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抄写,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把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找出来,按要求写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2.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
从shǔ jí 中,我们tí qǔ 有yì yì 的信息,足不出户便能饱览wǔ hú sì hǎi 的秀丽风光。所以,阅读是很làng màn 的事。
3.把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找出来。
小明屏(bǐng píng) 住呼吸,眼睛盯着直播画面。当看到航天员平安出舱时,他激动得血脉(mài mò) 膨胀,整个人完全沉浸(jìng jìn) 在兴奋中。
4.阅读《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系统”的解释,将正确的选项找出来。
【系统】xì tǒng①名 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化|组织~|灌溉~。②名 有条理的;有系统的:~学习|~研究|资料不够~。
(1)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系统。
(2)阅读时,我们常常需要系统地分析阅读材料的内部关系。
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与加点部分意思相近的词语。
(1)读书节活动上,小林在征文比赛中 ,小东在课本剧表演上拔得头筹。
(2)篮球赛上,一班和二班旗鼓相当,最后握手言和;田径场上,三班和四班 ,各自获得了两项冠军。
6.按要求写句子。
(1)其他附属的房屋也很小,耕地窄得几乎连马都无法在上面打滚。(发挥想象,学着加点部分的样子,把人物的“渴”写具体)
他太渴了,
(2)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先体会加点部分表达人物内心感受的方式,再照样子写句子)
演讲比赛结束了,我
7.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沉郁 鞭炮 赤裸裸B.耽搁 觉查 死得其所
C.肿涨 拨弄 腊八粥D.僻静 倾复 翻箱倒柜
8.以下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的祖国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着,让全世界惊叹。
B.“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对教室进行了装扮,真是万象更新。
C.见微知著,从身边的小事中我们就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D.全世界有许多人在学汉语用汉字,这已是司空见惯的事。
9.想要勉励同学多学习多实践,努力增长才干,在毕业纪念册上写哪句最恰当?( )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树欲静面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0.围绕“纸质阅读、电子阅读,哪个更好”的主题,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当听到反方“电子阅读代表时代潮流,是每个人阅读的不可替代方式”的表述后,正方辩手小林进行了反驳。以下话语不能起到有效反驳作用的一项是( )
A.电子阅读不适合老年人,所以人人都会电子阅读不现实……
B.电子阅读只是阅读的方式或载体,它与是否代表时代潮流无关……
C.信息时代,阅读文本电子化是未来发展趋势。电子与纸质阅读都是重要的阅读方式……
D.根据科学研究,阅读纸质书对读者的大脑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
11.制作成长纪念册时,杉杉采用“栏目式”进行整理分类(如图)。杉杉准备在第一栏放入学校的基本介绍。下列栏目名称最适合的项是( )
A.多彩生活B.校园风光C.园中故事D.校园印象
12.根据提示,完成相关练习。
(1)古诗传真情。阅读中,我们感受到明代于谦“ , ”的不惧生死、持身清白的心性;也领略到唐代王建“望月”意境下“ , ”的思念友人之情。
(2)文字蕴哲理。阅读中,我们发现《学弈》中“ ,弗若之矣。 ?”蕴含着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也明白苏轼 ? !”承载着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3)语言有滋味。朱自清“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如薄雾, 。”写出了时光流逝的滋味;《长歌行》中“ ,老大徒伤悲!”发出了年轻人要奋发图强的呐喊。
13.快乐读书吧。
601班开展了外国文学名著阅读活动,并列出了书单:《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1)根据内容简介,填写作品名称。
(2)阅读分享会上,几个同学谈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B.如果觉得名著读起来比较难,可以换着读通俗易懂的流行读物。
C.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画一个人物图谱,以便查阅。
D.读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中,丰富自己的积累。
(3)班里的小星同学因为疫情被隔离。他对自己网课学习的状态不太满意,情绪也因此有些低落。你会推荐他阅读书单中的哪本书,为什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ㅤㅤ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譬如说,我不认为背课文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16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ㅤㅤ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纸媒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因为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14.阅读三则材料,写出主要结论。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5.根据材料,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①周国平认为背课文或阅读时尚杂志没有人的灵魂参与。
②青年人看电视的人均分配时间可能要高于老年人。
③人类的心智需要一定时间就复杂刺激做出反应。
16.读了上述几个材料,你觉得今后你的阅读要注意什么?(写出两点)
