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及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 化学改善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 研究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
B. 开发高效低毒农药促进粮食增收
C. 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体运动
D. 研制治疗癌症的新药
【答案】C
【解析】
【详解】A、研究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是资源的综合利用,属于化学研究范围,不符合题意;
B、开发高效低毒农药,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
C、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体运动,属于天文学领域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符合题意;
D、研制治疗癌症的新药,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准确书写元素符号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元素名称及对应符号书写均正确的是
A. 氯 Cl 钙 Cu 硅 SiB. 氮 N 碳 c 磷 P
C. 镁 Mg 钠 Na 猛 MnD. 氦 He 氖Ne 氩 Ar
【答案】D
【解析】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大写,如果有第二个字母小写。
【详解】A、钙的元素符号为Ca,Cu是铜的元素符号,选项错误;
B、碳的元素符号为C,应大写,选项错误;
C、锰属于金属元素,书写名称时带金字旁,选项错误;
D、氦He,氖Ne,氩Ar,选项正确;
故选D。
3. 下面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A. 椎型瓶B. 滴瓶
C. 坩埚钳D. 长劲漏斗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是锥形瓶,名称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B、是滴瓶,名称书写正确,符合题意;
C、是试管夹,名称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D、是长颈漏斗,名称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各组仪器中,都能直接加热的一组仪器是
A. 试管、烧杯、蒸发皿B. 集气瓶、烧瓶、烧杯
C. 试管、燃烧匙、蒸发皿D. 试管、量筒、燃烧匙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试管、蒸发皿均能直接加热,烧杯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不符合题意;
B、集气瓶不能用于加热,烧瓶、烧杯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不符合题意;
C、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均能直接加热,符合题意;
D、试管、燃烧匙均能直接加热,量筒不能用于加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A. ①③④⑥B. ②③④⑥C. ①③④⑤D. ②③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加热液体要用到酒精灯,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加热约150mL液体,不能选用试管,应选用烧杯,烧杯不能直接加热要垫上陶土网使其受热均匀,还需用到铁架台,将陶土网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再将烧杯放在陶土网上,然后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6.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B. 检查气密性
C. 加入块状固体D. 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该装置通过长颈漏斗和外界相通,无法用图中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7.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好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溶解氯化钠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闻药品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瓶口去闻,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8. 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的是
A. 试管炸裂B. 试剂外流
C. 酒精洒出D. 读数偏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示操作试管口向上倾斜,会导致冷凝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A选项正确;
B、取用液体时,取下的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图示操作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会导致瓶塞被污染而不是试剂外流,B选项错误;
C、通过漏斗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易导致酒精起火而不是酒精洒出,C选项错误;
D、读取量筒示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持平,图示操作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D选项错误。
故选:A。
9. 下列关于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在实验室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B. 酸碱类药品如果溅入眼睛,边用水冲洗,边用手揉
C. 烫伤时,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烫伤膏
D. 如果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实验室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酸碱类药品如果溅入眼睛,立即用水清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烫伤时,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烫伤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果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下列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酒精的体积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3/4
B. 取用液体药品,未指明用量一般按照最少量,液体取1~2mL
C. 用100mL量筒量取8.35mL蒸馏水
D. 用托盘天平称取3.92g食盐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酒精的体积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选项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未指明用量一般按照最少量,液体取1~2mL,选项正确;
C、100mL量筒不能精确到0.01mL,选项错误;
D、托盘天平不能精确到0.01g,选项错误;
故选B。
11. 小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A. 15.5gB. 15.0gC. 14.5gD. 14.0g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则称得食盐质量=15.0g-0.5g=14.5g。
故选:C。
12. 某同学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4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mL,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A. 等于30mLB. 小于30mLC. 大于30mL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故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4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mL,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剩余液体的体积小于10mL,故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30mL。
故选C。
1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水蒸发产生大量白烟
B. 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氧化铜
C.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蒸气是无色气体,所以水蒸发无白烟产生,选项错误;
B、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带出生成物的名称,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氧化铜是实验结论,选项错误;
C、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选项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白烟,不是烟雾,选项错误;
故选C。
14. 实验室几种仪器和物品在聊天,你认为叙述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灯:王磊用完忘了盖上灯帽,酒精挥发了
B. 细口瓶:有些同学操作不规范,我的标签被腐蚀了
