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1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2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古诗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共4分)
    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之旅,让我们感受了峨眉山月的静mì( ),聆听了诸葛亮对子女的谆谆教诲,体悟了聪慧少年的机敏,更看清了企图蒙骗屠夫,却顷( )刻断送性命的狼的贪婪和狡诈。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文字,带我们领略世间美景、感悟人生智慧、体察人性善恶,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便有了着( )落,有了依托,能生发出大步向前的力量。
    1.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谧qīngzháB.溢qǐngzhá
    C.谧qǐngzhuóD.溢qīngzhuó
    2.下列词语中,与文中划横线的“断送”感情色彩不同的是( )(2分)
    A.狭隘B.殉职C.愚蠢D.蒙骗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B.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常用“家”“舍”等表示谦称,如家父、家母、舍弟、舍妹等。
    C.《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D.寓言是从神话脱胎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如《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这两则寓言就颇有神话的味道。
    4.古诗默写。(8分)
    古人常用“风”“雨”等自然风景描绘景物、渲染氛围、抒发感情。王湾写下“①,②”(《次北固山下》),江面开阔,和风吹拂,再现了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宏阔大景;马致远写下“③,小桥流水人家,④”(《天净沙·秋思》),树鸟静默,西风阵阵,渲染出萧条、凄冷的气氛;李商隐写下“⑤,⑥”(《夜雨寄北》),巴山淅沥的夜雨传递思乡不得、归期难定的愁思之苦;陆游写下“⑦,⑧”(《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窗外肆虐的风雨化为戍国征战的金戈之声。
    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元旦到了,一家人团聚一堂喜迎新年,小文正要去帮忙招待从外地回来的亲戚,爸爸走来,询问他期末复习的情况,发现小文对古文的翻译还不扎实,要求他理解透彻了才能出书房。此情此景,小文不禁想到了《朝花夕拾》中的《①》(1分)一文,自己和文中鲁迅②的经历竟如此相似,(2分)他更深切地理解了鲁迅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③(1分)的心情。
    (2)《西游记》读书分享会上,小语想以“孙悟空的绝技”为主题进行分享,她觉得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七十二变这两项绝技在降妖除魔过程中尤为重要。请你从这两种绝技中任选一种,结合具体情节介绍孙悟空如何运用它降妖除魔,帮小语完成分享。
    6.综合性学习。(共8分)
    2022年11月16日,第十届“为中国未来而读——2022阅读行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至此,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再掀热潮。为建设“书香校园”,班级将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拟写标语】活动中,为鼓励大家多读书,班级要张贴宣传读书的标语。请你为班级拟写一则宣传标语。(3分)
    (2)【分享故事】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不少名人读书的故事,请你仿照示例,再分享两个名人读书的小故事。(2分)
    示例:匡衡凿壁偷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荐方法】在活动中,同学们认为读书要有好方法,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有收获。请你结合自身阅读经验,向同学推荐三种你认为比较有效的读书方法。(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7~10题。(共16分)
    【文本一】
    母爱的颜色
    ①刚搬到这个小区,常见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走路外八字,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两岁时,一场大病使他从此痴呆。再后来,父亲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无情地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②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地爬上了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清扫马路,就把儿子托给好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他。爷爷奶奶们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有事没事大家总要和他拉几句家常:“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
    ③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小男孩的随口乱答。可是,他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呢?
    ④直到有一天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一进门,我惊奇地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颜色。红色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色则代表安全。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温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涂成了红色。
    ⑤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是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正因为如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色的保温瓶。“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我们继续问。“我在想,即使将来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儿活着。”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眶里噙满了泪花。
    ⑥A.好好儿活着,希望儿子像一棵参天大树,生机盎然,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最虔诚的心愿。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在他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赋予儿子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伤害。
    ⑦母爱,本无所谓颜色。所谓颜色,就是天下每一个母亲盼望儿女健康成长的拳拳爱心,以及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孩子撑起的那一片广阔的蓝天。
    【文本二】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7.文本一多处提出有关“绿色”的疑问又分别进行了解答,请你找出相照应的疑问及回答,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4分)
    8.根据对文意的理解,第②自然段中男孩的话你会如何朗读?(4分)
    朗读句子:“妈妈是绿色的!”
