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学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优质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优质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随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活动,从而体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搭一搭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判断能力及想象能力。
3.了解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各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搭一搭。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一认。
2.猜一猜,连一连。
3.猜一猜。
有长有方有三角,能盖大楼能架桥,小朋友的好伙伴,游戏当中不能少。 (打一玩具)
谜底是:( )
4.小朋友们能够利用积木可拼成房子,各种动物等,那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拼一拼、搭一搭吗?
探究新知
1.游戏一——“拼一拼”(1)游戏规则:
拿出课前准备的立体图形积木,小组合作,分别用几个相同的积木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
小组完成后推荐一个展示,并说说用哪种积木拼的。
我的发现:
①2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
②3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
③8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
④2个长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
⑤4个长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
⑥几个圆柱可以拼成一个( )。
……
(3)用球拼的有图形吗?
我发现:球没有( )面,( )拼。
(4)分享一下“拼一拼”的诀窍。
①把长方体、正方体的( )面紧密贴在一起,可以拼搭成一个新的立体图形。
②把圆柱的( )面紧密贴在一起,可以拼搭成一个新的立体图形。用侧面( )把两个圆柱拼在一起。
2.游戏二——“搭一搭”
游戏任务: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
(1)你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了用( )的积木搭,看谁搭得( )。
(2)怎么搭呢?需要注意什么?
①尽量往( )搭。
②( )也要搭上。
尝试用所有的积木搭一搭。
方法一:怎样搭才能把球放稳?
我认为:把剩余的三个积木( )着放,然后把球放在最( )面。
方法二:
把球放在3个长方体的( )面,可以放稳。
(4)谁搭得高呢?
①比一比就知道了。
②我的结论是:方法( )搭得高。
(5)通过玩“搭一搭”的游戏,大家发现了什么?
①要使球也搭上去,就要搭在最( )面,应把球放在( )的物体上,这样就可以放稳。
②把不同的立体图形混合拼搭,尽量把立体图形的较( )的平面重合叠加,这样比较稳固。
三、随堂检测
1.填空。
(1)( )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2)5枚一元硬币拼在一起是一个( )。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搭积木时,球最容易滚动。 ( )
(2)搭积木时,球搭起来比正方体要稳的多。 ( )
3.在易滚动的物体下面打“√” 。
4.数一数,下面的立体图形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 )个 ( )个 ( )个 ( )个
【答案】
1.(1)8 (2)圆柱
2.(1)√ (2)×
3.4.5 7 6 7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 认识图形(一)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直接导入,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在游戏中探究图形的拼搭,实践巩固,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 认识图形(二)精品第2课时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学过的图形,导入新课,强化练习,巩固学习成果,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 角的初步认识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自主探索,体验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