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检测地理试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235131/0-172852614124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海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检测地理试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235131/0-172852614133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海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检测地理试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235131/0-17285261413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海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检测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青海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检测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航空货运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配置全球和大区域尺度的优质资源,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08—2019年,成都、昆明、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的机场建设成为我国的枢纽机场。下图示意2000—2019年中国航空货运吞吐量分布椭圆中心(重心)及其变化轨迹。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04年,我国航空货运吞吐量重心大致向( )
A.东南方向移动B.西南方向移动C.东北方向移动D.西北方向移动
2.影响2008—2019年我国航空货运吞吐量重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B.国家政策C.人口迁移D.生态环境
黄河流域上游包含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中游包含陕西、山西,下游包含河南、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两个因素相互影响,构建了沿黄9个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下图示意2011年与2021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比较,二者耦合协调度数值越大,其互相发展的协调程度就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11年、2021年,黄河流域经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 )
①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②年际水平差距相对较小③河南省提升幅度大于陕西省④黄河下游远低于黄河上游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2011-2021,山东省经济高质量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均处于优质协调状态,其主要原因是该省( )
A.经济发达,城乡融合较好B.创新产业较多,产城融合好
C.城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D.乡村产业结构合理,生态优良
5.为提高流域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水平,黄河流域亟须( )
①解决城际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黄河上游各省区农业发展
②统筹差异化发展,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策略
③推动省际合作与优势互补,助力优化产业结构
④发挥地区引领作用,助推发达地区协调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新疆光、热和土等资源组合条件优越,是我国不可忽视的农业生产区。近年来,新疆在部分县城发展农作物深加工。如图示意2000——2020年新疆部分农作物产量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6.2000—2020年新疆粮食作物产量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①粮食经济效益高②耕地面积扩大③政策鼓励支持④邻国市场广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制约新疆农作物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是( )
A.当地市场容量有限B.技术提升成本较大
C.人均耕地面积较小D.灌溉水源条件不足
8.新疆农作物深加工厂多位于县城,而非乌鲁木齐,主要考虑接近( )
A.原料地B.交通线C.市场地D.劳动力
内蒙古自治区热河生物群是分布于亚洲东部的著名古生物化石群,地质时代距今1.31亿年—1.20亿年,包括轮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壳类、腹足类、甲壳类、蛛型类、昆虫,以及无颌类、鱼类、两栖类、龟鳖类、有鳞类、离龙类、翼龙类、恐龙类、鸟类和哺乳类等20个门类的动植物化石,是20世纪末期发现的一个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内蒙古自治区热河生物群化石可以反映出当时( )
①原始鱼类和两栖类已全部灭绝
②处于中生代白垩纪中期
③火山喷发频繁,已形成铁矿
④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研究发现,内蒙古自治区某处地层中,绝大多数昆虫为水生种类,其形成原因是该地区当时( )
①气候温暖湿润②陆地水系稀少③河湖分布广泛④地壳运动剧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石柱向斜位于重庆市方斗山背斜以东,北起丰都县五龙场,向南延伸至木根铺。下图为该向斜中段剖面示意图(方位以正北为0°,顺时针方向绕转)。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岩层大多形成于( )
①高温高压环境 ②沉积环境 ③固结成岩作用 ④岩浆活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图示石柱向斜中段地表岩层形成时间最晚的地点是( )
A.银广槽B.木根乡C.仙女山D.炭厂坡
13.图示石柱向斜中段地区( )
A.向斜构造必形成河谷B.地下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C.地壳运动活跃度较低D.槽谷呈东北—西南走向
某观测站海拔约2900m。夏季,盛行风驱使湿润空气从亚得里亚湾经波河河谷到达该观测站,导致该观测站受波河河谷人为排放的氮污染气体影响较大,而冬季氮污染气体易在波河河谷谷底堆积。下图示意该观测站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夏季,为该观测站带来氮污染气体的盛行风的形成原因包括( )
