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结构与功能观认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关于结构与功能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网架结构,可以维持细胞的形态
B.肾小管细胞膜上有较多水通道蛋白,利于水分子的主动运输
C.浆细胞中有发达的光面内质网,利于迅速地合成和分泌抗体
D.叶绿体和液泡中的色素能吸收光能,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2.(2分)降钙素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链状多肽类激素,主要作用是抑制骨钙溶解,以及抑制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 )
A.降钙素中的O元素主要存在于羧基中
B.降钙素形成时至少脱去32个水分子
C.降钙素能为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提供能量
D.口服降钙素不能治疗钙浓度过高引起的肌无力
3.(2分)盐碱胁迫下植物应激反应产生的H2O2对细胞有毒害作用,AT1蛋白可通过调节细胞膜上PIP2s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影响H2O2的跨膜转运,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IP2s蛋白磷酸化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B.抑制AT1基因表达,可提高植物的耐盐碱能力
C.PIP2s蛋白磷酸化被抑制,可减轻H2O2对细胞的毒害
D.植物细胞大量失水后胞内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
4.(2分)人的角膜是覆盖眼睛的透明组织层,角膜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角膜上皮细胞来取代垂死细胞进而维持角膜。短期睡眠不足会加速角膜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长期睡眠不足则会造成角膜变薄( )
A.人体对角膜中垂死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B.角膜上皮细胞中特有基因的表达使其呈现透明状
C.睡眠不足会加速角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
D.角膜干细胞分化成角膜上皮细胞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5.(2分)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干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0~7天,种子长出幼叶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干重增加
B.第8~10天中,种子呼吸等代谢过程减弱导致干重下降
C.在种子的整个萌发过程中,种子内的有机物种类逐渐减少
D.第11天后,要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增加需提供光照和无机盐
6.(2分)绿茶中的酚氨比(多酚和氨基酸含量之比)低会使其味感浓而鲜爽。早春时节光照不足会使茶树新梢生长迟缓,为提高春茶的产量和品质,结果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然补光后,短时间内茶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会下降
B.茶叶颜色鲜绿含有较多的叶绿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分离
C.随着红蓝光质比的增大,补光对茶树发芽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D.采用0.81的红蓝光质比进行补光,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效果最好
7.(2分)脑卒中是由于人体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常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代谢性酸中毒等内环境稳态失调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若损伤发生在言语区H区,可能患者不能听懂话
C.脑卒中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升高,容易出现组织水肿
D.代谢性酸中毒是因缺氧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CO2所致
8.(2分)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中存在高密度的胰岛素受体,链脲佐菌素(STZ)可抑制神经元的胰岛素受体(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发生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丧失。STZ可用于制作AD动物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定向运输至大脑皮层发挥调节作用
B.胰岛素与组织细胞内的受体结合降低血糖
C.STZ可能会抑制大鼠脑内新突触的建立
D.推测AD患者一定同时患有1型糖尿病
9.(2分)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长势相同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幼苗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抵御干旱,野生型幼苗细胞内合成大量的脱落酸
B.干旱处理后,突变体的茎叶更长导致蒸腾作用更强
C.干旱条件下,野生型会伸长根进而增强对水的吸收
D.相较突变体,野生型植株更能适应干旱环境
10.(2分)蝗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O型(雌性:22+XX;雄性:22+X),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雄性有褐色和黑色两种表型,雌性无论何种基因型均表现为黑色(不考虑致死、变异等情况)(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A.复眼异常雄性个体中的b基因只能来自母本
B.蝗虫雌性个体中控制复眼性状的基因型最多有2种
C.蝗虫减数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不含X染色体
D.一只纯合复眼正常雌性和黑色复眼异常雄性杂交,子代有2种表现型
11.(2分)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珊瑚礁内,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高压、无光的深海环境发现一种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研究发现,超深渊狮子鱼的基因组中( )
A.深海的环境条件直接对超深渊狮子鱼个体的基因型进行了定向选择
B.超深渊狮子鱼中与增强细胞膜稳定有关基因的频率增大以增强抗压能力
C.黑暗环境诱导超深渊狮子鱼发生基因突变,与视觉相关的基因大量缺失
D.超深渊狮子鱼与栖息于海岸的狮子鱼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
12.(2分)三裂叶豚草是某地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随着入侵时间的延长,多种该地原来常见的植物逐渐消失。研究发现,某锈菌专营寄生生活,使叶片出现锈斑抑制其生长,在入侵地种植野艾蒿也可有效减少三裂叶豚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裂叶豚草的入侵改变了该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B.入侵早期三裂叶豚草的种群增长速率会不断增大
