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58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6007971/0-1721805312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68份)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58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58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共3页。
A.重视生产的标准化
B.私人经营形式为主
C.实现了流水式作业
D.生产水平领先世界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秦朝《工律》要求制作同一种器物的大小、长短和宽度必须相同,说明秦朝对手工业生产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强调生产的标准化,A项正确;官营手工业在秦朝甚至中国古代长期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流水式作业是近代工业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秦朝的手工业生产并没有达到这种程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将秦朝手工业水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作对比,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4·衡阳市高三一模]四川成都、雅安等地出土了大量唐代时期的“支钉”(一种支烧工具,主要是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这可用于说明唐代四川地区( )
A.民营手工业的发达
B.制陶技术获得了发展
C.金属冶炼业的成熟
D.传统手工技术的普及
答案:B
解析:“支钉”是陶瓷烧制过程中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在器物底部放置的已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的使用体现了陶瓷生产方面的技术进步,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使用“支钉”的是民营还是官营手工业,排除A项;“支钉”用于陶瓷生产而非金属冶炼,排除C项;从材料只能看出“支钉”在四川成都、雅安等地使用,不能断定在其他地方也已普及,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4·唐山市高三一模]《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这里的“物勒工名”( )
A.严重束缚了劳动者的人身自由
B.基本承袭汉代的盐铁官营政策
C.成为传统工匠精神传承的保证
D.不利于提高手工业产品的质量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技术技艺传承有较为严格的规定,还要进行考核,做出来的物品要刻上工匠的名字,这些规定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传统工匠精神传承的保证,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劳动者的人身自由,排除A项;材料主旨与盐铁官营无关,排除B项;“物勒工名”有利于提高手工业产品的质量,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4·益阳市高三一模]唐朝以前,庄园拥有者多为宗室、功臣、外戚等地主豪强,庄园基本上都为“豪强庄园”;唐朝以后,庄园的实际控制者则逐渐转变为富民阶层,“富民庄园”显著增多。这反映了( )
A.庄园主阶层的开放性提高
B.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C.土地兼并问题的逐渐缓解
D.士族门阀势力的消失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以后,庄园的实际控制者不再仅限于特定的社会阶层,如宗室、功臣等,而是扩展到了更广泛的富民阶层,这表明庄园主阶层的开放性有所提高,A项正确;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在唐朝前后变化不是很大,排除B项;土地兼并在唐朝以后并没有逐渐缓解,如宋朝的基本国策就是不抑兼并,明朝的土地兼并现象也很明显,排除C项;虽然士族门阀势力的变化可能影响庄园主阶层的构成,但材料中并没有明确提到士族门阀势力的消失,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4·邢台市高三二模]1802年,英国政府首次颁布有关教育的法律,要求工厂学徒和手工业学徒掌握读、写、算的基本学习技能,学习费用由工厂主和手工业主负担。此举( )
A.是工人运动促成的结果
B.旨在提升工人阶级的地位
C.顺应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D.解决了教育经费不足问题
答案:C
解析:英国颁布法律要求提升工厂学徒和手工业学徒的学习技能,使其能够满足机器生产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值工业革命期间,此举顺应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形势,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此举主要是社会生产发展促成的结果,而不是工人运动,排除A项;英国此举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加强技术教育,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而不是提升工人阶级的地位,排除B项;“解决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4·运城市高三二模]在19世纪初的英国工厂中,厂长是主要的管理者,他们可以制定任何形式的管理制度,可以给工人安排任何种类的工作,并可以随时改变工人的工作任务。工人只负责工作,不被允许建立任何工人组织。这说明当时英国( )
A.机器生产对工人剥削加重
B.工厂制度存在诸多弊端
C.工人阶级的抗争意识较弱
D.工厂管理制度较为规范
答案:B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英国工厂制度下厂长的权力过大,说明存在诸多弊端,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厂长,没有说机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工人阶级的抗争,排除C项;据材料“任何形式”“任何种类”“随时改变”可知,材料主要说的是工厂制度存在诸多弊端,而不是制度规范,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4·临汾市高三二模]19世纪早期,英格兰约克郡的诺福克公爵、兰开郡的克劳福德伯爵、中部区西端的萨特兰德公爵等贵族都在原有的头衔外加上了“矿主”的称号,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出巨资购置设备,后又转向了交通运输业。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产阶级的崛起
B.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到来后,巨额财富的诱惑不断使中产阶层中有胆识、有智慧的人开始投身工业界。在蒸汽时代,煤炭既为蒸汽机提供动力,同时又离不开蒸汽机的使用,两者互不可缺。由于市场的需求增加,煤炭价格一路飙升,一批贵族不仅投资煤炭业和交通运输业,而且强化了“矿主”的属性,因此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蒸汽时代的到来,C项正确;中产阶级在此之前就已经崛起,该选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也是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带来的,该选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4·营口市高三二模]有学者认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科技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生产关系,特别是改变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地位,重塑了劳动者内部的阶层关系。该学者主要强调了( )
A.科技革命压缩人的生存空间
B.科技革命极大激化社会矛盾
C.科技革命减轻低端劳动压力
D.科技革命促进社会结构调整
答案:D
解析:根据关键词“新科技”“特别是改变了劳动者地位”“重塑阶层关系”等可知,科技革命重塑了社会结构,因此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科技对社会结构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科技革命的负面影响,与压缩人的生存空间和激化社会矛盾关系不大,排除A、B项;学者强调的是科技革命改变了劳动者的地位,而非降低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4·杭州市高三二模]2024年的春运,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主要体现在自驾的比例增加。为适应这一变化,交通运输部上线“e路畅通”微信小程序,帮助人们查询高速公路实时状态等信息,如果遇到事故,也可通过小程序“一键呼救”。据此可知( )
A.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
B.信息革命成果已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C.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D.微信小程序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2024年春运时期因人们自驾出行比例增加,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交通运输部上线“e路畅通”微信小程序方便人们高速出行的需要,可见信息革命成果已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2024年春运时期我国自驾出行比例增加,无法得出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的认识,排除A项;C项表述符合现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表述符合逻辑,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革命成果已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排除。故选B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53法律与教化,共3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33走向整体的世界,共3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22抗日战争,共4页。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