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2022_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2022_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第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2022_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第2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2022_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2022_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2022_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可以揭示基因化学本质的是( )
    A.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B.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2.下列关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指子二代出现的性状分离,“自由组合”指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B.一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两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这两大定律都只能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不能发生在无性生殖的生物体内
    D.分离定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自由组合定律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
    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态效应多样性
    4.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 )
    A.基因重组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倒位
    5.如图所示,某雄性个体的某个精原细胞内含有Aa,Bb两对同源染色体,已知此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一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B,则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
    A.aB,Ab,AbB.Aa,Bb,AB
    C.Ab,aB,abD.Ab,aB,aB
    6.下图甲、乙分别是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丙为两图中某一图例的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酶1、酶2、酶3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内
    B.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期
    C.图丙为甲图的部分片段放大
    D.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核苷酸
    7.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
    C.实验2的F1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实验3的F1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8.学习《减数分裂》一课后,某同学写下了下面四句话,其中错误的是( )
    A.我体细胞内的染色体中来自爸爸的和来自妈妈的一样多
    B.我体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有4个DNA分子
    C.我弟弟体细胞内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并不都相同
    D.我和弟弟体细胞内的染色体不完全一样
    9.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10.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只储存在DNA分子中
    B.HI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分子中
    C.所有生物的DNA,都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D.组成DNA的核苷酸只有4种,所以连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是有限的
    11.如果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杂交,F1是粉红色的,有人认为这符合融合遗传理论,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完全显性遗传的结果。为探究上述问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再杂交一次,观察后代的花色
    B.让F1进行自交,观察后代的花色
    C.对F1进行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花色
    D.让F1与纯种红牡丹杂交,观察后代的花色
    12.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雄家蚕均有体色正常和油质透明的个体,也均有结绿色茧和结白色茧的个体。家蚕体色正常与油质透明由基因T、t控制,结绿色茧与结白色茧由基因G、g控制。现有一只纯合体色正常结白色茧的家蚕甲与一只纯合体色油质透明结绿色茧的家蚕乙杂交,后代雄蚕均为体色正常结绿茧,雌蚕均为体色油质透明结绿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控制家蚕体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B.结绿色茧基因对结白色茧基因为显性
    C.体色正常结白茧的亲本的基因型为ggZTW
    D.F1中的家蚕相互交配,F2中体色正常结白茧的个体占3/16
    13.科学家已经将控制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定位于豌豆的染色体上,结果如下表所示。若要验证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最适宜选取的性状组合是
    A.花的颜色和子叶的颜色B.豆荚的形状和植株的高度
    C.花的位置和豆荚的形状D.豆荚的颜色和种子的形状
    14.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D.750、250、0
    1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16.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时,BrdU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dU标记链。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含全标记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无明亮荧光)。若将一个细胞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到第三个细胞周期的中期进行染色并观察。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1/2的染色体荧光被抑制B.1/4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
    C.全部DNA分子被BrdU标记D.3/4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
    17.某植株从环境中吸收前体物质经一系列代谢过程合成紫色素,此过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如图所示)。其中具有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不能合成紫色素的植株开白花。据图所作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该植株才能表现紫花性状,AaBb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7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不能利用前体物质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
    C.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3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必定发生性状分离
    18.已知5-溴尿嘧啶(BU)可与碱基A或G配对。大肠杆菌DNA上某个碱基位点已由A-T转变为A-BU,要使该位点由A-BU转变为G-C,则该位点所在的DNA至少需要复制的次数是( )
    A.1B.2C.3D.4