C.野艾蒿与三裂叶豚草竞争空间和资源,从而抑制三裂叶豚草的生长
D.在尚未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但入侵风险较高的区域,可喷洒锈菌预防
13.(2分)《史记》记载“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干旱年份有利于蝗虫卵的孵化易发生蝗灾。飞蝗群聚信息素(4VA),蝗灾在中国基本实现了可防可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对蝗虫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蝗虫的种群密度无关
B.蝗虫由散居型转变为群居型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改变
C.4VA属于蝗虫释放的化学信息,利用4VA诱杀蝗虫属于化学防治
D.将蝗虫彻底诱杀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4.(2分)塞罕坝曾因乱砍滥伐变成了林木稀疏的荒漠,后经合理引种、多树种搭配混交等治理,得以重现昔日风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塞罕坝修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多树种搭配混交有利于提升塞罕坝的恢复力稳定性
C.塞罕坝修复达到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
D.引种时选择生态位相似度越高的树种越有利于生态的恢复
15.(2分)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黄酒的制作流程主要为:制曲→浸米→煮酒(浸好的小米加入开水中煮熟)→拌曲→入缸发酵→压榨→装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浸米有利于淀粉水解产生酒精从而提高酒的产量
B.入缸发酵时不能将搅拌好的煮熟小米装满发酵缸
C.浸好的小米煮熟后为避免杂菌污染需要立刻拌曲
D.为利于黄酒发酵,发酵温度应控制在30﹣35℃之间
16.(2分)研究发现,小鼠四倍体胚胎具有发育缺陷,只能发育成胎盘等胚胎以外的结构。ES细胞能够诱导分化形成所有的细胞类型,得到ES小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成体干细胞代替ES细胞进行上述研究也能得到ES小鼠
B.ES小鼠的体细胞中含有ES细胞和四倍体细胞的遗传物质
C.嵌合体胚胎从透明带中伸展出来后将继续发育并逐渐出现胚层分化
D.移植嵌合体胚胎时可通过对受体注射免疫抑制剂来提高移植成功率
17.(2分)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不同来源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重复次数不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重复单位不同,将纯种紫粒和白粒水稻杂交,F1全为紫粒,F1自交后提取F2中结白色籽粒的15株单株的叶肉细胞DNA,分别根据2号和5号染色体上的SSR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后电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上述控制水稻籽粒颜色的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
B.8号的产生可能与F1减数分裂时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有关
C.若对F2全部白色籽粒个体进行2号染色体SSR扩增,结果应接近1:2:1
D.图中2号个体与F1杂交,子代进行5号染色体SSR扩增的结果应接近3:1
18.(2分)为解决跨物种器官移植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研究者借助CRISPR/Cas9技术对移植的猪心脏进行了基因编辑,剔除猪的相关基因。CRISPR/Cas9系统主要由向导RNA(sgRNA),sgRNA可引导Cas9蛋白到特定基因位点进行切割,其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需要剔除的基因可能是标明猪细胞身份的标签蛋白基因
B.常选择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的主要原因是受精卵体积大容易操作
C.复合体中,sgRNA特异性识别目标DNA,Cas9蛋白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D.sgRNA会因错误结合出现脱靶现象,一般sgRNA序列越短,脱靶率越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19.(16分)凤眼莲又名“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和经济问题。回答以下问题:
(1)可通过 法调查水系中风眼莲的种群密度。研究发现,每年7月中下旬,水体中另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会被昆虫水花生象甲大量啃食,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该阶段凤眼莲种群密度变化的原因是 。
(2)凤眼莲成为优势种覆盖水面时,水系中的沉水植物会显著减少,原因是 。沉水植物的减少又会加剧水生动植物的减少,因此凤眼莲的入侵往往会使当地的 降低甚至丧失。
(3)凤眼莲会吸收水体中有害的重金属离子,据此推测,凤眼莲的入侵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因是 。
(4)可通过引进天敌治理凤眼莲的入侵,该措施属于 防治。引进天敌时,需考虑的问题有 。(答出1点即可)
20.(16分)小麦种子的胚乳含丰富的淀粉,种子萌发时淀粉水解可为胚的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为探究赤霉素(GA)促进小麦种子萌发的机理
回答以下问题:
(1)小麦种子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 。
(2)该实验去掉小麦种子胚的目的是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GA促进小麦种子萌发的机理是 。
(3)研究发现GA缺陷型小麦种子不能萌发,诱变处理后,GA缺陷型小麦种子能萌发 (填激素名称)含量下降。从该双突变种子的萌发状况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是 的结果。
(4)光也能调控种子的萌发,调控机制如图所示。光敏色素phyB有两种结构形态,其中phyB﹣Pfr为活化态。转录因子RVE可以直接结合到GA合成基因GA3x2(编码的酶将无活性的GA转变为有活性的GA),抑制该基因的表达。据此分析,红光能诱导种子 (填“休眠”或“萌发”),调控过程为 。
21.(16分)BBWV(蚕豆萎蔫病毒)会侵染蚕豆、辣椒等多种作物,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下降,经筛选克隆,获得抗BBWV单克隆抗体
(1)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 细胞,获得该细胞常用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划分属于 培养基。
(2)科学家制备出2株抗BBWV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A和B),再分别从感染BBWV的蚕豆、辣椒等多种作物中分离出BBWV,发现同一株单抗对不同BBWV分离物的特异性表现出差异 。
(3)BBWV的外壳蛋白上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研究单抗A、B与BBWV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按如图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操作。
