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山东省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山东省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红晕/晕倒 记载/载人飞船 鲜为人知/味道鲜美
    B.狂澜/斑斓 默契/锲而不舍 妇孺皆知/温文儒雅
    C.殷红/殷切 憎恶/深恶痛绝 锋芒毕露/风餐露宿
    D.哺育/捕捉 屏障/屏息凝神 咀嚼桑叶/细嚼慢咽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浮躁 纷至沓来 遗撼 名副其实
    B.竹篾 千钧重负 羸弱 海市蜃楼
    C.干预 奈人寻味 擦拭 鞠躬尽瘁
    D.取缔 不修边辐 拖沓 微不足道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常常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因为他自己就是来自社会的底层。
    B.回忆起当时飞机失事的情形,幸存者心有余悸,仍处在一种语无伦次的混乱状态中。
    C.《海底两万里》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如释重负。
    D.无情的灾难不期而至,震撼心灵的不只有那一幕幕刺痛心灵的场景,还有一支支救援队伍在废墟之中的身影。
    4.(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仙露琼浆、祸不单行、驿路梨花、看到长城(这几个短语的类型都不相同。)
    B.“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铭”为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上述文化常识表述正确。)
    C.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系列第一部曾在2015年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刘慈欣由此成为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本句有语病,应将“曾”和“在2015年”对调。)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本句标点使用错误,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5.(4分)小文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整理了一份阅读任务单,请你帮他完成相关任务。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
    6.(11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兼与药相粘,不可取,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亦有两种制度。其盆周阔数丈,径亦丈许。用铁者以铁打成叶片,其底平如盂,其四周高尺二寸①结塞,永无隙漏。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共煎此盆。南海有编竹为之者,将竹编成阔丈深尺糊以蜃灰②附于釜背。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亦名盐盆,然不若铁叶镶成之便也。凡煎卤未即凝结③碎,和粟米糠二味,卤沸之时投入其中搅和,犹石膏之结豆腐也。
    (节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
    【注释】①卤汁:指盐卤水.②蜃灰:指蛤蜊烧成的灰烬。③推:同“捶”。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
    B.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卤沸之时投入其中搅和
    C.板已自布字/公亦以此自矜
    D.火烧令坚/用讫再火令药铵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若印数十百千本/然不若铁叶镶成之便也
    B.其印为余群从所得/南海有编竹为之者
    C.以手拂之/用铁者以铁打成叶片
    D.其底平如盂/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句意理解。
    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
    ②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将竹编成阔丈深尺糊以蜃灰附于釜背
    (4)【甲】【乙】两文分别讲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进行书籍印刷和制盐的方法,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两篇文段都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题思想。
    7.(4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①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登高》写于安史之乱结束四年时,当时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五十六岁的作者一天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1)《望岳》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割”能否换成“分”?简要说明理由。
    (2)《望岳》和《登高》两诗相距三十年,是诗人两个时期诗歌的代表,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5分)古诗文默写。
    品读经典,邂逅历代先贤,感受到他们的情怀与智慧。“斯是陋室,(1) ”是刘禹锡的安贫乐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 ”是周敦颐的洁身自好;“(3) ,化作春泥更护花”是龚自珍的无私奉献;“深林人不知,(4) ”是王维的宁静淡泊;陆游以一句(5)“ , ”在逆境中坚持,定会迎来希望和光明!
