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力旺实验校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力旺实验校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填空,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各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 .学校开展“国学课堂”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传承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 .继美国、 法国和芬兰之后, 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D .走近宽厚里,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2.下列情境下, 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李雷原本与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球赛,却因感冒发烧无法前往,
于是他给同学发了条短信。
A .我今天不去看球赛了, 你自己去吧!
B .我偶染贵恙,无法观赛,深表歉意!
C .我感冒了, 现在还在发烧,真糟糕!
D .我生病不能去看球赛了, 实在抱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 电子货币 ”流行,使“全民抢红包 ”热潮掀起。
B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降低失业保险率,这一措施每年将减少企业和员工很多负担。
C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 .“蛮拼的”和“点赞 ”等富有时代气息的词语,出现在的新年贺词中,成为最热的舆论。
4.《三国演义》 中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备——败走汉津口 B .关羽——败走麦城
C .曹操——败走华容道 D .张辽——败走逍遥津
5.默写填空
① , 愁云惨淡万里凝。
② , , 此事古难全。
③烽火连三月, 。
④折戟沉沙铁未销, 。
⑤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⑥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⑦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 《孟子》阐述这一观点的语句是:
, 。
⑧从你积累的课内外古诗词中,写出一句能体现默默奉献精神的句子。
, 。
6.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刘四爷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 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 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
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一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本段
文字选自《 》,空格处应填的人物是 。祥子前后有什么变化?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 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① , 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② ,
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③ 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 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 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
之。
——节选自《曾文正公全集》
(注释)①制义: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②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
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③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种诗歌体载。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诚子书》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亦不必尽废他业( )
(2)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2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夫君子之行 B .可以告我共赏之
C .凡专一业之人 D .诸弟各有专守之业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 .这两篇文章都告诫了我们治学之道,甲文重在强调 ,乙文重在强调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良马对
岳飞
帝问岳飞曰:“卿得良马否?”对曰:“臣有二马,日啖① 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介② 而驰,初 不甚疾,比③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④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 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⑤
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①啖:吃。②介:在马身上披上战
甲。③比:等到。④褫; 脱下,卸下。⑤甫: 才。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初不甚疾( ) (2)秣不择粟( )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3 .岳飞认为“致远之材”和“驽钝之材”的区别是什么?
9.(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孔子曰:“为人君者,犹盂也; 民犹水也。 盂方水方,孟圜水圜。”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邹 君患之,问左右,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贵。”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国中皆不服长缨。君不能下令
为百姓服度以禁之, 乃断缨出以示民,是先戮以莅民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圜:通“圆”;②服长缨:服,佩带,长缨,系在帽子上的带子;③戮:通“僇”,羞辱;④莅;临,引
申为指导。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劳其筋骨 劳: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
(3)民犹水也 犹 (4)邹君患之 患:
2 .下列句子中与“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中“而”的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潭西南而望
C .泉香而酒洌
D .濯清涟而不妖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敔国外患者,国恒亡。
(2)君好服, 百姓亦多服,是以贵。
4 .(乙)文邹君“自断其缨而出”的做法,与(甲)文的观点有怎样的联系?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江南”再发现
胡晓明
①中国历史与文学的文献中可见一种特殊的共同心理嗜尚:喜好江南。长期以来,虚虚实实,或浓或淡,强化着 一种超乎一般所谓地域文化的认同,即可谓“江南认同”。“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海内外流传。“暮春三月,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已成为中国永远的抒情美典。
②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 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入骨的相思,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 迷魅。 男女之思, 友朋之念,进而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 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苏东坡诗: “犹做江南未归客”, 姜夔“昭君不谙胡沙远, 但暗忆,江南江北”,以及吴梅村“世间何物是江南”才有了厚重的 文化内涵。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作为江南认同的江南意象, 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
的底蕴:家国之爱。
③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 从西周时代即已经有中原中心的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东孙吴,三分天 下有其一,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
地域渐趋稳固。
④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北来的,是发源于洛阳而被侨民带到江南的文化, 这是中原移民文
化。如谢道韫(东晋才女,谢安侄女,王羲之儿媳)祖籍河南,自其祖南迁以后到她已是第三代侨民, 一生都在江南, 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了,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 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是经过模仿、交融、选择、消化的文化习得。这 似乎可称之为江南文化之二源。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 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 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没有哪一个地域文化有如此方便 善巧的因缘和合,这一文化认同的过程,表明了江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深刻的联系,这正是江南文化不同于巴蜀文化、
粤闽文化等的特质,也是江南文化特别具有生机与活力的重大动因。
⑤“江南”所指涉的空间, 与其说是具体的地理空间, 不如说是一个特定的精神空间。
(节选自 2011 年 2 月 19 日《文汇报》)
1 .读完《“江南”再发现》,你觉得作者发现了什么?