将图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表中①②③处(填“A”、“B”或“无关抗体”),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支持两株单抗与BBWV结合位点相同假说的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 。
22.(16分)斑点叶突变体是水稻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在叶片或叶鞘上自发形成斑点的一类突变体,研究斑点叶突变体对揭示水稻的抗病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野生型水稻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一个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
【实验一】将突变体S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植株均为野生表型。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野生表型与斑点叶表型的比例接近3:1。
【实验二】检测发现,突变体S出现斑点叶表型是水稻中E基因突变所致(记为ES)。再对野生型与突变体S进行PCR扩增测序,测得相关基因和转录剪切后的mRNA的部分序列如图所示。
【实验三】进一步检测野生型和突变体S中E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发现突变体S中的表达量相较野生型显著下降。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F2植株出现野生表型与斑点叶表型比例为3:1的原因是 。
(2)实验二中,与野生型E基因序列相比,突变体S的ES基因中碱基对发生的变化为 。
(3)转录过程中通过 酶的作用合成mRNA。真核生物中转录合成的mRNA在特定位点被识别后,部分序列在此会被剪切掉,其余序列加工形成成熟的mRNA。据此推测,突变体S成熟mRNA序列中只多出“AUAG”4个碱基的原因是 。
(4)E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通过分析水稻叶肉细胞中 (填“DNA”或“mRNA”)含量得出。科学家发现突变体S表现出对白叶枯病很高的抗性,而白叶枯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根据实验三,提出一种预防水稻感染白叶枯病的方法为 。
2024年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结构与功能观认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关于结构与功能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网架结构,可以维持细胞的形态
B.肾小管细胞膜上有较多水通道蛋白,利于水分子的主动运输
C.浆细胞中有发达的光面内质网,利于迅速地合成和分泌抗体
D.叶绿体和液泡中的色素能吸收光能,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分析】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液泡中的色素主要是显示花、果实的颜色,不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解答】解:A、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A正确;
B、肾小管细胞膜上有较多水通道蛋白,B错误;
C、浆细胞中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C错误;
D、液泡中的色素不能吸收光能。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骨架、细胞器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分)降钙素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链状多肽类激素,主要作用是抑制骨钙溶解,以及抑制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 )
A.降钙素中的O元素主要存在于羧基中
B.降钙素形成时至少脱去32个水分子
C.降钙素能为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提供能量
D.口服降钙素不能治疗钙浓度过高引起的肌无力
【分析】降钙素是多肽类激素,是由人体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降钙素的作用是能够通过直接抑制骨钙溶解,以及抑制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钙浓度。
【解答】解:A、降钙素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链状多肽类激素,A错误;
B、降钙素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链状多肽类激素,B错误;
C、降钙素只起调节作用,C错误;
D、口服降钙素,不能治疗钙浓度过高引起的肌无力。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要求学生识记降钙素对人体血钙的调节过程,并结合所学激素调节的过程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知识,难度适中。
3.(2分)盐碱胁迫下植物应激反应产生的H2O2对细胞有毒害作用,AT1蛋白可通过调节细胞膜上PIP2s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影响H2O2的跨膜转运,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IP2s蛋白磷酸化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B.抑制AT1基因表达,可提高植物的耐盐碱能力
C.PIP2s蛋白磷酸化被抑制,可减轻H2O2对细胞的毒害
D.植物细胞大量失水后胞内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
【分析】分析题图:AT1蛋白通过抑制PIP2s蛋白的磷酸化而抑制细胞内的H2O2排到细胞外,从而导致植物抗氧化胁迫能力减弱,进而引起细胞死亡。AT1蛋白缺陷,可以提高PIP2s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促进细胞内的H2O2排到细胞外,从而提高植物抗氧化的胁迫能力,进而提高细胞的成活率。
【解答】解:A、PIP2s蛋白磷酸化后空间结构会改变2O2从细胞内输出到细胞外的运输能力,A正确;
B、结合对A选项的分析可推测,可提高禾本科农作物抗氧化胁迫的能力,B正确;
C、据题图左侧的信息可知,减少了H2O2从细胞内输出到细胞外的量,导致抗氧化胁迫能力弱,C错误;
D、植物细胞大量失水后,渗透压升高,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盐碱胁迫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
4.(2分)人的角膜是覆盖眼睛的透明组织层,角膜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角膜上皮细胞来取代垂死细胞进而维持角膜。短期睡眠不足会加速角膜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长期睡眠不足则会造成角膜变薄( )
A.人体对角膜中垂死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B.角膜上皮细胞中特有基因的表达使其呈现透明状
C.睡眠不足会加速角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