古诗词阅读。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ㅤㅤ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①独徘徊。
【注释】①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受到宋真宗赏识,仕途平步青云,最终寿终正寝。
17.用自己的话写出词上阕的意思。
18.词下阕中,“ ”和“ ”两种景象形成呼应。词人借此表达了自己 之情。
19.有人说末句中的“独”是全词的题眼所在。结合资料阅读,你认为这个“独”字所饱含的词人的情感是 ____
A.仕途不顺的心酸B.时光流逝的无奈
C.报国无门的哀怨D.远离家乡的思念
现代文阅读。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ㅤㅤ①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含住了锁舌。
ㅤㅤ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瞬间的声响。
ㅤㅤ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也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ㅤㅤ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ㅤㅤ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
ㅤㅤ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形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ㅤㅤ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ㅤㅤ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ㅤㅤ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20.围绕着“掩门”,短文写了哪些内容?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第①至②自然段)→ (第③至④自然段)→ (第⑤至⑧自然段)→“我”为父亲掩门(第⑨自然段)回顾短文第1)4)两部分内容,你的发现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
21.第④自然段中说“我”的心里总是“若有所失”,其原因是 ____
A.“我”没有听到关门的声音
B.“我”失去了练习关门的机会
C.“我”没能听懂关门的人
D.“我”没有学会像父亲那样关门
22.第⑤至⑧自然段中,可以从“不关门”和“大声关门”中“读”出人物的 ;从“小心关门”和“轻声叩门”中“读”出人物的 。
23.短文围绕“掩门”写了很多,最后却只用了一句话交代“‘我’为父亲掩门”。这样写的用意是 。
24.常言道“细节之中显真情”。结合阅读感受,你认为本文题目怎么样?注意说清楚自己的观点与理由。
我的观点是 ,理由是
25.习作
ㅤㅤ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温暖有时无须言语,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默默鼓励的一抹微笑,静静陪伴的一道身影……这些都深深地印刻在我们心中。临近毕业,回想小学生涯,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呢?请联系生活经历,选择一件事情,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ㅤㅤ要求:习作时抓住重点,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特别要注意写好开头和结尾,并取一个能突出重点的题目。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抄写句子,要把每个字写正确。“读”是言字旁,右边是“卖”;“就”左边是京右边是“尤”;“是” 上面是“日”,上下结构;“高尚”的“高”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谈话”都是言字旁,左右结构;
故答案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易错字,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每个字写正确,写上标点符号。同时注意写完之后认真核对和检查,不要掉字、添字。
2.【答案】书籍;提取;意义;五湖四海;浪漫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书籍”的“籍”是竹字头,上下结构;“提取”的“提”是提手旁,右边是“是”;“意义”的“意”上面是“音”下面是心字底;“五湖四海”的“海”是三点水,右边是“每”;“浪漫”都是三点水,左右结构;
故答案为:书籍;提取;意义;五湖四海;浪漫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3.【答案】bǐng;mài;jìn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屏住呼吸”应读bǐng,是停止的意思;“血脉”应读mài ,指血管的意思;“沉浸”应读jìn,指沉入的意思。
故答案为:bǐng;mài;jìn;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4.【答案】(1)①
(2)②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1)这句中“系统”指两种相辅相成的行为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整体,“系统”指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
(2)这句中“系统”指有条理地进行分析,“系统”指的是有条理的;有系统的:
故答案为:(1)①(2)②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体会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理解词语的含义,进行作答。
5.【答案】(1)摘得桂冠
(2)不相上下
【知识点】词汇运用;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1)这句中“拔得头筹”意思是取得了第一个出场比赛资格。与“摘得桂冠”意思相近。
(2)这句中“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与“不相上下”意思相近。
故答案为:(1)摘得桂冠(2)不相上下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近义词的掌握情况。作答时要结合所给词语的意思,根据平时对词语的学习积累,可选择适当词语,顺利作答。
6.【答案】(1)渴得可以喝下一条江
(2)伸出手触摸微风,微风正慢慢悠悠地从指缝间溜走,无比悠闲。
