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第四十二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卷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849192/0-171817090212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第四十二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卷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849192/0-17181709022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第四十二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卷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849192/0-171817090227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第四十二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第四十二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 在中国有端午食粽的风俗,粽即“芦叶裹米也”,主要材料有糯米、馅料,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猪肉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糯米属于糖类B. 将粽子煮熟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 猪肉粽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D. 芦叶可提供一定的维生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所以糯米属于糖类。A正确;
B、生粽子煮熟,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但烧火煮粽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将粽子煮熟不只发生了物理变化。B不正确;
C、猪肉粽中含有猪肉,猪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猪肉粽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C正确;
D、由于芦叶含有维生素,所以芦叶可提供一定的维生素。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列措施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离开教室随手关灯B. 加高烟囱排放废气
C. 提倡将垃圾就地填埋D. 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答案】A
【解析】
【详解】A、离开教室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题意;
B、加高烟囱将燃烧的废气排到高空,防止不了环境污染,不符合环保理念,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将垃圾就地填埋会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不符合环保理念,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大力发展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烟尘,不有利于治理雾霾,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钙元素说法正确的是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更低价下载,欢迎访问。
A. 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2B. 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g
C. 钙元素属于人体中微量元素D. 自然界中的钙很难以单质形式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钙由氧元素和钙元素组成,一般氧元素显-2价,钙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正价在前、负价在后的原则,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说法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说法错误;
C、钙元素属于人体中常量元素,说法错误;
D、钙在人体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说法正确。
故选D。
4. 普通胶水中含有的聚乙烯醇可以用于造血干细胞的培养液,帮助治疗白血病。聚乙烯醇的化学式为(C2H4O)n,下列关于聚乙烯醇的说法合理的是
A. 每个聚乙烯醇分子中含有7个原子
B. 聚乙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n
C. 聚乙烯醇由碳、氢和氧3个元素组成
D. 聚乙烯醇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聚乙烯醇的化学式(C2H4O)n可知,每个聚乙烯醇分子中含有2n个碳原子,4n个氢原子和n个氧原子,共7n个原子,说法错误;
B、根据聚乙烯醇的化学式(C2H4O)n可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说法正确;
C、根据聚乙烯醇的化学式(C2H4O)n可知,聚乙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说法错误;
D、根据聚乙烯醇的化学式(C2H4O)n可知,聚乙烯醇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说法错误。
故选B。
5. 近年来我国科技领域成果丰硕。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光纤量子通信——光纤中的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B. CO2封存海底——海底压强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致CO2液化
C. 制造AI机器人——芯片中利用大量铜导线,主要利用铜良好延展性
D. 消防服的防水层——采用的是聚四氟乙烯[(C2F4)n],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光纤中的二氧化硅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硅元素的化合价为,说法正确;
B、海底压强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致CO2液化,说法正确;
C、制造AI机器人,芯片中利用大量铜导 线,主要利用铜良好的导电性,说法错误;
D、聚四氟乙烯[(C2F4)n],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说法正确。
故选C。
6. 下列制备氢气并收集测定氢气的体积实验操作中,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稀盐酸B. 量取稀盐酸
C. 制备氢气D. 量取氢气体积
【答案】B
【解析】