    我认为:“①”一词应该重读,因为②
    9.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味文中划线句子。(4分)
    A.好好活着,希望儿子像一棵参天大树,生机盎然,不会枯萎。(品修辞的表达效果)
    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品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0.两篇文本中的母亲都提到了“好好儿活”,请结合内容,分析两文中“好好儿活”蕴含的深意。(4分)
    文本一:“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儿活着。”
    文本二:“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二)阅读选文,完成11~13题。(共12分)
    人闲桂花落
    ①桂花是秋天迷人的植物,那沁人肺腑的馨香,无论谁嗅闻到,都有一种惊艳的感觉,让人忍不住地想要靠近它,沾些季节特有的温暖!
    ②老家宅子的隔壁,有几株粗壮的桂树。树的主人是桂奶奶,桂树是她陪嫁时的嫁妆,也眼看着她从豆蔻年华变为满头银发,见证了她一生的悲与欣、苦与乐。
    ③桂奶奶很珍爱那几株桂树,松土、浇水、施肥、修剪,像照顾自家的孩子般精细。桂树回报给她的,是树一天天粗壮、葳蕤,是满树繁密的花。一团团、一簇簇的花儿任性开放,一阵风儿吹来,树下落满了黄色的小花,像铺了一层金毯。桂奶奶常念叨着;千树万花,独独这桂树最通人性。
    ④桂奶奶一天中最妩媚的时光,是在桂树底下度过的。她置一把竹椅于树下,悠笃笃坐定,乘风之凉爽,望云之无常,嗅草木之芳香,也任一树桂雨悠悠而落。有时,桂奶奶一边在树下忙碌,一边笑盈盈地端详着黄灿灿的花儿,神色安宁。有时,奶奶过来陪桂奶奶说说私房话,或缝制虎头鞋,或晒制萝卜豆之类的,时光静谧、安详。这样的情形,便定格在我的记忆和印象中,不能忘怀。
    ⑤落下的桂花,桂奶奶用芦苇掸子掸拢来,洗净,晾在秋风里,黑黝黝的院子变成金黄一片,说不上金碧辉煌,却是一片秋收的景象。泡茶放点,炒菜放点,蒸糕点放点,让日日都有桂香做伴。桂花飘香,也是我享福的时光。桂奶奶好用收拢来的桂花,做汤圆、蒸桂花糕等,既软又糯,里面的桂花馅更是甜香可口,吃后满嘴余香,让人留恋。
    ⑥桂奶奶的桂树下,小孩子们尽情耍乐,老鹰捉小鸡、躲猫猫、弹弹珠、骑竹马……玩累了,往地上一躺,一边嗅着沁人心肺的桂花香,一边肆意地想象,有时一阵风过,桂花如雨般滑过脸颊,酥酥痒痒,直至心尖。桂奶奶时不时地拿出她亲手做的糕点给我们解馋,每一次都吃得不亦乐乎。
    ⑦当桂香开始弥漫,我的心便按捺不住了,像春天的柳枝拂在身上,痒痒的。于是,便隔三岔五去桂奶奶家门口转悠,想着她做的桂花糕、桂花汤圆,那真是折磨人的焦急等待。糕点、汤圆,桂奶奶亲手磨制的糯米粉、调制的桂花馅,蒸出的糕点,软滑如水,不粘牙,不滞齿,切片而食,幽香绕舌,那适口的甜味,便晃荡晃荡地由喉头轻飘飘地流进胃囊里,通体舒畅。
    ⑧桂花香,桂花落。桂奶奶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孩童。一年年老去的桂奶奶,被儿子接进了城里。喧嚣的都市,狭窄的蜗居,陌生的四邻,让桂奶奶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村庄,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想念院子里的鸡鸣犬吠,想念精心侍弄的桂树,想与桂树下几位老邻叙叙陈年旧话、农谚桑麻。
    ⑨在城里待了一段时间,桂奶奶不顾反对,重回老宅,重新回到了桂花树下,开始了悠悠然的惬意。时光就这样悠悠逝去,九十岁高龄时桂奶奶去世了。她走的时候,正躺在桂树下的竹椅子上晒太阳,睡去了一般,身上洒满了金色的桂花,像是给她送行,让人想起桂奶奶活着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桂树最通人性!