2 .第④段中,谢道韫这一论据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3 . “江南美,江南愁,美得令人伤心,愁得肝肠寸断”,下面不适合引用来表达这种情感的一项是( )
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B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C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D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小说的通俗
叶兆言
小说的通俗仿佛是一个用来袭击作家的臭鸡蛋。如今的小说家, 你说他的小说通俗,十有八九会以为你是在骂他。
小说本来不是什么大学问,小说本来就是通俗的东西,但是害怕别人说自己的小说通俗,却是作家的一块心病。
纯文学从来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大家都这么说,于是也难得有人跳出来揭穿。纯这个词总让我想起工业原料, 想起酒精,想起糖精。文学是浑成的,就好像是美酒,就好像是芳香的巧克力, 一旦提炼成精,就有些煞风景。喜欢
喝酒的人, 馋嘴的小孩子,不到迫不得已, 怕是不会去品尝酒精和糖精的。
小说不能通俗,是作家没能耐。金圣叹曾将《水浒》提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高度,他认为“天下文章,无有出《水 浒》右者。”这话的潜台词是,《水浒》不仅是小说中最好的, 而且高出了四书五经。现在我们习惯用古典小说这个词,
其实古典小说都是通俗小说。不通俗就没有古典小说,旧式文人常常看不起小说,原因就是嫌小说通俗了一些。
西方的小说也不可能远离通俗,和中国小说如出一辙,西方的小说也是从平民百姓那里诞生出来的。 从某种意义 上来说,通俗是小说的必然, 小说永远不应该是哲学著作。张恨水写小说以通俗闻名,他的一篇小说当年曾得到茅盾 先生的表扬,为此,他十分感激,专门在文章里提及。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一个通俗作家的心虚。其实张恨水小说的好
与坏,并不在是否通俗,而在于缺少创新,通俗不是病,但也不是灵丹妙药。一篇好的小说,绝不会仅仅因为通俗,
就是好作品。
好小说应该通俗,更应该创新。通俗和创新根本就不矛盾,现在有人常常把两者对立起来,实在是没事找事,吃
饱了撑得慌。
1 .下列关于“小说的通俗”的理解,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通俗本该是小说的属性,但却常被当作小说的缺点。
B .小说之所以通俗,是因为它是从平民百姓那里诞生的。
C .通俗,是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的共性。
D .通俗与创新并非水火不容,两者间不存在根本性矛盾。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针对人们对通俗的偏见,旨在厘正人们对通俗的认知。
B .作者借“皇帝的新衣”之典,指出所谓“纯文学”并不真实存在。
C .文中举张恨水之例,意在论证通俗也能使作家获得成功。
D .本文把比喻、比较、举例等论证方法运用得活泼灵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好小说应该通俗, 这意味着小说家不该在作品中作哲学层面的思考。
B .小说不能通俗是作家没能耐; 小说能通俗,也不表明作家有能耐。
C .《水浒》 被金圣叹称赞为“天下文章,无有出其右者”,是因为它是通俗小说。
D .小说本来就是通俗的东西,小说作家应努力弘扬平民百姓的思想志趣。
三、应用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 势千 jūn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拨。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 quán 释着大道
从容。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爱憎( ) 千 jūn( )一发 quán( )释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是“ ”,正确写法是“ ”。
(3)“生死攸关”中“攸”的意思是 ( )
A.所 B.疾走的样子 C.水流的样子 D.助词,无义
(4)把画线的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1) 在我心中久藏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
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狐狸饥饿,看见架上挂着一串串的葡萄,想摘,又摘不到。临走时,自言自语地说:“还是酸的。”
同样,有些人能力小,办不成事,就推脱时机未成熟。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C
【解题分析】
A.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养成”前加“是否”;
B.语序不当,“传承并了解”改为“了解并传承”;
D.成分多余,“停下脚步”与“驻足”语义重复;
故选 C。
2、D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语言表达得体, 要求根据语境和语体特点恰当地使用语言。A、B、C 三项回答均不够礼貌,
D 项先表明自己的身体状况,结合道歉的语气,表达得体。故选 D。
3、B
【解题分析】
A 残缺主语。 去掉“随着”或“使”。 C 两面对一面。 去掉“能否”。 D 残缺宾语。 句末加“话题”。
4、D
【解题分析】
D. 孙权——败走逍遥津。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继而打败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于逍遥津(合肥境内),
从而解除了合肥之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战直接击溃了孙权亲自断后的后军,差一点生擒孙权。
5、 瀚海阑干百丈冰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家书抵万金 自将磨洗认前朝 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野芳发
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题分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 本的, 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 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 找出合适的诗
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瀚”“骥”“暮”“幽 ”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6、(1)《骆驼祥子》 虎妞
(2)祥子开始是“体面的, 要强的,有梦想的, 健壮的, 伟大的”,而后来变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点
明变化即可)
【解题分析】
(1)要求学生结合选段内容分析名著和人物。 结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 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一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 都留给祥子听。 ”分析, 选段内容出自《骆 驼祥子》 人物是:虎妞。(2)结合祥子的“三起三落 ”的过程,分析祥子的变化即可,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 苦干三年, 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 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 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祥子开始是
