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共9页。
1.本试卷共8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共23 分)
学校研学小组将举办以“蓬勃六月·云游中国”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跟他们一起踏上这场“说走就走”的研学之旅吧!
1.【共迎通关挑战】为吸引更多的同伴加入,研学小组草拟了导语手册并设计了通关任务。请你完成相关游戏,顺利晋级! (共6分)
各位朋友,我们翘首以待的“云上之旅”即将拉开 wéi ( )幕。曾经的山川之景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如今我们也可以遨游书海,欣赏云雾 liá ( )绕的洞庭湖,被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所震撼; ;凝望蒹葭萋萋的河畔,被秋水澄明的美好景致所吸引……朋友,在这诗意盎然的季节里,加入研学小组,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圣贤诗人一起寻觅天地之美吧!
(1)初级任务:依次给导语手册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所对应的汉字。(2分)
翘( )首以待 wéi ( ) 幕 云雾 liá ( ) 绕 澄明 ( )
(2)中级任务:导语手册画波浪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3)高级任务:请从下列课文中任选一篇,在横线处仿写一句,让导语手册的内容更完整、更有吸引力。(2分)
①《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②《一滴水经过丽江》
2.【共赏大美河山】让我们跟随研学小组一起漫游古诗文,发现美,感受美。(8分)
追随文人足迹,共赏山川之景;穿行诗文经典,体悟百态人生。阅读古诗文,我们随陶渊明前往世外桃源,欣赏“① ,② ”(《桃花源记》)那草盛花繁的桃林奇景;随苏轼深夜独步黄州定慧院,感受“③ ,漏断人初静”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寂寞冷清;随常建漫游破山寺后禅院,欣赏“④ ,⑤ ”(《题破山寺后禅院》)那钟声悠长、静谧祥和之美;随柳宗元亲近小石潭,体会“潭中鱼可百许头,⑥ ”(《小石潭记》)那空明澄澈之美;随王勃放眼巴山蜀水,抒发“⑦ ,⑧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感慨,以昂扬乐观的精神劝慰友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1页 (共8页)3.【共传黄河文化】研学小组的成员小豫在了解黄河文化的意义时找到了一段话,但是不小心打乱了顺序。请你帮助他重新排序,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2分)
黄河文化对中国而言非常重要,同时对于世界来说也非常重要。让世界了解到中国人在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是如何与自然共处的。 。 。 , 。 , 因此,向世界传播黄河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①还要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精神
②作为农业大国,中国人从古就在尝试改造自然恶劣的条件
③而黄河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标志
④不仅要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
⑤直至今日中国人也在这么做,让世界了解到这些是很重要的
A.④①③②⑤ B.④①⑤②③ C.②⑤④①③ D.②⑤③④①
4.【共探汉字之妙】研学小组计划暑假去安阳文字博物馆参观,研究汉字发展历程,感受汉字奇妙魅力。下面是研学小组成员搜集到的一些资料,请帮忙完成相关任务。 (共7分)
(1)小语为了探究甲骨文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查阅了相关资料,请结合以下三则材料帮他写出探究结论。 (3分)
【材料一】中国文字博物馆借助文创数字作品新兴模式,利用馆藏文字资源,以甲骨文文字为创作主体,通过动态的数字艺术形式,让古老的甲骨文通过数字藏品走向社会大众,实现了甲骨文等古文字活化传承开发。
【材料二】日前推出的甲骨文表情包广受欢迎, 目前累计被发送了 930多万次。印章、项链、贺卡……各种文创产品中也都能看到甲骨文的身影。
【材料三】甲骨文研究者利用人工智能3~5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张甲骨文拓片与另外18万张拓片的逐一比对,结束了拓片整理需要耗费数年的历史。
(2)文字的魅力还体现在一些设计作品中。同学们搜集到石昌鸿设计师设计的一组省市字体lg,lg中把省市的文化印迹融入汉字,变成不同的符号,很是生动,颇有寓意。请从下面两个lg中任选一个,结合对联的内容提示,向大家介绍lg设计的精妙之处。(4分)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2页 (共8页)
二、现代文阅读 (共 27分)
(一)校研学小组来到黄河壶口开启“青春环游记”活动,拟借助刘江的《春到壶口》拍摄微视频在“青春仪式”上播放,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6分)
春到壶口
①第一次去壶口是天旱水瘦时节。还没走到壶口岸边,先被脚下那黝黑的河床石惊呆了。那河床石被泥沙打磨得棱角全无,光滑圆润,闪烁着铜浇铁铸一般的光泽,不由得想起那些经年累月在黄河岸边拉纤的汉子,匍匐在地,砥砺前行,静如山,动若虎,吼一声山呼水应。再往河边走,河床石变得愈发狰狞起来,石与石之间的缝隙足有两尺多深,一道道顺着河流的走向排列,短的三五米,长的十多米,犀利而又静默。是什么样的力量使这坚硬的河床成了这般模样?