    19.白菜型油菜(2n=20)的种子可以榨取食用油(菜籽油)。为了培育高产新品种,科学家诱导该油菜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形成完整植株B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c成熟叶肉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将Bc作为育种材料,能缩短育种年限
    C.秋水仙素处理Bc幼苗可以培育出纯合植株
    D.自然状态下Bc因配子发育异常而高度不育
    20.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变化一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B.若进化过程中种群数量长期保持稳定,则基因频率不变
    C.若种群存在某些个体致死现象,基因频率也不一定改变
    D.有性生殖下的基因重组通过改变基因频率而加快了进化的进程
    2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23.下图代表两个核酸分子的一部分,已知丙链以乙链为模板合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丙链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
    B.合成丙链需要消耗ATP
    C.密码子可能存在于丙链上
    D.丙链可能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24.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形成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
    B.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
    C.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
    D.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组数减半
    25.DNA分子中发生碱基错配时,相对的两个碱基不配对形成一个较为松散的凸起,如图所示,此结构可被细胞中的相关酶系统识别,并将错配碱基去除,从而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配对碱基之间形成凸起结构与碱基的分子结构有关
    B.出现此结构的DNA在复制时为全保留复制
    C.若第一次DNA复制时错配不能被识别,此错误一般会在第二次复制时会消失
    D.若第一次DNA复制时错配不能被识别,则后代DNA中有一半发生改变
    二、综合题
    26.囊性纤维化和白化病都是与苯丙氨酸及其代谢有关的隐性遗传病,分别由7号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a)和11号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b)控制。下图是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代谢的部分途径,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A缺失3个碱基变为a,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基因A与a的根本区别在于二者的_________________不同。
    (2)与基因A控制合成的CFTR蛋白相比,基因a控制合成的异常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运输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囊性纤维化,这种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B控制合成的酪氨酸酶,能够催化酪氨酸转变成黑色素,使人的头发和肤色正常,而基因b不表达酪氨酸酶,使人出现白化病,这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____________。
    (4)控制囊性纤维化和白化病的基因在遗传中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说说你的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
    三、实验题
    28.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螺壳的螺旋方向有左旋与右旋的区分,受遗传控制。有人为了证明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的遗传方式,用人工方法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实验二这两种杂交方式称为___。
    (2)根据实验一、二得到的结果,实验者推测螺壳的螺旋方向的遗传方式可能为细胞质遗传,该遗传方式的特点表现为___,出现该遗传特点的原因是___。
    (3)经研究证实决定椎实螺螺壳螺旋方向的是“母性效应”,即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支配。该遗传方式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假设D基因决定右旋,d基因决定左旋,实验一中亲本左旋螺基因型为dd,右旋螺基因型为DD,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实验人员设计了实验三:让F1自交得F2。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实验三(包含实验一过程):_实验组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1
    红果×黄果
    492
    504
    2
    红果×黄果
    997
    0
    3
    红果×红果
    1511
    508
    参考答案:
    1.C
    【分析】1.基因的概念:一般来说,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详解】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化学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
    故选C。
    2.C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分离”指指等位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指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结合,A错误;
    B、一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若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时,其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这两大定律都发生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故只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不能发生在无性生殖的生物体内,C正确;
    D、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
    故选C。
    3.D
    【分析】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但不包括生态效应多样性。
    故选D。
    4.A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尤其是基因重组的类型,再结合题干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即可。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可知,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型的基因重组,进而导致配子具有多样性。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要注意区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易位,前者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交叉交换,后者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
    5.A
    【分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也发生分离,即A和a、B和b分离,并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因此正常情况下可以产生AB、Ab、aB、ab四种精子。
    【详解】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精细胞,其中一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B,则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分别aB,Ab,Ab,A正确。
    故选A。
    6.A
    【分析】分析题图:甲过程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复制形成DNA的过程,即DNA的复制;乙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RNA的过程,即转录;丙中上链含有碱基T,属于DNA链,下链含有碱基U,属于RNA链。