D.角膜干细胞分化成角膜上皮细胞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解答】解:A、人体对角膜中垂死细胞的清除过程是免疫系统在起作用,A正确;
B、一般情况下,不含特有基因,B错误;
C、据题意可知,角膜上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C错误;
D、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角膜干细胞分化成角膜上皮细胞没有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细胞分化等知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题干分析能力,能结合题意分析作答,属于理解与表达能力的考查。
5.(2分)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干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0~7天,种子长出幼叶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干重增加
B.第8~10天中,种子呼吸等代谢过程减弱导致干重下降
C.在种子的整个萌发过程中,种子内的有机物种类逐渐减少
D.第11天后,要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增加需提供光照和无机盐
【分析】油料作物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萌发初期,吸收大量水分,将脂肪转化成糖类,使得种子干重增加,主要是氧元素含量增加,在萌发后期,大多数脂肪已转化为糖类,与此同时细胞呼吸还在进行,消耗有机物,使得种子干重减少。萌发后,长出幼苗,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使干重增加。
【解答】解:A、本实验是将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第8~10天中,导致干重下降;
C、在种子的整个萌发过程中,种子内的有机物种类逐渐增多;
D、第11天后,要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增加需提供光照和无机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油料作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转化,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6.(2分)绿茶中的酚氨比(多酚和氨基酸含量之比)低会使其味感浓而鲜爽。早春时节光照不足会使茶树新梢生长迟缓,为提高春茶的产量和品质,结果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然补光后,短时间内茶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会下降
B.茶叶颜色鲜绿含有较多的叶绿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分离
C.随着红蓝光质比的增大,补光对茶树发芽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D.采用0.81的红蓝光质比进行补光,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效果最好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生成氧气、ATP和NADPH的过程,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
【解答】解:A、突然补光后,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就会增多3化合物的还原过程就会加速,这意味C5化合物产生速率变大。而CO8的固定速率暂时未变,即C5化合物的消耗速率不变,故叶肉细胞中的C5化合物含量将增多,A错误;
B、光合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但是分离需要用层析液;
C、据图分析可知随着红蓝光质比的增大,说明补光对茶树发芽的促进作用不是逐渐减弱;
D、分析表格数据:在LED7(红蓝光质比0.81)补光处理时发芽密度较大且酚氨比较低,有利于保持绿茶较好的口感,实现高产优质的效果显著。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解答关键是正确分析数据表格图,应用知识准确回答。
7.(2分)脑卒中是由于人体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常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代谢性酸中毒等内环境稳态失调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若损伤发生在言语区H区,可能患者不能听懂话
C.脑卒中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升高,容易出现组织水肿
D.代谢性酸中毒是因缺氧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CO2所致
【分析】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大脑的语言中枢包括W区、V区、S区、V区。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V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S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解答】解: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系统协调活动,A错误;
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发生障碍或受损,B正确;
C、脑卒中患者血浆渗透压升高,不会导致组织液水分增多,C错误;
D、人体细胞呼吸产物为乳酸,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中存在高密度的胰岛素受体,链脲佐菌素(STZ)可抑制神经元的胰岛素受体(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发生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丧失。STZ可用于制作AD动物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定向运输至大脑皮层发挥调节作用
B.胰岛素与组织细胞内的受体结合降低血糖
C.STZ可能会抑制大鼠脑内新突触的建立
D.推测AD患者一定同时患有1型糖尿病
【分析】短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和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答】解:A、胰岛素是激素,但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
B、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错误;
C、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STZ可抑制大鼠脑内新突触的建立;
D、由题干可知,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2分)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长势相同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幼苗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抵御干旱,野生型幼苗细胞内合成大量的脱落酸
B.干旱处理后,突变体的茎叶更长导致蒸腾作用更强
C.干旱条件下,野生型会伸长根进而增强对水的吸收
