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题型突破限时精练 物质的变化、性质与分类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题型突破限时精练 物质的变化、性质与分类 (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物质的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回顾(时间:5分钟)
知识点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知识点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如在鸡蛋清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鸡蛋清发生凝固。我们就能得出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能用这个性质,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寻找未知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等。
3.一些物质的化学变化引起的颜色变化:
a.白色硫酸铜粉末(CuSO4)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蓝色 CuSO4·5H2O:CuSO4+5H2O=CuSO4·5H2O(物质中有水的检验)
蓝色硫酸铜晶体加热就分解成无水硫酸铜,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 CuSO4+5H2O
b.无色透明的硝酸铅(Pb(NO3)2)与碘化钾(KI)反应生成黄色沉淀PbI2
c.黄色氯化铁溶液(FeCl3)与硫氰化钾(KSCN)溶液反应生血红色硫氰化铁(Fe(SCN)3 检验三价铁离子)
知识点三、物质的分类
难度:★★ 建议时间:20分钟
(2023•大连二模)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CO2B.KClC.H2CO3D.CH3OH
(2021•昭阳区模拟)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汽水B.洁净的空气
C.水泥砂浆D.液态氧
(2023•永兴县校级模拟)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钢、氧化镁、石灰水
B.氮气、过氧化氢、生石灰
C.木炭、水银、铁锈
D.金刚石、氯酸钾、石灰石
(2023•东莞市校级一模)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较好的化学学习方式。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甲可以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B.物质乙的化学式可以是CaCO3
C.C点表示的物质可能是金刚石
D.X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
(2023•衡阳县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②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③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④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中一定只含一种元素
⑤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含氧化合物
⑥混合物中一定含多种元素
⑦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A.③⑦B.②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⑤⑥
(2023•雁塔区校级模拟)四大名著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和哲理。下列描述的情节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浒传》中张顺引爆炸药
B.《三国演义》中张飞吼断当阳桥
C.《西游记》中用炼丹炉炼制仙丹
D.《红楼梦》中“万艳同杯”酒的酿造
(2023•句容市模拟)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焦炭用于冶炼金属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白醋除去水壶水垢D.镁粉是照明弹原料
(2023•大石桥市校级三模)四大名著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与哲理。下列描述的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水淹七军
B.《水浒传》中张顺在城门引爆炸药
C.《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用炼丹炉炼丹
D.《红楼梦》中“万艳同杯”酒的制作过程
(2023•揭西县模拟)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确保师生平安健康,各校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下列措施实施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填写健康申报卡
B.每天用消毒剂进行教室消毒
C.入校扫描云南健康码
D.一日三次用体温计测体温
(2023•乾安县一模)陶瓷是中华传统工艺文化的瑰宝。以下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镇浆制泥B.拉坯造型C.高温烧制D.磨光上釉
(2023•滑县校级一模)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量体裁衣B.木已成舟C.破釜沉舟D.火上浇油
(2023•永州模拟)电池的研发和使用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
(1)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1所示,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x= 。
(3)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和钠原子都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为钴酸锂(LiCO2),其中C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5)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钠离子电池部分取代锂离子电池,应用在低速电车、家庭和工业储能等方面。钠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与锂离子电池非常相似,可迅速切换,在多个领域快速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填字母)。
A.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储量较为丰富
B.钠和锂化学性质相似,生产工艺相近
C.锂离子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2023•盐湖区校级模拟)化学变化中常伴随颜色变化、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发光、放热、吸热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但不可以作为判断的依据。下面是五位同学的读书笔记,请你用你所熟悉的日常事例否定他们的错误观点。
针对上述错误,才华横溢的你最想给五位同学的建议为:判断一个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必须要看其变化中 。
(2023•历城区三模)(1)按要求从硫酸、氧气、盐酸、碳酸钠、氢氧化钙、氢气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可燃性的气体单质 ;
②一种易溶于水的盐 ;
③一种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④一种易挥发的酸 。
(2)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将于济南举办,本届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①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填选项字母之一)。
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B.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
C.农业上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②近期山东省农科院研发的生物复合肥,成功将难兼容的微生物与化肥复合,既改善了环境污染问题,又提高了肥效,实现“1+1>2”的效果。磷酸二氢铵(NH4H2PO4)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在该化肥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在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③2022年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VO2)相变材料的多层膜光谱选择性自适应涂层,对太阳热源和太空冷源进行时间解耦,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二氧化钒(VO2)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二氧化钒(VO2)属于 (填“单质”、“氧化物”、“混合物”之一)。
