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宁夏石嘴山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0分,每空1分)默写。
(1)《关雎》中“ , ”两句运用细节描写抒发了主人公对“窈窕淑女”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2)《蒹葭》中“ , ”两句用露水未干的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惆怅心情。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语义双关,委婉地表达自己想做官但无人引荐的诗句是: , 。
(4)《桃花源记》中“ , ”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人送别友人,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的句子是: , 。
2.(7分)名著阅读。
(一)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1)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 》(1分)
(2)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 的形式。(1分)
(3)这种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为 。(1分)
(二)链接材料:
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刘勰《文心雕龙•比兴》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钟嵘《诗品序》
(4)请你结合《经典常谈》和链接材料的内容,分析《关雎》是如何运用比兴手法的。(4分)
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四月的鼋头渚,鸟语花香,_____。湖光山色如一袭青绿的裙裾,徐徐拉开春天的wéi( )幕。湛蓝的湖面上迁xǐ( )而来的鸟儿仿佛春天的精灵,穿梭在点点帆影之间,与湖水相互映衬着成为一幅动静相宜的水墨画。岸边偶遇早樱,虽不见怒放的蓬勃,却也含蓄优雅,悄然无声地点缀着春的盎然。石拱桥边,乌篷船上游人们洋溢着笑脸,在这如梦的节令里与春来一次浪漫的邂逅。
(1)给加点字注音。(1分)
悄 然无声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wéi 幕
②迁xǐ
(3)选文画横线处应填上恰当的词语是 (2分)
A.浓荫蔽日
B.草长莺飞
C.层林尽染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电影《满江红》情节引人入胜,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观众赞誉。
B.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首飞之旅。
C.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D.为防范道路交通事故不再发生,省交管部门开展“强执法,防事故”行动。
5.(2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面对西方的一些“傲慢与偏见”,他们不再卑怯、沉默,而是理直气壮地“怼”回去。
②特别是年轻一代对西方的态度,更耐人寻味。
③观察近年来国内舆论中的年轻人形象,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年轻人的形象越来越转向积极正面。
④有的更以“自黑”的方式调侃——这种“回怼”和“自黑”不仅仅出于自尊,更是发自肺腑的自信。
⑤昔日被加诸年轻人身上的“叛逆”“自我”等标签逐渐被“自信”“担当”等正面评价取代。
A.⑤④②③①B.③④⑤②①C.⑤②①③④D.③⑤②①④
6.(2分)将情思融入景物之中,景物就成了意象。请参照示例,从备选景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句用意象表达情思的话,修辞和句式不限。
示例:月﹣﹣月,一条银色的扁担,这端挑着天涯,那端挑着故乡。
备选景物:落叶 大海 夕阳
7.(7分)学校举行“我爱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ㅤㅤ【材料一】劳动中充满着知识与智慧。没有搬过重物就难以思考省力的方法,未亲手制作过陶艺就难以理解艺术的价值。古今中外众多的发明创造有很多是从日常劳动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的。将劳动作为独立课程,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为了有效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是为了将各门学科的学习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摘编自伏特《感受劳动课带来的无限魅力》,人民网2022年5月7日)
ㅤㅤ【材料二】母亲这样的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背,还会种地了。
ㅤㅤ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材料三】漫画《如何解开粽子》(见图)
(1)怎样才能让初中生爱劳动、会劳动,校长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看法。(写出三条)(3分)
(2)周末,文雅、文博一起到文栋家做客。午饭时间快到了:文栋穿上围裙到厨房炒菜。文博好奇地问:“文栋,你家怎么会让你炒菜呢?我爸妈说,我们快毕业了,学习很辛苦,从不让我做家务。”假如你是文栋,会说:“ ”(2分)
(3)材料三是文雅为“爱劳动•会生活”主题板报画的一幅漫画,请你谈谈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2分)
二、阅读(40分)
8.(4分)古诗两首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①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桃花
徐孚远②
海山春色等闲来,朵朵还如人面开。
千载避秦真此地,问君何必武陵回。
