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60 分钟 分数:100 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 25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盘庚迁殷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
2、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3、《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赦, 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 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散宰相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集权
4、“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 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 )
A.回纥 B.南诏 C.靺鞨 D.吐蕃
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 ”指的是 ( )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6、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A.吕后 B.孝庄 C.武则天 D.慈禧
7、唐朝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 )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
8、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 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就是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诗
圣”。他是( )
A.王维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
9、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10、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 )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②南宋灭亡 ③蒙古灭金 ④元朝建立 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 部 ⑥西夏灭亡
A.⑤⑥③①④② B.⑤③⑥①④② C.⑤⑥③①②④ D.⑤③⑥①②④
11、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④出现了 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七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隋唐时期”的内容时,整理了如下资料, 请你为他们的学习制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A.早期国家的建立和社会变革 B.政权并立和民族交融
C.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3、“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 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 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14、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 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反映了宋朝统 治者推行的国策是( )
A.重文轻武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重视教育
15、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 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万国尽征戎,烽火被冈峦
C.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6、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 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的诞生。这位皇帝是( )
A.秦始皇 B.孝文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
17、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
人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仕途不同 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1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 场秋点兵。”这是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写的词,描写的是南宋抗金军队的情
景。金最终被哪一少数民族所灭( )
A.契丹族 B.蒙古族 C.党项族 D.匈奴族
19、唐朝诗人皮日休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 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20、有人说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 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统一 B.统治者残暴 C.繁荣而短暂 D.大运河开通
21、南宋与北宋政治特点的相同之处是( )
①都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②都有皇帝靠议和苟安
③都存在投降派占上风,主战派受排挤现象 ④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2、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 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 )
A.渴望夺回幽蓟地区 B.崇武抑文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
23、精耕细作一直是我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出现于唐朝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
A.耒耜 B.耧车 C.曲辕犁 D.翻车
24、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 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5、他统治前期,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 唐朝的国力进入鼎盛时期。材料叙述的盛世局面的是(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
二、非选题(第 1 题 18 分,第 2 题 15 分,第 3 题 17 分,共 50 分)
1、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学习“秦”的历史。
材料一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 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 · 陈涉世家》
(1)材料一中“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具体指什么?商鞅变法的哪一 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材料二包含了秦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3)材料三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造成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 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 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 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 传》
(1)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并据该材料概括其主要措施。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并作简要说明
(4)根据材料三,指出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有人说他死了变法也就失败 了,你同意吗?并说明你的理由
3、制度创新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也会因历史的发展而失去原有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以下两幅图片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两幅图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是哪朝开创的?阅读材料一中第二幅 图,写出位于今山东的两个诸侯国的名称?
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 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
——《史记 ·周本纪》
(2)“平王立,东迁于洛邑 ”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根据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政治局势有何特点?“诸侯强并弱”有何利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25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B
2、A
3、C
4、D
5、D
6、C
7、D
8、B
9、A
10、A
11、A
12、D
13、A
14、A
15、D
16、C
17、D
18、B
19、C
20、C
21、D
22、D
23、C
24、C
25、D
二、非选题(第 1 题 18 分,第 2 题 15 分,第 3 题 17 分,共 50 分)
1、(1)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 土地;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2)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3)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秦的暴政。
2、(1)历史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 (2)历史事件:商鞅变法
主要措施:①奖励耕战(耕织);②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联系:因果联系;说明: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是广泛使用,提高 了生产力,促进了材料二诸侯国的变法。
(4)原因:商鞅变法触犯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表态:不同意。理由:①判 断改革是否成功,标准是看其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顺应了社会潮流(或目 的是否达到);(意思相似即可)②商鞅虽死,但变法继续,使秦国国力大 增,为兼并六国奠定基础。
3、(1)①分封制②西周③齐鲁
(2)①东周 (春秋)②王室衰微诸侯争霸③利:促进局部统一和民族交融。 (一层意思即可)
弊: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西州2024年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卷【含答题卡、参考答案】,文件包含湘西州2024年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卷pdf、七年级历史答案docx、七年级历史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第Ⅱ卷必须用0,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文物是鲜活的历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