【知识点】仿写;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这句中“窄得几乎连马都无法在上面打滚”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结合“渴”可以进行描写作答。
(2)“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这句是对男孩的心理描写,结合句子表达的特点,写出“我”在演讲比赛的心理活动,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渴得可以喝下一条江;(2)伸出手触摸微风,微风正慢慢悠悠地从指缝间溜走,无比悠闲。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7.【答案】A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B项中“觉查”应写作“觉察”;
C项中“肿涨”应写作“肿胀”;
D项中“倾复”应写作“倾覆”;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8.【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和词语,ACD三项中词语的运用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B项中“万象更新”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这句描写“装扮教室”词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9.【答案】D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题目中“要勉励同学多学习多实践,努力增长才干”的表述,应该用“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表述,意思是教育人多读书多实践。
A项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要听从别人的劝告;
B项中“树欲静面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教育人要尽早尽孝;
C项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教育人要目光长远,有忧患意识。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做出选择。
10.【答案】C
【知识点】辩论讨论
【解析】【分析】结合反方“电子阅读代表时代潮流,是每个人阅读的不可替代方式”的表述,阅读各项,ABD三项中表述都有效反驳了反方“提倡电子阅读”的观点;C项中顺应了反方的观点,不能起到有效反驳作用。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句子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的学习积累,结合题目中对句子理解的表述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正确解答。
11.【答案】D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题目中对“学校的基本介绍”的要求,应该选择D项走位栏目名称。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12.【答案】(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虽与之俱学;为是其智弗若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3)被微风吹散了;被初阳蒸融了;少壮不努力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1)“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王建《十五夜望月》,意思是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2)结合课文《学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指出两个一起学习, 学习效果不同的问题;“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出自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
(3)结合课文《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书写时“烟”是火字旁,右边是“因”;“微风”的“微”与“徽”区分开;“融”右边是“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
故答案为:(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虽与之俱学;为是其智弗若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3)、被微风吹散了;被初阳蒸融了;少壮不努力;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格言和课文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13.【答案】(1)骑鹅旅行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2)B
(3)我会推荐《鲁滨逊漂流记》。因为这本书教会我们一条重要的生存法则,自怨自艾毫无用处,要勇敢面对困难,要具有乐观的自我激励精神。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
【解析】【分析】(1)结合题目中的内容简介,这两部童话作品,分别是《骑鹅旅行记》和《爱丽丝漫游仙境》;结合原著的内容进行作答。
(2)结合名著阅读的相关知识,ACD三项表述正确;B项中名著虽然读起来困难,但是不能因此放弃对名著的阅读,这项表述错误。
(3)结合书单中名著的内容,结合名著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他对自己网课学习的状态不太满意,情绪也因此有些低落。”应该推荐他读《鲁滨逊漂流记》,学习鲁滨逊机智勇敢,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骑鹅旅行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2)B;(3)我会推荐《鲁滨逊漂流记》。因为这本书教会我们一条重要的生存法则,自怨自艾毫无用处,要勇敢面对困难,要具有乐观的自我激励精神。
【点评】题目考查对名著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答案】14.要多阅读经典;国民在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远远超过传统纸媒;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纸媒是痛苦的。
15.正确;错误;正确