    【详解】A、据图知甲表示DNA复制过程,乙表示转录过程,均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A正确;
    B、甲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间期,乙过程可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间期和分化的细胞中,B错误;
    C、丙是转录,是乙图的部分片段放大,C错误;
    D、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D错误。
    故选A。
    7.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实验组2中红果×黄果的后代只有红果,实验组3中红果×红果的后代有黄果,出现性状分离,都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番茄的果实颜色中,红色为显性性状,A错误;
    B、实验1的子代中红果∶黄果≈1∶1,属于测交,则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B错误;
    C、实验2红果与黄果杂交,后代只出现红果,说明亲代红果为AA,黄果为aa,所以后代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Aa,C正确;
    D、实验3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后代中红果:黄果≈3∶1,说明亲本均为杂合体Aa,杂交后代F1中红果番茄为显性,其基因型为AA或Aa,黄果基因型为aa,D错误;
    故选C。
    8.B
    【分析】1、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2、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这样就保证了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详解】A、其细胞内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A正确;
    B、体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有2个DNA分子,复制后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有4个DNA分子,B错误;
    C、其弟弟细胞内的一对性染色体的大小不同,即X与Y,C正确;
    D、我和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但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他们细胞内的染色体不完全一样,D正确。
    故选B。
    9.C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分布情况。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N是蛋白质和DNA共有的元素,若用15N代替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则其蛋白质也会被标记,不能区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A错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噬菌体的DNA做模板,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原料编码合成,B错误;子代噬菌体DNA合成的模板来自于亲代噬菌体自身的DNA,而合成的原料来自于大肠杆菌,C正确;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10.B
    【解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中,A错误;
    B、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其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B正确;
    C、不同生物的DNA具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C错误;
    D、组成DNA的核苷酸只有4种,但连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D错误。
    故选B。
    11.A
    【分析】若发生基因融合现象,则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若基因不融合,粉色是由于F1红色基因只有一个,合成的红色物质少造成的,则F1进行自交或让F1与纯种白牡丹或者红牡丹杂交,后代均会发生性状分离。
    【详解】A、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再杂交一次,其后代仍然是粉红色,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融合,A错误;
    B、让F1进行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比值为1:2:1,可以证明不是融合遗传,B正确;
    CD、让F1与纯种白牡丹或者红牡丹杂交,其中一个杂交组合为测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比值为1:1,可以证明不是融合遗传,CD正确。
    故选A。
    12.D
    【分析】由题干可知:体色正常甲与体色油质透明乙杂交,后代雄蚕均为体色正常,雌蚕均为体色油质透明,在子代雌雄个体中性状不同,可判断控制家蚕体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并且体色正常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ZTZT、ZtW;纯合白色茧的家蚕甲纯合体结绿色茧的家蚕乙杂交,后代无论雌雄均结绿茧,据此可判断结绿色茧基因对结白色茧基因为显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gg、GG。综上所述,则亲本基因型为ggZTZT、GG ZtW,则子一代的表现型、基因型为雄蚕为体色正常结绿茧(GgZTZt),雌蚕为体色油质透明结绿茧(GgZtW)。
    【详解】A、由题干可知:体色正常甲与体色油质透明乙杂交,后代雄蚕均为体色正常,雌蚕均为体色油质透明,在子代雌雄个体中性状不同,可判断控制家蚕体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并且体色正常为显性,A正确;
    B、由题干可知:纯合白色茧的家蚕甲纯合体结绿色茧的家蚕乙杂交,后代无论雌雄均结绿茧,据此可判断结绿色茧基因对结白色茧基因为显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
    C、由分析可知,体色正常结白茧的亲本的基因型为ggZTW,C正确;
    D、由分析可知,F1中的家蚕的基因型为体色正常结绿茧GgZTZt和体色油质透明结绿茧GgZtW,则F2中体色正常结白茧的个体占1/41/2=1/8,D错误。
    故选D。
    13.D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控制花的颜色和子叶的颜色的基因都在1号染色体上,因此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控制豆荚的形状和植株的高度的基因都在4号染色体上,因此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控制花的位置和豆荚的形状的基因都在4号染色体上,因此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控制豆荚的颜色和种子的形状的基因分别位于5号和7号染色体上,因此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D。
    14.A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答题。
    【详解】双亲的基因型均为Bb,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Bb×Bb→1/4BB、1/2Bb、1/4bb,由于每对亲本只能形成1个受精卵,1000对动物理论上产生的受精卵是1000个,且产生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的概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即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4×1000=250个,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2×1000=500个,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致死,因此获得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0。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15.B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未确定显隐性,若要判断全缘叶植株甲为杂合子,即要判断全缘叶为显性性状,羽裂叶为隐性性状。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详解】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①正确;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②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③错误;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④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正确,A、C、D均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以及常见分离比的应用,测交不能用来判断显隐性,但能检验待测个体的基因组成,因此可用测交法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6.D
