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高新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市高新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及运用,阅读与赏析,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4分)
1. 古诗文名句默写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2) 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 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论语》)
(6) 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7)刘禹锡在《秋词》中一反古人悲秋常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运行管理部的张守华同志,是一名有着31年党龄的退伍军人。他平时总是沉默guǎ( )言,但当同志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立刻伸出热chén( )的手。这次桥梁坍塌事件中,他也______冲在最前线。工作从不拈( )轻怕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退伍不褪色,这就是张守华。
(1)给加点字注音。
拈( )轻怕重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沉默guǎ( )言 热chén( )
(3)下列词语填入原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遥遥领先B. 首当其冲C. 一马当先D. 后来居上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已把树篱中所有参差不齐的部分修剪掉了。
B. 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起来,刚开始只是轻微的,现在是越来越厉害了。
C. 这里原是一片不毛之地,自从承包给农民开荒后,现在成了肥沃的良田。
D. 他以过人的毅力钻研技术,精益求精,终于成为举国闻名的水利工程师。
4. 下列加点词语是形容词的一项是( )
A. 他接下来讲了些端正态度的步骤。
B. 终有一日,那些鱼肉百姓的蛀虫会受到人民的审判。
C. 为了纯洁队伍,周村区法院有一套完善监督机制。
D. 池畔一株柳树下面一张桌子刚刚空出来,几把竹椅子凌乱地摆在四周。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使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铿锵有力。
B. 截至2022年10月,济南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20万人次,约占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13%左右。
C.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黄河文化是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
D. “双减”政策的实行并颁布,让高新区切实解决了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6. 请你参与初一年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
(一)初中生对名著阅读的态度
(二)初中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表
(1)请仔细阅读上面两份表格,你得出怎样的结论?
(2)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仿照这个标语,重新拟写一个标语。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好书让思想变得深邃。
好读书,________________;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赏析(36分)
(一)(7分)
7.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说说《朝花夕拾》书名的含义。
(2)选段中写别人都露出笑容,而“我”为何却不高兴?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3)请简要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
(4)鲁迅先生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中的神魔精魅是有人的情感和处世道理的。请从上面选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一道理的事例并分析。
(二)(4分)
8.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天平山中
【明】 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请分析“茸茸”的作用。
(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的“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三)(12分)
阅读下面两篇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乙】万村石氏之妇,祟于狐①,患之,而不能遣②。扉③后有瓶,每闻妇翁④来,狐辄遁匿其中。妇窥之熟,暗计而不言。一日,窜入。妇急以絮塞其口;置釜⑤中,燂汤⑥而沸之。瓶热,狐呼曰:“热甚!勿恶作剧。”妇不语。号益急,久之无声。拔塞而验之毛一堆血数点而已。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祟于狐:被狐所扰害。②遣:驱除。③扉:门。④妇翁:女性称呼丈夫的父亲。⑤釜:锅。⑥燂(tán):烧热。汤,热水。
9.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一狼径去______ ②一狼洞其中______ ③狐辄遁匿其中______ ④妇不语______
10.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划分两处停顿。
拔 塞 而 验 之 毛 一 堆 血 数 点 而 已。
11. 下面句子中“而”的用法和“暗计而不言”相同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B. 温故而知新C. 燂汤而沸之D. 人不知而不愠
1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②妇急以絮塞其口。
(四)(14分)
捅马蜂窝
冯骥才
①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一只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般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②“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摘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③“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④“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桶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⑤“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⑥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⑦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通”,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采,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瞬间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下意识地用手一拍,感觉我的掌心触到它可怕的身体。我吓得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⑧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疮迅速消下来。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⑨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马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⑩“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可能被你那一拍,拍死的。”
⑪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⑫“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爷爷说。
⑬“那它干吗还要蜇我呢,这样它自己不也完了吗?”