16.要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增加阅读经典的时间|多读经典,少读流行读物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分析】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4.结合材料内容,材料一说明要多读经典书籍;材料二说明我国18﹣70周岁国民看电视的时间远多于传统纸媒;材料三说明克长期看电视会影响孩子的读书能力。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要多阅读经典;国民在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远远超过传统纸媒;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纸媒是痛苦的。
15.①结合材料一,周国平认为背课文或阅读时尚杂志没有人的灵魂参与,这项表述正确;②结合生活经历,老年人的看电视的时间要比青年人多,这项表述错误;③结合材料三,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这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错误;正确
16.结合三份材料,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坚持多阅读经典著作,少看电视和流行读物。结合短文内容,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要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增加阅读经典的时间|多读经典,少读流行读物;
【答案】17.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
18.花落去;燕归来;伤春、惜春
19.B
【知识点】词
【解析】【分析】本题为古诗阅读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古诗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古诗诗句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古诗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7.结合对词中词语的理解,写出诗句的意思,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
18.结合词下阙的内容,“花落去”和“燕归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伤春、惜春的悲伤之情。结合对词中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花落去;燕归来;伤春、惜春
19.“独”是孤独,一个人的意思,这个词表现在春天离去时诗人的孤独感和无奈更加的浓郁,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选择作答。
故答案为:B
【答案】20.父亲为“我”掩门;我“留意关门时的声响;我”从关门声中读人;小时候父亲为“我“掩门,长大后“我”为父亲掩门;在结构及内容上前后呼应
21.C
22.欠些细心、体贴、粗鲁,不顾及别人感受;细密而饱满的心
23.体现父亲对“我”的言传身教让“我”最终也成为一个细心、体贴的人,轻轻地为父亲掩门,回报父亲对“我”的爱
24.本文的题目好;因为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更好地拓展了文章的主题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20.结合短文内容,第①②自然段描写父亲轻声给我关门;③④自然段写我开始留意关门的声音;第⑤至⑧自然段写我在关门声中学习读人;结合短文开头和结尾,短文开头写父亲给我轻声关门,结尾写我轻声给父亲关门;在内容上首尾呼应,突出了在关门中我逐步的成长,学会关爱他人。
故答案为:父亲为“我”掩门;我“留意关门时的声响;我”从关门声中读人;小时候父亲为“我“掩门,长大后“我”为父亲掩门;在结构及内容上前后呼应;
21.结合上下文,从父亲和自己的关门声中,我开始学会了通过关门来了解人,因此对所有人关门的声音开始留意关注,甚至为了没有听懂关门的人而感觉若有所失,结合短文内容,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C
22.结合短文内容,从“不关门”和“大声关门”中“读”出人物做事粗心大意、态度粗鲁不懂得关心、体贴他人;从“小心关门”和“轻声叩门”中“读”出人物做事谨慎细致,懂得关心和照顾别人。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欠些细心、体贴、粗鲁,不顾及别人感受;细密而饱满的心;
23.结合短文结尾,“‘我’为父亲掩门”这句与短文父亲给我掩门相照应,体现了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变成一个同样懂得关心他人、细心体贴的人,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体现父亲对“我”的言传身教让“我”最终也成为一个细心、体贴的人,轻轻地为父亲掩门,回报父亲对“我”的爱。
24.结合短文内容,感觉本文的标题更好,更贴近短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本文的题目好;因为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更好地拓展了文章的主题;
25.【答案】温暖的一刻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也有温暖的一刻。
有一次,我起床晚了,一起来家里的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因为我起床晚了,所以没吃早饭就去学校了。我迟到了,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的角落罚站。进办公室的同学都对我挤眉弄眼,像看到了什么不好的东西一般。这使我心里十分难受。看一下同班同学,都把我当成了空气一般,仍然在认真地改作业,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都涌上心头。想着刚才进办公室的同学的蔑视眼神,我眼泪差点涌了出来。
罚站结束后,我的朋友就跑过来,关心地问我:“老师打你了吗?批评你了吗?还要罚你抄作业吗?”顿时,我心里觉得暖暖的,“没想到,还有人关心我嘛!”我高兴极了!
后来,老师又叫我去办公室。“办公室”是被同学称为“死亡地狱”的。想到这里,我的手心就捏了一把冷汗。
进去后,办公室里一片寂静,老师正一本正经地坐在软绵绵的办公椅上,窗外热乎乎的风把叶子吹得“哗哗”作响。只见老师双手合十,一双棕色的眼睛盯着我,好像我欠了她五百两银子。她尽力用自己最柔和的声音对我说:“你最近总是迟到,是不是晚上睡得太晚?如果是这样的话,记得早点睡觉,会休息的人才会更好地工作。记住了吗?”一股暖流一下布满了我全身。我记得在那一刻我都流出了汗,面对老师的问题,我不知所措,只能硬生生地回答:“记住了。谢谢老师!”
