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试卷 2套(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119799/0-17251453317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试卷 2套(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119799/0-17251453319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试卷 2套(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119799/0-172514533194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试卷 2套(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试卷 2套(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估值,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 mm
B.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5 m/s
C.一名初中生所受重力约为500 N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 kg
2.运动会上,负责摄影的无人机完全同步跟拍小点的长跑过程,小点感觉无人机像悬停在自己左前方一样,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无人机 B.小点自己
C.终点计时员 D.观众席上加油的同学
3.春晚西安分会场上,现代演员带领千余人与古代的“李白”齐诵《将进酒》。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朗诵时,朗诵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真空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C.可依据音调区分“李白”和其他演员的声音
D.朗诵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4.小明课间漫步在校园的林荫大道上,看到树荫下有许许多多的光斑,下列光现象中与光斑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5.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6.晋江草庵寺是世界现存唯一摩尼教寺庙遗址。寺内存有我国唯一的摩尼光佛石像,如图所示,佛像面部呈淡青色,是利用岩石中不同的天然颜色精巧构设。佛像背后十八道佛光,意在象征“光明”。下列关于摩尼光佛石像说法正确的是( )
(第6题)
A.摩尼光佛石像是光源
B.佛像表面粗糙发生了镜面反射
C.佛像的面部与手部颜色不同是因为反射了不同颜色的光
D.我们能够看到佛像是因为光的折射
7.小明用金属管自制乐器,如图所示。敲击不同长度的金属管,能发出“d(1)”“re(2)”“mi(3)”“fa(4)”“sl(5)”“la(6)”“si(7)”。他演奏童谣《数鸭子》中的“鸭”时,应敲击的金属管是( )
A.a B.b C.e D.f
(第7题) (第8题)
8.篆刻是中国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所示是用篆刻刀在质地均匀的印章上刻字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篆刻完成前后,印章的质量不变
B.篆刻完成前后,印章的密度变小
C.将刻好的印章拿到太空中,其质量增大
D.将刻好的印章拿到太空中,其密度不变
9.如图所示,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同
C.蜡烛烧短后,将光屏下移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D.将蜡烛移至4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第9题)
(第10题) (第12题)
10.影视剧拍摄过程中,为了防止演员受伤,砸向演员的道具石头一般是用泡沫塑料制成的。将小石块和道具石头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右盘,横梁静止后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道具石头的质量比小石块的质量大
B.道具石头的密度比小石块的密度大
C.质量相同时,道具石头的体积比小石块的体积小
D.体积相同时,道具石头的质量比小石块的质量小
11.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内,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个钩码时长度为6 cm,挂2个相同的钩码时长度为7 cm,挂4个相同的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伸长量是( )
A.8 cm B.7 cm
C.9 cm D.4 cm
12.2024年初始,我国遭遇了2008年以来最复杂的春运天气。如图所示,为保障旅客市民安全出行,志愿者们正在清理道路上的冰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志愿者所受的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B.积雪被踩平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戴防滑手套铲雪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D.铲雪时手握在铲子的不同位置时力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13.如图所示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 m B.0~30 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10~30 s内,甲的运动速度小于乙的运动速度 D.0~40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75m/s
(第13题) (第14题)
14.一个底面积为S、高度为L的薄壁瓶子内装满某种液体时,液体的质量为m。若将液体倒出一部分(正立时近弯处),测得液面高度为L1,然后封住瓶口。将瓶倒置,如图乙所示,测得液面高度为L2。则液体的密度为( )
A.eq \f(m,S(L2-L1)) B.eq \f(m,S(L2+L1))
C.eq \f(m,S(L2+L1-L)) D.eq \f(m,S(L+L1-L2))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5.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钢管的外径,如图甲所示,由此得出钢管的外径是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第15题)
16.如图甲所示是博物馆展出的一支公元前6 000多年前的完整骨笛——贾湖骨笛。它是由丹顶鹤尺骨制成的,上有七个音孔。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使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填声音的特性)变化。如图乙所示是博物馆内张贴的“禁止喧哗”的图标,这是从________减弱噪声。