【注释】①谢枋得,宋末元初人。一二七六年率兵抗元,无缘而败。南宋灭亡后,隐居于福建,元朝曾数度征聘,始终坚持不应。一二八九年,遭福建省参政强制送往京师,乃绝世五日而死。②徐孚远,明末清初人,明朝灭亡后,曾参与抗清之举,一六六一年随郑成功入台,不久徙居厦门。一六六三年,消兵攻陷厦门,徐孚远拟携眷返家乡江苏未果,滞留广东,一六六五年病故。
(1)关于谢、徐二人中的“桃花源”的叙述,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谢枋得希望所居的“桃花源”不受外界打扰。
B.徐孚远认为“桃花源”之地不适合安居久留。
C.二人都因倾慕陶渊明而四处寻访“桃花源”。
D.二人都认为已找到陶渊明的“桃花源”遗址。
(2)若谢诗作于福建,徐诗作于台湾,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徐诗“问君何必武陵回”的“武陵”,是暗指台湾。
B.谢诗“怕有渔郎来问津”的“渔郎”,是暗示作者自己。
C.二诗运用“避秦”典故时,都将原本避乱之地引申为不受异族统治之地。
D.二诗的“花飞莫遣随流水”、“朵朵还如人面开”,都流露避世而居的喜悦。
9.(12分)文言文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自坪头潭①行曲路中三十余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渐夹②,有馆曰桃花坞。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飞泉自上来注③,为鸣玉涧④。涧随山转,人随涧行。
(选自《徐霞客游记•初七日》)
注释:①坪头潭:潭名。②夹:狭窄。③注:注入。④鸣玉涧:山涧名。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①水尤清冽:
②日光下澈:
③佁然不动:
④自坪头潭行曲路中三十余里:
(2)翻译句子。(4分)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涧随山转,人随涧行。
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2分)
10.(12分)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①4月23日已经过去了,“世界读书日”所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着。“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②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里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稔的收获。
③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起五经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尤其是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④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舟中夜闻读书》中说:“临溪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诗人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那琅琅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道理。读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⑤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苟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声声教诲,用意其实都是在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但今天的读书,已不局限于纸质传统载体,阅读途径也已经更加丰富和多元。手机APP、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QQ阅读等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饘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
⑥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3)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4)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到那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宋代抗金名臣李纲在《读书》诗中说:“平生长作蠹书蟑,老去犹资慰我心。每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2分)
(5)作者陆游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满含哲理,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请结合诗句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3分)
11.(12分)阅读回答问题。
水稻的谦卑
①贴紧土地,是一种让灵魂匍匐前进的方式。水稻始终以谦卑的姿态呈现在土地上,没有艳丽的花朵,没有高悬的果实,却默默滋养着城市与乡村,滋养着人们平静的生活。年复一年,光阴流逝,乡村的容颜已改,只有谦卑的水稻,依旧在土地上淡淡地飘香。
②红土高原上的乡村是谦卑的。它用贫瘠而朴实的土地接纳了水稻,接纳了这种庄稼的生长。水稻也秉承了红土高原的品性,不事张扬,沉静地向着土地深处扎下根须,在阳光下显露出真切的面容。
③盛夏的夜晚,月光如水,悄悄地走向稻田,坐在田埂边,听遍野的蛙鸣协奏,是一件惬意的事。这时的稻田,是静谧的。而水稻就像是一个淡雅的女子,穿着一袭绿裙,躺在沉寂的田野里想着自己的心事;金秋的清晨,微曦初露,轻轻地走进稻田,漫步阡陌间,看灵巧的蚂蚱蹿跳,是一件幸福的事。这时的稻田,是丰盈的。而水稻就像一个朴实的农妇,穿着一身布衣,站在广袤的田野里守着自己的家园。