在那一刻,老师的话使我感到了温暖。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内容要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故答案为: 温暖的一刻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也有温暖的一刻。
有一次,我起床晚了,一起来家里的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因为我起床晚了,所以没吃早饭就去学校了。我迟到了,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的角落罚站。进办公室的同学都对我挤眉弄眼,像看到了什么不好的东西一般。这使我心里十分难受。看一下同班同学,都把我当成了空气一般,仍然在认真地改作业,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都涌上心头。想着刚才进办公室的同学的蔑视眼神,我眼泪差点涌了出来。
罚站结束后,我的朋友就跑过来,关心地问我:“老师打你了吗?批评你了吗?还要罚你抄作业吗?”顿时,我心里觉得暖暖的,“没想到,还有人关心我嘛!”我高兴极了!
后来,老师又叫我去办公室。“办公室”是被同学称为“死亡地狱”的。想到这里,我的手心就捏了一把冷汗。
进去后,办公室里一片寂静,老师正一本正经地坐在软绵绵的办公椅上,窗外热乎乎的风把叶子吹得“哗哗”作响。只见老师双手合十,一双棕色的眼睛盯着我,好像我欠了她五百两银子。她尽力用自己最柔和的声音对我说:“你最近总是迟到,是不是晚上睡得太晚?如果是这样的话,记得早点睡觉,会休息的人才会更好地工作。记住了吗?”一股暖流一下布满了我全身。我记得在那一刻我都流出了汗,面对老师的问题,我不知所措,只能硬生生地回答:“记住了。谢谢老师!”
在那一刻,老师的话使我感到了温暖。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温暖的一刻”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带给自己的温暖,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4、试卷知识点分析
阅卷人
一、工整书写。(3分)
得分
阅卷人
二、积累与运用。(42分)
得分
阅卷人
三、根据要求,把正确的答案找出来。(10分)
得分
阅卷人
四、按要求完成问题。
得分
作品名称
《 》
《 》
内容简介
主人公因为受到小精灵的惩罚而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为了变回原样,他开始环游世界。途中经历的许多事情,最终让主人公从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为一名具有正义感的小英雄。
一个小女孩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从而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国度。在成长为一个“大”姑娘的时候,她猛然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一个梦。
阅卷人
五、阅读。
得分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分
18.91分
98.85分
阅卷人
六、习作。(25分)
得分
总分:10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18.0(18.0%)
主观题(占比)
82.0(82.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7(28.0%)
主观题(占比)
10(40.0%)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工整书写。(3分)
1(4.0%)
3.0(3.0%)
按要求完成问题。
2(8.0%)
18.0(18.0%)
根据要求,把正确的答案找出来。(10分)
5(20.0%)
10.0(10.0%)
阅读。
3(12.0%)
30.0(30.0%)
积累与运用。(42分)
5(20.0%)
14.0(14.0%)
习作。(25分)
1(4.0%)
25.0(25.0%)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60.0%)
2
困难
(8.0%)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其他语言表达
2.0(2.0%)
6
2
文章大意理解
11.0(11.0%)
12
3
《爱丽丝漫游奇境》
7.0(7.0%)
13
4
《汤姆·索亚历险记》
7.0(7.0%)
13
5
词汇运用
4.0(4.0%)
5,11
6
成语运用
2.0(2.0%)
8
7
《鲁滨逊漂流记》
7.0(7.0%)
13
8
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14.0(14.0%)
20,21,22,23,24
9
辩论讨论
2.0(2.0%)
10
10
词语含义的理解
4.0(4.0%)
4,5
11
古诗词运用
13.0(13.0%)
9,12
12
其他文学常识
7.0(7.0%)
13
13
看拼音写汉字
5.0(5.0%)
2
14
词
8.0(8.0%)
17,18,19
15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8.0(8.0%)
14,15,16
16
仿写
2.0(2.0%)
6
17
叙事类作文
25.0(25.0%)
25
18
字音
3.0(3.0%)
3
19
汉字书写
3.0(3.0%)
1
20
词形辨析
2.0(2.0%)
7
21
《骑鹅旅行记》
7.0(7.0%)
13
22
古诗词填空
11.0(11.0%)
1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填空, 根据提示,完成相关练习, 读了材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嘉兴市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期末]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分项评价试卷,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