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235595/0-17285372496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235595/0-172853724970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235595/0-1728537249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5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地理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235595/1-17285372500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25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题满分:100分
命题人:高三地理组 校对人:高三地理组
一、单选题 (每题2分,共30题)
下图为2024年元旦跨年时刻江苏某同学查询到的该日太阳和月亮高度轨迹示意图,该同学在元旦(农历二十) 日出时刻观察到了日、月同天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跨年钟声响起时,东半球新年的范围占全球的( )
A. 5/6 B. 2/9 C. 1/6 D. 1/9
2. 该同学观察到的日、月同天景象位置示意图是 ( )
3. 与元旦相比,该同学次日日出时刻继续观察日、月同天现象发现 ( )
A. 观察的时间提前 B. 日月的夹角变大 C. 月亮的高度不变D. 太阳位置更偏南
二十四节气是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下图为我国某地相邻节气平均气温变量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由图推测,该地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为 ( )
A. 小雪 B. 大雪 C. 小寒 D. 大寒
5. 若立春时节该地平均气温为4.5℃,则该地可能位于 ( )
A. 广东 B. 新疆 C. 天津 D. 安徽
6. 当该地一年中气温最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B. 该地太阳照进房屋内阴影面积最大
C. 该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 D.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冰间湖是指高纬度海区在达到海水结冰的天气条件下,海冰区内出现的长期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水域。下图为某海区冬季冰间湖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冰间湖的存在可加快周边区域海冰融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海面 ( )
A. 长波辐射增加 B.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
C. 潜热输送加强 D. 海—气热传递增加
8. 该海区冰间湖可以 ( )
A. 导致空气急剧降温 B. 阻碍海上航行
C. 提供越冬鸟类栖息 D. 减缓海水流动
湖泊“皮肤效应”是指湖水0.5毫米厚表面温度 ( Ts) 与50厘米深处水温 (T50) 的差异 ( Ts~T50),差值大于零为“暖皮肤效应”,差值小于零为“冷皮肤效应”。对太湖的观测表明, “皮肤效应”主要受湖水吸收的太阳辐射、湖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和湖水湍流混合等过程控制。完成下面小题。
9.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太湖最强的“暖皮肤效应”和最强的“冷皮肤效应”分别出现在北京时间 ( )
A. 0~2 点; 15~16点 B. 7~8点; 12~14点
C. 15~16点; 7~8 点 D. 12~14 点; 0~2点
10. 有利于增强太湖“皮肤效应”的天气状况是 ( )
A. 阴天大风 B. 阴天微风 C. 晴天大风 D. 晴天微风南亚岛国斯里兰卡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交替控制。较为独特的是,斯里兰卡季风背风坡常在白天出现更强的降水 (下图),且降水强度在地方时17一18时达到峰值。完成下面小题。
11. 斯里兰卡季风背风坡的白天常出现更强的降水,主要因为 ( )
①受海洋调节作用强 ②盛行风携带水汽少
③山体相对高度有限 ④对流牵引海风抬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斯里兰卡季风背风坡降水强度经常在傍晚达到峰值,主要取决于 ( )
A. 对流强度 B. 水汽的累积量 C. 风向转换 D. 地面受热过程
季节性冻土的冻融过程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下图为1961——2021年青海三江源区16个观测站地表土的冻结初日和冻结终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推测全年气候最寒冷的观测站点可能是 ( )
A. 清水河 B. 玉树 C. 泽库 D. 治多
14. 三江源区16个观测站地表土冻结初日和冻结终日的变化说明该地区 ( )
A. 昼夜温差变小 B. 气候正在变暖 C. 冻结层变厚 D. 太阳辐射增多
每年六月日本南部都会有“五月雨” (阳历六月一般为阴历五月),其形成和发展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移动速度密切相关。 “五月雨”期间温度高、湿度大,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左右,对水稻生产等农业活动有重要影响。下图为6月29日21时东亚局部地区天气形势图 (单位:b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图中虚线可以表示此时“五月雨”出现位置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 有些年份“五月雨”持续时间特别长,其原因是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移动和位置与正常年份相比 ( )
A. 4、5月移动速度快且7、8月时位置偏北
B. 4、5月移动速度慢且7、8月时位置偏北
C. 4、5月移动速度快且7、8月时位置偏南
D. 4、5月移动速度慢且7、8月时位置偏南
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11月 18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 (百帕) 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关于图中①~④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 )
A. ①地近地面的风向为偏西风 B. ②地气流顺时针下沉、辐散
C. ③地两侧气压相同,属无风区 D. ④地气流辐合、上升,风力小
18. 若图中甲锋移动速度远快于乙锋时,推测可能引起的天气变化是 ( )