D.相较突变体,野生型植株更能适应干旱环境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干旱缺水条件下,脱落酸抑制茎叶的生长,同时促进根的生长,说明脱落酸的这种作用,有利于植物适应缺水环境。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干旱处理的时间、植物幼苗的种类,因变量是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由图可以看出,与突变体(不能合成ABA)相比,野生型(能合成ABA)植株茎叶长度增加值小,而根长度增加值大,说明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解答】解:A、激素具有微量,ABA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根冠,但不会大量合成;
B、图中干旱处理后,可能会导致蒸腾作用更强;
C、干旱条件下,即野生型通过伸长根进而增强对水的吸收;
D、图中野生型的茎叶长度增加值低于突变体,说明野生型植株较突变体植株更能适应干旱环境。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脱落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10.(2分)蝗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O型(雌性:22+XX;雄性:22+X),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雄性有褐色和黑色两种表型,雌性无论何种基因型均表现为黑色(不考虑致死、变异等情况)(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A.复眼异常雄性个体中的b基因只能来自母本
B.蝗虫雌性个体中控制复眼性状的基因型最多有2种
C.蝗虫减数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不含X染色体
D.一只纯合复眼正常雌性和黑色复眼异常雄性杂交,子代有2种表现型
【分析】题意分析,雄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雌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X。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上,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使精子致死,故群体中不会出现XbXb的个体。
【解答】解:A、由于控制蝗虫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雄性个体无法提供含基因b的精子,A正确;
B、蝗虫雌性个体中控制复眼性状的基因型最多有2种,XBXB和XBXb,B正确;
C、雄性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故减数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不含X染色体;
D、纯合褐色复眼正常雌性(AAXBXB)和黑色复眼异常雄性(aaXbO)杂交,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bO产生的配子中只有aO能够参与受精,故后代只有雄性(AaXBO),表现为褐色复眼正常雄性。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的相关内容,需要学生提取题干信息答题。
11.(2分)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珊瑚礁内,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高压、无光的深海环境发现一种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研究发现,超深渊狮子鱼的基因组中( )
A.深海的环境条件直接对超深渊狮子鱼个体的基因型进行了定向选择
B.超深渊狮子鱼中与增强细胞膜稳定有关基因的频率增大以增强抗压能力
C.黑暗环境诱导超深渊狮子鱼发生基因突变,与视觉相关的基因大量缺失
D.超深渊狮子鱼与栖息于海岸的狮子鱼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的表型,因此特殊极端的环境条件直接对超深渊狮子鱼个体的表型进行了选择;
B、超深渊狮子鱼生活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高压,故超深渊狮子鱼中与增强细胞膜稳定有关基因的频率增大以增强抗压能力;
C、因自然选择、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C错误;
D、超深渊狮子鱼是新物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发展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分)三裂叶豚草是某地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随着入侵时间的延长,多种该地原来常见的植物逐渐消失。研究发现,某锈菌专营寄生生活,使叶片出现锈斑抑制其生长,在入侵地种植野艾蒿也可有效减少三裂叶豚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裂叶豚草的入侵改变了该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B.入侵早期三裂叶豚草的种群增长速率会不断增大
C.野艾蒿与三裂叶豚草竞争空间和资源,从而抑制三裂叶豚草的生长
D.在尚未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但入侵风险较高的区域,可喷洒锈菌预防
【分析】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解答】解:A、随着三裂叶豚草入侵时间的延长,改变了该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B、入侵早期三裂叶豚草的种群增长为J形曲线,B正确;
C、野艾蒿可以与三裂叶豚草竞争空间和资源,C正确;
D、在尚未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但入侵风险较高的区域,提前喷施锈菌会因为没有宿主而造成锈菌死亡。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3.(2分)《史记》记载“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干旱年份有利于蝗虫卵的孵化易发生蝗灾。飞蝗群聚信息素(4VA),蝗灾在中国基本实现了可防可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对蝗虫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蝗虫的种群密度无关
B.蝗虫由散居型转变为群居型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改变
C.4VA属于蝗虫释放的化学信息,利用4VA诱杀蝗虫属于化学防治
D.将蝗虫彻底诱杀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个方面。垂直结构表现为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表现为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也常呈镶嵌分布。
【解答】解:A、干旱对蝗虫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蝗虫的种群密度无关,A正确;
B、蝗虫不是群落,不能体现群落空间结构的改变;
C、4VA属于蝗虫释放的化学信息,C错误;
D、将蝗虫彻底诱杀很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一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4.(2分)塞罕坝曾因乱砍滥伐变成了林木稀疏的荒漠,后经合理引种、多树种搭配混交等治理,得以重现昔日风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塞罕坝修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多树种搭配混交有利于提升塞罕坝的恢复力稳定性