    三、综合性学习(共5分)
    9.(5分)班级举行“享受高尚精神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同学们搜集了以《爱莲说》为内容的书法作品,举办展览活动。下面对联最适合此次展览的一副是
    A.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荷花塘边何时河水流未停。
    B.守正不旁枝,直向天心书正字:抱清能逸雅,漫从泥外布清风。
    C.喜爆声声嘉宾共庆双飞燕,和风阵阵丽日常照并蒂莲。
    D.春来草原含情脉脉风荷丽,秋临晨曦悲意切切草木情。
    (2)请你仿照示例,为自己的书房拟一个富有文雅的名字,要求灵感源自名篇名句。
    示例:书房名——幽篁馆
    名称释义——出自《竹里馆》“独坐幽篁里”,读书既要静下心来,沉浸其中,修炼心境。
    书房名—— ;
    名称释义—— 。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10.(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文段一】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的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有什么不安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他鞠躬,口说谢谢,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要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文段二】
    深情怀念叶圣陶与叶至善(节选)
    范守纲
    ①记得初见叶老是在1980年深秋。那年,我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二次语文教材座谈会。其间,我第一次去叶圣陶先生家。亲切谈话近两个小时。临别,叶老拉住我,嘱我穿好大衣,确认扣上,才挥挥手说:“至善,恍如眼前。
    ②1981年秋,我再去北京。同行者有扬州大学一位教授。他托我请叶老为一本著作题写书名。时东四八条老屋整修,叶老一家暂住友人处。当时,不能写毛笔字。老人明白来意后,郑重地交我一张打字的纸条,弧负稚意,是出于不得已,不胜感激。”
    ③接读纸条,我很为打扰叶老而不安。至善先生介绍了叶老身体的近况。请托事过,这张字条却深深印入我的心底。从字里行间中,对人对事都是那么认真。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一页纸,而是我人生的教科书。为人处世,当以为楷模。
    (选自2012年2月18日《新民晚报》,有删改)
    (1)【知其事】
    阅读【文段一】,请根据以下阅读步骤,将小邹同学未完成的阅读笔记补充完整。




    (2)【观其行】
    下面两段文字分别来自【文段一】【文段二】和杨绛的《老王》,小邹同学对这三段文字做了圈点与批注,请你将他的批注补充完整。
    11.(1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衣襟戴花的男人
    顾晓蕊
    ①清晨的街道上,薄雾飘荡,老潘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收旧书报,收酒瓶喽……”声音苍老而空茫。
    ②小镇上的人们舒展着腰身,开始一天的忙碌。听到这熟悉的声音,许多人会从屋子里走出来,又或是想瞧个热闹。在这个小镇上,谁不知道老潘——一个收破烂儿的老头
    ③老潘其实也就五十来岁,常年穿梭于街头使得他黝黑瘦削,脸上皱纹交错,衣兜或领口处斜插着一枝鲜花,显得突兀
    ④一群顽皮的孩子,时常围在他身边,嬉笑地看看他,忍不住起哄、取笑,兴致勃勃地嚷闹着,怪老头……”
    ⑤老潘爱花,亦喜养花。那些花花草草、破盆烂罐,原本是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搬回居住的老院。在他的细心侍弄下,枯萎的花草又焕发生机
    ⑥早上出门前,老潘总要折一枝花,别在衣襟上
    ⑦“我有旧书卖。”教书的李老师拦住老潘,盯着他衣襟上的一朵花,看了又看,“在宋朝有男人戴花,那是文人士大夫的风雅。现在都啥年月了,这算什么事?”
    ⑧旁边的街坊王婶撇撇嘴,讥笑道:“男人别朵花,真笑死个人了。”
    ⑨老潘也不多语,只管低头称书,找钱,扭身对王婶说:“这个老潘,虽说性情怪些,还是个孝子。”
    ⑩早年间,李老师跟老潘住同一条巷子里,后来搬了家,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做手工杂活来供他上学读书。后来,瘫痪在床,他只得辍学回家
    ⑪那些年,为了给母亲治病,老潘还借了许多钱。母亲的病稍好些,留很少的钱维持生活,其余的用来还账。
    ⑫其后,30余年的光阴里,他全心侍奉母亲,养了满院子的花,母亲去世以后,依然每日忙碌,终于还清了所有欠账。
    ⑬令小镇人感到惊讶的是,不知从哪天起,再见到老潘,引来一阵哂笑,有人打趣地说,老了老了犯起花痴,他这是把花儿当成伴儿了。
    ⑭他听了不恼不急,也不辩驳。任由别人怎么说,他依然每天在衣襟上别着朵花,暗淡的日子,就会多几分明媚。
    ⑮夏日又至,雨水多了起来,接连下了几天大雨。临近黄昏,几个妇人急急慌慌未找王婶:“河水突涨,有人瞧见你家小翠被水冲走了,跟随众人向河边跑去。
    ⑯镇上的孩子去上学,要蹚过一条河,平日里水浅,王婶还叮咛她过河慢些,哪料想放学路上
    ⑰到了那里,大伙儿在河滩边找到了小翠,她浑身湿透
    ⑱从她断断续续的哭诉中,大伙儿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小翠被上涨的河水冲走,恰巧老潘从这里经过,他却被翻涌的浪头卷走,冲向下游。
    ⑲雨越下越大,模糊了人们的视线,可仍然寻不见老潘的踪影。
    ⑳人们沿河继续向前寻找,还好在相距不远处发现了老潘。他被斜向河中的一截大树拦住,腿被树枝划伤,所幸并无大碍。
    ㉑雨过天晴后、小镇的街道被洗刷得洁净如新,人们的脸上也挂着浅浅的笑。这天早上,老潘又骑着三轮车出门,市井街巷中
    ㉒“老潘来了,正等你呢。”嗓音清脆响亮,王婶边说边拎着个旧麻袋走来,堆着没什么用,你收拾走吧!”
