系不大的是( )
    A.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B.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日益丰富
    C.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
    D.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15.(2分)请你判断下面所列举的生活事实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
    (1)节日庆典燃放礼花;
    (2)汽车为人们交通提供便利条件;
    (3)五彩缤纷的硬塑玩具代替了原始的木制儿童积木;
    (4)当你走进麦当劳,各式冰激凌奶卷使你驻足;
    (5)“巨能钙”“盖中钙”“钙力奇”各种补钙产品纷纷问世
    A.(1)(5)B.(1)(3)(5)
    C.(1)(4)(5)D.(1)(2)(3)(4)(5)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6.(2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根本的区别是 ;最能证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17.(2分)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18.(3分)已知二氧化碳(CO2)这种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请结合所学从微观角度描述一下二氧化碳的微观构成。
    ① ;
    ② ;
    ③ 。
    19.(3分)分析在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回答三点即可)
    20.(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如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据图回答问题:
    (1)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填名称);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要用到的仪器是 (填字母);A的名称是 ,E的名称是 。
    (2)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 ,再读数,用量筒量取15mL水俯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会 (填“偏大”或“偏小”)。
    21.(4分)小明在生日宴会上,点燃蜡烛后,突然想到了化学课上的一个问题,并完成相应空格内容。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
    探究实验:
    反思交流: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烧杯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十五中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水制作冰棍,没有新物质生成,该选项不正确。
    B、木材做桌椅,没有新物质生成,该选项不正确。
    C、钢窗上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D、铁矿石粉碎,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冷水泡豆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磨豆制浆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过滤豆渣的过程中只是将不溶性固体颗粒分离出去,属于物理变化;
    D、燃柴煮浆的过程中伴随着燃柴,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将肉切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B、腌渍入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C、用铁签串成肉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D、点燃炭火烧烤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故正确。
    故选:D。
    4.【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取用液体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振荡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加热试管中的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再将胶头滴管伸入液体中吸入液体,瓶塞要倒放;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故B正确;
    C、振荡试管时,而不是上下振荡;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
    故选:B。
    5.【分析】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烧杯可以加热,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
    B、蒸发皿能直接加热;
    C、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故C正确;
    D、燃烧匙能直接加热;
    故选:C。
    6.【分析】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需要垫陶土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试管可以用于直接加热。
    B、集气瓶不能进行加热。
    C、燃烧匙可以用于直接加热。
    D、陶土网可以用于直接加热。
    故选:B。
    7.【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火药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
    B、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C、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
    D、光合作用的过程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
    因此变化B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
    故选:B。
    8.【分析】根据液体、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药品的存放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①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
    ②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
    ③取用粉末状药品时,试管倾斜,然后将试管直立;
    ④取用药品时,瓶塞正方,试管倾斜,操作正确;
    ⑤酒精为液体药品,应存放在细口瓶中;
    ⑥木炭为固体药品,存放在广口瓶中。
    故选:B。
    9.【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有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
    故选:C。
    10.【分析】A、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分析;
    B、根据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分析;
    C、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分析;
    D、根据溶解固体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而取用块状固体时,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水冲洗,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使用过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该选项操作正确;
    D、量筒不能溶解固体,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C。
    11.【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风雨送春归,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B、日照香炉生紫烟,描述的为光的现象和瀑布,属于物理变化;
    C、千淘万漉虽辛苦,描述的为淘金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图示操作不正确;
    B、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瓶塞倒放;
    C、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故C图示操作不正确;
    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
    故选:B。
    13.【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倾倒液体时,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
    B、闻气体气味时,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操作错误;
    D、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更不能倒置。
    故选:B。
    14.【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A、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制取的新物质。
    B、食物,属于研究,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C、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内容。
    D、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故选:C。
    15.【分析】根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1)节日庆典燃放礼花,发生了化学变化;
    (2)汽车为人们交通提供便利条件,燃烧石油;
    (3)五彩缤纷的硬塑玩具代替了原始的木制儿童积木;硬塑的生成有化学变化;
    (4)当你走进麦当劳,各式冰激凌奶卷使你驻足;
    (5)“巨能钙”“盖中钙”“钙力奇”各种补钙产品纷纷问世,补钙产品的生成有化学变化。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6.【分析】物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无其它物质生成。
    【解答】解:物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有无其它物质生成;生成白色固体。
    17.【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及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解答】解:水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水分子是由氢。
    故答案为:水分子;氢、氧原子。
    18.【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即可确定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根据微观构成分析。
    【解答】解:由图可知,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氧原子构成。
    故答案为:①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②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氧原子构成;
    ③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19.【分析】根据加热固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冷凝水倒流,也可能是试管外壁有水,炸裂,试管受热不均。
    故答案为:①试管外壁有水,②没有预热。
    20.【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量液时需把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
    【解答】解:(1)镊子可用于取用块状固体药品;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要用到的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E是药匙;
    (2)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数,俯视读数偏大。
    故答案为:(1)镊子;AC;药匙;
    (2)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偏小。
    21.【分析】探究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蜡烛燃烧实验中产物的验证分析;
    反思与交流: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探究实验:
    ①蜡烛燃烧生成水,则干燥烧杯内壁上有水雾出现;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可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反思交流:
    将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烧杯后,会观察到蜡烛自上而下熄灭,从而聚集在上方。
    故答案为:
    蜡烛自上而下熄灭,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
    烧杯内壁出现
    蜡烛燃烧生成了
    ②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观察到: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②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试卷

    山东省济宁市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异烟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十五中学九上化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十五中学九上化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十五中学九上化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十五中学九上化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