④水稻的谦卑是一种宿命,人的谦卑则需要一种顿悟。人们总是期待着向人生的高处行走,而水稻却憧憬着向土地的深处挤压。它的生命力,只有和土地完美结合才能萌发,这让水稻贴紧土地的心思,有了最为生动的注解。
⑤稻田网住了农人大把大把的时间,和他们对丰收的期待。大片的稻田,是乡村的希望。炊烟袅袅,是因为水稻的滋养;睡梦沉沉,是缘于水稻的馈赠。水稻仰起面庞,是为了盼望风调雨顺;水稻俯下身子,是为了谋求成熟圆满。乡村和水稻紧紧拥抱在一起,让人们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⑥谦卑,并不是自甘低贱。谦卑是一种宽阔的胸襟,是一种内敛的气韵,是水稻面对乡村的最深依恋。谦卑的事物,往往能够展示单纯和美好。如蚂蚁,用团结体现力量;如小草,用起伏对抗风暴;如游鱼,用慵懒诠释自由。谦卑的土地,心甘情愿接受犁铧的穿透;谦卑的水稻,心甘情愿接受镰刀的切割。犁铧和镰刀闪烁着冰冷的光芒,让土地和水稻感受到一种锐利的痛楚。春种秋收的过程,就是土地、水稻和金属碰撞的过程。人们总是会漠视脚下谦卑的泥土,而对金属投以敬畏的神色和贪婪的目光。土地和水稻的隐忍与厚重,在金属的熠熠光芒面前黯然失色。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了土地,忘记了水稻,去注视金属散发出的光芒。然而,正是谦卑的土地和水稻,不断地养育着我们,并且,从不向我们索取和提出任何要求。
⑦每一束稻穗里孕育的果实,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脉。水稻,就这样以隐忍和含蓄的品格,汲取天地的灵气,浓缩自然的精华,彰显生命的本质。它奉献出的粮食,是土地给予人们的厚赠。为此,乡村始终珍视着土地,珍视着水稻,珍视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珍视着平平淡淡的每一个日子。
⑧谦卑的土地和水稻,告诉我们应该重视生命的本质,拒绝浮华,选择一种谦卑而真实的姿态生活。为了生活,我们可以步履匆匆,但需要保持着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为了生活,我们必须放弃很多,但不能放弃人生的信仰与尊严。谦卑,就是一种蛰伏待机的过程,在蛰伏中提升能力、积蓄力量,为将来的萌发吸纳更多的地气与阳光。
⑨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株水稻,在土地的怀抱里生根,长叶,开花,结实。到成熟的时候,低下头颅,就能看到生养我们的土地,依旧是那样的谦卑、宽厚、隐忍和真实。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托物寓意,告诉我们,人也要像水稻一样,重视生命的本质,谦卑而真实地生活。
B.红土地接纳了水稻,水稻也秉承了红土高原的品性,可见,红土地最适合水稻的生长。
C.第⑦段连用四个“珍视”,运用排比表达了人们对土地、水稻的感恩,对生活的热爱。
D.本文语言优美,整散结合,错落有致,使文章呈现出整齐华丽又灵动多姿的变化之美。
(2)从全文看,水稻的谦卑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三点。(3分)
(3)第⑥段中作者将人们对土地、水稻与金属的态度进行对比,用意何在?请结合选段分析。(2分)
(4)结合语境,赏析句子。(2分)
谦卑的土地,心甘情愿接受犁铧的穿透;谦卑的水稻,心甘情愿接受镰刀的切割。
(5)文章的题目为何用“水稻的谦卑”而不用“谦卑的水稻”,请结合选文内容简答。(3分)
三、作文(45分)
12.(45分)作文。
题目:《这,是我的节奏》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要套作,不要抄袭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字数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2.诗经;重章叠唱;后来发展了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3.qiǎ;帷;徙;B;4.C;5.D;6. ;7.文博,现代的学生素质发展要全面,其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十分重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可以从日常劳动中得到启发、获得智慧,培养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家庭责任感,何乐而不为呢?;
二、阅读(40分)
8.A;C;9.尤其,格外;穿透;静止不动的样子;从;10. ;11.B;
三、作文(45分)
12. 这,是我的节奏
揉了揉发痛的双眼,抿一口早已失去温度的白开水。看看时间已是九点半。
我站起来活动活动发麻的手脚关节,开始了我的晚间生活。没错,今天又是作业非常多的一天。记在本子上的作业在桌上似乎垒起了一座小山。时间不早了,我却还有整整两大项作业没有完成。望着作业本,我却再也无心写作业,心想,不如破罐破摔,反正今天是要熬夜了,先看会儿书再写也没关系。想到这里,我伸长手臂,从书架上随手抽出一本小说,津津有味地沉醉其中。突然地,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节奏,是清脆却又带几分威严的敲门声,同以往一样,四声短促有力的敲击。我顿时像一个偷东西的贼被屋主发现一样心虚,连忙丢了小说,端正地坐好,继续写那如山似的却无趣的作业。
刚刚敲门的肯定是爸爸。这熟悉的节奏是毫无由来的,似乎早已经约定好的。只要爸爸一感到我没有认真写作业,这节奏就会在我房间那扇紧闭的门上再次出现,像万分危急的军号。我呢,听到它就会情不自禁地感到羞愧,连忙丢下正在做的无关紧要的事,回到作业上来。
一切都是那样自然。唯一令我不解的就是,爸爸是如何感受到我在开小差,从而用熟悉的节奏提醒我,并且次次不落空呢?
一次,我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就问了问。爸爸回答说:“那很简单,你每次开小差,都先把笔扔在桌上,然后站起来活动一下。我们家的地板踩上去就有声音,在你爸我听来就像警钟。正是你发出的声音节奏给我及时地报了警呀!”我心里一愣,什么?节奏?
没想到,爸爸竟然也是听到了我的节奏……
我虽知道了我开小差的坏习惯,但我却并不打算改正。因为我在每一天另一种的节奏里听到的是关心、安慰与呵护。我愿保留我的节奏,借此来聆听短促的节奏,领略那份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宁夏石嘴山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与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