⑭“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⑮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那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生死不顾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切,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⑯那一窝马蜂呢,被我扰得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⑰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⑱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过去的旧巢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⑲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⑳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全文,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4. 文章第②-⑤段写爷爷奶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15. 读读下面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A.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朝我扑来,好像一架战斗机。
B.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16. 马蜂只不过是小虫,为什么“我”在面对他的尸体时,却“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的压在心上”?
17. 深入理解全文后,请把文章结尾段续写完毕,你认为下列句子作为本文结尾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再也不做伤害别人的事了B. 也不担心被马蜂蜇了
C. 再也不能去破坏马蜂窝了。D. 再也不会伤害任何马蜂了。
三、作文(40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无声的眼泪,却有着丰富的生命色彩。也许是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之泪,也许是做错事后的悔恨之泪,也许是分别时的不舍之泪……就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去感受那真实的生命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②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与解析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4分)
1. 古诗文名句默写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2) 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 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论语》)
(6) 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7)刘禹锡在《秋词》中一反古人悲秋常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 河流大野犹嫌束 ③. 尚思为国戍轮台 ④.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⑤. 思而不学则殆 ⑥. 淫慢则不能励精 ⑦. 自古逢秋悲寂寥 ⑧. 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需要注意“致、嫌、戍、烛、殆、励、寂寥”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运行管理部的张守华同志,是一名有着31年党龄的退伍军人。他平时总是沉默guǎ( )言,但当同志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立刻伸出热chén( )的手。这次桥梁坍塌事件中,他也______冲在最前线。工作从不拈( )轻怕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退伍不褪色,这就是张守华。
(1)给加点字注音。
拈( )轻怕重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沉默guǎ( )言 热chén( )
(3)下列词语填入原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遥遥领先B. 首当其冲C. 一马当先D. 后来居上
【答案】2. niān
3. ①. 寡 ②. 忱 4. C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工作,害怕繁重的工作,怕挑重担。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沉默寡言,chén mò guǎ yán,指人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热忱,rè chén,指态度:热衷;热诚,热情的、慷慨的。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遥遥领先,意思是远远地走在最前面;
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
C.一马当先,意思是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D.后来居上,原指资历浅的反而位在资历长的之上;现在多用来比喻后来的人和事,进步很快,赶上或超过了先前的;
结合“冲在最前线。工作从不拈轻怕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退伍不褪色”可知,选C。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已把树篱中所有参差不齐的部分修剪掉了。
B. 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起来,刚开始只是轻微的,现在是越来越厉害了。
C. 这里原是一片不毛之地,自从承包给农民开荒后,现在成了肥沃的良田。
D. 他以过人的毅力钻研技术,精益求精,终于成为举国闻名的水利工程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参差不齐:本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本句意思是他已把树篱中所有不整齐部分修剪掉了,符合语境,运用正确;
B.情不自禁:意思是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本句意思是说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不由自主地抖起来,而不是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所以用词不当;
C.不毛之地:指贫脊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符合语境,运用正确;
D.精益求精:指已经非常好了,但还要追求更加完美。符合语境,运用正确;
故选B。
4. 下列加点词语是形容词的一项是( )
A. 他接下来讲了些端正态度的步骤。
B. 终有一日,那些鱼肉百姓的蛀虫会受到人民的审判。
C. 为了纯洁队伍,周村区法院有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
D. 池畔一株柳树下面一张桌子刚刚空出来,几把竹椅子凌乱地摆在四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性辨析。
A.“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这里的“端正”是动词;
B.“鱼肉百姓”是成语,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是动宾短语;
C.“纯洁队伍”是使队伍纯洁的意思,这里的“纯洁”是动词;
D.“几把竹椅子凌乱地摆在四周”中“凌乱”形容竹椅子摆放的状态,是形容词;
故选D。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使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铿锵有力。
B. 截至2022年10月,济南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20万人次,约占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13%左右。
C.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黄河文化是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
D. “双减”政策的实行并颁布,让高新区切实解决了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去掉“随着”或“使”;
B.语意重复,去掉“约”或“左右”;
D.语序不当,将“实行”和“颁布”交换位置;
故选C。
6. 请你参与初一年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
(一)初中生对名著阅读的态度
(二)初中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表
(1)请仔细阅读上面两份表格,你得出怎样的结论?