C.塞罕坝修复达到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
D.引种时选择生态位相似度越高的树种越有利于生态的恢复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解答】解:A、塞罕坝修复过程中是在原有的生物群落上进行的演替,A错误;
B、多树种搭配混交,营养结构复杂,B错误;
C、由题意,经合理引种,达到稳定后,C正确;
D、生态位相似度高,故引种时选择生态位相似度越高的树种越不利于生态的恢复。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演替、生态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5.(2分)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黄酒的制作流程主要为:制曲→浸米→煮酒(浸好的小米加入开水中煮熟)→拌曲→入缸发酵→压榨→装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浸米有利于淀粉水解产生酒精从而提高酒的产量
B.入缸发酵时不能将搅拌好的煮熟小米装满发酵缸
C.浸好的小米煮熟后为避免杂菌污染需要立刻拌曲
D.为利于黄酒发酵,发酵温度应控制在30﹣35℃之间
【分析】1、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2、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解答】解:A、酿酒主要是将葡萄糖不彻底氧化分解形成酒精,经过浸米后有利于淀粉分解成葡萄糖,A错误;
B、入缸发酵时不能将搅拌好的煮熟小米装满发酵缸,B正确;
C、煮熟后若立刻拌曲,C错误;
D、为利于黄酒发酵,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果酒的制作原理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16.(2分)研究发现,小鼠四倍体胚胎具有发育缺陷,只能发育成胎盘等胚胎以外的结构。ES细胞能够诱导分化形成所有的细胞类型,得到ES小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成体干细胞代替ES细胞进行上述研究也能得到ES小鼠
B.ES小鼠的体细胞中含有ES细胞和四倍体细胞的遗传物质
C.嵌合体胚胎从透明带中伸展出来后将继续发育并逐渐出现胚层分化
D.移植嵌合体胚胎时可通过对受体注射免疫抑制剂来提高移植成功率
【分析】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移植、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胚胎工程的许多技术,实际是在体外条件下,对动物自然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条件进行的模拟操作。嵌合体﹣遗传学上用以指不同遗传性状嵌合或混杂表现的个体。
【解答】解:A、成体干细胞不具有全能性,A错误;
B、嵌合体ES小鼠的体细胞中有的含有ES细胞的遗传物质,并非同时含有上述两种细胞的遗传物质;
C、嵌合体胚胎从透明带中伸展出来叫孵化,C正确;
D、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胚胎干细胞和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结果,识记胚胎干细胞的来源、特点及相关应用,利用类比推理的科学思维,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2分)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不同来源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重复次数不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重复单位不同,将纯种紫粒和白粒水稻杂交,F1全为紫粒,F1自交后提取F2中结白色籽粒的15株单株的叶肉细胞DNA,分别根据2号和5号染色体上的SSR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后电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上述控制水稻籽粒颜色的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
B.8号的产生可能与F1减数分裂时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有关
C.若对F2全部白色籽粒个体进行2号染色体SSR扩增,结果应接近1:2:1
D.图中2号个体与F1杂交,子代进行5号染色体SSR扩增的结果应接近3:1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解答】解:A、由题图可知,F2白粒个体的5号染色体SSR扩增结果与白粒亲本3号染色体SSR扩增结果基本相同,而2号染色体SSR扩增结果存在只与紫粒亲本相同的情况(2、4、9,可推测控制水稻籽粒颜色的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
B、6号个体2号染色体SSR存在2种,其产生可能与F8减数分裂时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有关,B正确;
C、设相关基因为A/a1基因型是Aa,由于子一代个体的2号染色体6条来自父方。子一代自交,F2中白粒2号染色体的类型有以下三种情况:6条都来自父本,1条来自父本而另1条来自母本,比例是8:2:15全部白粒个体进行2号染色体SSR扩增,结果有3种且比例为7:2:1;
D、由于白粒为隐性,F4为杂合子(Aa),图中2号个体的5号染色体只含有突变型SSR,则Aa与aa杂交,4号染色体SSR扩增结果为1: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有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充分理解题干信息,再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18.(2分)为解决跨物种器官移植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研究者借助CRISPR/Cas9技术对移植的猪心脏进行了基因编辑,剔除猪的相关基因。CRISPR/Cas9系统主要由向导RNA(sgRNA),sgRNA可引导Cas9蛋白到特定基因位点进行切割,其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需要剔除的基因可能是标明猪细胞身份的标签蛋白基因
B.常选择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的主要原因是受精卵体积大容易操作
C.复合体中,sgRNA特异性识别目标DNA,Cas9蛋白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D.sgRNA会因错误结合出现脱靶现象,一般sgRNA序列越短,脱靶率越高
【分析】由图可知,使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基因编辑时,sgRNA分子的碱基序列与基因组DNA中特定碱基序列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在一起,该过程不需要酶催化,然后由Cas9催化磷酸二酯键水解,从而使DNA分子断裂,再由DNA连接酶将切断的DNA与提供的修复模板连接起来。
【解答】解:A、免疫排斥主要与标明身份的标签的蛋白质相关,上述需要剔除的基因可能是标明猪细胞身份的标签蛋白基因;
B、常选择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的主要原因是受精卵的全能性高;
C、由题图可知,而Cas9蛋白可以对基因特定位点进行切割,C正确;