②后来当了电视台的记者,隆冬时节,我们去拍壶口。四五百米宽的晋陕峡谷之间一片冰阵,就好像刚刚经历了一场造山运动,擎山拓谷,跌宕起伏。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被冬之神定格,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就连被称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岛也深陷在冰阵之中。壶口上游的龙王辿河床比较宽阔,虽然搁浅的流凌夹岸,但主河道并没有完全封冻,十多米宽的细流绿幽幽的,缓缓流淌。而壶口也因十里龙槽与龙王辿之间失去了落差,没有了往日排山倒海的气势,只有一股水雾喷发,像是有一只巨兽深潜在冰下,吞吐吸纳,蓄势待发。
③壶口有谚语: “小雪流凌,大雪插桥。”那奇观一般出现在深夜,山飞海立的流凌涌入十里龙槽后,如百舸争流,一旦前方的流凌受阻,后方的流凌就会飞立而上,形成冰坝,滔滔河水便会涌着流凌向两岸夺路而去。就这样,水涌冰阻,冰堵水,水结冰,层层叠加,势不可挡,一夜之间便是冰封大河,一派静默,仿佛天堑变通途。壶口岸边的老乡说,这冰面万万不可贸然涉足。
④待到惊蛰之际我们再去拍壶口,则是另一番景象。那搁浅在岸边的冰阵被泥沙覆盖,有的像古城堡的断垣残壁,有的则像巨兽一般张牙舞爪。壶口景区的朋友给我们每人手里塞了一条扁担,说爬高援低能借力,跨越冰裂时要让扁担和裂纹走向呈十字交叉,一旦脚下落空兴许能救一命。听得人后背直起鸡皮疙瘩。我们上下攀缘,一会儿在冰盖下猫腰穿行,犬牙交错的罅隙里消融的冰水淙淙作响;一会儿又爬上冰峰,借助手中的扁担才能跃上另一道冰坎。冷风中出了一身热汗,终于可以望见瀑布了。朋友说,无论如何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了,大地回春,冰块都开始发酥了,我们现在站的冰块下方是石岸,还在实处,再往前,下面就是龙槽。
⑤站在这里看壶口,就像一个活火山口,只不过它升腾的不是岩浆而是水雾。整整一个冬季,那水雾一层一层地落在四周的冰面上,结成了冰,正对着壶口的那一面就形成了一座冰的悬崖,喷薄的水雾使悬冰下冰挂如林,远远望去酷似一尊金须飘飘的龙首。
⑥注目中忽听轰隆一声巨响,对面十米高的冰岸地崩山裂般地塌下,冰块砸下去,水浪冲天而起,彩虹飞扬。这是地与天的呼应!惊蛰到,地回春,龙抬头,河开了!此时再向那冰封的十里龙槽望去,才发现正中间顺着大河的走向有一条三四米宽的深深的冰隙,仿佛真有一条巨龙刚刚从这里告别了地母,顺天意应时势,冲破一切重负和羁绊冲天而去,这一川的冰凌正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3页 (共8页)是它抖落的一身鳞片。
⑦顺流向前,孟门以下的主河道已被流凌冲开一条路,激流涌着大大小小的冰块打着旋儿不断地削砍着夹道的冰岸,那数丈高的冰岸渐渐崩塌,扑入大河的怀抱,反而壮大了这开河的生力军。这是一场水与冰、春与冬的较量。大河以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之势一路向前。据黄委会的数据,凌汛期河水的秒流量可增加到一千立方米以上,最高时可达八千立方米。这,便是桃花汛来了!