17.如图所示,一只白鹭以2 m/s的速度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的速度是________ m/s;若白鹭的嘴巴距离水面0.6 m,池中水深2 m,则白鹭嘴巴在水中的像距水面________m。
18.如图所示,反映近视眼形成原理的是图________。全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术是直接用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层内制作微透镜,再通过极小的飞秒激光切口,将微透镜取出,这个微透镜是________(填“凸透”或“凹透”)镜,相当于在角膜上“制作一副镜片”,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第18题)
(第20题)
19.学校大课间甲、乙两班举行拔河比赛,赛前甲班老师吩咐同学们清扫比赛场地的砂石,这是因为砂石会将鞋与地面的摩擦变为____________(填“滚动摩擦”或“滑动摩擦”)影响比赛成绩。最后甲班获胜,甲班对乙班的拉力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班对甲班的拉力。
20.如图是小明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液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如果将乙液体换成酒精,则它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应在________(填“I”“Ⅱ”或“Ⅲ”)区。(ρ酒精=0.8 g/cm3)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4分)
21.元宵佳节悬挂灯笼,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如图所示,一盏灯笼被风吹得向左偏。请画出灯笼所受重力和绳子拉力的示意图。(O点表示灯笼的重心)
(第21题) (第22题)
22.古诗词蕴含着很多光学知识,唐代诗人储光羲在《钓鱼湾》中写道“潭清疑水浅”,如图所示,A是水底某点,请你完成人眼看到水底A点变浅的光路图。
四、简答题(共4分)
23.如图是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单项决赛时的精彩瞬间。请你结合物理力学知识,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
(1)在比赛前她在手和器械上涂镁粉;
(2)比赛时她双手用力向下压低杠,她却向上飞向高杠。
(第23题)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8分)
2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第24题)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开始实验时发现小车的运动速度较快,为方便测量运动时间,请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__;
(3)改进后,测得实验数据如图,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________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________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
(5)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C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C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______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装置如图甲所示。
(第25题)
(1)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最好选用________(填“无色”或“茶色”)玻璃板。
(2)将蜡烛A点燃置于玻璃板前方,观察到蜡烛A的像,在玻璃板后方放置蜡烛B(与蜡烛A外形相同),使之与蜡烛A的像重合。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____。
(3)如图乙,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是为了研究像与物到镜面的________关系,为寻找普遍规律,接下来应该沿________(填“MN”或“PQ”)方向移动蜡烛A多次实验。
(4)小明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相同,于是小明突发奇想将两块手表替代蜡烛A、B,正立于玻璃板两侧,如图丙所示,此时手表A′指针指在3点整位置,那么手表B′的指针应调至________点才能与手表A′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26.淘淘同学先将凸透镜靠近自己的脸,然后再将凸透镜逐渐远离自己的脸,对面的乐乐通过凸透镜分别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三种现象,于是乐乐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探究。所用的器材有:蜡烛、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
(第26题)
(1)根据图甲中观察到的现象,请你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物理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乐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上述问题,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从左至右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将蜡烛从远处逐渐靠近光屏,观察成像的情况。在某次实验中,乐乐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此像是倒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然后继续减小物距,调节光屏进行实验,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大了;
(3)图乙中的成像情况与图甲中________(填“A”“B”或“C”)相同;
(4)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图乙中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在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择如下器材:长木板和表面固定有棉布的长木板、长方体木块(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放置在长木板上的木块,使其做____________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如图是为完成本实验设计的操作方案,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第27题)
该实验设计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