    ⑩桂花是秋天的花朵,带有秋季特有的味道,很容易钻入我的心间、肺腑,甚至是灵魂和骨髓里。桂花开时,我都会念起那位在树下闲坐、冥想、静等桂花落地的老人,我的心情也会因此而柔软、悠扬。
    11.阅读第④至⑦段,简要概括作者心中留下了哪些与桂奶奶有关的美好记忆。(4分)
    1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为什么取题为《人闲桂花落》。(4分)
    13.关于本文的主旨,有以下三种看法:①对给予人温暖、安宁的桂奶奶的赞美怀念之情;②对乡村邻里间可贵真情的赞美之情;③对乡村温馨、静谧、惬意生活的热爱与怀恋之情。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结合选文说明理由。(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1分)
    (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4.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3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险躁则不能治性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B.遂成枯落枯落:干枯坠落。比喻人年纪大,衰老不堪,没有用处。
    C.不逾矩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
    D.人不堪其忧不堪:不能忍受。堪,能忍受。
    16.把语段(一)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7.两个语段都谈论到“学”,请结合下面内容,分析你从中获得的关于学习的启示。(4分)
    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共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8.作为读者,想象能帮我们理解诗中情景,读“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句,眼前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作为作者,曹操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一想象的虚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四、作文(50分)
    20.史铁生在母亲的呵护和引导下对抗病魔,重拾生活的信心;莫顿在冒险的经历中突破自我,悟出做事的道理;郑振铎在对自己的失误忏悔反省中深沉思索,悟得为人处事之道。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用心体察它们就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财富。班级要为每位同学建立“七年级生活‘成长档案’”,请以“我的成长财富”为题写一篇作文,记述你本学期最值得记录的经历和感悟,为建成长档案做准备。
    提示:1.要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经历来写,写出真情实感。
    2.要围绕中心写作,叙事完整,思路清晰,安排好详略。
    3.不少于500字。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C(2分) 2.B(2分) 3.D(3分)
    4.①潮平两岸阔 ②风正一帆悬 ③枯藤老树昏鸦 ④古道西风瘦马
    ⑤君问归期未有期 ⑥巴山夜雨涨秋池 ⑦夜阑卧听风吹雨 ⑧铁马冰河入梦来(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5.(1)①五猖会(1分)②儿时正要兴奋地出发去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命令背书,待到他背完书,对去看庙会已觉索然无味了。(2分)③无奈和厌烦(1分)(共4分)
    (2)火眼金睛绝技
    示例一:唐僧师徒取经行至白虎岭前,白骨精先后变幻为村姑、老妇、老翁来吃唐僧肉,但每次都被孙悟空用火眼金睛识破,最后被悟空打死。
    示例二:师徒四人离开乌鸡国后途经一座高山,红孩儿变成一个小孩儿挂在树上喊“救命”,孙悟空火眼金睛,通过云气,断定这小孩是个妖怪,特意引导唐僧避开红孩儿。(4分)
    七十二变绝技
    示例一:唐僧师徒来到通天河畔陈家庄,得知有妖怪每年要吃童男童女。悟空变成童男,和八戒一起打败了妖怪,解救了陈家庄百姓之苦。
    示例二:车迟国国王兴道灭佛,国王命唐僧师徒与虎力、鹿力、羊力三大国师赌赛求雨。悟空捉去鹿力大仙暗害唐僧的臭虫,利用七十二变的本领变作一条蜈蚣,使虎力大仙从高台摔下来。鹿力大仙又要与唐僧赌隔板猜物,又被悟空利用七十二变的本领暗中捉弄而失败。(4分)
    6.(1)示例1:书犹如望远镜,读的书越多,就会看得越远。
    示例2:书籍是心灵的良药。
    示例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句子通顺,切合主题要求即可。3分)
    (2)示例:①孔子韦编三绝②杨时程门立雪③孙敬、苏秦:头悬梁、锥刺股④车胤、孙康:囊萤映雪(以“人名+事例”的形式任意写出两个名人读书故事即可。2分)
