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车板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54524/1-171833294470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车板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54524/1-171833294472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车板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54524/0-171833294309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车板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54524/0-17183329431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车板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54524/0-17183329431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车板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车板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车板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车板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看拼音写词语或成语。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承”“眷”“衷”“慈”“签”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 选出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绒毛 点辍 欺凌 凉飕飕
B. 秉性 迟延 闪烁 抓耳挠腮
C. 诡诈 榜文 撩乱 烟波浩淼
D. 水寨 巍峨 门拴 美妙绝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点辍——点缀;
C.撩乱——缭乱,烟波浩淼——烟波浩渺;
D.门拴——门栓。
故选B。
3.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1)上述词语中,互为近义词的是______和_____。
(2)上述词语中,含有修辞手法的是_____。
(3)上述词语中,形容人物精神品质的是_____和______。
用其中一个造句:___________。
【答案】 ①. 见 ②. 血 ③. 汗 ④. 如 ⑤. 起敬 ⑥. 自 ⑦. 禁 ⑧. 所 ⑨. 思 ⑩. 血 ⑪. 肉 ⑫. 矜 ⑬. 持 ⑭. 为 ⑮. 人 ⑯. 自 ⑰. 主 ⑱. 情不自禁 ⑲. 不由自主 ⑳. 汗如雨下 ㉑. 矜持不苟 ㉒. 舍己为人 ㉓. 他舍己为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一针见血:比喻论断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汗如雨下:汗水很多,如下雨一般。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恭敬钦佩的感情。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什么似的。形容沉思发愣的样子。
血肉之躯:由血液和肌肉组成的躯体。
矜持不苟:指庄重谨严,丝毫也不马虎,十分庄重、庄严。
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1)结合词语解释可知互为近义词的词语是:“情不自禁”和“不由自由”。
(2)结合词语解释可知,含有修辞手法的词语是:汗如雨下。
(3)结合词语解释可知形容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是:矜持不苟、舍己为人。
选择其中一个写一个通顺的句子即可。如:在面对工作的挑战时,他始终保持矜持不苟的态度。
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4. 《草船借箭》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作者是罗贯中,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说法正确。
5. 《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 )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
故√。
6. 《红楼春趣》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 )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红楼春趣》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是这一回的第三个情节,也尾声。它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表现了大观园儿女的童童趣和充满青春朝气的活力,体现了大家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这个故事也是大观园最后一次快乐而纵情的聚会。故题干说法正确。
7. 《景阳冈》一文中,武松上冈以后,得知冈上真有老虎,又不想回去,是怕店家谋财害命。( )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景阳冈》一文中看到官府的印信榜文,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儿怕,但怕返回去会被店家耻笑,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不愿下冈;另一方面他对战胜老虎很有信心。故此题说法错误。
8. 众猴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石猴为“万岁大王”。( )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
本句出自《猴王出世》,文中写道:众猴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石猴为“千岁大王”。
故题干叙述错误。
按要求写句子。
9. 他红着眼睛,样子十分可怕。(改为比喻句)
_____
【答案】他红着眼睛像恶狼,样子十分可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比喻句。
改写比喻句时,要清楚句子的本体和喻体,另外所比喻的喻体要和本体有相似之处。本题要把他红着眼睛的样子比作成一种事物,形象生动写出他可怕的样子。
示例: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样子十分可怕。
10. 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改为“被”字句)
_____
【答案】群山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把被互换”,即“A把B怎么样,改为B被A怎么样”即可。
故改为:群山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11. 我怎么能不想念故乡的景色和人物呢?(改为陈述句)
_____
【答案】我想念故乡的景色和人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改写。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根据这个方法句子可改为:我想念故乡的景色和人物。
12. 抗日战争时代,我国出现了不少抗日小英雄。(修改病句)
_____
【答案】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涌现了不少抗日小英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①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意思。②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③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④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搭配不当。“战争”和“时代”搭配不当,应把“时代”改为“时期”。
用词不当,“出现”用词不当,应改为“涌现”。
修改为: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涌现了不少抗日小英雄。
13. 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_____
