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三)

    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三)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三)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三)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三),共4页。
    1.右图是《元代戏曲家分布图》。据此可以说明当时
    A.广大民众生活安逸
    B.北方文人大量南迁
    C.戏曲广泛流行南北
    D.戏曲表演形式多样
    2.右图电影讲述了清朝乾隆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这支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的一支 B.蒙古族的一支
    C.回族的一支 D.维吾尔族的一支
    3.“名山掩英骨,九宫千古,闯王千古;隽水添胜景,浩气长存,业绩长存。”该评价中的人物
    A.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B.攻入北京灭掉了唐朝
    C.攻入北京,杀死崇祯帝 D.在北京建立大顺政权
    4.右图中“族名”和“国号”的改变是哪人物所为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雍正
    5.右图是明代《流民图》局部,与该图契合的主题是
    A.弘扬了中华传统艺术
    B.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C.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D.李自成起义备受拥护
    6.图片承载着鲜活的历史。某班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右侧图片,与这些人物相关的历史史实所反映的主题是
    A.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
    7.在统编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中朱元璋的画像用右图替代了之前教材中的左图。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时代变化 B.审美需求
    C.史学研究 D.个人喜好
    8.下图中①处应填
    A.公元 1279年 B.公元1368年
    C.公元 1405年 D.公元1433年
    9.明万历年间,福建人陈振龙从吕宋(今菲律宾)带回甘薯的藤苗和栽种方法。后来,家乡发生旱灾,陈家将甘薯献给政府试种。很快,便在全省推广。由此可知,当时
    A.中国与吕宋往来频繁 B.八闽大地耕地缺乏
    C.我国农作物品种增加 D.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10.明代《松江府志》记载,“(当地很多人)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衣被天下,虽苏杭不
    七年历史随堂练习(三) 第1 页 共4页
    及也”,这表明当地某种产业比较发达。这种产业是
    A.制茶业 B.制糖业 C.制瓷业 D.棉纺织业
    11.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12.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其代表作品是
    A.马致远、《窦娥冤》 B.孔尚任、《桃花扇》
    C.汤显祖、《牡丹亭》 D.陈洪绶、《西厢记》
    13.右侧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A.《资治通鉴》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红楼梦》
    14.《尼布楚条约》以国际法所确认的条约形式规定俄国拆除在雅克萨及额尔古纳河南岸的全部据点,从而制止了俄国向中国黑龙江流域的扩张。据此可知,这一条约的签订有助于
    A.保障东北边疆的安定 B.收回尼布楚等地的主权
    C.保障中俄的合法通商 D.平定边疆少数民族叛乱
    15.清朝康熙年间,广东水师巡视西沙群岛,“自琼崖……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据此可知,清政府
    A.海军建设缓慢 B.行使南海主权
    C.海洋政策稳定 D.重构海洋社会
    Ⅱ部分 非选择题 (共 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 16题10分, 17题10分, 18题10分, 19题10分, 共40分)
    1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为此付出过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根据上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1分)请为材料一中的两位历史人物写简介。(要求介绍人物主要事迹,4分)
    材料二:
    七年历史随堂练习 (三) 第 2页 共4页
    (日本留学生) 回国之后,对日本的文化有了具体的贡献,很多方面即仿照唐制……从今之后,日本文物深具大陆色彩。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
    ——摘编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他是登州卫(今山东蓬莱)人,青年时立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壮志,中年时率领“戚家军”,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和清朝在外交方面的重大举措或事件。(2分)
    材料三:雍正皇帝指出:“从俗从宜”“各安其习”。强调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形式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摘编自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清朝在西藏地区“从俗从宜”“各安其习”的具体表现。(2分)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1分)
    1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中国灿烂的建筑、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10分)
    【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材料一:
    (1)材料一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哪一建筑? (2分)
    【伟大的发明创造】
    材料二:“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项科技发明? (1分)它的发明者是谁? (1分)
    【光辉的科技巨著】
    材料三:(右图)
    (3)分别写出材料三两幅图片中人物的代表性著作。(2分)
    (4)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请写出自己喜欢的一部明代的作品名字并简要介绍一下内容。(2分)
    (5)综合上述内容及相关问题,你有何认识? (2分)
    18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明朝的统治”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10分)
    【改革官制,立竿见影】
    材料一: 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首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1分)对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1分)
    七年历史随堂练习(三) 第 3 页 共4页
    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
    亦称边墙, 区别于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
    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弊端?(1分)为消除这一弊端,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2 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太祖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1分)
    【监视官民,恐怖统治】
    材料三: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皇帝秘密派人前去查探。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笑着说:“你很诚实,没有骗朕。”说着拿出一幅画,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3)根据材料三,分析哪一机构的设立使明太祖朱元璋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1分)明朝还有什么类似的机构? (1分)
    (4)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得到感悟,启迪当下。谈谈你对明朝强化君权的看法。(2分)
    19.明朝的海洋政策存在着一个十分实出的奇怪现象,其影响颇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材料一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两种不同的史料记载,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2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政府废止远洋航行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大航海,于是成了一个令中国人颇为感慨和喟叹的话题,如果郑和的下西洋没有那样戛然而止,会不会出现一个华人的全球时代,世界通用语不再是英语而是汉语?
    (3)你是否赞同材料三中的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 谨以金银,织金……灯烛诸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
    ——摘编自《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碑文
    (部分)
    中使郑和偕行人泛海至其(锡兰)国,贵金银供器、彩妆、织金、宝幡布施于其寺。赏赐国王亚烈苦柰儿, 诏谕之。国王贪暴, 不辑睦邻国。数邀劫往未使臣,诸番皆苦之。
    ——摘编自严从简《殊域周咨录》
    资料一
    “他的海军满载荣誉胜利归来,并确认帝国没有来自海上的威
    胁”。因此“郑和与他的随从也可以说失去了继续远航的意义”
    摘编自《王赓武自选集》
    资料二
    明帝国是出于财政上的考虑,停止了海上远航。为了保证造船质
    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支费浩
    繁,库藏为虚”
    中国航海史研究会
    资料三
    明成祖不许沿海军民“私自下番,交通外国”,“海道可以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对于沿海居民的海外贸易,下令“严禁绝之”
    摘编自《明帝国何以错失海洋时代》

    相关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共4页。

    20,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随堂练习(月考)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20,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随堂练习(月考)历史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随堂练习(月考)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随堂练习(月考)历史试卷,共4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