(2)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仿照这个标语,重新拟写一个标语。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好书让思想变得深邃。
好读书,________________;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部分学生阅读名著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但是绝大部分同学对名著阅读的态度是喜欢和较为喜欢,无所谓和讨厌的只占小部分。
(2) ①. 读书让眼界变得开阔 ②. 好书让灵魂变得璀璨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图表类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数据,将标题内容和数据对比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的方式进行概括。
图一是初中生对名著阅读的态度,“喜欢”的人数9人,占比21.95%,“较喜欢”的人数26人,占比63.41%,“无所谓”的人数3人,占比7.32%,“讨厌”的人数3人,占比7.32%,说明大部分同学对名著阅读的态度是喜欢和较为喜欢的。图二是初中生名著的阅读情况,“汲取文学素养”的人数比例为25%,“消遣”人数比例为12%,应付考试的人数比例为55%,“其他”的人数占比为8%,说明中学生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阅读名著。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解答此题,仿照示例格式,将第一空答案组织为“读书让……变得……”,第二空答案组织为“好书让……变得……”的形式,注意最后的形容词要体现“读书”与“好书”之间的区别。
示例:读书让心态变得平和;好书让气质变得清雅。
二、阅读与赏析(36分)
(一)(7分)
7.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说说《朝花夕拾》书名的含义。
(2)选段中写别人都露出笑容,而“我”为何却不高兴?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3)请简要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
(4)鲁迅先生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中的神魔精魅是有人的情感和处世道理的。请从上面选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一道理的事例并分析。
【答案】7. 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才捡拾起来,喻指鲁迅晚年回忆幼年到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8. “我”不高兴是因为父亲让“我”背书,令“我”看五会的兴致全无。
9. 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10.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孙悟空,可以看出她重视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心胸狭隘。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书名的理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意思是早上的花傍晚才捡拾起来,意味着这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结合选段内容“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由句话可知,选段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五猖会》主要讲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情绪以及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的故事。“五猖会”既是大人们析福节日,也是孩子们率性玩乐的日子。但“我”没有那么高兴,是因为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扫了兴致,这种沉重感深刻地在作者的记忆中,表达了作者对强制教育对童心摧残的谴责,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材料是《西游记》第一回中的一个情节。众猴发现水帘洞,但都不敢进入。石猴带领众猴进入。众猴拥戴他为大王,称为“美猴王”。塑造了一个胆大艺高身手敏捷、聪明机敏的石猴形象。据此可概括为: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的故事。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主题与人物的理解。选取的人物能够体现人的情感和处世道理。
示例: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的讲信义。
(二)(4分)
8.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天平山中
【明】 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请分析“茸茸”的作用。
(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案】(1)“茸茸”写出了春雨细密温暖的特点,描绘出一片盎然的春意,表现了作者见到美景的欣喜之情。
(2)“送”字是拟人手法,赋予莺鸟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作用。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一句描写的景象俨然一幅工笔画: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句中“茸茸”意为:指柔细浓密。句中用来形容“细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雨绵密的特点,在这样的春雨中,“楝花”也被沾湿,洋溢着盎然的春意,表现了作者见到生机勃勃的春景的欣喜之情。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的作用。作答时,正确理解诗意,分析其所用手法,然后结合诗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
末句“一路莺啼送到家”意为: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一个“送”字把黄莺人格化,仿佛黄莺也通人性一般,难舍诗人送别到家。这是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场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春日雨景的的悠然闲适心情。
(三)(12分)
阅读下面两篇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乙】万村石氏之妇,祟于狐①,患之,而不能遣②。扉③后有瓶,每闻妇翁④来,狐辄遁匿其中。妇窥之熟,暗计而不言。一日,窜入。妇急以絮塞其口;置釜⑤中,燂汤⑥而沸之。瓶热,狐呼曰:“热甚!勿恶作剧。”妇不语。号益急,久之无声。拔塞而验之毛一堆血数点而已。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祟于狐:被狐所扰害。②遣:驱除。③扉:门。④妇翁:女性称呼丈夫的父亲。⑤釜:锅。⑥燂(tán):烧热。汤,热水。