④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氢氧燃料电池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电池中,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在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将化学能转换成 能。
(2023•东安县模拟)(一)用化学用语填空。
(1)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2)3个镁离子 。
(二)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不锈钢 B、盐酸 C、涤沦布料 D、硝酸钾 E、纯碱
(3)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4)人体胃液中的酸是 ;
(5)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2023•宁江区校级模拟)如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 。
(2023•零陵区模拟)(一)猜谜语。
(1)固体液体分道扬镳。打一化学实验操作: 。
(2)名字有“碱”,其实不是碱。打一物质: 。(写化学式)
(二)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3)电解水实验中,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
(4)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图所示),通过膜的主要微粒符号是 。
(5)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不定项选择)。
A.骑自行车出行
B.大量使用塑料袋
C.A4纸双面打印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2023•香坊区模拟)分类法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多达几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请仔细观察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应该将CuSO4放到① 组中(填A或B或C或D),分类依据是② 。
(2)已知:同种元素的原子做中心原子,中心原子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如:在HClO4、HClO3、HClO2、HClO这四种酸中,氯原子作为中心原子,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酸酐是含有氧元素的酸失去水所得的生成物。如:硫酸的酸酐是三氧化硫,碳酸的酸酐是二氧化碳。酸酐与水反应可以化合成对应的酸,且在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发生改变。请写出N2O5与水反应生成酸的化学方程式 。
(2023•奉节县模拟)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安局联合发文,从2023年5月4日起,对机动车排放不合格的违法行为进行抓拍。下表测定出汽车在不同速度下,每平均行驶1km,行驶的时间与所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汽车发动机内高温条件下生成氮氧化物的反应如图所示。
(1)碳氢化合物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随汽车速度降低,3种污染物中 的质量在持续减少,因为减速时使进入发动机的 的量减少(填分子式),生成的污染物也随之减少。
(2023•秦淮区二模)纯净物的进一步分类如下表所示,表中第一组物质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第二组物质含有同一种非金属元素。
(1)物质类别①是 。
(2)写出物质②的化学式,并标出其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 。
(3)物质③是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名称为 。
(4)表中的两种物质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可以生成物质⑤,化学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知识点回顾(时间:5分钟)
知识点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知识点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如在鸡蛋清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鸡蛋清发生凝固。我们就能得出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能用这个性质,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寻找未知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等。
3.一些物质的化学变化引起的颜色变化:
a.白色硫酸铜粉末(CuSO4)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蓝色 CuSO4·5H2O:CuSO4+5H2O=CuSO4·5H2O(物质中有水的检验)
蓝色硫酸铜晶体加热就分解成无水硫酸铜,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 CuSO4+5H2O
b.无色透明的硝酸铅(Pb(NO3)2)与碘化钾(KI)反应生成黄色沉淀PbI2
c.黄色氯化铁溶液(FeCl3)与硫氰化钾(KSCN)溶液反应生血红色硫氰化铁(Fe(SCN)3 检验三价铁离子)
知识点三、物质的分类
难度:★★ 建议时间:20分钟
(2023•大连二模)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CO2B.KClC.H2CO3D.CH3OH
【解答】解:A、CO2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故选项错误。
B、KCl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故选项错误。
C、H2CO3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故选项错误。
D、CH3OH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021•昭阳区模拟)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汽水B.洁净的空气
C.水泥砂浆D.液态氧
【解答】解:A、汽水中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水泥砂浆有水泥、砂子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液态氧中只有氧分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023•永兴县校级模拟)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钢、氧化镁、石灰水
B.氮气、过氧化氢、生石灰
C.木炭、水银、铁锈
D.金刚石、氯酸钾、石灰石
【解答】解:A、钢属于合金,物质类别属于混合物;氧化镁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石灰水由氢氧化钙和水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过氧化氢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错误;
C.、炭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水银是汞的俗称,汞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铁锈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金刚石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氯酸钾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石灰石由碳酸钙和其他杂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2023•东莞市校级一模)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较好的化学学习方式。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甲可以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B.物质乙的化学式可以是CaCO3
C.C点表示的物质可能是金刚石
D.X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