⑧我这才明白了壶口的河床为什么会是那般模样,那是水的亲吻,那是冰的磨砺。
⑨春天来了,暖阳升起,沉睡了一冬的壶口醒了,冰岸崩塌如春雷震地,晋陕峡谷两岸桃花盛开,风吹落英像天女散花,彩虹飞舞似霓裳翩翩。桃花汛消融了生铁一般狰狞的流凌,荡起一河炽热的春水,奔向蓝色的海洋。
(摘自2023 年 3 月 14 日《光明日报》)
5.摄制组计划拍摄刘江三次到壶口的情况,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4分)
6.本文标题是《春到壶口》,对于是否需要拍摄“隆冬时节”的壶口,摄制组争论不休,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4分)
7.微视频后期配乐时,文章第⑥段选配什么类型的背景音乐更合适?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并从感官运用、修辞手法等角度赏析文段内容,说明理由。 (4分)
A.柔和舒缓 B.激昂急促 C.时而柔和舒缓,时而激昂急促
8.微视频准备在“青春仪式”上播放,摄制组准备在视频的最后加一段“青春寄语”,请你结合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写出所思所感及从中获得的启示,帮助摄制组完成。 (4分)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4页 (共8页)次数
时间
所见
所感
写作手法及写景顺序
第一次
天旱水瘦时节
河床石
惊呆
①_______(由远及近)
第二次
隆冬时节
②_______
惊心
定点观察
第三次
惊蛰之际
桃花汛
③________
定点换景 (④_______)
(二)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 完成9—11题。(11 分)
【文本一】
恐龙无处不有
①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②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③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④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⑤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 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⑥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火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⑦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⑧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捣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怪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⑨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⑩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有删改)
【文本二】
①人类在古代就发现“地可动山可摇”。
②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认为较轻的大陆地壳可以在较重的大洋地壳上做大尺度的水平漂移,遂造成了今天这样的海陆分布。
③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形成了海底扩张说。结合海底扩张说和大陆漂移说,进而形成了板块构造说。这种假说认为,地壳(其平均厚度约50千米)和上地幔(厚度100多千米)一起组成地球坚固的外层——岩石圈,其下是易于发生蠕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5页 (共8页)
变的软流圈 (大约到700千米深处)。
④岩石圈并非是完整的一块,它被一些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
⑤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兼而有之。
⑥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中。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孤岛、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选自《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有删改)
9.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文本一从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层层推理,逻辑严密。
B.文本一第②段加点词语“这个发现”指恐龙通过自己迁移遍布于包括南极在内的世界各地。
C.文本二第⑤段加点词语“可能”表示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D.文本二中“板块构造说”认为,地壳和上地幔组成岩石圈,岩石圈被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
10.文本一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11.文本一和文本二都谈到了“板块构造”,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具体内容,分别进行简要分析。 (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
(一)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2—15题。(11 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①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②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③而上者九万里,绝⑥云气,负青天,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6页 (共8页)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⑤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穷发:指不生草木的蛮荒之地。②修:长。③扶摇羊角:风曲而上行若羊角。④绝:超越。⑤斥鷃(yàn):生活在草泽中的小雀。
12.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4.庄子擅长雄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请结合语段【甲】的内容分析其艺术特色。(2分)
15.结合语段【乙】简要分析“斥鷃”的形象,并说说和语段【甲】中的“鹏”相比较,你更欣赏哪一种形象?说说你的理由。(4分)
(二) 阅读下面一首诗, 回答16—17题。(4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16.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2分)
17.诗中卖炭翁肖像、心理描写非常精彩,请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2分)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7页 (共8页)
四、名著阅读(5分)
18.复兴中学“青春·成长”第三届读书节正在进行,八年级即将开展主题为“读名著,悟人生”的活动,语文老师将带领大家结合《经典常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本名著来收集关于“成长”的资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1)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可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来鼓舞信心? (3分)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2)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言里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常谈》共十三篇,从内容上看,有的一部书是一门学问,有的一部书是一种生活习俗,有的一部书是一段历史……请以书中的某篇为例,谈谈你读完后获得了什么新文化知识,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2分)
五、作文(50分)
19.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50分)
(1)我们仰慕古圣先贤,追寻他们的济世情怀;我们崇拜英雄伟人,追寻他们的成长历程;我们感恩父母师友,追寻他们的感人一幕……生活中,这些人的优秀品质影响并帮助着我们。请你讲述这样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请以“追寻”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美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以“一段 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游记。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④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8页 (共8页)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怒而飞
语境推导法
(2)去以六月息者也
成语勾连法: 以大欺小
(3) 彼且奚适也
查阅词典法:①适合, 适宜。②恰好。③到………去。④刚才, 刚刚。
(填序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47,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20页。
这是一份41,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月亮,寄托着作者的无限情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