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四中地理docx、四中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水循环环节分别是:①和⑧是蒸发,②和④是大气降水,③是水汽输送,⑤是地表径流,⑥是下渗,⑦是地下径流。而“黄河之水天上来"指的黄河的河水来自天上的降水,因此D答案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又复回”这句话的重点是黄河的水来自大气降水,而黄河的水最终又奔流到海洋中去了,又重新回到了天上,黄河是一条外流河,因此这里涉及到的地理原理是海陆间循环,C答案符合题意;陆地内循环只涉及陆地上的蒸发和降水,不涉及海洋,A答案不符合题意;海上内循环也只涉及海洋上的水汽蒸发和大气降水,不涉及陆地,B答案不符合题意;热力环流是由于大气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这里不涉及,D答案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
3.C 4.C
【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演化史。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在距今约6亿年前,属于古生代。故答案选C项。
4.本题主要考查地壳运动和地貌分布。云贵高原西南为印度洋板块,属于亚欧板块,由海洋演变成陆地主要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选择C。
【点睛】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
5.B 6.C
【分析】本题以我国四个地区的人口数据为材料,考查人口出生数量计算、人口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的特点。
5.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出生率,比较四个地区,可知③④地的出生率很高,但③地的总人口很少,排除C;②地的总人口最多,排除①;分别计算出生人口数,得②地的为119.3万人,④地的为68.9万人,故②出生人口最多,B正确。选B。
6.①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出生率低,青少年比重小,人口老龄化较重,劳动力短缺,C正确;而①地的国内生产总值较大,说明经济发达,吸引迁入的人口多于迁出人口,A错误;没有产业数据,故D错误;环境污染严重一般是高耗能企业多,材料亦无涉及,B错误;选C。
【点睛】第1题,熟练变换公式: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出生率;然后四个地区进行比较,不必一一计算;第2题根据人口出生率推测青壮年劳动力比重低,劳动力短缺。
7.C 8.B 9.C
【解析】7.读图,根据气温曲线形态判断,该大陆西部是高大山脉,在南半球几个大洲中,西部是高大山脉的是南美大陆,C正确;南半球的非洲大陆地势普遍较高,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边高,中部低,A、B错误;南极大陆7月气温小于0℃,D错误。故选C。
8.根据气温曲线,最冷月7月份的山麓气温大于0℃,说明图中所示地区位于亚热带,纬度可能是32°S,B正确;5°S 、18°S属于热带范围,A、C错误;53°S属于温带,山麓温度在7月低于0℃,D错误。故选B。
9.图中大陆5月~10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因东岸受来自大陆的西北季风控制,降水较少,而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A错误;11月~4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因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而东岸受东南季风控制,B错误;冬季西岸气温低于东岸是寒流的影响,C正确;夏季西岸气温低于东岸是因西岸有秘鲁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D错误。故选C。
【点睛】安弟斯山脉对气候的影响:首先,安第斯山脉山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所以形成了终年低温的“高山气候”。其次,由于受南北走向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影响,使得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气流很难逾越山脉而影响另一侧。所以南美洲的气候分布以安第斯山脉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存在明显的气候差异。安第斯山脉西侧地区距离太平洋沿海距离较近,所以气候呈现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条带状分布。从低纬至高纬依次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安第斯山脉以东地区,位于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地区,是世界上“热带雨林气候”最大的分布区,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信风,使得大量降水都落在亚马孙平原中。从亚马孙平原往南,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洲南端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由于位于安第斯山脉以东,地处盛行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稀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
10.A 11.B
【解析】10.根据图示判断,甲为索马里夏季洋流,夏季索马里附近海域盛行离岸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远离索马里,深层冷海水上翻补偿,形成寒流;1月份在东北季风影响下,索马里暖流向东南流,故甲错,选A。乙处为由赤道向南马达加斯加暖流,标注正确,B错。丙处为由较高纬向南的加那利寒流,图示正确,C错。丁处为较高纬向赤道的本格拉寒流,标注准确,D错。故选A。
11.根据图示位置判断,甲为索马里寒流,丙为加那利寒流,丁为本格拉寒流,气候均为降温减湿作用,故ACD错误。乙为马达加斯加暖流,对马达加斯加东岸气候增温增湿,降水多,形成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故B正确。
12.D 13.A
【解析】12.根据经纬度,图示位于非洲南部,图中甲处有寒流经过,受离岸风影响。乙处是暖流经过,是向岸风影响,甲处上升流较乙处强的原因是风向差异,D对。地转偏向力相同,A错。海水盐度、海水温度差异不是上升流的形成原因,B、C错。
13.甲处洋流是寒流,受其影响,甲处附近海岸夏季比较凉爽,A正确。甲处海域的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即向北凸出,B错误。甲处的污染物顺着洋流向北扩散,C错误。甲处冬季海雾比夏季弱,D错误。
14.C 15.B
【解析】14.从图中可以了解,当天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强的降水分布。高压区不能形成锋面,多干燥天气;只有在低压区,或者低压的低压槽部位才能形成锋面,形成阴雨区。相对应的区域中心应该是低压分布,结合选项只有丙符合题意。甲处长江中下游附近此时是受高压控制,晴天无降水,A错;乙处长江中游处于高压脊控制,也无降水,B错;丁此时的高压中心在海洋上,虽然东北地区有低压气旋分布,存在降水可能,但是长江中下游处于高压脊控制,无降水,D错。故本题选择C。
15.北半球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符合上述气压场只有乙符合。故本题选择B。
16.(1)纬度低,热量充足;地处干热河谷,盛行下沉气流,气温高;受地形阻挡,冬季冷空气影响小,利于早熟,冬季蔬菜上市早。
(2)地形起伏大,平地少,中低产田比例大;降水较少,且流失快,水源不足;雨季时降水强度大,水土易流失,土层薄且肥力不足。
(3)充分利用坡耕地和荒坡,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光伏板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湿度,利于生态恢复;坡耕地整修为梯田,减少水土流失,利于水土保持。