【答案】雨下得很大,就像是一张巨大的水幕,不断地倾倒在地面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改写。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改为:雨下得大,像是天上的银河决堤,无尽的水珠连绵不断地冲刷着大地。
14. 按课文内容填空。
(1)第一单元的古诗词带我们走进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向我们展现了农村夏忙时,儿童学着大人劳作的情景;“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让我们领略到古代儿童在冬天的一场有声有色的游戏;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向我们展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趣。
(2)《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作者)的小说_____。在这一课中,花开了,就像_____似的。鸟飞了,就像在_____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_____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_____的。读了这些句子,我体会到_____。
(3)从王昌龄《从军行》的诗句“_____”中,我读出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答案】 ①. 也傍桑阴学种瓜 ②. 彩丝穿取当银钲 ③. 短笛无腔信口吹 ④. 萧红 ⑤. 《呼兰河传》 ⑥. 睡醒了 ⑦. 天上逛 ⑧. 说话 ⑨. 自由 ⑩. 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园子里的花、鸟、虫也是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 ⑪.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和理解。
(1)书写时注意“阴”“钲”“腔”的正确写法。
(2)《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
书写时注意“睡、逛”的正确写法。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故读了这些句子,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
(3)《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全诗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边疆战场的壮烈画面:战士们在沙漠中经历了无数次战斗,他们的铠甲都被磨穿了,但他们的意志依然坚定,誓言不攻破敌人的据点——楼兰,绝不回师。这种坚韧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正是将士们豪情壮志的体现。他们面对艰难困苦,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更加激发出战斗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展现了军人坚毅果敢、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故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我读出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15. 课内阅读。
①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按了一按,往上一扑,从半空里撺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像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②原来那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自泄了一半。那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③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楸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1)根据词语的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高声大叫,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_____
②又急又响的雷。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意思。
______
(3)第一段划波浪线中“扑”“掀”“剪”三字描写了老虎怎样的特点?这对刻画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
(4)从第1自然段中武松三个“一闪”,你体会到什么?“闪”能不能改成“躲”呢?为什么?
______
(5)读了短文,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
【答案】(1) ①. 咆哮 ②. 霹雳
(2)武松打虎 (3)描写了老虎的凶猛,衬托出武松的机智和勇武。
(4)武松的灵活、机智、勇敢。不能。因为“闪”更能说明武松动作的敏捷,武艺高强。
(5)武松是个机智勇敢、武艺高强的人。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根据“高声大叫,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提示,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是第③自然段的“咆哮”。
②根据“又急又响的雷”提示,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是第①自然段“霹雳”。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通读全文可知,选段主要写了武松打虎的全过程,可以概况为: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第一段划波浪线中“扑”“掀”“剪”三字描写了老虎的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表现了武松的机智和勇武。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分析。
第一问,从第1自然段中武松三个“一闪”可以看出武松的动作迅速,表现了他灵活、机智、勇敢。第二问,“闪”字不能改成“躲”。因为“闪”更能说明武松动作的敏捷,机智和武艺高强。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第①自然段“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下来”和第③自然段“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楸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可知表现了武松是个机智勇敢、武艺高强的人。
16. 课外阅读
______
①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②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③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竹桥。
④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得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是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 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处去取, 不能把竹竿横下来。”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但是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办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竿往井里放,当竹竿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指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短文加上一个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在文中的横线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伯父想了两个什么难题考徐文长的?
_____
(4)徐文长是怎样解决伯父的两个难题的呢?请用“横线”在文中画下来。
(5)你觉得徐文长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呢?