(3)由甲、乙两次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________;由________两次实验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
(4)拔河比赛时队员要穿鞋底带有花纹的运动鞋参赛,这是应用了________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
28.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保护海洋人人有责。石油泄漏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生活中常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进行石油回收。小礼同学用天平、量筒和石油等测量能够吸收石油的某干燥固体的密度,进行了下列实验:
(第28题)
(1)小礼同学先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__桌面上,如图甲是小礼同学调节天平时的情景,他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改正后调平天平,他将固体放于左盘,往右盘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右盘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该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若托盘有缺损,则测得的质量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3)他将固体用体积忽略不计的保鲜膜包裹严密(无气泡),放入盛有20 mL石油的量筒中,浸没后液面上升至40 mL刻度线处,由此算出该固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4)接下来,小礼同学用体积不计的细铁丝伸进量筒,将保鲜膜戳了几个洞,等固体充分吸收石油后(固体吸收石油后体积不变),量筒中液面在32 mL刻度线处,取出固体擦干表面后测得其质量为68.8 g(固体表面被擦拭掉的石油的质量忽略不计),则石油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六、计算题(第29题7分,第30题8分,第31题9分,共24分)
29.2023年9月28日,福厦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它北起福州南站,南至漳州站,全长277 km,如图甲是福厦高铁首次运营的首趟列车G9801次列车。
(1)G9801次列车从福州南站出发行驶75 min到达漳州站,则该趟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如图乙是某乘客在位于晋江永和镇的泉州南站乘坐G9801次列车到厦门北站的车票,若列车以30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0:16准时到达厦门北站,则泉州南站到厦门北站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第29题)
30.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了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为月球科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引力为在地球上受到重力的eq \f(1,6),未来你们当中的某些同学将有可能成为登上月球的航天员,如果其中一位航天员的质量为60 kg(g地取10 N/kg),求:
(1)航天员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2)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质量;
(3)航天员在月球上受到的引力。
31.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3D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现常被用于制造模型。某同学选用了ABS塑料(如图甲所示)来打印3D作品。
(1)已知体积为10 cm3的ABS塑料质量为10.5 g,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该同学以这种ABS塑料为材料打印了一个镂空的花盆,如图乙所示,已知该花盆的体积为50 cm3,质量为42 g,请你通过计算来判断该花盆的材料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该材料为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第31题)
答案
一、1.C 2.B 3.A 4.B 5.D 6.C
7.C 点拨:敲击不同长度金属管时,金属管在振动,金属管越短,其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d(1)”“re(2)”“mi(3)”“fa(4)”“sl(5)”“la(6)”“si(7)”对应的管分别是a、b、c、d、e、f、g;演奏童谣《数鸭子》中的“鸭”时,对应的音是“sl(5)”,所以应敲击的金属管是e。
8.D 9.D 10.D 11.D 12.B 13.D
14.D 点拨:由图甲知,瓶中液体的体积V液=SL1,由图乙知,瓶中空气的体积V空=S(L-L2),瓶子的容积为V容=V液+V空=SL1+S(L-L2)=S(L+L1-L2),
已知瓶中装满液体时液体的质量为m,瓶中装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即V=V容=S(L+L1-L2),则液体的密度ρ=eq \f(m,V)=eq \f(m,S(L+L1-L2))。
二、;337.5 16.音调;声源处 17.0;0.6
18.甲;凸透 19.滚动摩擦;等于 20.3∶2;Ⅲ
三、21.解:如图所示。
(第21题)
22.解:如图所示。
(第22题)
四、23.答:(1)体操运动员在手和器械上涂镁粉,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摩擦。
(2)当运动员双手用力向下压低杠时,运动员对低杠有一个向下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低杠也会对运动员有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运动员在这个向上的力的作用下,就会向上飞向高杠。
五、24.(1)v=eq \f(s,t) (2)减小斜面的倾斜程度
(3) 3;80.0;0.16 (4)小 (5)小于
25.(1)茶色 (2)相等 (3)距离;PQ (4)9
26.(1)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是否有关
(2)缩小 (3)C
(4)能;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7.(1)匀速直线 (2)控制变量法
(3)无关;甲、丙 (4)甲、丁
28.(1)水平;游码未移至零刻度线处 (2)62.4; 准确
(3)3.12 (4)0.8 点拨:(3)固体的质量为62.4 g,体积为40 mL-20 mL=20 mL=20 cm3,固体的密度ρ=eq \f(m,V)=eq \f(62.4 g,20 cm3)=3.12 g/cm3。(4)固体充分吸收石油后,量筒中液面在32 mL刻度线处,被吸收的石油体积V石油=40 mL-32 mL=8 mL=8 cm3,取出固体擦干表面后测得其质量为68.8 g,可得被吸收石油质量m石油=68.8 g-62.4 g=6.4 g,石油的密度ρ石油=eq \f(m石油,V石油)=eq \f(6.4 g,8 cm3)=0.8 g/cm3。
六、29.解:(1)列车由福州南站到漳州站所用的时间
t=75 min=1.25 h,