【详解】A、倾倒液体要注意瓶塞倒放、标签冲向手心、试剂瓶口紧贴容器口,错误;
B、量筒量取液体在接近刻度是改用胶头滴管竖直悬空滴加液体,读书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正确;
C、不能在量筒中反应,错误;
D、氢气进入集气瓶中,会从右侧管排出,无法通过排出液体体积量取氢气的体积,错误。
故选:B。
【分析】B图中量取稀盐酸所选量筒太大,应选择略大于或等于所量体积的量筒,错误;
7. 兴趣小组为制作木片画,再用毛笔蘸取稀硫酸在木片.上绘画,晾干、烘烤,可制得精美的木片画。制作木片画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A. 烘烤过程中木片上稀硫酸浓度不变
B. 木片出现黑色证明木片含有碳元素
C. 木片出现黑色体现了硫酸的吸水性
D. 通常情况下用金属铁处理废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烘烤过程中,木片上稀硫酸中水蒸发,浓度不断增大,说法错误;
B、木片出现黑色,说明生成了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木片中含有碳元素,说法正确;
C、木片出现黑色画面,说明生成了碳,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说法错误;
D、通常情况下用熟石灰处理废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用金属铁会造成金属资源的浪费,说法错误。
故选B。
8. 尿素[CO(NH2)2]进入土壤,在土壤中脲酶催化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 这四步反应机理中共涉及到四种氧化物
B. 脲酶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皆不变
C. 过程①中各微粒的数目比为1:1:1:1,则X的化学式为NH3
D. 过程③生成碳酸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可知,第一步反应是尿素和水在脲酶的作用下生成氨基甲酸,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可推测,X是NH3,反应是尿素和水在脲酶的作用下生成氨基甲酸和氨气;
第二步反应是氨基甲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可推测,推测Y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能产生铵根离子,推测是氨水NH3·H2O,反应是氨基甲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氨水;
第三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详解】A、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水、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符合,错误;
B、脲酶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反应方程式为,参加反应各分子个数比为1:1:1:1,X化学式为NH3,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故选:A。
9.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白磷的着火点低,在实验中白磷能够自燃,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无法得出燃烧需要的所有条件,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
B、将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划刻,会观察到铜片上会留下痕迹,说明黄铜片的硬度大于铜片的硬度,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
C、在甲烷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由H、O元素组成,反应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甲烷中一定含氢元素,无法验证甲烷中含碳元素,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
D、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
故选B。
10. 下述实践活动的解释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所以用硝酸铵自制化学“冰袋”,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无毒,不属于空气污染物,选项错误;
C、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每个臭氧分子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用盐酸除铁锈时,若将生锈的铁制品放入足量盐酸中充分浸泡,铁锈反应完后,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选项错误。
故选A。
11.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测得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大于2:1,兴趣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2难溶于水而O2不易溶于水,可能与不同气体溶解度有关
B. 石墨电极对气体有吸附性,可能是吸附的O2比H2多
C. 石墨电极与O2反应且生成CO2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D. 若改用铂丝电极重新进行实验,将会产生更大的误差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同气体溶解度大小不同,导致H2难溶于水而O2不易溶于水,故说法正确;
B、石墨电极对气体有吸附性,吸附饱和后才释放气体,可能是吸附的O2比H2多,故说法正确;
C、石墨是碳单质,能与氧气反应生成CO2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说法正确;
D、石墨电极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正极产生的氧气较少,改用铂丝电极进行实验,避免了石墨电极造成的氧气的减少,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2. 向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下列烧杯中各量的图像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起点不为0,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稀硫酸中含有水可导致水量增加,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与水,故水的质量会迅速上升,反应结束后,增加的水为继续的滴加稀硫酸中的水,幅度减慢,该选项图像不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值大于7,向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与水,溶液碱性逐渐减弱至中性再至酸性,故pH值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等于于再小于7,该选项图像不正确;