D、有时sgRNA会因错误结合而出现“脱靶”现象,脱靶率越高。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19.(16分)凤眼莲又名“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和经济问题。回答以下问题:
(1)可通过 样方法 法调查水系中风眼莲的种群密度。研究发现,每年7月中下旬,水体中另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会被昆虫水花生象甲大量啃食,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该阶段凤眼莲种群密度变化的原因是 竞争者喜旱莲子草由于被大量啃食,数量减少,凤眼莲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繁殖加快,种群密度增大 。
(2)凤眼莲成为优势种覆盖水面时,水系中的沉水植物会显著减少,原因是 凤眼莲产生遮光效果,使沉水植物获得的光照显著减少 。沉水植物的减少又会加剧水生动植物的减少,因此凤眼莲的入侵往往会使当地的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降低甚至丧失。
(3)凤眼莲会吸收水体中有害的重金属离子,据此推测,凤眼莲的入侵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因是 有害重金属离子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 。
(4)可通过引进天敌治理凤眼莲的入侵,该措施属于 生物 防治。引进天敌时,需考虑的问题有 引入的天敌是否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 。(答出1点即可)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解答】解:(1)凤眼莲为植物,可通过样方法调查水系中风眼莲的种群密度,每年7月中下旬,此时凤眼莲生长会进入爆发期,数量减少,繁殖加快。
(2)凤眼莲成为优势种覆盖水面时,会对水体产生遮光效果,种群数量也会显著减少,使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使当地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甚至丧失。
(3)凤眼莲会吸收水体中有害的重金属离子,由于生物富集效应,危害人体健康。
(4)可通过引进天敌治理凤眼莲的入侵,该措施属于生物防治,需考虑的问题有引入的天敌是否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竞争者喜旱莲子草由于被大量啃食,凤眼莲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种群密度增大
(2)凤眼莲产生遮光效果,使沉水植物获得的光照显著减少
(3)有害重金属离子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
(4)生物 引入的天敌是否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
【点评】本题结合社会热点考查生态环境相关内容,引起学生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要求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并对具体情境进行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态治理问题。
20.(16分)小麦种子的胚乳含丰富的淀粉,种子萌发时淀粉水解可为胚的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为探究赤霉素(GA)促进小麦种子萌发的机理
回答以下问题:
(1)小麦种子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 热能 。
(2)该实验去掉小麦种子胚的目的是 避免种子自身产生的赤霉素对实验带来干扰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GA促进小麦种子萌发的机理是 GA促进淀粉酶的形成 。
(3)研究发现GA缺陷型小麦种子不能萌发,诱变处理后,GA缺陷型小麦种子能萌发 脱落酸 (填激素名称)含量下降。从该双突变种子的萌发状况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是 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调节 的结果。
(4)光也能调控种子的萌发,调控机制如图所示。光敏色素phyB有两种结构形态,其中phyB﹣Pfr为活化态。转录因子RVE可以直接结合到GA合成基因GA3x2(编码的酶将无活性的GA转变为有活性的GA),抑制该基因的表达。据此分析,红光能诱导种子 萌发 (填“休眠”或“萌发”),调控过程为 红光使phyB﹣Pr活化成phyB﹣Pfr,抑制RVE的产生,RVE对基因GA3x2表达的抑制减弱,GA3x2表达增强,抑制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
【分析】1、实验中分别用清水和GA处理去掉了胚的种子,用GA处理后有较大的透明圈。由此说明,自变量就是GA的有无,因变量的直接观测指标是透明圈的大小。
2、phyB﹣Pr→红光→phyB﹣Pfr→抑制→RVE→抑制→基因GA3x2表达→促进种子萌发。
【解答】解:(1)通过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2)去掉种子的胚是为了避免胚自身产生的内源性GA给实验带来干扰。透明圈是因平板中的淀粉被分解导致遇碘液不会变蓝而形成的。因此推测GA促进种子萌发的机理是GA促进淀粉酶的形成。
(3)GA缺陷型种子原本不能进行萌发,经过诱变处理后,但种子却能进行萌发,推测是与脱落酸形成有关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种子不进行休眠,由此体现控制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
(4)红光使phyB﹣Pr活化成phyB﹣Pfr,抑制RVE的产生,GA3x2表达增强,促进种子萌发。
【点评】本题以种子萌发为背景,主要考查细胞呼吸和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了识图、析图、获取信息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1.(16分)BBWV(蚕豆萎蔫病毒)会侵染蚕豆、辣椒等多种作物,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下降,经筛选克隆,获得抗BBWV单克隆抗体
(1)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 杂交廇 细胞,获得该细胞常用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划分属于 选择 培养基。
(2)科学家制备出2株抗BBWV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A和B),再分别从感染BBWV的蚕豆、辣椒等多种作物中分离出BBWV,发现同一株单抗对不同BBWV分离物的特异性表现出差异 不同BBWV具有不同的抗原 。
(3)BBWV的外壳蛋白上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研究单抗A、B与BBWV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按如图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操作。
将图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表中①②③处(填“A”、“B”或“无关抗体”),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支持两株单抗与BBWV结合位点相同假说的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2的荧光强度相同,且大于对照组1的荧光强度 。
