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第二课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172197/0-17267197268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一年级上册(2024)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一年级上册(2024)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日积月累,课堂回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咏鹅》。
2.在大人的帮助下,正确朗读《剪窗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激趣导入:猜谜语。
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蹬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
过渡:唐朝有位大诗人叫骆宾王。有一天,七岁的骆宾王到池塘边散步,看到鹅在水中游泳、唱歌,非常高兴,就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古诗《咏鹅》。
2.(出示古诗和插图)学生合作读,再小组合作读,教师正音。
3.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38—?)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4.字词理解。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5.诗意理解。
6.播放视频,诵读古诗。
(1)教师播放朗读古诗《咏鹅》的视频,学生跟着视频一起读。
(2)(课件出示白鹅图)教师在图中指出诗中描写的“曲项、白毛、红掌、清波”。
(3)学生对照图片自由朗读古诗,教师巡视,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再次播放视频,让学生模仿视频中的语调、节奏,读出古诗的节拍、重音、感情。
(5)同桌互读,读出节奏感,全班齐读。
7.背诵古诗。
在图中将“鹅、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标上序号,边看图边按序号提示背诵。
和大人一起读
1.大人帮读。
(1)引导孩子先拼读儿歌,不能拼的字,大人再教一教,然后整体读一读,大人正音
(2)采取大人带读的方式,帮助孩子将儿歌读通、读顺,然后孩子独立朗读。
2.学剪窗花。
大人和孩子动手剪窗花,感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课堂回顾
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加强积累和阅读。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一》的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利用猜谜语形式进行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思考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示范作用。以《咏鹅》为例,这首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前基础好的学生早已熟读成诵,但是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却十分浅薄,机械的诗意理解只能是“蜻蜓点水”,而视频产生的情境却生动地再现了古诗内容。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欣赏中就理解了诗意,领悟到了诗情,加深理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语文园地一第四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开门见山,揭示题目,学习“和大人一起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园地一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导入,创设氛围,发现游戏规则,明白交际要求,开展游戏,练习听说,拓展游戏,增加难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统编版(2024)第一单元 识字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书写提示”,四”的书写演示视频,边看边书空,禾”的书写演示视频,边看边书空,学习“日积月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