①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 ②盛行西风遇到地形转向
③阳坡增温快,加剧低压 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冬季,氮污染气体在波河河谷积聚,主要是因为( )
①冷空气下沉到河谷 ②暖空气下沉到河谷 ③大气对流作用弱 ④大气对流作用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6.为减轻该观测站所在的阿尔卑斯山氮污染气体干扰,建议该地( )
A.全面停止河谷燃煤取暖B.山脉南坡种植常绿阔叶林
C.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D.增加山上观测站建设密度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蛇口工业区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是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79年,由招商局负责集资并组织建设,占地面积约10.85km²。蛇口工业区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随着发展,逐步增加了配套居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2000年后,蛇口工业区开始进行产业升级,形成了产城融合的综合开发模式。下图示意蛇口工业区发展演变的两种模式。
(1)简述模式一选择拆除地块内多层厂房的原因。
(2)模式二采用整体或局部改造的方式将多层厂房改造成多层办公区,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推测改造后的蛇口工业区主要发展的产业类型。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定河在唐代就因“流量不定,清浊无常”而有晃忽都河之名。古代无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劣,使人无法给“无定”的河“确定”未来。近年来,当地通过生物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和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淤地坝等)对无定河进行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生物措施的长期与短期效益存在差异。如图为无定河流域图。
(1)简述无定河“流量不定,清浊无常”的原因。
(2)指出无定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产生的主要危害。
(3)分析在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生物措施的长期与短期效益存在差异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北部,属于中温带,有季节性冻土发育。云冈石窟表层沉积岩久经风化,易发生渗水,给石窟文物保护带来威胁,而下部泥岩透水性差。图1示意云冈石窟所处的地层剖面,图2示意云冈石窟15cm深土壤含水率的年内变化。
(1)根据地层剖面图,分析云冈石窟易发生渗水的原因。
(2)说明该地一年内不同阶段15cm深土壤含水率的变化。
(3)评价季节性冻土对云冈石窟保护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 2.B
【解析】1.读图可知,2000—2004年,我国航空货运吞吐量重心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008—2019年,我国航空货运吞吐量重心呈现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在该时期,我国西部地区着力建设枢纽机场,成都、昆明、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机场的航空货运枢纽地位不断提高,航空网络逐步完善,这是受国家政策影响的结果,B正确;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需求较大,人口迁入较多,AC错误;与生态环境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航空货运是现代航空物流航空货运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中贵重物品、鲜活货物和精密仪器运输所不可缺的运输方式。
3.C 4.A 5.D
【解析】3.由材料可知,2011年、2021年,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水平处于空间分布明显不均的状态,其中黄河上中下游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呈现下游最高、上游最低、中游居中的特征,①正确,④错误;2011年、2021年,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年际水平差距相对较大,②错误;2011年、2021年,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提升幅度明显大于陕西省,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C选项正确。
4.2011—2021年,山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均处于优质协调状态,一直位于黄河流域省区的前列,这主要是因为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依靠其经济发展,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山东省经济高质量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均处于优质协调状态,经济高速发展与乡村振兴均发展,与城区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创新产业发展关系不大,乡村产业结构可以推动乡村发展,对山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较小,BCD说法错误,A正确。故A选项正确。
5.为提高流域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水平,黄河流域亟须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发展,①错误;统筹城市差异化发展,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策略,②正确;推动省际合作与优势互补,助力优化产业结构,③正确;发挥较发达地区的引领作用,带动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D选项正确。
【点睛】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一个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6.C 7.D 8.A