C. 日光灯: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大家带来了光明
D. 陶土网:别小看我,我有隔热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酒精挥发变成酒精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标签被腐蚀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C、日光灯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陶土网隔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B。
15.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的是
A. 水加热沸腾、酒精挥发B.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C. 西瓜榨成汁、铁锅生锈D. 天然气燃烧、玻璃破碎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加热沸腾,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
B、呼吸作用,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光合作用,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西瓜榨成汁,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铁锅生锈,发生了缓慢氧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天然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玻璃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以下是《礼记》记载的中国秦代古法酿酒。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秣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
B. 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
C. 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
D. 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
【答案】D
【解析】
【详解】A、秣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是收集原料,无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是选择水的过程,无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是选择容器,无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发生了缓慢氧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7. 下列描述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红磷是暗红色的,具有可燃性
B. 活性炭具有多孔结构,能吸附色素
C. 酒精是无色液体,露置于空气中挥发
D. 氧气降温液化,液氧具有助燃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红磷是暗红色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多孔结构,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能吸附色素,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酒精是无色液体,颜色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露置于空气中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氧气降温液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液氧具有助燃性,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8.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均正确且相对应的是
A. 钨的熔点很高,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
B. 氧气具有可燃性,用作高能燃料
C. 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光,用作焊接保护气
D.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用作医疗冷冻麻醉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钨的熔点很高,灯泡里的灯丝用钨,选项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作助燃剂,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是由于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各种颜色的光,用于作焊接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选项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液氮沸点较低,汽化时能吸热降温可用作医疗冷冻麻醉剂,选项错误;
故选A。
19. 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 氮气用于食品充氮包装B. 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C. 氢气用作清洁燃料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用于食品充氮包装,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反应,故A错误;
B、氦气用于填充气球是利用氦气密度小和化学性质稳定,故B错误;
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可燃性是化学性质,故C错误;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干冰升华只是由固态直接变气态,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20.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食醋、啤酒B. 牛奶、冰水混合物
C. 液氧、二氧化碳D. 水银、洁净空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详解】A、食醋含有醋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啤酒含有酒精、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A选项错误;
B、牛奶含有水、油脂、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B选项正确;
C、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二氧化碳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选项错误;
D、汞俗称水银,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洁净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D选项错误。
故选:B。
21. 下列由事实得出的错误结论个数为
①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②某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③某变化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该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④炸药、燃气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所以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⑤加热某种固体时有气体产生,所以该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不一定不含氧气,如空气中含有氧气但不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故说法错误;
②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例如氮气、稀有气体等气体都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故某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说法正确;
③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比如说给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就是一个物理变化,故某变化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该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④炸药、燃气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但自行车爆胎、蒸气锅炉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⑤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体或有气体生成,这里的气体可以是生成的气体,例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如果把冰加热变为水蒸气,这一过程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干冰升华也是由固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加热某种固体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所以加热某种固体时有气体产生,所以该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故错误的个数是4个
故选C。
