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大题突破技法19提高非选择题得分的六点书写要求练习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6026242/0-172238881572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大题突破技法19提高非选择题得分的六点书写要求练习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6026242/0-17223888157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大题突破技法练习题(24份)
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大题突破技法19提高非选择题得分的六点书写要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大题突破技法19提高非选择题得分的六点书写要求练习题,共4页。
(2)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3)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否则是做无用功。
(4)表述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①②③④等符号清楚表述。
(5)语言要简洁,切中要害。
(6)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
高考阅读时间紧,阅卷教师工作量大,最喜欢批阅符合以上六点要求的试卷。如果卷面做到了以上六点,在“可给分可不给分的情况,从宽给分”的高考评分原则下,将无形中增加了多得分的砝码。
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
[例] [2021·新高考广东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
[命题立意] (1)试题以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落实基础性 、综合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体现了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试题要求全面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阶级结构:工业革命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②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政治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③思想意识: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兴起,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加快。④世界市场:使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关键点拨] 解答时要注意书写要求,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贫民窟”等可知,观点一体现了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消极影响,但没有看到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一中的“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等可知,观点二从积极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但没有看到其消极影响。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即可。第(2)问,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等等。据此依据材料二中的“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和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世界市场以及世界格局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即可。
[试答]
模拟演练——在训练中创新应用
1.[2022·浙江6月高考,29]反思资本主义扩张史,侵略与经营有如两翼,如影随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场统一的运动……是西欧封建社会内部某种扩张性体制形成的产物。
作为整体的西欧是如何通过向世界扩张获取利益的呢?……(一方面)是殖民主义者对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抢劫、掠夺、奴役、剥削;(一方面)区别于古代殖民行动……把自己(西欧)转变成工业(手工业)生产中心……在不平等的关系上把西欧与世界各地结合起来,从而把世界各地的产品转化为自己的物质财富。……16世纪和17世纪初是西欧国家通过殖民征服和海外贸易,使自己向世界生产中心转化的过程。
——摘自王加丰《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
材料二 “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是马克思在1853年以印度为例,对殖民地历史命运所作的精辟分析。
从19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在全球进一步展开了扩张活动,世界文学领域出现了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的文学作品。英国作家狄更斯对这一时代有经典的描述:“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必修三等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模。但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它面临着难以解救的矛盾。
世界之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它的真实内容是什么呢?它的真实内容便是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余地区、国家的统治。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不外是西方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控制。资本主义势力伸向全世界,可以说是“无远弗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资本主义贪婪性的表现。在资本主义的扩张中,曾经“良好的锚地”戈雷岛却成了扩张者的跳板,并在历史岁月中见证了扩张者的诸般恶行,请结合所学予以概述。(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中叶,包括印度在内的殖民地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的境遇。综合说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是如何以笔为刃直面“最坏的时代”的?(5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实现其“无远弗届”的手段及其所造成的结果。分析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横向发展”过程中“难以解救的矛盾”。(6分)
单元提升 热考主题高效整合 大题突破特色讲练
解题“金钥匙”
经典示例
例 答案:(1)观点一:没有看到工业革命对工人的积极影响;没有看到工人劳动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2分,任答一点即可)观点二:没有看到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即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压迫。(2分)
看法:工业革命使社会产生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使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政治地位得到上升,也丰富了工人的休闲娱乐方式,但也导致了工人阶级受到资产阶级压迫;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我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这些影响,同时更多地从积极影响的角度去分析。(每点2分,共4分)
(2)意义: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推动了社会的全面改革;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英国政治改革;使西欧成为世界中心,东方逐渐落后于西方。(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模拟演练
1.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一方面)是殖民主义者对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抢劫、掠夺、奴役、剥削”可以得出表现之一是野蛮掠夺殖民地;根据材料一“(一方面)区别于古代殖民行动……把自己(西欧)转变成工业(手工业)生产中心……在不平等的关系上把西欧与世界各地结合起来,从而把世界各地的产品转化为自己的物质财富”可以得出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第二小问概述,联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指出贩卖奴隶活动,奴隶贸易的历史见证。第(2)问,第一小问境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的命运即可得出,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商品倾销地、原料产地和劳动方供应地。第二小问直面,根据题干要求“综合说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是如何以笔为刃直面‘最坏的时代’的”理解题意,得出该题考生应回答批判现实主义的特征,如真实再现社会现实、深刻揭露社会矛盾和弊端、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第(3)问,第一小问手段,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并结合所学,可将问题转化为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手段,即伴随着军事暴力手段的还有商品输出以及资本输出,即可得出军事和经济双重暴力。第二小问结果,根据材料三“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模”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帝国主义扩张的结果,即把世界连结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第三小问矛盾,根据史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起的美国、德国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较快,但是当时世界已经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等瓜分大半,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市场、掠夺殖民地的矛盾尖锐,同时他们对亚非拉国家的掠夺也使得他们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答案:(1)表现:野蛮掠夺殖民地;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概述:贩卖奴隶活动的中转站(或“最有代表性的奴隶贸易枢纽”,或“奴隶贸易集散地”);亲历殖民时代种种罪恶;奴隶贸易的历史见证。(4分)
(2)境遇: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或“商品倾销地”)、原料产地(或“原料掠夺地”)和劳动力供应地。直面:真实再现社会现实;深刻揭露社会矛盾和弊端;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5分)
(3)手段:军事和经济双重暴力。
结果:把世界连结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矛盾: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6分)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术语,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因类,影响类,评价类,认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非选择题八大题型专项练习05 影响、意义类 ---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共11页。
这是一份非选择题八大题型专项练习01 背景、原因类---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