    【分析】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根据题意分析,复制到第三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时,共有4个细胞,以第一代细胞中的某一条染色体为参照,含半标记DNA的染色单体共有2条,含全标记DNA的染色单体共有6条。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在第三个细胞周期中期时,含半标记DNA的染色单体分别在两个细胞中,故有两个细胞的两条染色单体荧光全被抑制,有两个细胞中的一条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一条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故A、B选项正确;一个DNA分子中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故不含BrdU标记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分别位于两个DNA分子中,新复制得到的脱氧核苷酸链必然含BrdU标记,故所有DNA分子都被BrdU标记,C选项正确;以第一代细胞中的某一条染色体为参照,在第三个细胞周期中期时一共有16条DNA单链,含BrdU标记的有14条,故有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D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考查学生对DNA单链、DNA分子、染色单体、染色体数这几个概念之间的数量关系能够做到清晰的梳理。在两条DNA单链构成一个DNA分子,一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DNA分子,在有丝分裂中期一个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
    17.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植株从环境中吸收前体物质合成紫色素的过程图解。基因A能控制酶A的合成,酶A能促进前体物质合成中间物质;基因B能控制酶B的合成,酶B能促进中间物质合成紫色素。由此可见,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植物才表现为紫花性状,其余情况均表现为白花性状。
    【详解】A、由题图可知,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该植株才能合成紫色素,才会表现紫花性状,AaBb自交,后代中A-B-(紫花):A-bb(白花):aaB-(白花):aabb(白花)=9:3:3:1,因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7,A正确;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不能合成酶A,即不能利用前体物质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B正确;
    C、AaBb×aabb→AaBb(紫花):Aabb(白花):aaBb(白花):aabb(白花)=1:1:1:1,可见后代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3,C正确;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AAbb、Aabb、aabb),均表现为白花,不会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D。
    18.B
    【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5-BU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和G配对,由于大肠杆菌DNA上某个碱基位点已由A-T转变为A-BU,由半保留复制可知,复制一次会得到G-5-BU,复制第二次时会得到有G-C,所以至少需要经过2次复制后,才能实现该位点由A-BU转变为G-C,B正确。
    故选B。
    19.A
    【分析】1、根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可知,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无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为单倍体。
    2、单倍体往往是由配子发育形成的,无同源染色体,故高度不育,而多倍体含多个染色体组,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
    【详解】A、白菜型油菜(2n=20)的种子,表明白菜型油菜属于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而Bc是通过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其成熟叶肉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
    BC、Bc是通过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秋水仙素处理Bc幼苗可以培育出纯合植株,此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能缩短育种年限,BC正确;
    D、自然状态下,Bc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不能形成正常配子,而高度不育,D正确。
    故选A。
    【点睛】
    20.C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即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以tRNA作为转运氨基酸的运载体,以核糖体为合成车间,在有关酶、能量(ATP供能)及其他适宜条件(温度、pH)作用下合成多肽链。
    【详解】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要想让多肽链带上放射性标记,应该用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苯丙氨酸)作为原料,而tRNA作为转运氨基酸的运载体不需要进行标记,①错误、③正确;合成蛋白质需要模板,由题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因此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作模板,同时要除去细胞中原有DNA和mRNA的干扰,④、⑤正确;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模拟了细胞中的真实环境,其中含有核糖体、tRNA、催化多肽链合成的酶等,因此不需要再加入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故②错误。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1.C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种群中某些基因型个体的生存,才会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而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基因型的适应性,也可能不起选择作用,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A错误;
    B、若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作用淘汰和保留个体数目相当,则种群数量长期保持稳定,但基因频率仍然改变,B错误;
    C、若种群存在某些个体致死现象,基因频率也不一定改变,如一个种群中有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原来A、a基因频率均为1/2,若基因型为AA、aa的胚胎不能存活,则生存下来的种群中A、a基因频率仍为1/2;若只有AA个体不能存活,则种群基因频率会改变,C正确;
    D、基因重组本身不具有直接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效应。如在随机自由交配中基因频率并不改变,但是基因重组丰富了生物的基因型和物种基因库,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促进了有利突变在种群中的传播,进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进程,D错误。
    故选C。
    22.C
    【分析】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两种类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高度不孕,但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使得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可育的二倍体,且肯定是纯种,C正确;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D错误。
    23.A
    【分析】根据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乙链的碱基组成从上到下依次为-TGACTT-,丙链的碱基组成从上到下依次为-ACUGAA-。
    【详解】A、肺炎双球菌无细胞核,A错误;