【解答】解:A.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可知,物质甲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中碳元素为﹣4价,故正确;
B.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可知,物质乙属于酸,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化学式可以是H2CO3,故错误;
C.金刚石、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C点表示的物质可能是金刚石,故正确;
D.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根据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可知,X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故正确;
故选:B。
(2023•衡阳县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②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③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④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中一定只含一种元素
⑤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含氧化合物
⑥混合物中一定含多种元素
⑦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A.③⑦B.②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⑤⑥
【解答】解:①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故选项①正确;
②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②不正确;
③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H2O和NH3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③正确;
④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由同种物质组成,一定是纯净物,但是纯净物中不一定只含一种元素,如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二氧化碳中含C、O两种元素,故选项④不正确;
⑤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含氧化合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含氧化合物,如氧气中含氧元素,但是氧气属于单质,故选项⑤不正确;
⑥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混合物中不一定含多种元素,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氧元素,故选项⑥不正确;
⑦分子之间存在间隔,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故选项⑦正确。
所以错误的是②④⑤⑥。
故选:B。
(2023•雁塔区校级模拟)四大名著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和哲理。下列描述的情节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浒传》中张顺引爆炸药
B.《三国演义》中张飞吼断当阳桥
C.《西游记》中用炼丹炉炼制仙丹
D.《红楼梦》中“万艳同杯”酒的酿造
【解答】解:A、引爆炸药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合题意;
B、吼断当阳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炼制仙丹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合题意;
D、酒的酿造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合题意;
故选:B。
(2023•句容市模拟)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焦炭用于冶炼金属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白醋除去水壶水垢D.镁粉是照明弹原料
【解答】解:A、焦炭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白醋除去水壶水垢是利用白醋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镁粉是照明弹原料是利用镁粉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023•大石桥市校级三模)四大名著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与哲理。下列描述的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水淹七军
B.《水浒传》中张顺在城门引爆炸药
C.《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用炼丹炉炼丹
D.《红楼梦》中“万艳同杯”酒的制作过程
【解答】解:A、水淹七军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引爆炸药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炼丹炉炼丹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含有化学变化,故错误。
D、酒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A。
(2023•揭西县模拟)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确保师生平安健康,各校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下列措施实施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填写健康申报卡
B.每天用消毒剂进行教室消毒
C.入校扫描云南健康码
D.一日三次用体温计测体温
【解答】解:A、填写健康申报卡只是书写文字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每天用消毒剂进行教室消毒,包含着消毒剂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扫码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一日三次用体温计测体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2023•乾安县一模)陶瓷是中华传统工艺文化的瑰宝。以下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镇浆制泥B.拉坯造型C.高温烧制D.磨光上釉
【解答】解:A、镇浆制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拉坯造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高温烧制,陶瓷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磨光上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023•滑县校级一模)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量体裁衣B.木已成舟C.破釜沉舟D.火上浇油
【解答】解:A、量体裁衣,没有新物质生成,涉及物理变化,故错误;
B、木已成舟,没有新物质生成,涉及物理变化,故错误;
C、破釜沉舟、没有新物质生成,涉及物理变化,故错误;
D、火上浇油,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2023•永州模拟)电池的研发和使用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
(1)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1所示,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x= 。
(3)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和钠原子都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为钴酸锂(LiCO2),其中C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5)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钠离子电池部分取代锂离子电池,应用在低速电车、家庭和工业储能等方面。钠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与锂离子电池非常相似,可迅速切换,在多个领域快速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填字母)。
A.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储量较为丰富
B.钠和锂化学性质相似,生产工艺相近
C.锂离子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如,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故答案为:6.941。