C、向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与水,原溶液中不含硫酸钠,故硫酸钠的质量从0开始不断上升,氢氧化钠反应完,硫酸钠不再上升,该选项图像正确;
D、向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与水,氢氧化钠被不断消耗直至0,该选项图像不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8分)
13. 科普阅读短文
我国航天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火箭推进剂对火箭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偏二甲肼(C2H8N2)——四氧化二氮(N2O4)推进剂混合即反应,完全燃烧产物无毒,但本身有毒性和腐蚀性。煤油--液氧推进剂价格便宜,但易积碳。甲烷-液氧推进剂兼顾高性能低成本,积碳不突出,是新一代理想推进剂。液氢-液氧推进剂动力大,反应产物无污染,但氢气沸点和密度低,不易储存。储氢和释氢的原理如图1所示。
(1)完全没有积碳(形成碳单质堆积)问题的推进剂为_______(写一种)。
(2)朱雀二号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甲烷-液氧火箭,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镁纳米颗粒与H2作用可储氢。金属X与镁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可制取镁纳米颗粒,金属X可选取_______(填序号)。
a.钠 b.锌 c.铁 d.铜
(4)MgH2与水作用可释放H2,反应产生Mg(OH)2会覆盖MgH2,降低产氢效率,试提出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措施_______。
(5)不同温度下,加热等质量的MgH2释放H2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则40min时,温度选择_______,MgH2剩余质量最小。
【答案】(1)甲烷-液氧推进剂或液氢-液氧推进剂
(2)
(3)a (4)搅拌或振荡(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5)300℃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短文可知,甲烷-液氧推进剂兼顾高性能低成本,积碳不突出,是新一代理想推进剂;液氢-液氧推进剂动力大,反应产物是水无污染,也不会积碳,故填:甲烷-液氧推进剂或液氢-液氧推进剂;
【小问2详解】
甲烷是CH4,完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故填:;
【小问3详解】
金属X与镁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可制取镁,X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强;
a、金属钠活动性比镁强,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置换出来镁,符合题意;
b、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弱,不符合题意;
c、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弱,不符合题意;
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弱,不符合题意;
故填:a;
【小问4详解】
因为氢氧化镁覆盖在表面反应不发生,可以通过搅拌或振荡的操作使氢氧化镁无法覆盖在MgH2表面,故填:搅拌或振荡(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小问5详解】
图中可知,300℃放氢量最大,说明MgH2最小,故填:300℃。
14. 为完成“探究铁锈蚀条件”实践活动,某学习小组利用图示装置开展如图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将二氧化锰水泥小球放入仪器a中,该实验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完成实验并记录现象如表:
①对比试管1和2得出铁生锈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
②试管3内铁丝少量生锈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③为得出“相同条件下,铁在氯化钠溶液中锈蚀速率更快"的结论,4号试管中的药品是_______。
【答案】(1) ①. 锥形瓶 ②.
(2) ①. 与氧气接触 ②.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或制取的氧气较湿润) ③. 6cm铁丝+6mL水+氯化钠溶液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仪器特征,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①对比试管1(与氧气隔绝)和2(与氧气接触,生锈)得出铁生锈需要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②试管3内铁丝少量生锈的可能原因是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或制取的氧气较湿润;
③为得出“相同条件下,需要遵循控制变量的原则,而要得出铁在氯化钠溶液中锈蚀速率更快"的结论,需要在4号试管中添加的药品是6cm铁丝+6mL水+氯化钠溶液,与2号试管对比。故填6cm铁丝+6mL水+氯化钠溶液。
15. 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C5H9NO4Na),能增加食品鲜味,温度达到120℃以上,谷氨酸钠会分解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下列是谷氨酸钠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1)谷氨酸(C5H10NO4)和丙氨酸(C3H7NO2)属于不同种氨基酸,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
(2)谷氨酸钠溶于水中形成溶液,该溶液中含有的大量阳离子有______(填离子符号)。步骤II中,可利用_____(填物质名称)进行脱色。
(3)步骤III中谷氨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谷氨酸钠和______(填化学式)。
(4)烹饪时,添加味精的最佳时间是_______。
【答案】(1)分子构成不同
(2) ①. Na+ ②. 活性炭
(3)H2O (4)菜肴刚出锅后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谷氨酸(C5H10NO4)和丙氨酸(C3H7NO2)的化学式可知,谷氨酸由谷氨酸分子构成,丙氨酸由丙氨酸分子构成,即谷氨酸和丙氨酸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谷氨酸和丙氨酸化学性质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
【小问2详解】
谷氨酸钠由钠离子和谷氨酸根离子构成,钠离子是阳离子,所以谷氨酸钠溶于水中形成溶液,该溶液中含有的大量阳离子是钠离子,符号为Na+。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溶液中颜色和异味,所以步骤II中,可利用活性炭进行脱色。故填:Na+;活性炭。
【小问3详解】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所以谷氨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谷氨酸钠和水,水的化学式为H2O。故填:H2O。
【小问4详解】