    (3)示例:①制定具体的读书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分散阅读和集中阅读相结合;②要有目的地阅读,阅读前先制定读书目标,然后有目的地一边阅读一边记录自己所需要的有关内容;③适时加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联系生活,再现书中情境,理解书中内容;④在阅读时边读边思考,可以设定一些圈点、批注的符号,选取一定的角度进行批注阅读,撰写读书笔记;⑤可以跳读和精读相结合,对精彩内容品味精读,在生活中去体会,对不理解或不感兴趣的的内容暂时忽略。⑥可以查阅作者传记资料或相关评论,了解作者作品情况等。(任意答出三种有效读书方法即可。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7.(1)在他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1分)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1分)(2)“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2分)(共4分)
    8.①绿色(1分)②因为在小男孩心中“绿色”代表着安全、可以接触,是妈妈给他带来的安全感,重读“绿色”,能够读出他内心对妈妈的亲近和有这样一位妈妈的自豪与满足。(3分)(共4分)
    9.A.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儿子比作参天大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满怀深爱,希望儿子健康成长。(2分)
    B.“悄悄地”写出了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躲出去让儿子发泄痛苦时的小心谨慎;“偷偷地”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怕“我”做傻事,体现了母亲的细心和对“我”的爱。(2分)(共4分)
    10.示例:①文本一的“好好儿活着”是母亲的愿望,希望儿子能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能健康成长。(2分);②文本二中的“好好儿活”,是母亲对儿子的恳求、期待,希望儿子能坚强地活着,更是对病重的自己能多活一些时日以照顾儿子的愿望。(2分)(共4分)
    11.①桂奶奶在桂花树下休闲、劳作时静谧安详的场景。
    ②桂奶奶用落下的桂花泡茶、炒菜、做汤圆和蒸桂花糕,日日有桂香作伴。
    ③桂奶奶时不时地拿出亲手做的糕点给在树下玩累的小孩子们解馋。
    ④桂奶奶做的桂花糕、桂花汤圆等让人吃了通体舒畅,常吸引“我”焦急等待。(4分)
    12.①引用诗句作为标题,极富诗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点出了本文的线索,文章以“桂花”为线索叙事,展现了桂奶奶与桂花有关的闲适、温馨生活情景;
    ③营造了静谧悠闲的氛围,符合“我”回忆起桂花树、桂奶奶时柔软、悠扬的心境。
    ④暗示了桂奶奶虽去世,却像落地的桂花一样给人留下甜美的回忆。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13.示例一:赞同主旨是“对给予人温暖、安宁的桂奶奶的赞美怀念之情”。文中写了很多关于桂奶奶的美好回忆,如桂奶奶在桂树下忙碌、闲聊、乘凉时的神色安宁,时光安详、静谧的情形,桂奶奶给桂树下玩耍的孩子们糕点解馋,“我”对桂奶奶亲手做的桂花糕、桂花汤圆的怀念,桂奶奶去世后,“我”对桂奶奶的怀念等,都表现出了对桂奶奶的赞美怀念之情。
    示例二:赞同主旨是“对乡村邻里间可贵真情的赞美之情”。“有时,奶奶过来陪桂奶奶说说私房话”“桂奶奶的桂树下,小孩子们尽情要乐”“桂奶奶时不时地拿出她亲手做的糕点给我们解馋”,后来桂奶奶被儿子接进城里,她还“想与桂树下几位老邻叙叙陈年旧话、农谚桑麻”等等,都表达了对乡村邻里间可贵真情的赞美之情。
    示例三:赞同主旨是“对乡村温馨、静谧、惬意生活的热爱与怀恋之情”。文中的美好回忆都发生在乡村,如“桂花飘香,也是我享福的时光”“老鹰捉小鸡、躲猫猫、弹弹珠、骑竹马……”“每一次都吃得不亦乐乎”等都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温馨、静谧、惬意,对比都市生活的“喧嚣”“狭窄”“陌生”,更突出了对乡村温馨、静谧、惬意生活的热爱与怀恋之情。(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1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每处1分,共3分。)
    15.B(2分)
    16.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2分)
    17.①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2分)②学习与思考相互关联,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 才能学有所成。(2分)(共4分)
    18.秋风阵阵,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似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2分)
    19.表达了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抱负。(2分)
    四、作文(50分)
    参照2022年河南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水平,评卷老师集体制定评分标准。“他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呢?”
    (1)
    (2)
    即使儿子走失了,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

    相关试卷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共15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