9.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一狼径去______ ②一狼洞其中______ ③狐辄遁匿其中______ ④妇不语______
10.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划分两处停顿。
拔 塞 而 验 之 毛 一 堆 血 数 点 而 已。
11. 下面句子中“而”的用法和“暗计而不言”相同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B. 温故而知新C. 燂汤而沸之D. 人不知而不愠
1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②妇急以絮塞其口。
【答案】9. ①. 离开 ②. 名词作动词,打洞 ③. 隐藏 ④. 说话
10. 拔塞而验之/毛一堆/血数点而已。 11. D
12. ①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数刀杀死了它。②妇人急忙用棉絮塞住瓶口。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一只狼径直离开。去,离开。
②句意为: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③句意为:狐狸就藏在其中。匿,隐藏。
④句意为:妇人不说话。语,说话。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拔出塞瓶口的棉絮检查瓶子,里面只有一堆毛,几星血点罢了。“之”是代词,“毛一堆”“血数点”是“验”的结果,据此断句为:拔塞而验之/毛一堆/血数点而已。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暗计而不言”意思是暗中想出了计谋但不说出来。“而”表转折。
A.学而时习之意思是学习并且要按时复习学过的内容,“而”表承接;
B.温故而知新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而”表承接;
C.燂汤而沸之意思是把水烧热,直至沸腾。“而”表承接;
D.人不知而不愠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而”表转折;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词的意思是:
①断,砍断;股,大腿;毙,杀死;
②絮,棉絮;塞,塞住。
【点睛】参考译文:
【甲】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迷惑对手。
【乙】万村一户姓石人家的妇人,受到狐狸的扰害,(她)担忧这件事,却不能驱除狐害。(妇人家的)门后面有个瓶子,每当听到妇人和丈夫过来,狐狸就逃到那里面躲起来。妇人仔细地观察了那个瓶子,暗中想出了计谋但不说出来。一天,狐狸窜进了瓶子。妇人赶快用棉絮塞住了瓶口,放到大锅中,把水烧热,直至沸腾。瓶子里很热,狐狸大叫:“实在太热了!别再恶作剧了!”妇人不说话。(狐狸)叫得更紧迫了,过了很久没有声音了。拔出塞瓶口的棉絮检查瓶子,里面只有一堆毛,几星血点罢了。
(四)(14分)
捅马蜂窝
冯骥才
①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一只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般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②“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摘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③“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④“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桶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⑤“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⑥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⑦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通”,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采,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瞬间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下意识地用手一拍,感觉我的掌心触到它可怕的身体。我吓得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⑧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疮迅速消下来。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⑨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马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⑩“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可能被你那一拍,拍死的。”
⑪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⑫“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爷爷说。
⑬“那它干吗还要蜇我呢,这样它自己不也完了吗?”
⑭“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⑮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那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生死不顾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切,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⑯那一窝马蜂呢,被我扰得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⑰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⑱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过去的旧巢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⑲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⑳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全文,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4. 文章第②-⑤段写爷爷奶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15. 读读下面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A.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朝我扑来,好像一架战斗机。
B.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16. 马蜂只不过是小虫,为什么“我”在面对他的尸体时,却“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的压在心上”?
