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1页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2页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3页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4页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5页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6页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7页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8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统编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示范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外作业,预习检查,学习目标,课堂小结,新知探究,Part01,Part02,Part03,议学情境,议学评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1.教材对应本框内容2.练习册配套的课前任务
    小宋大学毕业,进入了一家国企上市公司。他想知道自己每月收入状况,该公司人事经理对小宋说:小伙子年青有为,好好干,多劳可以多得,除了工资、资金、津贴之外,你还可以发挥你的专业优势,科技研发的专利金很优厚的,另外还可以买我们公司的股票,我们公司股票的行情还是很不错的,这样也可以增加你的收入,再就是还有一些福利。小宋听完后,感觉很幸福,想着要大干一场了。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结合教材和材料,分析小宋所在的公司实行的是什么样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为什么要实行这种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呢?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小宋凭借自己能力和工作热情,工作业绩突出,工资10000元/月。工友小梁说:“你每月10000元,我只有6000元,这也太不公平了。我们是国有企业,应该实行平均分配。”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结合教材和材料,分析小宋所在企业属于哪种所有制形式?你认为小宋和小梁工资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同意小梁的观点认为“应该实行平均分配”?
    2.按劳分配为主体(1)基本内容和要求(2)形式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①公有制经济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②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收入;③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公有制控股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2.按劳分配为主体(3)原因必要性: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①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物质基础: 生产力发展水平。③直接原因: 劳动的性质和特点。重要性: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②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技,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③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小宋的哥哥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民营企业,今年上市了。采用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模式,薪酬从几千元到几百万都有。软件工程师月薪8000元,高层管理员年薪为100万元。公司的员工大都有公司的股份,小宋哥的股份以每年0. 1%的收益计算,年收入为200万元。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结合教材和材料,小宋哥哥的公司员工是依据什么获得收入的?有什么积极意义?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形式(2)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按劳动要素分配:在个体、私营、外企中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按资本要素分配: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股息,储蓄和债券的利息等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费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中的经理等管理者的年薪及奖励
    小宋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宋的妈妈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宋的姑姑和姑夫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姑夫业余时间还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姑夫的爸爸退休在家,每月都有养老金,姑夫的妈妈是个残疾人,每月政府都有发放残疾人补贴。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结合教材和材料,分析上述人员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哪些?如何正确看待劳动呢?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个人获得收入的途径(4)正确对待劳动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属于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财产性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
    小明母亲在村集体企业上班,每月工资6 000元。同时,家里有一套房屋用于出租,每月获得租金2 000元。对以上收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明母亲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租金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 ③小明母亲的工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所得 ④租金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
    议学任务:结合二十大报告和专家解读,思考如何完善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这是首次提出。当前财富积累速度很快,但财富差距在扩大,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就需要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增强财富分配公平性,缩小财富分配差距,以防止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商学院代理院长金李对中新社记者表示,相对于高收入人群,中低收入群体财富增长缓慢,而且风险波动性较大。所以要大力发展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普惠性财富管理。同时在毫不动摇地坚持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的前提下,也要适当约束规范高收入群体过快的财富增长速度,促进社会更加长期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表示,确保机会公平对于改善收入分配是一个重要渠道,和共同富裕也是相呼应的。这就需要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1)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根本措施) (2)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分配制度)(3)在初次分配方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4)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再次分配)(5)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6)增加低收人者收入,扩大中等收人群体,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1)含义:是指政府或企业无偿地支付给个人以增加其收入和购买力的费用。
    (2)主要形式:政府的转移支付: 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企业的转移支付 通常是指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赠款或捐款,以及非企业雇员的人身伤害赔偿等等。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一般是上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
    共同富裕既是发展问题又是分配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把“蛋糕”切好分好,就要(  )①强化税收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②坚持消除贫困,消除收入分配差距 ③在初次分配方面,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④在再分配方面,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只有产品和服务的“蛋糕”分配公平合理,才能进一步激发人们做“蛋糕”的积极性。某班同学以“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为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搜集整理的材料。材料一 在市场经济中,技术和管理实际上也是劳动,由此便扩大了按劳分配的外延。只有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材料二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优化收入分配的有关政策不断出台,党和政府通过各种途径把收入差距调节到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努力防止两极分化,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分工协作、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经济社会格局将不断完善。有同学认为,国家保护各种合法收入,就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第一步:设问逻辑可视化(明确设问要求)
    有同学认为,国家保护各种合法收入,就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
    有同学认为,国家保护各种合法收入,就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①先评。本观点是正确?错误?片面?②找合理性并用知识分析理由。合理性及理由是什么?③找不合理性并用知识分析理由。不合理性及理由是什么?④补充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做什么,反对什么)
    第二步:知识逻辑可视化(明确知识范围)
    完善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1)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根本措施) (2)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分配制度)(3)在初次分配方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4)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再次分配)(5)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6)增加低收人者收入,扩大中等收人群体,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第三步:材料逻辑可视化(分层、整合、迁移)
    ①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②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③党和政府通过各种途径把收入差距调节到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
    ①完善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
    ②解决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第四步:答案逻辑可视化(知识与关键信息的结合)
    参考答案:该观点片面。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要弘扬劳动精神,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定性因素。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物质基础。③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初次分配中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再分配方面,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

    相关课件

    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优秀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课后活动,分析漫画寓意,课程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试讲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产力,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人与人关系,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关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国民收入蛋糕如何分,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评优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产力,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人与人关系,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关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国民收入蛋糕如何分,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