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v=eq \f(s,t)=eq \f(277 km,1.25 h)=221.6 km/h。
(2)该列车以v′=300 km/h速度行驶,所用时间
t′=10:16-9:58=18 min=0.3 h,
泉州南站到厦门北站的距离
s′=v′t′=300 km/h×0.3 h=90 km。
30.解:(1)已知航天员质量m=60 kg,则航天员在地球上所受重力
G地=m g地=60 kg×10 N/kg=600 N。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位置则质量不会发生改变,航天员从地球到月球,只是位置发生变化,质量不变,仍然为60 kg。
(3)因为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引力为地球上受到重力的eq \f(1,6),所以航天员在月球上受到的引力
F月=eq \f(1,6)G地=eq \f(1,6)×600 N=100 N。
31.解:(1)这种材料的密度ρ=eq \f(m1,V1)=eq \f(10.5 g,10 cm3)=1.05 g/cm3。
(2)42 g该材料的体积
V2=eq \f(m2,ρ)=eq \f(42 g,1.05 g/cm3)=40 cm3<50 cm3,
所以,该花盆的材料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V2=50 cm3-40 cm3=10 cm3。
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试卷2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填空及作图题(每空2分,每图2分,共36分)
1.【立德树人·家国情怀】筷子,古称箸、梜,通常由竹、木、骨、瓷、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一根竹筷子长度约为25 ,质量约为5 。(均填写合适的单位)
2.如图所示是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情景,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该次测量的读数为 cm。
3.【立德树人·传统文化】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虽然相对于地面“舟行”,而以人为参照物,舟是 的,故而“人不觉”,生动形象地描述出了运动与静止的 。
4.有一种鸟被称为鸟界的“打击乐高手”,它可以抓住木棍打击树干发出有节奏的声音。人们能区分鸟叫声和树干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5.如图所示,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他到镜子的距离是30 cm,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cm;当他的脸靠近镜子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第5题)
6.如图所示是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图中OA、OB、OC表示光线,则折射角是 (填角度),界面的右侧是 (填“空气”或“玻璃”)。
(第6题)
7.为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缺陷,小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她把凸透镜看作眼球的晶状体,将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像,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像变模糊了。若只将蜡烛缓缓向凸透镜靠近,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近视眼的缺陷表现为看不清 (填“近”或“远”)处的物体;若只将光屏缓缓向凸透镜靠近,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由此可知,该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方。
(第7题)
8.请在图甲中作出与凸透镜折射光线对应的两条入射光线;图乙是手握住总质量是200 g的玻璃杯喝水的场景,请在图中画出玻璃杯受到的重力示意图。(重力作用点为O点,g取10 N/kg)
9.小明同学对太空中的星球非常感兴趣,他从网上查询得知:在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可知:小明同学的质量为50 kg,如果他到达甲星球表面上,所受的重力的大小为 N。
(第9题)
10.在测量液体密度实验中,通过多次实验得到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和烧杯内液体体积V的几组数据,并描绘出m-V图像如图所示,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第10题)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下列说法中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身高是165 dm
B.某校足球场长为90 km,宽45 m
C.小明的百米赛跑成绩是11.52 min
D.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3 s
12.关于如图所示的声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B.图乙中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C.图丙中航天员能在太空中对话,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D.图丁,我们能从不同乐器的声音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
13.【立德树人·传统文化】如图所示,对应成语与其所含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 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14.力与我们的生活有很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B.用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对手没有施加力
C.只要物体发生了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和光屏不动,透镜向右移动到60 cm处,可以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
B.此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
C.透镜适当向右移动,眼睛在光屏和透镜间,可以通过透镜看到正立的像
D.若在透镜和烛焰之间放远视镜片,应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16.以下物理图像中,表达关系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某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B.图乙表示在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C.图丙表示某动车进站时运动路程与运动时间的关系