2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质量级别从一级到六级,空气质量越来越好
B. 空气中含有氮气,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
C. 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空气质量级别从一级到六级,空气质量越来越差,选项错误;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不是质量分数,选项错误;
C、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可以和某些物质反应,选项错误;
D、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选项正确;
故选D。
23. 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凯同学建议“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交流评价B. 提出假设C. 得出结论D. 设计实验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步骤。
【详解】小凯同学建议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是提出一种实验方案去验证猜想,属于设计实验。故选D。
【点睛】结合科学探究步骤进行判断。
24. 如图是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1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B. 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C. 将实验室的集气瓶直接拿进教室,盖上玻璃片,就可收集到教室的空气
D. 实验1中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比空气中燃着的木条燃烧时间长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实验1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符合题意;
B、实验2中,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该实验缺乏对比实验,无法得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不符合题意;
C、将实验室的集气瓶直接拿进教室,盖上玻璃片,不能收集到教室的空气,正确收集教室中空气的做法的是,在进教室之前应该先将集气瓶中装满水,进入教室后将水倒掉,过一会再盖上玻璃片,就可以收集到教室中的空气了,不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1中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氧气具有助燃性,故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比空气中燃着的木条燃烧时间短,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 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乙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的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点时反应刚好停止
②红磷点燃后要迅速放入瓶中
③开始时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氧气被迅速消耗造成的
④b、c、d点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
⑤d点时集气瓶冷却到初始温度
A. ①③④B. ②④⑤C. ②③⑤D. ①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a点气压最大,放出的热量最多,然后依次降低,说明a点红磷燃烧结束,反应停止,而不是c点,说法错误;
②红磷燃烧后迅速伸入集气瓶,防止伸入过慢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测量结果不准确,说法正确;
③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说法错误;
④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只是消耗了氧气,在a点反应已经结束了,b、c、d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说法正确;
⑤d点后气压不再降低,说明d点时集气瓶冷却到初始温度,说法正确;
故选: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3小题,计22分)
26. 化学用语是化学独有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氟元素__________。
②铝元素__________。
③铁元素__________。
④硼元素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①镁条燃烧__________;
②加热铜片__________。
【答案】(1) ①. F ②. Al ③. Fe ④. B
(2) ① 或 ②. 或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故氟元素表示为:F;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故铝元素表示为:Al;
③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故铁元素表示为:Fe;
④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故硼元素表示为:B;
【小问2详解】
①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②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27.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请回答下列有关空气的问题:
(1)空气中__________的含量大约占0.94%,氧气的含量大约占__________。(填百分数)
(2)从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氦气;⑥水蒸气五种气体中,按题意选择适当的物质并填空。
a.空气中能用于制造硝酸和化肥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b.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也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_;
c.饼干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
d.能够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稀有气体 ②. 21%
(2) ①. ③ ②. ② ③. ⑥ ④. ①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故填:稀有气体、21%;
【小问2详解】
a.氮气能提供氮元素,中能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故填:③;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也会产生温室效应,故填:②;
c.饼干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填:⑥;
d.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故填:①。
28. 某家快递公司在卸载环节中造成危险化学品氟乙酸甲酯泄露。现收集到有关氟乙酸甲酯的下列信息:
①氟乙酸甲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②其沸点为104.5℃;③可溶于酒精,不溶于水;④易燃烧;⑤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氟化氢(HF)、二氧化碳和水;⑥有毒性;⑦有腐蚀性,会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⑧氟乙酸甲酯在燃料、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用途,是制造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的原料。(填序号):
(1)描述氟乙酸甲酯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
(2)描述氟乙酸甲酯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
(3)描述氟乙酸甲酯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
(4)描述氟乙酸甲酯用途的是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③ (2)④⑥⑦
(3)⑤ (4)⑧
【解析】
【分析】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溶解性等。
【小问1详解】
①氟乙酸甲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②其沸点为104.5℃;③可溶于酒精,不溶于水;这些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氟乙酸甲酯的物理性质。故填:①②③;
【小问2详解】
④易燃烧;⑥有毒性;⑦有腐蚀性,会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这些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氟乙酸甲酯的物化学性质。故填:④⑥⑦;
【小问3详解】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⑤氟乙酸甲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氟化氢(HF)、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填:⑤;
【小问4详解】
⑧氟乙酸甲酯在燃料、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是制造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的原料,描述的是氟乙酸甲酯的用途。故填:⑧。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3小题,计28分)