(2)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则x=2+8+1=11;故答案为:11。
(3)锂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由锂原子和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和钠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答案为:失去。
(4)在钴酸锂(LiCO2)中,Li是+1价,O是﹣2价,设C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份的代数和为0,可得解得(+1)+x+(﹣2)×2=0,解得x=+3;故答案为:+3。
(5)A、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储量较为丰富,故A正确;
B、钠和锂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生产工艺相近,故B正确;
C、锂离子电池中发现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故答案为:ABC。
(2023•盐湖区校级模拟)化学变化中常伴随颜色变化、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发光、放热、吸热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但不可以作为判断的依据。下面是五位同学的读书笔记,请你用你所熟悉的日常事例否定他们的错误观点。
针对上述错误,才华横溢的你最想给五位同学的建议为:判断一个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必须要看其变化中 。
【解答】解:A、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
B、有吸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C、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向水中加墨水,水变色;
D、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扎破充满气体的气球,气球放气;
E、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蒸发食盐水,有沉淀现象发生;
判断一个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必须要看其变化中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故答案为:A.电灯发光;B.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C.向水中加墨水,水变色;D.扎破充满气体的气球,气球放气;E.蒸发食盐水,有沉淀现象发生;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2023•历城区三模)(1)按要求从硫酸、氧气、盐酸、碳酸钠、氢氧化钙、氢气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可燃性的气体单质 ;
②一种易溶于水的盐 ;
③一种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④一种易挥发的酸 。
(2)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将于济南举办,本届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①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填选项字母之一)。
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B.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
C.农业上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②近期山东省农科院研发的生物复合肥,成功将难兼容的微生物与化肥复合,既改善了环境污染问题,又提高了肥效,实现“1+1>2”的效果。磷酸二氢铵(NH4H2PO4)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在该化肥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在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③2022年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VO2)相变材料的多层膜光谱选择性自适应涂层,对太阳热源和太空冷源进行时间解耦,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二氧化钒(VO2)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二氧化钒(VO2)属于 (填“单质”、“氧化物”、“混合物”之一)。
④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氢氧燃料电池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电池中,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在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将化学能转换成 能。
【解答】解:(1)①氢气是一种可燃性的气体单质,其化学式为H2;故答案为:H2;
②碳酸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其化学式为Na2CO3;故答案为:Na2CO3;
③氢氧化钙是一种改良酸性土壤的碱,其化学式为Ca(OH)2;故答案为:Ca(OH)2;
④盐酸是一种易挥发的酸,其化学式为HCl;故答案为:HCl;
(2)①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说法正确;
B.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说法正确;
C.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但不能禁止使用,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②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氮、氢、磷、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31:(16×4)=14:6:31:64,可见其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O;在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6:4=3:2;故答案为:O;3:2;
③在二氧化钒(VO2)中,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钒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二氧化钒(V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4;氧化物;
④在这种电池中,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在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故答案为:电。
(2023•东安县模拟)(一)用化学用语填空。
(1)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2)3个镁离子 。
(二)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不锈钢 B、盐酸 C、涤沦布料 D、硝酸钾 E、纯碱
(3)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4)人体胃液中的酸是 ;
(5)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解答】解:(一)(1)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碳酸钠中碳元素显+4价表示为:Na2C+4O3;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镁离子表示为3Mg2+;
(二)(3)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
(4)人体胃液中的酸是盐酸;
(5)涤沦布料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023•宁江区校级模拟)如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 。
【解答】解:A中只含有一种分子,表示纯净物,该纯净物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B中含有3种分子,表示混合物;
C中是一种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D中只含有一种分子,表示纯净物,该纯净物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所以表示纯净物的是ACD,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AD,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C。
故答案为:ACD;AD;C。