“体面的、 要强的,有梦想的、 健壮的、 伟大的人 ”,而后来变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兽”。
二、阅读
7、1 . (1)放弃、抛弃 (2)喜爱,爱好 (3)达到 (4)放纵
2 .B
3 .(1)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就是要“专一 ”研究罢了。
(2)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4 . 专一 (日专而已矣) 静心(夫学须静也)
【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首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 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废”:放弃、抛弃。所以
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嗜”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喜爱,爱好”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 .此题考 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B 项的“之”为
代词,代“心得”,ACD 三项的“之”都为结构助词“的”。
3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 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 种较好的方法。此题特别注意“精”“专”这几个词语,以及“非……无……”双重否定句的翻译。如“精”:精深。
“专”:专一。“而已”:罢了。
4 .此题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题干已经说明两篇短文讲了“治学之道”,但各有侧重。认真阅读,不难发现甲文中强调
“日专而已矣”,乙文强调“夫学须静也”,据此提炼概括即可。
【题目点拨】
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 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 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 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 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 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 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 词组短语也是如此。 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 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
是形声字、会意字。 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 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 做到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一)译文:
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就是要“专一”研究罢了。 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 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 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 体会。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 就必须专守一 经 ;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 ;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 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 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
无所成。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 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 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赏;有什么疑难
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共同分析。
(二)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 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 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
大多不接触世事、 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8、1 . 快 吃饲料
2 .精力充沛却不逞强,是能够长途行走的良马。 (意思对即可)
3 .致远之材: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驽钝之材:寡取易盈,好逞易穷。
【解题分析】
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 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初不甚疾”的 意思是“起初不是很快”,“疾”的意思是“快”;“秣不择粟”的意思是“吃饲料时不选择谷类”,“秣”的意思
是“吃饲料”。
2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 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 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
点。“裕”“逞”“致”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 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 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调”“换 ”“补 ”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 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 得出答案。“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的意思是: 食量大却不随便取 用,精力充沛却不逞强。 这是“致远之材”的表现;“寡取易盈,好逞易穷”的意思是:吃得少,容易满足,喜欢逞
强, 容易力尽。这是“驽钝之材”的表现。
选自《岳鄂王文集》 作者:岳飞 年代:南宋