29. 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相关仪器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2)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名称)。
(3)用作配制溶液或较多量试剂反应的容器是__________(填名称)。
(4)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5)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用__________(填序号)。
(6)收集和贮存气体时可以用__________(填序号),使用时玻璃片磨砂面应朝__________(填“上”或“下”)。
(7)小师同学给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分液漏斗 ②. 胶头滴管 ③. 水槽 ④. 酒精灯 (2)药匙 (3)烧杯 (4)I (5)B、H
(6) ①. C ②. 下
(7) ①. 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 ②. 试管外壁还有水珠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A是分液漏斗;B是胶头滴管;E是水槽;F是酒精灯。故填:分液漏斗;胶头滴管;水槽;酒精灯。
【小问2详解】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使用的仪器是药匙或纸槽。故填:药匙。
【小问3详解】
烧杯的用途是用作配制溶液或较多量试剂反应的容器。故填:烧杯。
【小问4详解】
试管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试管的序号是I。故填:I。
【小问5详解】
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当所加液体接近所需体积刻度线时,为减小误差,应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所需要的仪器除选用合适的量筒外,还应该使用胶头滴管。故填:B、H。
【小问6详解】
集气瓶C用于收集和贮存气体,为了增加集气瓶的气密性,瓶口是磨砂面,如果用光滑面朝下气密性会不好。而用玻璃片的磨砂面朝下盖住瓶口正好可以和瓶口的磨砂面完美互补,增强集气瓶的的气密性,防止所收集的气体跑出来或是混入外来气体。故填:C;下。
【小问7详解】
对试管里液体加热时,试管炸裂,说明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的原因可能有: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试管外壁还有水珠;没有先进行预热;试管直立加热没有倾斜;加热后试管放入冷水中等。故填: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试管外壁还有水珠。
30. 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如今我们的化学教育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先后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图乙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装置。其中电热丝的作用是__________。
(2)红磷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通过讨论还可以得出剩余主要气体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
(3)小明同学用图乙装置最终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理论值,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相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
(5)用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①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②具支试管上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③实验开始时,若注射器活塞前沿停在30mL的刻度线上,实验结束并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后观察,活塞前沿停在约4mL的刻度线上,请计算利用该装置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答案】(1)点燃红磷
(2) ①. ## ②. 氮气 ③.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或打开止水夹过早等
(4)装置更密闭,更环保、结果更准确
(5) ①. 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②. 调节气压 ③. 20%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热丝通电的条件下放热,为红磷燃烧提供温度,故作用为:点燃红磷;
【小问2详解】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达式为:或;
空气中有约五分之一的体积的氧气,约五分之四体积的氮气,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故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
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氮气没有被反应掉,说明了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问3详解】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如果打开止水夹过早,瓶中气体没有恢复到原体积,测量结果偏小;
【小问4详解】
与图甲实验相比,图乙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避免了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根据环保,同时实验结果更准确;
【小问5详解】
①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使装置中的氧气与灼热的铜粉充分接触,使其充分反应;
②具支试管被加热,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小气球能条件气压,防止橡皮塞被冲开;
③装置内气体的总体积为30mL+100mL=130mL,消耗氧气的体积为30mL-4mL=26mL,所以计算出氧气体积分数为:。
31.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也称“母子火焰”,如图所示。对此他们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
(1)猜想1:可能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猜想2: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
猜想3:可能是__________;
猜想4: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和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的混合气体。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能够燃烧。
【交流讨论】
(2)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1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
【实验探究】
(3)兴趣小组同学换一根较长的导管插入焰心,并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另一端导管口做点火实验。
【表达交流】
(4)实验中湿毛巾的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1)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2)水蒸气不能燃烧
(3) ①. 猜想2 ②. 猜想3 ③. 看到冷凝的固体
(4)降低导管的温度,加速石蜡蒸气冷凝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石蜡可以燃烧,因此猜想3: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小问2详解】
水蒸气不能燃烧,所以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1错误;
【小问3详解】
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石蜡蒸气会冷凝成固体,一氧化碳能燃烧,若导管口能点燃,说明含有一氧化碳,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说明没有石蜡蒸气,故猜想2正确;
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石蜡蒸气会冷凝成固体,一氧化碳能燃烧,若导管口不能点燃,说明不含有一氧化碳,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到冷凝的固体,说明含有石蜡蒸气,故猜想3正确;
因为猜想4正确,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和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的混合气体,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石蜡蒸气冷凝成固体,但一氧化碳还能燃烧,所以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到冷凝的固体;
【小问4详解】
实验中湿毛巾能起到降低导管的温度,加速石蜡蒸气冷凝的作用。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若导管口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
__________正确
若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到冷凝的固体
__________正确
若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__________
猜想4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及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