    B、丙链即RNA的合成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B正确;
    C、丙为RNA,可能为mRNA,信使RNA上含有密码子,C正确;
    D、丙可能是rRNA,可能参与核糖体的组成,D正确。
    故选A。
    【点睛】
    24.A
    【分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S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均满足甲乙两图中表示的2组染色体组和2N对同源染色体对数;图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后,同源染色体消失,染色体组数暂时加倍的细胞;图丁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精细胞后,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
    【详解】DNA复制前需要合成rRNA参与氨基酸的运输,需要合成一些蛋白质,如DNA复制需要的酶等,A选项正确;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消失则必然伴随着丝粒的分裂,B选项错误;丙图表示图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后,同源染色体消失,染色体组数暂时加倍的细胞,则性染色体应该是两条X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C选项错误;丙形成丁的过程中,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是由于细胞分裂成两个而导致的染色体组数减半,D选项错误。
    25.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图中发生T和C配对时,会形成凸起,会被细胞中的酶识别进行切除,从而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
    【详解】A、T和C均为嘧啶,不能配对,故为形成凸起,A正确;
    B、出现此结构的DNA在复制时是半保留复制,B错误;
    C、若第一次DNA复制时错配不能被识别,在第二次复制时,会发生正常的A-T配对,C-G配对,此错误一般会在第二次复制时会消失,C正确;
    D、若第一次DNA复制时,错误不能被发现,则由于亲代DNA分子的一条母链异常,故后代DNA中有一半异常,D正确。
    故选B。
    【点睛】
    26. 基因突变 脱氧核苷酸序列(或碱基序列、碱基排列顺序、碱基数量)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酶 性状 遵循。控制囊性纤维化和白化病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合成而控制生物性状,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突变是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1)基因突变是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A缺失3个碱基变为a,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基因和a基因最本质的区别是二者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2)与基因A控制合成的CFTR蛋白相比,基因a控制合成的异常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运输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囊性纤维化,这种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基因B控制合成的酪氨酸酶,能够催化酪氨酸转变成黑色素,使人的头发和肤色正常,而基因b不表达酪氨酸酶,使人出现白化病,这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控制囊性纤维化和白化病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概念、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及转录翻译过程的数量关系及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判断方法,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利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27. 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42 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 秋水仙素处理 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
    【分析】图中是普通小麦育种的过程,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杂交形成杂种一,经过加倍后形成拟二粒小麦AABB,在和滔氏麦草杂交获得杂种二ABD,然后加倍形成普通小麦AABBDD。
    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1)杂种一是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杂交的产物,细胞内含有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各一个染色体组,所以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因此高度不育;
    普通小麦含有6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所以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
    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2)人工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以采用秋水仙素处理。
    (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抗倒伏的小麦,可以利用杂交育种,设计思路如下:
    将甲和乙两品种杂交获得F1,将F1植株进行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即为稳定遗传的抗病又抗倒伏的植株。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和育种的知识,考生理解多倍体育种的过程是本题的难点,同时设计实验需要理解杂交育种的步骤。
    28.(1)正交、反交
    (2)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性状始终和母本相同 该性状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子代受精卵的细胞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母本)
    (3) 符合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母性效应”现象是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母本的基因型来决定子代的表现型,所以要求哪一个个体的表现性,要看他母本的基因型,据此答题。
    (1)
    根据图示,实验一用左旋螺为母本、右旋螺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二用右旋螺为母本、左旋螺为父本进行杂交,所以实验一、实验二这两种杂交方式称为正交和反交。
    (2)
    根据图示,结合母系遗传的知识,由实验一、二得到的结果可推测螺壳的螺旋方向的遗传方式可能为细胞质遗传,其遗传特点为:①为母系遗传,②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性状没有一定的分离比;精子没有细胞质,受精卵细胞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3)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母性效应”现象是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母本的基因型来决定子代的表现型,所以要求哪一个个体的表现性,要看他母本的基因型。假设D基因是决定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右旋的,则实验二的遗传图解为: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相关试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2_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2_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上饶市2022_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2022_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共21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2_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2_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共6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