(2023•零陵区模拟)(一)猜谜语。
(1)固体液体分道扬镳。打一化学实验操作: 。
(2)名字有“碱”,其实不是碱。打一物质: 。(写化学式)
(二)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3)电解水实验中,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
(4)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图所示),通过膜的主要微粒符号是 。
(5)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不定项选择)。
A.骑自行车出行
B.大量使用塑料袋
C.A4纸双面打印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解答】解:(1)固体液体分离的操作为过滤;
(2)纯碱为碳酸钠,虽然名字中有“碱”,但碳酸钠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不属于碱,化学式为:Na2CO3;
(3)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4)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通过该膜将海水转化为淡水,因此通过该膜的主要微粒为水分子;
(5)A、骑自行车出行,能减少燃油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大量使用塑料袋,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增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A4纸双面打印,可节约纸张,可节约木材,保护了树木,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增加了树木的砍伐,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选BD。
(2023•香坊区模拟)分类法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多达几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请仔细观察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应该将CuSO4放到① 组中(填A或B或C或D),分类依据是② 。
(2)已知:同种元素的原子做中心原子,中心原子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如:在HClO4、HClO3、HClO2、HClO这四种酸中,氯原子作为中心原子,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酸酐是含有氧元素的酸失去水所得的生成物。如:硫酸的酸酐是三氧化硫,碳酸的酸酐是二氧化碳。酸酐与水反应可以化合成对应的酸,且在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发生改变。请写出N2O5与水反应生成酸的化学方程式 。
【解答】解:(1)盐是指在溶液中解离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硫酸铜是金属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氯化钠、碳酸钙都属于盐,因此应该将CuSO4放到C组;
(2)同种元素的原子做中心原子,中心原子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通常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HClO4中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d,则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d+(﹣2)×4=0,则d=+7;
HClO3中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c,则H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c+(﹣2)×3=0,则c=+5;
HClO2中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b,则H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b+(﹣2)×2=0,则b=+3,
HClO中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则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a+(﹣2)=0,则a=+1;
则H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最高,则酸性最强;
酸酐与水反应可以化合成对应的酸,且在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发生改变。N2O5中O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N为+5价,所以含+5价N的酸是硝酸(HNO3),故N2O5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的化学方程式是N2O5+H2O=2HNO3。
故答案为:
(1)C;都属于盐;
(2)HClO4;N2O5+H2O=2HNO3。
(2023•奉节县模拟)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安局联合发文,从2023年5月4日起,对机动车排放不合格的违法行为进行抓拍。下表测定出汽车在不同速度下,每平均行驶1km,行驶的时间与所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汽车发动机内高温条件下生成氮氧化物的反应如图所示。
(1)碳氢化合物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随汽车速度降低,3种污染物中 的质量在持续减少,因为减速时使进入发动机的 的量减少(填分子式),生成的污染物也随之减少。
【解答】解:(1)碳氢化合物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答案为:有机物;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氮气与氧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N2+O2高温¯2NO;故答案为:N2+O2高温¯2NO;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随汽车速度降低,3种污染物中氮氧化物的质量在持续减少,因为减速时使进入发动机的氮气的量减少,生成的污染物也随之减少,氮气的化学式为N2;故答案为:氮氧化物;N2。
(2023•秦淮区二模)纯净物的进一步分类如下表所示,表中第一组物质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第二组物质含有同一种非金属元素。
(1)物质类别①是 。
(2)写出物质②的化学式,并标出其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 。
(3)物质③是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名称为 。
(4)表中的两种物质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可以生成物质⑤,化学方程式为 。
【解答】解:(1)Mg、S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单质,物质类别①是单质。
(2)物质②是镁元素的氧化物,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合价可表示为Mg+2O−2。
(3)物质③属于氧化物,含有硫元素,是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名称为二氧化硫。
(4)表中第一组物质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第二组物质含有同一种非金属元素,⑤是含有镁元素和硫元素的盐,为硫酸镁;氢氧化镁和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H2SO4═MgSO4+2H2O。
故答案为:
(1)单质;
(2)Mg+2O−2;
(3)二氧化硫;
(4)Mg(OH)2+H2SO4═MgSO4+2H2O。
物
质
混合物
可用物理(过滤,结晶,蒸馏)或者化学方法分离成各纯净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由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构成
无固定组成和性质
各物质保持其原有性质
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混合物(O2+O3)
空气、NaCl溶液、盐酸、合金
纯净物
由同种物质组成
由构成同种物质的微粒构成
有固定组成和性质
各成分不保持其原有性质
单质
金属
单质
特性: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强弱顺序:银>铜>铝>铁)、导热性、硬度大、密度和熔点高
唯一的液态金属:水银(汞)
非金属
单质
唯一的液态非金属:溴
石墨C:导电性良好,但是非金属(金属一定能导电、导热,但能导电导热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
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金刚石C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酸
碱
盐
有机化合物