【解析】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00—2020年新疆粮食作物产量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主要是因为,新疆地区地广人稀,后备耕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②正确;当地政府对于粮食种植给予了较大的政策支持,种植户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增加,③正确;粮食的经济效益较棉花、油料、瓜果低,①错误;新疆粮食主要是销往国内市场,④错误。故选C。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距离海洋较远,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农业灌溉水源不足是制约新疆农作物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D正确;新疆农作物的主要消费市场不是当地,而是国内,我国国内粮食消费市场广阔,A错误;新疆农业种植技术水平较高,B错误;新疆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较大,C错误。故选D。
8.新疆面积较大,农作物深加工厂多位于县城,能够更加靠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输的费用,A正确;乌鲁木齐的交通运输线更多,B错误;县城人口数量较少,不是新疆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地,C错误;劳动力不是限制农产品深加工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等,这些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是基础且难以改变的。气候是影响农作物品种、复种制度及产量的最重要的自然条件,土壤的肥力、盐碱性、深度和质地等也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地形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坡度和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上。社会经济因素则包括市场、劳动力、政策、交通运输等。市场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对商品农业尤为重要,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干预和影响也非常显著。此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等也对农业区位选择有重要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类型,对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9.D 10.A
【解析】9.铁矿主要在前寒武纪形成,该时期形成化石群,说明地球环境不稳定,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但不是原始鱼类和两栖类全部灭绝,根据物种灭绝可推测当时火山喷发频繁,③正确、①错误;地质时代距今1.31亿年—1.20亿年,根据地质年代表,处在中生代白垩纪前期,②错误;由材料可知,该生物化石群包括的生物类型多样,数量多,④正确;故选D。
10.绝大多数昆虫为水生种类,说明当时气候温暖湿润,陆地水系较多,河湖分布广泛,①③正确,②错误;地壳运动剧烈,不利于生物生长,昆虫也不会以水生种类为主,④错误。故选A。
【点睛】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以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分子。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它为研究地质时期的动、植物生命史提供了证据。
11.C 12.B 13.D
【解析】11.由材料可知,图中石灰岩、泥质石灰岩、白云岩等岩石都具有典型的层理构造,为沉积岩,其形成于沉积环境,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②③正确,C正确;高温高压环境形成变质岩,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ABD错误。故选C。
12.根据材料可知,在地表岩层中,处于最上层的岩层(白云岩)形成最晚,它位于木根乡附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根据材料可知,向斜主要形成了山地,A错误;图中没有看到地下溶洞、暗河等喀斯特地貌,B错误;图中有岩层弯曲和断层,说明该地区地壳运动比较活跃,C错误;结合图中方向可以判断,其槽谷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D正确。故选D。
【点睛】地层层序律: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一般的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可以总结为“老的在下,新的在上”。
14.D 15.A 16.C
【解析】14.夏季,为该观测站带来氮污染气体的盛行风来自亚得里亚湾,盛行风为偏东风(并非盛行西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①②错误;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且阿尔卑斯山南坡为阳坡,升温快,形成低压,海洋气温较低,形成高压,导致亚得里亚湾气流沿波河河谷到达该观测站位置,③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冬季,冷空气密度大,常堆积在波河河谷,易出现逆温现象,①正确,②错误;河谷积累的氮污染气体多,且气温低,大气对流作用弱,氮污染气体难以扩散,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全面停止河谷燃煤取暖短时期内不具备可行性,且冬季河谷内人类活动对高山地区干扰较小,A错误;常绿阔叶林不符合当地地带性植被特征,B错误;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能减少人为氮排放,C正确;增加山上观测站建设密度只能提供更多观测数据,不能减轻阿尔卑斯山氮污染气体干扰,D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火灾、家庭烹饪和建筑工地等。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包括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加强绿化、控制燃煤污染、加强工艺措施、区域集中供暖供热、交通运输工具废气的治理以及烟囱除尘等。
17.(1)周边地产的发展和生活区居住品质的不断提高,工业区的地块价值也随之不断升高,在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工业区只能往城市边缘搬迁;蛇口工业区距离城市中心近;(工业区的土地和建筑的权属主体明晰且较为单一,)更容易协商搬迁;地块用地面积较大,厂区拆除后重新规划更便捷。
(2)地块面积较小,区域开发强度较低,且拆除重建的成本高,经济效益不高;整体或局部改造可以更经济地提升地块的利用效率;整合片区资源,重新规划功能布局和路网结构,提升地块的整体功能性和商业价值;降低大规模拆除和重建的成本,同时保留部分原有建筑结构,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
(3)高新技术产业;创意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综合型产业(复合型产业)等。