D.图丁表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17.【新考法·角度新】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长方体的长分别为a和b,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两长方体质量相同,则ρ甲∶ρ乙=a∶b
B.若两长方体质量相同,则ρ甲∶ρ乙=a3∶b3
C.若两长方体材料相同,则m甲∶m乙=a∶b
D.若两长方体材料相同,则m甲∶m乙=a3∶b3
三、实验题(第18小题10分,第19小题10分,第20小题8分,共28分)
18.小明国庆节期间去华山旅游,从华山拾回来几块华山石作纪念,他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华山石的密度。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调好后把华山石放在天平的 盘。(均填“左”或“右”)
(2)在另一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恢复平衡后,所用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华山石的质量是 g。
(3)小明用量筒测出华山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华山石的体积为 cm3,华山石的密度是 kg/m3。
19.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室有12 cm和15 cm两种焦距的凸透镜混在一起,实验中不知道选用的是哪一种焦距的凸透镜。小林实验时通过移动蜡烛、凸透镜、光屏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得到的像应该是倒立、 (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判断小林所选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图中成像特点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3)为了探究其他成像规律,现将蜡烛由图示位置稍向右移动,光屏应在光具座上 之间进行移动,才可能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填字母)
A.50.0 cm到60.0 cmB.60.0 cm到70.0 cm
C.70.0 cm到80.0 cm
(4)若只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题干中所给的另一种焦距的透镜,则需要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才可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20.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利用长木板、毛巾、木块、砝码及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
(1)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后,甲、乙、丙三次实验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比较甲、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得出结论: ;比较 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如果要取得拔河比赛的胜利,组队时应选体重 (填“大”或“小”)的同学参加比赛,同时在比赛中选用图丁中 [填“(a)”“(b)”或“(c)”]类型的鞋。
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1小题15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
21.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一些餐厅、饭店等餐饮场所使用送餐机器人送餐。如图所示是某餐厅的送餐机器人,其自身质量约为40 kg,当该送餐机器人托着质量为5 kg的物体送餐时,在1 min内匀速直线运动72 m,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约为其总重力的0.08。求:(g取10 N/kg)
(1)该送餐机器人自身的重力。
(2)此次送餐过程中,送餐机器人的速度。
(3)此次送餐过程中,送餐机器人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参考答案
1. cm;g
2.0.1 cm(或1 mm);3.50
3.静止;相对性
点拨:舟行,舟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而以人为参照物,舟相对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舟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可能就不同,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音色
点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区分出鸟叫声和树干发出的声音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
5.60;不变
点拨: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人的距离为2×30 cm=60 cm;当脸靠近镜子时,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6.48°;玻璃
点拨:图中CO与水平线的夹角为90°-60°=30°,因为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在竖直线的右侧发生了光的反射,则竖直线为界面,水平线为法线,又因为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所以CO为入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入射角为90°-60°=30°,折射角为90°-42°=48°,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界面的右侧为玻璃。
7.远;前
点拨:只将蜡烛缓缓向凸透镜靠近,物距变小了,像距变大了,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近视眼的缺陷表现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只将光屏缓缓向凸透镜靠近,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像提前会聚了,由此可知,该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8.如图所示。
9.750
点拨:由图可知,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比值g甲=120N8kg=15 N/kg。小明同学到达甲星球质量不变,仍为50 kg,在甲星球表面上所受的重力G小明=mg甲=50 kg×15 N/kg=750 N。
10.1.0×103;1 m3液体的质量是1.0×103 kg
点拨:设烧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20 cm3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 g,由此可得:ρ×20 cm3+m杯=40 g ①,