一般有C、H等元素,因此燃烧生成的产物为CO2和H2O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C2H5OH等
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C元素,但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题型一】 物质的变化
(2023•南昌县模拟)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引起世界关注,下列有关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飞船与天宫空间站分离
B.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
C.缓冲发动机点火启动
D.返回舱成功着陆
【题型二】物质的性质
(2023•安溪县模拟)智能变色镜片能根据环境自动调整镜片的颜色,这与镜片中的卤化银分解有关。当紫外线或光的强度越强,镜片变色越快且颜色越深。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A.卤化银分解必须在高温下才能进行
B.镜片变色程度与卤化银分解程度有关
C.卤化银分解受紫外线、光的强度影响
D.卤化银分解产物能重新结合为卤化银
【题型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关系
(2023•丰台区一模)下列H2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难溶于水B.无色气体
C.能燃烧D.密度比空气小
【题型四】物质的分类
(2023•永修县校级模拟)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红磷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发生化合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同学
笔记内容
否定事例
A
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有吸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E
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行驶1km的时间/min
污染物质量/g
污染物
0.5
0.75
1.2
一氧化碳
9.6
5.4
8.7
氮氧化物
3.8
1.5
0.6
碳氢化合物
0.8
0.6
0.7
物质类别
①
氧化物
酸
碱
盐
第一组物质
Mg
②
/
④
⑤
第二组物质
S
③
H2SO4
/
⑤
物
质
混合物
可用物理(过滤,结晶,蒸馏)或者化学方法分离成各纯净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由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构成
无固定组成和性质
各物质保持其原有性质
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混合物(O2+O3)
空气、NaCl溶液、盐酸、合金
纯净物
由同种物质组成
由构成同种物质的微粒构成
有固定组成和性质
各成分不保持其原有性质
单质
金属
单质
特性: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强弱顺序:银>铜>铝>铁)、导热性、硬度大、密度和熔点高
唯一的液态金属:水银(汞)
非金属
单质
唯一的液态非金属:溴
石墨C:导电性良好,但是非金属(金属一定能导电、导热,但能导电导热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
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金刚石C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酸
碱
盐
有机化合物
一般有C、H等元素,因此燃烧生成的产物为CO2和H2O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C2H5OH等
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C元素,但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题型一】 物质的变化
(2023•南昌县模拟)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引起世界关注,下列有关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飞船与天宫空间站分离
B.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
C.缓冲发动机点火启动
D.返回舱成功着陆
【解答】解:A、飞船和空间站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B、降落伞打开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C、发动机点火有燃烧过程,有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D、返回舱着陆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C。
【题型二】物质的性质
(2023•安溪县模拟)智能变色镜片能根据环境自动调整镜片的颜色,这与镜片中的卤化银分解有关。当紫外线或光的强度越强,镜片变色越快且颜色越深。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A.卤化银分解必须在高温下才能进行
B.镜片变色程度与卤化银分解程度有关
C.卤化银分解受紫外线、光的强度影响
D.卤化银分解产物能重新结合为卤化银
【解答】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卤化银分解与紫外线或光的强度有关,并不是必须在高温下才能进行,故A说法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镜片变色与卤化银分解有关,镜片变色越快且颜色越深,故B说法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卤化银分解与紫外线以及光的强度有关,故C说法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智能变色镜片能根据环境自动调整镜片的颜色,变色也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则卤化银分解产物能重新结合为卤化银,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题型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关系
(2023•丰台区一模)下列H2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难溶于水B.无色气体
C.能燃烧D.密度比空气小
【解答】解:氢气难溶于水、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氢气能燃烧,因为氢气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C。
【题型四】物质的分类
(2023•永修县校级模拟)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红磷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发生化合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解答】解:A、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A推理正确;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还可能是离子构成,如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B推理错误;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故C推理错误;
D、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但是发生化合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比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但其中反应物中没有氧气,故D推理错误。
故选:A。
同学
笔记内容
否定事例
A
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有吸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E
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行驶1km的时间/min
污染物质量/g
污染物
0.5
0.75
1.2
一氧化碳
9.6
5.4
8.7
氮氧化物
3.8
1.5
0.6
碳氢化合物
0.8
0.6
0.7
物质类别
①
氧化物
酸
碱
盐
第一组物质
Mg
②
/
④
⑤
第二组物质
S
③
H2SO4
/
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题型突破限时精练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题型突破限时精练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制取H2,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题型突破限时精练 化学计算 (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