【分析】本题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工业区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选择拆除地块内多层厂房的原因、采用整体或局部改造的方式将多层厂房改造成多层办公区的原因、改造后的蛇口工业区主要发展的产业类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蕴含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详解】(1)模式一选择拆除地块内多层厂房的原因是:随着蛇口工业区周边地区的房地产发展和居民居住品质的提升,该区域的地价随之升高,进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这种经济压力迫使工业设施考虑向城市边缘迁移,以寻求成本较低的地块。此外,由于蛇口工业区靠近城市中心,其土地具有较高的商业潜力。因此,拆除旧厂房并进行重新规划和开发更能提升该区吸引力和经济效益,加之土地和建筑权属相对单一,更易于进行协商和搬迁,使得整个拆除和重新规划过程更为顺畅。
(2)在模式二中,选择整体或局部改造厂房而非完全拆除,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开发强度和总体拆建重建成本。该地块面积小,区域开发强度小,经济效益不高。保留并改造现有建筑,不仅可以提高地块的利用效率,还可以优化整个区域的功能布局和路网结构,从而提升地块的商业价值和整体功能性。此外,这种模式还减少了大规模拆除造成的建筑废弃物,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随着产业升级,蛇口工业区会吸引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创意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内的多种业态。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领域,适合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创意文化产业则涵盖设计、媒体和艺术等创意领域;现代服务业如金融、咨询、教育和医疗服务也将因区域环境的优化而蓬勃发展。此外,综合产业园区综合型产业(复合型产业)的形成将支持这些产业的进行互补和融合,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18.(1)位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过渡地带,降水量变化大;北部地区多沙地,风沙活动频繁;黄土高原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2)生态系统不稳定,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洪涝灾害频发等。
(3)初期由于植被覆盖面积小,幼林多,水土保持作用不显著;长期来看,随着植被不断生长,植被面积不断扩大,水土保持效果会越来越显著。
【分析】本题以无定河为材料,涉及河流水文特征、生态脆弱区以及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无定河流经毛乌素沙漠和陕北黄土高原,受到季风的影响,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使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大,降水量大时,径流量增大,河流流速加快,侵蚀加强,河流含沙量增大,反之则含沙量小;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无定河北部为毛乌素沙地,该地盛行偏北风,风沙活动较多,大量泥沙被吹入河流;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无定河南侧支流来自黄土地貌区,黄土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较高。
(2)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降水变率较大,生态系统不稳定,一旦受到破坏很难恢复;当地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严重;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大,洪涝灾害多发等。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主要是生物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和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淤地坝等)。短期,由于植被植株较小,植被覆盖率较低,截留降水和保持水土的能力较弱,水土保持作用不显著;长期,随着植被植株增大、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截留降水和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强,水土保持作用会越来越显著。
19.(1)表层以砂岩为主,透水性强;下层为泥岩,透水性差,提供隔水层促使水分在表层汇聚;岩层倾角小,地下水易富集。
(2)春季,气温回升,冻土消融,土壤含水率上升;随着冻土消融殆尽而蒸发加强,土壤含水率下降;夏季,降水增加且不稳定,土壤含水量快速上升且波动大;秋冬季,随着降水减少,土壤含水率缓慢下降。
(3)不利影响:冻土冬季冻结膨胀,春季消融,土壤反复变形导致石窟稳定性变弱;冻土消融为渗水提供水源,不利于石窟文物的保护。
有利影响:石窟表面土层形成冻土,提高了石窟冬季抗风蚀能力。
【分析】本题考查云冈石窟易发生渗水的原因、一年内不同阶段15cm深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季节性冻土对云冈石窟保护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由材料可知,云冈石窟所在地的土壤表层以砂岩为主,砂岩的透水性强,利于水下渗;而下层为泥岩,泥岩的透水性差,相当于提供了一层隔水层,这样的土壤结构有利于促使水分在表层汇聚;并且岩层倾角小,地下水流失慢,因此云冈石窟易发生渗水。
(2)由图可知,春季,气温回升,气温较高使得冻土消融,冻土消融后补给土壤,使土壤的含水率上升;气温继续回升,随着冻土消融殆尽后,土壤的蒸发加强,水分损失,使得土壤含水率下降;夏季,季风气候,降水增加但不稳定,因此土壤含的水量会因降水的增加和变化快速上升且波动大;到秋冬季时,随着降水减少,对土壤的补给会慢慢减少,使得土壤含水率缓慢下降。
(3)不利影响:季节性冻土会冻结和消融。冬季气温低时,冻土冻结发生膨胀,春季请为您回升时,冻土消融。这种土壤反复冻融,反复变形会导致石窟的稳定性变弱,使其更加容易遭受风化和侵蚀;冻土消融后,会为岩石渗水提供水源,这种情况下不利于石窟文物的保护。
有利影响:石窟表面土层形成冻土,会比较坚硬,在冬季风大石时,可以提高石窟冬季抗风蚀能力,从而保护石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A
D
C
D
A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D
D
A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青海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检测月考试题(有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试卷1pdf、B000496074_9地理23C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疆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高三地理答案1pdf、扫描件_高三地理考试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