由于温度达到120℃以上,谷氨酸钠会分解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所以烹饪时,菜肴刚出锅后是添加味精的最佳时间。故填:菜肴刚出锅后。
16. 我国古法制硝(KNO3)的主要步骤为:取土→淋硝→熬硝。
步骤I.取土
采撷硝土[富含KNO3、Ca(NO3)2和NaCl]备用。
(1)上述涉及到的物质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填名称)。
步骤II.淋硝
木桶内铺上木板和稻草,将硝土和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的混合物置于其上,浇入井水,于木桶下方导出“硝水”(含KNO3和NaCl),如图1。
(2)稻草相当于实验室过滤操作的______(填实验用品)。
(3)写出草木灰主要成分与硝士中Ca(NO3)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步骤III.熬硝
熬制“硝水”得到“浓硝水”;降温结晶,净化后得“火硝”(即KNO3晶体)。
(4)图2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欲将180g硝酸钾溶液从A点状态转化为B点,合理的措施有________,从A点状态转化为B点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_______。
(5)设计实验验证“浓硝水”中含Cl-:______(写出具体步骤)。
(6)将草木灰溶于水,静置后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则草木灰溶液呈碱性。
小红的猜想:草木灰中K+使溶液显碱性
你的猜想:草木灰中______使溶液显碱性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你的方案是______。
【答案】(1)硝酸钾 (2)滤纸
(3)
(4) ①. 降温至20℃,过滤 ②. 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5)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浓硝水”中有氯离子
(6) ①. ②. 取样碳酸钠溶液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若变红色,说明草木灰中碳酸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或取样于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木灰中碳酸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复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钾元素三种元素至少两种的化肥;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硝酸钙中含有氮元素,不属于复合肥,氯化钠中不含有氮、磷、钾元素三种元素,不属于化肥,故填:硝酸钾;
【小问2详解】
木桶分离溶液与难溶性物质,相当于过滤操作,稻草相当于滤纸,故填:滤纸;
【小问3详解】
草木灰的成分是碳酸钾,能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故填:;
【小问4详解】
欲将180g硝酸钾溶液从A点状态转化为B点,可以先降温至20℃,过程中有固体析出,在过滤得到20℃下饱和溶液,故填:降温至20℃,过滤;
相同溶剂中B点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更少,B点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A更小,故填: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小问5详解】
检验氯离子可以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故填: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浓硝水”中有氯离子;
【小问6详解】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可能是钾离子或碳酸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可以设计实验对比证明;如利用溶液对比证明,可以选择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钾溶液均含有碳酸根离子,溶液都呈碱性,说明草木灰中碳酸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故填:;
也可将碳酸根离子反应掉,如加入足量的、中性的氯化钙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溶液碱性消失,说明草木灰中碳酸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
故填:取样碳酸钠溶液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若变红色,说明木灰中碳酸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或取样于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木灰中碳酸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17. 我国2023年制氢产量约40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其中15%的氢气用于合成氨气(反应原理为)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当氢气消耗300万吨时,理论上生成NH3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原因_______。
【答案】(1)解:设当氢气消耗300万吨时,理论上生成NH3的质量是x
x=1700万吨
答:当氢气消耗300万吨时,理论上生成NH3的质量是1700万吨
(2)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会和硫酸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氢气的质量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即可求出生成NH3的质量,解析见答案;
【小问2详解】
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会和硫酸反应,故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A.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B.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C.验证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用硝酸铵自制化学“冰袋”
硝酸铵溶解时吸热
B
监测空气中CO2含量
CO2属于空气污染物
C
自制臭氧分子结构模型
臭氧由3个氧原子构成
D
用盐酸除铁锈
将生锈的铁制品放足量盐酸中充分浸泡
试管编号
药品
铁丝生锈情况
1
6cm铁丝+10mL水+植物油
铁丝未生锈
2
6cm铁丝+6mL水
8分50秒,铁丝锈蚀
3
6cm铁丝+2g氯化钙干燥剂
铁丝少量生锈
4
?
5分10秒,铁丝明显锈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第四十二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95g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