A. 甲锋赶上乙锋,近地面两锋合并,暖空气被抬升到高空,锋面两侧均有降水
B. 若甲为冷锋、乙为暖锋,两锋相遇时,冷锋势力强,所以只在甲锋后降水
C. 若甲为暖锋、乙为冷锋,两锋相遇时,暖锋势力强,所以只在甲锋前降水
D. 甲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因温度升高,速度降低,所以风力减弱,天气晴朗目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严重,不仅使土壤活动层(指覆盖于多年冻土之上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土层)储水能力发生变化,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水量平衡,而且草甸退化后,土壤活动层的冻结期和融化期也出现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对冻融过程响应最敏感的水循环环节是 ( )
A. 大气降水 B. 坡面蒸发
C. 地下径流 D. 植被截留
20. 高寒草甸退化会导致图中 ( )
A. 地表径流量减小
B. 活动层的冻结期滞后
C. 活动层厚度变小
D. 生态系统的水分不足
地处中高纬度的波罗的海(下图),在气象、水文等方面不仅与外部海域差异显著,而且内部的差异也很大。M表示波罗的海流入北海的洋流,N表示北海流入波罗的海的洋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同纬度的北海、挪威海海域相比,波罗的海冬季气温较低。该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海水深度 D. 洋流
22. 与N洋流相比较,M洋流的特点是 ( )
A. 水量大、盐度高 B. 水量大、盐度低
C. 水量小、盐度高 D. 水量小、盐度低
23. 与乙海域相比较,甲海域年内通航特点是 ( )
A. 淤积少,通航时间长 B. 风浪多,通航时间短
C. 晴天多,通航时间长 D. 冰期长,通航时间短温度锋是指海水温度明显不同的两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索马里半岛(如图左)的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深度范围和强度大小随季节变化的温度锋。图右示意索马里半岛东部海域锋区年内平均声速剖面图,海水温度与声速呈正相关。完成下面小题。
24. 索马里半岛东部海域存在着深度范围和强度大小随季节变化的温度锋,主要是因为( )
A. 沿岸海域水深季节变化大 B.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C. 太阳辐射节变化大 D. 受离岸风和向岸风的交替控制
25. 索马里半岛东部海域温度锋的深度范围约为 ( )
A. 0~200m B. 200~1000m C. 0~1000m D. 0~100m
26. 温度锋最明显的季节,索马里半岛附近 ( )
①沿岸的气候变干 ②海洋污染物扩散速度减慢
③附近的渔场减产 ④海雾弥漫,大气能见度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海水温度升降会影响气体的溶解度。下图为1982~2021年黄、渤海年平均海面温度增幅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黄、渤海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规律 ( )
A. 西高东低 B. 北高南低 C. 近海高于远海 D. 低纬高于高纬
28. 黄海年平均海面温度增幅低于渤海的主要原因 ( )
A.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B. 与外海水体交换充分
C. 纬度位置相对较低 D. 沿岸寒流影响显著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夏季炎热, 冬季寒冷, 年降水量70~150mm, 主要集中在5~9月, 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沙丘土壤水分含量 ( )
A. 春季融雪多土壤水分最丰富 B. 在 1—2m土层中, 坡顶>坡中>坡脚
C. 夏季降水多土壤水分最丰富 D. 在 1—2m土层中, 坡中>坡脚>坡顶
30. 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
A. 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 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C.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 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出现明显的增暖放大现象 (地表增暖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降水强度、降水量、冻土、冰川等要素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进而影响了高原河流的含沙量。冰川底部温度通常较高,冰川融水沿着底部空隙流动,可将冰川携带的碎屑物输送到冰川末端。冻土层不断冻结融化会造成土体疏松,进而影响河流含沙量。图1示意雅鲁藏布江及周边区域,图2为雅鲁藏布江上游不同因素对河流含沙量的贡献率。
(1)从下垫面对太阳辐射影响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出现地表增暖放大现象的原因。(6分)
(2)研究发现,雅鲁藏布江上游河水的浑浊程度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试从冰川作用角度,做出合理解释。(6分)
(3)说明冻土变化对雅鲁藏布江上游河流含沙量的影响。(6分)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念青唐古拉山北侧的纳木错,面积约2020km²,最深处超过120m,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m。在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地壳运动导致周边山脉隆起,纳木错地区断裂下陷而形成巨大湖盆。后因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纳木错面积大为缩减。纳木错湖泊水体更新周期约为34.15年。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纳木错面积在加速扩大。下图示意纳木错附近区域的等高线地形 (单位:m)。
(1)说明纳木错地区地貌和气候变化对纳木错成为盐湖的影响。(6分)
(2)判断纳木错湖水夏季与冬季盐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3)分析纳木错水体更新速度较慢的原因。(4分)
(4)说明近年来纳木错面积扩大的原因,并分析湖面变化对生物生存的积极影响。(6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济宁市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点石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