参考译文: 皇帝问岳飞说:“你得过好马没有? ”岳飞回答说:“我曾经有过两匹马, 每天要吃几斗的饲料, 喝一斛 的泉水,但是不是精美的饲料和清洁的泉水就不食用; 披上鞍甲奔跑,起初不是很快, 等到跑了一百里,才奋力奔驰, 从中午到黄昏还能再跑二百里,卸下鞍甲不喘息不流汗,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就是食量大却不随便取用,精力充 沛却不逞强,是能够长途行走的马。不幸两匹马相继死了。我现在所骑的马, 每天吃的不过几升,而且吃饲料时不选 择谷类, 喝水时也不选择泉水,骑的时候主人缰绳还没拉稳,就跳跃起来急速奔跑,才跑了一百里,就精疲力尽,流
汗喘息,几乎要累死的样子。 这就是吃得少,容易满足;喜欢逞强, 容易力尽,是驽钝的马。”皇帝称赞他说得好。
9、1 . (1)使……劳累 (2)通“横”, 梗塞,不顺 (3)好比,好似,好像 (4)担心,担忧
2 .A
3 .(1)(在) 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 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
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2)您喜欢佩带,百姓也都跟着佩带,因此价格昂贵。
4 .示例:邹君“ 自断其缨而出”的做法,实际上正是“生于忧患”的体现,也就是说,邹君是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因
此发现问题后,勇于做出表率,以引导民众,肃正社会风气,与甲文中常具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的思想神同。
【解题分析】
1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和古今 异义词等;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 要能结合具体语境, 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 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劳”:
使动用法,使……劳累。衡:通假字词,通“横”,梗塞,不顺。
2 .题干中的“而”的意思是表顺承的关系。 A 项“而”表顺承; B 项“而”表修饰。 C 项“而”表并列; D 项“而”
表转折。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 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等特殊 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入: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 辅佐。出,
在外面,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好:喜欢。亦:也。
4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 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 括的前提和基础。甲文的观点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意思是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乙文中邹 君“ 自断其缨而出”的做法, 人民的习俗随君主的好恶而变化,君主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引导民众,肃正社会风气,
也就是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这与甲文的观点是一致的。
【题目点拨】
译文
甲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 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 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
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 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
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内心困苦,思虑阻塞, 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 然 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 便经常导
致灭亡。
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乙文, 孔子说:“做君主的, 就好比是盛水的器皿;民众, 就好比是水。器皿方水就方,器皿圆水就圆。”邹国国君 喜欢戴长长的帽带,近侍也都跟着戴长长的帽带,帽带价格很高。邹君为此担忧,问近侍。近侍说:“您喜欢佩带, 百姓也都跟着佩带,因此价格昂贵。”邹君于足先把自己的帽带害断, 然后到外面出巡,邹国民众全都不再戴长帽带 了。君主不能下令定出民众佩带标准来加以禁止,只有割断自己的帽带出巡,来示为民先导, 这是先羞辱自己用来指
导百姓的做法。
10、1 . ①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共同心理嗜尚:喜好江南. ②发现了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 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
江南意象. ③发现了江南文化的两个来源.
2 .不可以.因为-事例具体论证了南囊犯”喇E来的-是发源于牿阳而被侨民带到扛南的文他一选一观点.
3 .C
【解题分析】
1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根据第 一、二段的内容,可知作者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共同心理嗜尚:喜好江南;发现了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 一直隐隐相
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发现了江南文化的两个来源。
2 .此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把握能力。分析论据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关键看该论据能否很好地证明文章的内容。此处运 用了谢道韫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能很好地证明前面一句“一是北来的,是发源于洛阳而被侨民带到江南的文化,
这是中原移民文化”。 所以不能删去。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时,首先确定中心论点是什么,再看论据讲的内容是否
能证明中心论点。
3 .此题考查对诗歌所表达情感的把握。 结合诗句的意思来思考。 C. 诗句的意思是“王昭君远嫁匈奴,不习惯北方的荒 漠,史是暗暗地怀念着江南江北的故土”,此句写的是王昭君对中原大地的想念。不适合引用来表达“江南美,江南愁,
美得令人伤心, 愁得肝肠寸断 ”这种情感。
11、1 .D
2 .C
3 .B
【解题分析】
1 .D.关于“小说的通俗”的理解不符合本文意思。原文是“通俗和创新根本就不矛盾,现在有人常常把两者对立起
来, 实在是没事找事, 吃饱了撑得慌”。
2 .C.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文中举张恨水之例,意在论证通俗与创新应该并重。 也就是“好小说应该通俗,
更应该创新”。
3.A. “这意味着小说家不该在作品中作哲学层面的思考”说法绝对。 C.强加因果。不是说因为它是通俗小说,所以就 “天下文章, 无有出其右者”。 D. “小说作家应努力弘扬平民百姓的思想志趣 ”一句属无中生有, 且与“小说的通俗
性”无关。
三、应用
12、(1)zēng 钧 诠 (2)挺拨-挺拔 (3)A (4)中华优秀儿女无不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解题分析】
