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8 第1部分 语言基础 课时64 辨析并修改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病句——找准病因,精准修改 学案 0 次下载
-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8 第1部分 语言基础 课时65 辨析并修改成分残缺或赘余和结构混乱病句——找准病因,精准修改 学案 0 次下载
-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8 第1部分 语言基础 课时67 快速诊断并精准修改病句——“标志”判断,对症下药 学案 0 次下载
-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8 第1部分 语言基础 课时68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理解语意,掌握用法 学案 0 次下载
-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8 第2部分 语言应用 课时69 语言连贯之语句衔接(语句复位)——保持一致,代入恰当 学案 0 次下载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8 第1部分 语言基础 课时66 辨析并修改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病句——找准病因,精准修改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8 第1部分 语言基础 课时66 辨析并修改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病句——找准病因,精准修改,共6页。
复习任务 掌握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的类型及其修改方法。
考情微观 见课时64
知识图要
活动一 辨析并修改表意不明
(一)指代不明
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正确修改。
(1)我国自秦朝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以来,汉语言文字都是主要交流文字,这已成为维系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而不断流的主要载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可能指“我国”,也可能指“汉语言文字”,“我国”应放在“自”后面。
(2)“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可以理解为他生活中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他银幕上的形象,表意不明。
关注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
在句子中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指示代词分近指代词(这)和远指代词(那)。句中使用代词有使语言简洁的作用。但由于句子结构成分复杂,往往有多个陈述对象对应一个指示代词或多个指示代词对应一个陈述对象的情况,这就容易出现指代不明的问题。辨析时要关注句中的指示代词,如“这”“这些”“其”“此”等。
人称代词主要有我、你、他(它),这些词语在句子中应有明确的指向,不可指代不明。
(二)歧义
1.因“结构不定”造成歧义
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正确修改。
(1)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两个”修饰谁,是“目击者”还是“弹壳”?表意不明。
(2)由于逗号停顿的位置不同,原句可有几种不同的理解。
(3)“和”字造成了句子的多义性——“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既可指“江苏的整个地区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也可指“江苏的部分地区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关注结构性歧义的几种情形
(1)动词的施动方向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2)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动词“发现”的对象是“敌人”还是“敌人的哨兵”?表意不明。可据其中一种意思改为“哨兵发现了敌人”。
(3)数量短语修饰两可。如上面第(1)句。
(4)停顿不同而造成歧义。如上面第(2)句。
(5)“和”字造成歧义。如上面第(3)句。
因此,在辨析时要特别关注有可能引起歧义的敏感词,如“和”“同”“与”等与数量短语。
2.因“词义两可”(多义词)造成歧义
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正确修改。
(1)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人们看不上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锁”是个多义词,既可以理解为名词“门锁”,又可以理解为动词“锁上”。
(2)“看不上”是个多义词,一是看不起,二是无法看。
有些词本身就有两种以上的词义,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句子的歧义。
(1)动词词义两可。如“当地百姓已告政府”中的“告”有“告知”“报告给……”之义,也有“状告”“控告”之义。
(2)短语语义两可。如“开刀的”,既可指执刀的医生,也可指接受手术的患者。
3.因同音、多音字造成歧义
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正确修改。
(1)这个人好说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年底,小王还欠款1万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句中的“好”字,如果读“hà”,句子的意思是这个人喜欢说话;如果读“hǎ”,句子的意思则是这个人的工作容易做,和其谈事情易谈成功。这个句子就是因为关键字存在多音而造成了歧义。
(2)句中的“还”读“hái”还是“huán”,意思是“仍”还是“归还”?词义不明。
汉语的同音、多音字较多,有时在同一个句子中,读音不同,意义也就大相径庭,它所形成的歧义是很隐蔽的,应特别关注。
活动二 辨析并修改不合逻辑
(一)概念混乱
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正确修改。
(1)欧阳修在散文、诗歌和文学创作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散文造诣最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到夏季,供电公司工会会为电力巡线人员配备防暑降温个人防护包,内装清凉油、藿香正气水和防蚊喷雾等祛暑药品,并在施工现场配备应急药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散文、诗歌和文学创作方面”错,概念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可把“和”改为“等”。
(2)分类不当,应为“内装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祛暑药品和防蚊喷雾”。
析并列成分,辨是否包含或交叉
(1)看到句子中有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时,可分析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包含关系。如“天然石及玉石、园林奇石”是并列的词语,但“天然石”包含“玉石”,因此“天然石及玉石”并列不当。
(2)句中如有“等物品(事情)”,看看其前所列事物与“等”后事物能否构成种属关系。
(二)否定不当
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正确修改。
(1)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精神了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切忌不要”否定不当,应删掉“切忌”或“不要”。
(2)有否定词“否认”“不”,另有一个反问句相当于否定词,句子含有三重否定,即等于一重否定,从而把意思表达反了。
抓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看否定句或反问句
(1)抓住句子中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如“禁止”“终止”“否认”“否定”“推翻”“排除”“免去”“取消”“忽视”“忌”“忌讳”“放弃”“难以”“拒绝”“避免”“预防”“以防”“防止”“提防”“劝阻”“阻止”等。
(2)看句子是不是否定句或反问句。一般句子中有了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后,如果句子中再有“不”“没”“没有”“非”等否定副词,或句子有反问语气,就可能造成句子否定失当。
(三)数词误用
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正确修改。
(1)该企业狠抓技术创新,不断挖潜,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下降了一倍”则成本为零,“下降”不能用倍数表示。
(2)“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有误,平均不能是约数,不能说“以上”。
(3)不合事理,“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运营成本如此之大,就不能说是“优势明显”。可将“1.3至2倍”改为“50%至77%”。
抓数量增减是否合乎事理
(1)一般来说,句子中出现了“减少”“缩小”“降低”“下降”“增加”等词语时,就要考虑倍数、分数、百分比的运用是否符合事理。“增加”要用倍数,“下降”“减少”要用分数,“升幅”“增长率”要用百分比。如“下降了一倍”显然不合逻辑。
(2)句子中有“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近”“约”“超过”这一类词语时,要注意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能是概数。
(四)主客颠倒
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正确修改。
(1)(2019·浙江)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文明是遗址的见证者”主客颠倒,应是“遗址是文明的见证者”。
(2)主客颠倒,可在“对外国人”后加“来说”;另外,主语也不一致,前半部分的主语为“每一个中国人”,后半部分的主语为“中国的饺子”。
关注介词“对”
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特别是使用介词“对”时,容易颠倒。
(五)有悖事理(含自相矛盾)
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正确修改。
(1)经世致用之学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的实际问题,常要求把社会实践与经术研究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的方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京奥运会男篮半决赛落下帷幕,法国男篮以1分险胜斯洛文尼亚男篮,成功晋级决赛,之后将与美国男篮争夺冠亚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社会实践”与“经术研究”应交换位置才符合事理,改为“经术研究与社会实践”。
(2)不合事理,争夺的是冠军,亚军不必争夺,可删掉“亚”字。
明生活常理
(1)看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否符合事实。
(2)看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否合乎事理。如“须眉”是古代对男子的代称,“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是将老年人与男子相比较,不合事理。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10 病句类型之表意不明,共8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辨析并修改病句(全国通用含解析),共54页。
这是一份专题04 辨析、修改病句-备战2024年新高考一轮复习讲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导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真题体验,知识讲解,方法指导,课堂小练,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