【分析】本大题以云南元谋县的冬早蔬菜和光伏特色农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元谋县被称为“中国冬早蔬菜之乡”,主要原因是热量条件好,故可从纬度位置、地形等下垫面因素分析,冬季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云南元谋县地处低纬,纬度低,热量充足;由材料“云南元谋县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可知,元谋县地处干热河谷,盛行下沉气流,气温高;元谋县离冬季风源地远,且北部多高大山脉,受地形阻挡,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利于早熟,冬季蔬菜上市早。
(2)农业自然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水源、土壤等。由材料“云南元谋县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和“以中低产田为主,荒坡地占比大”可知,元谋县地形起伏大,平地少,中低产田比例大;元谋县位于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处干热河谷,降水较少,且流失快,水源不足;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雨季时降水强度大,水土易流失,土层薄且肥力不足。
(3)光伏特色农业项目建设对当地传统农业的积极影响可从其对农业的不利自然区位因素的改造等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园区内整治坡耕地、荒坡为梯田”可知,光伏特色农业项目充分利用坡耕地和荒坡,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改造成梯田后,可减少水土流失,利于水土保持。由材料“布置光伏发电设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伏板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湿度,利于生态恢复。
17.特点:20世纪70、80年代,霜冻害以轻度为主,中重度站点数较少;90年代以后,虽1995~1998年各等级霜冻害站点数均较少,但其他年份霜冻害站点数年际间变化幅度明显增大,站点数量明显增多,以中重度霜冻害增多最为明显。
原因:气候变暖,春季气温回升加快,稳定通过1 2℃的日期显著提前,即提早进入适宜冬小麦拔节生长的温度范围,遇低温发生霜冻害的机率加大。
【详解】试题分析:变化特点读图分时间段总结描述。材料显示全球变暖大背景,则抗寒能力弱的拔节期提前,遭受霜冻害的机率加大。
18.(1)航道水深增加,水量增大,水中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水面扩大,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充足空间;透明度增大,光照强,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
(2)梯级枢纽会阻碍鱼类游动,不利于鱼类洄游繁殖,不利于鱼类繁衍,梯级枢纽会影响鱼类生存,影响鱼类多样性。
(3)平陆运河提高广西服务大西南的能力,平陆运河的建成将缓解西江下游通航压力,并通过铁水联运,减轻长江通航压力,提高交通通达度;扩大消费市场,获得更广阔的国外消费市场;提高产品外运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以平陆运河位置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梯级枢纽形成的库区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原因、梯级枢纽可能会对鱼类生存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平陆运河对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意义等知识;考查学生对运河开通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详解】(1)梯级枢纽形成的库区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原因:由材料可知,梯级枢纽建成运营后,库区原有的河流生态将变成河道型缓流水库生态,航道水深会增加,水量增大,河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食物来源;水面扩大,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充足空间;透明度增大,有利于增加光照,使得光照强,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
(2)梯级枢纽可能会对鱼类生存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梯级枢纽建成后,河流流速变缓,会阻碍鱼类游动,不利于鱼类洄游繁殖,不利于鱼类繁衍,鱼类数量减少,梯级枢纽会影响鱼类生存,原有的河流生态将变成河道型缓流水库生态,不利于鱼类生长,不同种类鱼类难以适应生态变化而死亡,影响鱼类多样性。
(3)平陆运河对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意义:平陆运河是一条通江达海的水运通道,将提高广西服务大西南的能力,平陆运河的建成将缓解西江下游通航压力,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完善;并通过铁水联运,减轻长江通航压力,提高交通通达度;平陆运河建成后,将直接开辟广西内陆及我国西南、西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扩大消费市场,获得更广阔的国外消费市场,促进产品外运;提高产品外运能力,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19.(1)雨林主要分布在岛的西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加之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热量条件较好,雨量较充沛,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良好。
(2)W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生长;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但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却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
【分析】本大题以南美洲南部的温带雨林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等。
【详解】(1)“温带雨林”地区主要分布高大的树木,而树木适宜布局在热量条件好,雨量充沛的地方。根据图表信息,可推断出该地区西侧常年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加之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热量条件较好,雨量较充沛,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良好。所以雨林主要分布在岛的西部沿海地区。
(2)温带雨林地区树种单一即生物多样性较少,需从水热条件、光照条件、优势树种生长习性等角度分析即可。W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生长;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但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却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福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福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福州九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福州九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