当液体体积为V2=80 cm3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 g,可得:ρ×80 cm3+m杯=100 g ②,联立①②解得:ρ=1.0 g/cm3=1.0×103 kg/m3。
11.D
12.B 点拨: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故B正确;太空中航天员要依靠无线电通信设备来对话,真空不能传声;如果是在太空舱内,因为舱内有空气,所以可以直接对话,故C错误;能从不同乐器的声音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13.D 点拨: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井底之蛙,这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故B错误;猴子捞月,水中的月亮属于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C错误;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正确。
14.D 点拨:“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施力物体是空气,故A错误;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加了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桌子对手有反作用力,故B错误;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能产生弹力,发生非弹性形变的物体不能产生弹力,故C错误;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D正确。
15.A 点拨: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像距分别为u=20 cm、v=30 cm,u<v,此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由于光路可逆,当透镜向右移动到60 cm处时,物距、像距分别为u'=30 cm、v'=20 cm,u'>v',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B错误;透镜向右移动,物距大于1倍焦距,不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眼睛在光屏和透镜间,通过透镜不能看到正立的像,故C错误;远视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若在透镜和烛焰之间放远视镜片,透镜成像提前,光屏应适当向左移,光屏上才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故D错误。
16.A 点拨: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图甲是正比例函数图像,可以表示某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故A正确;由G=mg可知,在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图乙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图线,不是正比例函数图像,故B错误;图丙可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运动路程与运动时间的图像,而某动车进站时应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图丁不能表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故D错误。
17.D 点拨:甲、乙两个长方体的形状相同,其长分别为a、b,则它们长、宽、高的关系都是a∶b,体积之比V甲∶V乙=a3∶b3,若两长方体质量相同,由ρ=mV可得,ρ甲∶ρ乙=mV甲∶mV乙=V乙∶V甲=b3∶a3,故A、B错误;若两长方体材料相同,即密度相同,由ρ=mV可得,m甲∶m乙=ρV甲∶ρV乙=V甲∶V乙=a3∶b3,故C错误,D正确。
18.(1)左;左 (2)51.6 (3)10;5.16×103
点拨:(1)指针右偏,说明天平右侧重,应当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给左端增重,使天平平衡。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2)华山石的质量为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示数之和,即为m=50 g+1.6 g=51.6 g。
(3)利用排水法可知,华山石的体积为V=40 mL-30 mL=10 mL=10 cm3。所测华山石的密度ρ=mV=51.6g10cm3=5.16 g/cm3=5.16×103 kg/m3。
19.(1)缩小;12 (2)照相机 (3)C (4)右
点拨:(1)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u=30 cm>2f,f<v=20 cm<2f,则焦距的范围为10 cm<f<15 cm,故判断小林所选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12 cm。
(2)经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3)为了探究其他成像规律,现将蜡烛由图示位置稍向右移动,物距变小了,像距应变大,光屏应在光具座上70.0 cm到80.0 cm之间进行移动,才可能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4)换成焦距为15 cm的透镜后,光会聚得更远,所成的像更远离凸透镜,光屏需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20.(1)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甲、丙 (2)大;(a)
点拨:(1)比较甲、乙两图,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故可得出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故比较甲、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故要取得拔河比赛的胜利,组队时应选体重大的同学参加比赛,同时在比赛中选用图丁中(a)类型的鞋。
21.解:(1)送餐机器人的重力G=mg=40 kg×10 N/kg=400 N。
(2)此次送餐过程中,送餐机器人的速度v=st=72m60s=1.2 m/s。
(3)送餐机器人托着5 kg的物体,此时送餐机器人的总质量m总=m+m'=40 kg+5 kg=45 kg,
总重力为G总=m总g=45 kg×10 N/kg=450 N,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0.08G总=0.08×450 N=36 N。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实验方案
甲
乙
丙
丁
测力计示数/N
1.50
1.50
2.10
2.5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及作图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与推导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第4-6章+期末共4套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