【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需要经过两次筛选:第1次通过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2次筛选是通过抗体的专一性检测,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廇细胞。
2、单克隆抗体的优点: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大量制备。
3、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①被广泛用作诊断试剂,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病原体鉴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②运载药物,形成抗体—药物偶联物,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③用于治疗疾病。
【解答】解:(1)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多种杂交细胞,在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体的杂交廇细胞。
(2)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同一株单抗对不同BBWV分离物的特异性表现出差异。
(3)为检测单抗A、B与BBWV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实验组加未标记抗体A和荧光标记抗体B,对照组2加未标记抗体B和荧光标记抗体B,且大于对照组1的荧光强度、B与BBWV结合的位点相同。
故答案为:
(1)杂交廇 选择
(2)不同BBWV具有不同的抗原
(3)①A ②无关抗体 ,且大于对照组3的荧光强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2.(16分)斑点叶突变体是水稻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在叶片或叶鞘上自发形成斑点的一类突变体,研究斑点叶突变体对揭示水稻的抗病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野生型水稻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一个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
【实验一】将突变体S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植株均为野生表型。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野生表型与斑点叶表型的比例接近3:1。
【实验二】检测发现,突变体S出现斑点叶表型是水稻中E基因突变所致(记为ES)。再对野生型与突变体S进行PCR扩增测序,测得相关基因和转录剪切后的mRNA的部分序列如图所示。
【实验三】进一步检测野生型和突变体S中E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发现突变体S中的表达量相较野生型显著下降。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F2植株出现野生表型与斑点叶表型比例为3:1的原因是 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造成性状分离 。
(2)实验二中,与野生型E基因序列相比,突变体S的ES基因中碱基对发生的变化为 GC被替换成AT 。
(3)转录过程中通过 RNA聚合 酶的作用合成mRNA。真核生物中转录合成的mRNA在特定位点被识别后,部分序列在此会被剪切掉,其余序列加工形成成熟的mRNA。据此推测,突变体S成熟mRNA序列中只多出“AUAG”4个碱基的原因是 GU位置被识别并在之前进行切割 。
(4)E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通过分析水稻叶肉细胞中 mRNA (填“DNA”或“mRNA”)含量得出。科学家发现突变体S表现出对白叶枯病很高的抗性,而白叶枯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根据实验三,提出一种预防水稻感染白叶枯病的方法为 抑制E基因的表达 。
【分析】1、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解答】解:(1)根据“突变体S与野生型杂交,F1都是野生型,F2中野生型:突变型≈5:1,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突变型是隐性性状。3:4符合基因分离定律,造成性状分离。
(2)由图可以直接看出,野生型E基因的碱基对图中从左向右数第七位是GCS基因的碱基对图中从左向右数第七位是AT,碱基对发生的变化为GC被替换成AT。
(3)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剪切点之后的两个碱基都是GU,在GU前剪切。
(4)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的产物是RNA。由题目所给信息“突变体S中的表达量相较野生型显著下降”和“突变体S表现出对白叶枯病很高的抗性”可推出抑制E基因的表达,预防水稻感染白叶枯病。
故答案为:
(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造成性状分离
(2)GC被替换成AT
(3)RNA聚合 GU位置被识别并在之前进行切割
(4)mRNA 抑制E基因的表达(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基因表达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对比分析能力、能用文字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等。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6/28 22:00:33;用户:物化生;邮箱:17613376695;学号:50818988不同红蓝光质比处理
发芽密度(个/m2)
茶叶中酚氨比
0
219
12.6
0.81
252
11.2
1.65
271
13.2
2.10
209
13.7
组别
材料处理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甲
清水浸泡去胚的小麦种子48h
将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加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6h后,用碘液冲洗平板
没有明显变化
乙
GA浸泡去胚的小麦种子48h
种子周围出现透明圈
未标记抗体
荧光标记抗体
实验组
①
B
对照组1
②
③
对照组2
B
B
不同红蓝光质比处理
发芽密度(个/m2)
茶叶中酚氨比
0
219
12.6
0.81
252
11.2
1.65
271
13.2
2.10
209
13.7
组别
材料处理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甲
清水浸泡去胚的小麦种子48h
将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加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6h后,用碘液冲洗平板
没有明显变化
乙
GA浸泡去胚的小麦种子48h
种子周围出现透明圈
未标记抗体
荧光标记抗体
实验组
① A
B
对照组1
② 无关抗体
③ B
对照组2
B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三模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三模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三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生物PDF版无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4月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