    ㉓待到近了,王婶盯着老潘衣襟上的花,微笑着问他:“这是什么花哟?”
    ㉔“要说这个花,有个好听的名字。”老潘悠悠地说,“它是白兰花。”
    ㉕“还真是好听吧。”王婶应道。正说着,一阵微风吹过,王婶深吸了口气,直沁入心底。
    (1)环境描写的作用不容小觑,《驿路梨花》中多次描写梨花,本文也多次写到雨
    (2)文章第⑬~⑭的内容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3)阅读选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衣襟戴花的男人”?
    (4)语文老师想将本文作为课内教材单元的拓展阅读篇目,你认为以下两个单元中哪个更合适呢?请说明理由。
    五、写作(共40分)
    12.(4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窗,是生活中的寻常事物。一扇窗,见证了窗内闻一多先生兀兀穷年、笔耕不辍的时光,定格了窗外一棵小桃树风雨中傲然挺立、花色灼灼的风景。窗也是诗词里的典雅意象,“何当共剪西窗烛”一扇窗寄托着温情脉脉、人间冷暖。方寸咫尺之间,不在别处,就在每一扇窗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结合自身经历,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2);(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共12分)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①潜艇被战舰攻击,卷入大旋流中
    ②在大西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扰,船长带领大家拿着斧头和章鱼展开搏斗。
    ③示例1:尼摩船长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在语段一中,他面对鲨鱼时沉着镇定、勇敢果断,他同情弱者、心地善良,为了救采珠人与鲨鱼展开搏斗。所以他是我心中的英雄。
    示例2:尼摩船长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在语段二中,他冷酷残忍,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为了复仇,让那么多无辜的人丧失生命。所以他不是我心中的英雄。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
    6.【答案】(1)D
    (2)D
    (3)①有生僻字平常没有准备的,立刻把它刻出来。
    ②将竹编成阔丈深尺/糊以蜃灰′附于釜背。
    (4)甲文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乙文则详细介绍了古代的制盐方法,两文共同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7.【答案】(1)不能换,“割”字有“分割”之意,运用夸张手法,生动传神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宛若早晨和晚上迥然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而换成“分”就缺乏力量美,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表现不突出。
    (2)《望岳》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登高》表达了诗人因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加难以排遣的悲怆。
    8.【答案】(1)惟吾德馨(注意“馨”的书写)
    (2)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濯”的书写)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明月来相照
    (5)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综合性学习(共5分)
    9.【答案】(1)B
    (2)示例:书房名——德馨阁
    名称释义——出自《陋室铭》“惟吾德馨”,读书既要获取知识,开阔眼界,更要体悟高尚精神,熏陶美好德行。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10.【答案】(1)①日常交往方面②典型事件③恭送客人④细致体贴
    (2)①一系列动作,生动地写出叶圣陶先生远送客人的真诚,从而突出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宽厚。
    ②对“我”一个晚辈那样细心体贴,关怀备至,待人不看尊卑,可见待人真诚。
    ③对老王僵直下楼梯恐会摔倒的担心,为自己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感到抱歉。
    11.【答案】(1)第一处:为下文河水突涨,小翠被水冲走,老潘跳水救人等情节作铺垫;第二处:渲染了紧张的氛围,烘托了人们寻不见老潘时的焦急心情;第三处:侧面反映了小镇上的人对老潘态度的变化。