(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 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爱憎” :爱和恨。读“àizēng”。“憎” 不要读成四声。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 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如“钧”“诠”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
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挺拔” :直立而高耸;强劲有力的。注意据义定形。不要写成“拨”。
(3)先整体上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再理解词语中单个语素的意思。如“生死攸关” :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
关键。所以“攸 ”即“所 ”之意。 因此选 A。
(4)肯定句变为双重否定句。方法: 是先找出“都在用”,然后把“都”改为“无不”即可。这样改法句子的意思不
变。双重否定句就是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比肯定句强,语意比肯定句重。
四、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1)
那件事在我心中久藏
在我的生命中,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大多都只是匆匆过客,走过后留不下一丝痕迹,但也有些人让我一生都
难以忘怀,即便与她分离,也会有永恒的回忆,比如我的恩师——小学数学老师。
还记得小学四年级时, 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那段时间我一直都和孤独、无助绝望……
不愿与同学说话,不愿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三门主科全都亮起了红灯。
正在我沉浸在痛苦、黑暗的深谷中时, 我看到了一丝光亮,那就是你——我的恩师,那段时间你看到了我的变化, 了解了我的事情,就把我叫到办公室和我谈心,告诉我道理,你说:“大人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吧,不要让他们 影响了你的生活。”就是这句话让我感到了沐浴阳光般的温暖,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你慈祥的笑容,你笑得那样真诚,
毫不做作,正是这短短的一句话,和这真诚的微笑,改变了一个学生, 也就是我。
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没有您,我应该还在那个深谷中徘徊吧,是您把我从那个深谷中拉了出来,时间过得好快, 转眼间我们已分别了两年。这两年的时间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您,想您和我谈心的情景,想您对我说的话,我现
在很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和你说一声“谢谢”, 这件事我会用一生的时间铭记。
老师是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老师是园丁,帮我长成参天大树;老师是泉水,滋润我的心窝。
老师谢谢您,您为我做的一切的一切,将在我心中久藏。
(2)
学会放弃
一只饥饿但是快乐的小狐狸发现了一串葡萄藤,上面挂满了又大又紫的葡萄。小狐狸伸出手,但是够不到,它跳
了起来, 却仍然没有办法摘下那一串最离地面最近的葡萄。小狐狸不免有些生气,扭头走开了。它一边走一边自言自
语:“哼,这些葡萄还没熟呢,我才不要吃酸葡萄。”然后,它又蹦蹦跳跳离开了。
这个故事大家肯定耳熟能详,它用来讽刺那些自欺欺人、得不到的东西就找理由贬低它来求得自我安慰的人。
然而,正是因为“酸葡萄心理”,小狐狸快乐的心情才没有因此受到丝毫的影响。虽然小狐狸饿极了,但是面对 于根本就不可能摘到的葡萄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与其眼巴巴地等着葡萄掉下来最终饿死在葡萄架下,倒不如给自己一 个心理上的安慰,痛快干脆不留遗憾地离开这个根本不可能的“陷阱”,这样不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其他可
以果腹的机会,而不至于被眼前的一颗小小的葡萄藤困住吗?
在这时,明智的选择就是放弃。经过多方努力和付出却仍然得不到就要学会放弃,这样就不会为得不到的东西白 流汗枉费心,,更不会为自己平添烦恼自讨苦吃。 当我们放弃眼前的时候或许前面会有更好的东西来等待我们,有更多
更好的机会来等待我们。
说不定, 放弃的是酸葡萄, 收获的却是甜葡萄;放弃的是小葡萄, 收获的却是大西瓜。学会放弃,是人生的一种 态度。我们不能给自己划定一个圈,然后像一只只闷头苍蝇一样在自己划定的圈子里漫无目的浪费时间。明知不可为
而为之,看似是勇往直前,其实是一叶障目。
与其自怨自艾,还不如改变一下自己的观点和思路,转变一下方向,你就可以发现,放弃眼前,收获将来;放弃
短时,收获长久;放弃小点,收获大片。
不要认为“酸葡萄思想”是一种阿 Q 精神,在一些必要的地方用另一种想法思考,有时会使我们受益终生。
【解题分析】
(1)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试题。“久藏”就是永久珍藏的意思,什么人或什么事要永久珍藏呢? 必定是因为其带给了 我某些触动,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或是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所以才会一直不能忘记。文中写人记事,可以 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 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
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试题,难度较大。 材料作文一般都不提供范围和立脚点,而要学生自己去全面理解材料,选择 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审题难度比传统的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都要大。 寓言材料中的“葡萄”代表我们在现 实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要追求的梦想或者要努力实现的目标等,狐狸的形象代表那些自欺欺人的人。这个故事讽刺 了无能为力,做不成事, 却偏偏找理由的人。 据此立意,写成一篇议论文即可。 也可以另辟蹊径,把“放弃也是一种
智慧 ”作为中心论点。
【题目点拨】
近年来, 半命题作文成了中考的新宠。相比较命题作文的过多限制和话题作文的过于自主化,半命题作文既适当体现 了命题的思想,又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在一定限制和要求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首 先要审好题目,找好关键词,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再根据自己的经历拟出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正文要有真情
实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力旺实验初级中学中考5月模拟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2023吉林吉大附中中考六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综合性学习2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力旺实验初级中学、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