_____
(6)我会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
【答案】(1)聪明的徐文长
(2)既 又 (3)提着两桶水过桥。取到长竿顶上的礼物
(4)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竿向井里放,当竹竿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5)我觉得徐文长遇事爱动脑筋,机智地解决生活中难题值得我们学习。
(6)这篇文章通过对徐文长小时候提水桶过桥和竿上取物两件事的描写,表现了徐文长解决问题的巧妙。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拟标题的能力。
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写徐文长如何解决了伯父出的两个难题的事,表现出徐文长聪明,可用“聪明的徐文长”“机智的徐文长”“徐文长”为标题。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能力。
“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处去取”和“不能把竹竿横下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以用关联词“既……又……”连接。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②自然段“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可知,第一个难题是提着两桶水过连桥;
结合第④自然段“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横下来。’”可知,第二个难题是取到长竿顶上的礼物。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结合第④自然段“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竿向井里放,当竹竿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可知徐文长用这样的方法解决了伯父的难题。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能力。
阅读全文可知,徐文长机智地解决了伯父给出的两个难题,可以看出徐文长是从小就是一个爱动脑筋、聪明的孩子,我们要学习他遇到困难善于动脑、能机智解决问题的品质。
【小问6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结合短文内容可知,这篇文章写的是徐文长机智地解决了伯父给他的两个难题,获得了礼物。赞扬了他是一个善于动脑筋思考的人。
17.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面对挫折、荣誉、成功、鼓励、打击、某种目光或某些情景等,请你以“当我面对 的时候”为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出真情实感。
【答案】例文:
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
挫折是一块绊脚石,挫折也是人生道路上的陷阱,一旦陷下去你的人生前途就会变成一片黑暗。
记得那是一次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登泰山,到了泰山脚下,空气是格外的清新。爸爸打头炮,他是一直冲在前面,妈妈也紧跟其后。爬着爬着我太累了,爸爸走过来说:“男子汉要坚强,我们就快到达山顶了,一定要坚持到底”。我想:“是啊,我是男子汉,我能行,加油,加油”。顿时,我的心里涌出了说不出的动力。我们吃力却坚定的向上爬着。不知我们走过了多少路,越过了多少块岩石、峭壁,流下了多少滴汗水……,我们离山顶越来越近了,在一块石头旁休息,这时,我的脚掌已磨出了水泡,但是我没有叫疼,更没有一丝放弃,我现在心里只是想着,加油,向前冲,胜利一定属于我的。妈妈对我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妈妈的这句话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登上泰山顶峰的信念。
终于到达山顶了,远远望去,几座小山环绕泰山之间。我问爸爸:“为什么说泰山是五岳之首呢”?“第一: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第二:古代很多文人骚客留下了大量的关于泰山的诗词赋。这两点都是其他四岳不能比拟的。还有一点,五岳中泰山在东边,而太阳也从东方升起,我们中国人一般都以东为大!”爸爸说。我忘记了脚掌的疼痛,去欣赏那壮丽的美景,品味胜利后的喜悦。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也明白了面对挫折,不要退缩,要勇敢面对它战胜它,这样,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一、审题
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要求以“当我面对 的时候”为题来写一篇作文。
二、立意
这个题目提供了许多可能的填空选项,如“挫折”、“荣誉”、“成功”、“鼓励”、“打击”、“某种目光”或“某些情景”等。首先要明确你要写的主题是什么,这个主题应当是你深有感触、有所体会的方面。应当围绕你所选的主题展开。更重要的是要抒发出你的真情实感,让人感受到这件事对你的特殊意义。
三、构思写作
开头:开门见山式或抒情式开头,描述一次具体的经历,引出下文。
正文:详细描述你所面对的情境或对象,包括它的特点、给你带来的感受等。这部分应该具体而生动,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详略要得当,可以结合细节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结尾:总结式或感悟式结尾扣题,照应开头,说明自己的收获及对挫折的认识。
一针___ ___
__ ___雨下
肃然____
情不___ __
若有___ ___
___ ___之躯
___ ___不苟
舍己___ ___
不由___ 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车板镇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车板镇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38,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车板镇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5月调研语文试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