    (2)不可以,第⑬~⑭段是插叙;交代了老潘过去的经历,解释了老潘在衣襟上戴花的原因,照应标题,表现出老潘的孝顺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衣襟上的花”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题目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文章主人公,表现了老潘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老潘的赞美,点明文章主旨。
    (4)示例:我推荐七下第三单元。这一单元中的小人物虽然平凡,但是身上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在这篇文章中,老潘是个收破烂的底层劳动者,但却不顾自身安危救回女孩,他的善良也赢得了王婶的尊敬。老潘的身上闪耀着崇高的美德,展现着人性的美好,就像真诚善良的阿长和老王一样。同样讲底层劳动者的善良,我觉得可以放在一起读。
    五、写作(共40分)
    12.【答案】
    那扇窗外
    我的窗外,有一盆吊兰。身上铺满了晶莹的属于它的水珠,阳光透过水珠的折射使它焕发光彩。
    七月份时,我回了趟老家,临走前帮吊兰浇了次水。到九月中旬,马不停蹄地赶回来时,窗外的吊兰早已打蔫了。泛黄的叶尖无力地垂着。我怜惜地摸着吊兰的叶片,一大片脆弱的叶颤巍巍地掉落。我叹了口气,疑心它可能活下来。在收拾东西的同时,随便给它浇了些水,那一盆光秃秃的吊兰散发着黯淡的光。
    第二天早上,原本繁茂的绿叶越发稀少得可怜,只剩下几条根在苟延残喘。估计是活不了了。
    我如此想着。心中已经开始挑下一代“继承者”。花鸟市场上有一盆紫罗兰,长势很旺。不,那一盆绿萝更好,而且可以净化空气。嗯,就买绿萝。
    前几天再次回去时,我提了盆绿萝,可以替换那盆窗前的吊兰。推开玻璃窗后,嫩绿的吊兰枝条争先恐后地挤进窗口,推打着。错综的枝条爬进了窗口的栏杆中。令人吃惊!
    几个星期前还奄奄一息的吊兰居然变得生机盎然。我轻轻地放下绿萝,帮这盆拥有如此顽强生命力的吊兰浇水。水珠溅在吊兰上,阳光透过水珠,折射出斑斓的光,就在窗前的吊兰上。
    这是令人羞愧的。一棵吊兰在面对外界困难时都可以顽强地打败困难,以此用最大努力来挥发属于自己的光彩,而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做不到。
    窗外的一课让我意识到在遇到环境所造成的困难时,我们应像吊兰一般展现出意志上的顽强,才会绽放生命中的光彩。形式
    相关语段
    阅读任务
    辨人物
    他的梦想:驾驶“鹦鹉螺号”游历海底世界。他人生中出现的重要人物: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
    【任务一】
    ①他的结局:
    讲故事

    【任务二】
    ②左边展示的图画,是“鹦鹉螺号”在航海中经历的哪个故事。
    谈看法
    【语段一】
    说时迟那时快,我觉得蹲在我身边的尼摩船长噌地站起来,拿着匕首径直朝大鲨鱼冲去,径直向那印度人扑过去,被鲨鱼尾巴当胸扫个正着,翻了个身,准备把那印度人咬成两段。尼摩船长俯下身去,等着那可怕的鲨鱼,鲨鱼扑过来,躲过冲击,却把匕首插进鲨鱼肚子。
    【语段二】
    海水猛烈动荡,倒霉的战舰加速往下沉,先看到的是桅楼;而后是横杆,爬上去的人太多;最后看到的是主桅杆的尖顶。后来,阴森森的庞然大物消失了,他们被滚滚漩涡卷进了无底深渊……我转身向着尼摩船长。这个冷酷的伸张正义者,这个地地道道的复仇天使,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任务三】
    ③你觉得尼摩船长是你心中的英雄吗?请结合两个语段中的任意一个,谈谈你的看法。

    圈点
    批注
    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亲人上路才转回去。
    就画浪线的内容做批注。
    ① 。
    叶老拉住我,嘱我穿好大衣,还不放心地将钮扣一一摸过,确认扣上,才挥挥手说:“至善,替我送一送。”
    就加点的内容做批注。
    ② 。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杨绛《老王》)
    这段文字也是写目送来人离开,但和上面两段的情感是不同的。杨绛的情感是③ 。
    单元
    课文示例
    七上第二单元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散步》/莫怀戚
    七下第三单元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老王》/杨绛

    相关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语文][期末]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期末]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9页。

    山东省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必须使用0,句意理解,下面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