17. 深入理解全文后,请把文章结尾段续写完毕,你认为下列句子作为本文结尾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再也不做伤害别人的事了B. 也不担心被马蜂蜇了
C. 再也不能去破坏马蜂窝了。D. 再也不会伤害任何马蜂了。
【答案】13. ①受到马蜂反击 ②恐惧害怕 ③吃惊愧疚
14. 展现了爷爷奶奶对马蜂窝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展现了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后文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15. B句好。因为它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突出了马蜂复仇时的高速度、追击人时的凶猛,更突出了马蜂那种拼死一搏、决不后退的气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蜂家园被毁,受到伤害后拼死复仇的气势。
16. “我”在面对马蜂的尸体时,感到有种罪孽感沉重的压在心上,是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马蜂造成了伤害,破坏了它们的家园,这种罪孽感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态平衡的关注,也是对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和残忍行为的反思。 17. A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第⑦段“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可知,受到马蜂的反击,“我”恐惧害怕(惊呆了);结合第⑮段“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可知,“我”看到死去的马蜂,吃惊愧疚。
据此填空即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
内容上,这段对话展现了爷爷奶奶对于马蜂窝的看法和态度。奶奶对马蜂窝感到生气,提出找人来摘除,而爷爷则认为马蜂窝不能捅,因为怕蜇人。这种对话展示了他们的观点冲突,也展现了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希望保护家人免受伤害。结构上,这段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正是因为奶奶的不满和爷爷的担忧,才引发了“我”决定去捅马蜂窝的行动。这种对话为后文的情节埋下了伏笔,使得故事更加紧凑和有趣。
据此回答即可。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结合“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分析,句中把一只朝“我”反击的马蜂比作是“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蜂受伤害后,不回顾一切拼死复仇的气势,同时也体现了“我”看到马蜂视死如归朝“我”复仇时的紧张、恐慌、害怕的心理。使用了“径直而凶猛”来形容马蜂的动作和态度,给人一种更加紧张和危险的感觉。
据此回答即可。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我”在面对马蜂的尸体时,感到有种罪孽感沉重的压在心上,是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马蜂造成了伤害。虽然马蜂只是小虫,但它们也有生命和生存的权利。当“我”破坏了它们的家园并伤害了它们时,“我”感到内疚和罪孽深重。这种罪孽感可能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态平衡的关注,也可能是出于对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和残忍行为的反思。总之,“我”在面对马蜂的尸体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自然界造成的伤害,从而产生了罪孽感。
据此回答即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A.“再也不做伤害别人的事了”是一个很好的结尾句,它与文章的主题相呼应,表达了主人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正的决心。这个句子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因此,这个句子作为本文的结尾句是合适的。
故选A。
三、作文(40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无声的眼泪,却有着丰富的生命色彩。也许是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之泪,也许是做错事后的悔恨之泪,也许是分别时的不舍之泪……就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去感受那真实的生命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②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那一刻,我流泪了
生活中的感动无处不在,偶尔听到一首熟悉的《世上只有妈妈好》,便会勾起我的万千思绪,想起妈妈为我做的点点滴滴,便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上学条件十分艰苦,每到下雨的时候,路面泥泞不堪,每次这个时候去上学,走在路上总是要滑倒许多次,身上全是泥,妈妈看到总是心疼地一边责骂一边说:“你看你,下雨天路难行,你就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啊,身上都湿了,生病了怎么办啊!?”听着妈妈的责骂我总是呵呵地笑,因为我明白“打是亲,骂是爱”的道理!
从那以后,每次下雨妈妈都会穿上筒靴亲自送我去上学,妈妈很瘦小,可她总是背着我去学校。
记得有一次,雨下得特别大,雨滴打在屋檐上嗒嗒作响,从屋檐上流下来都拉成了一条直线,妈妈依旧像平常一样穿好筒靴送我去学校。泥泞的道路非常难行,妈妈背着我,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生怕把我摔下来,但是妈妈这样小心仔细地行走还是一步三滑,前进十分困难,像身上压着千斤重担,走起路来也喘着粗气。我撑着伞,很想从妈妈的背上下来自己走,可是无论我怎么哀求,妈妈也不答应,还生气地埋怨道:“要是你摔倒了受伤了怎么办?衣服弄湿了感冒了还要花医药费,自己也难受!”虽然妈妈总是指责我,但是我却生不起气来,我明白这是妈妈对我的爱!
就这样一直趴在妈妈的背上,她的脊梁特别明显,特别瘦弱,可是却是那么的安全。我不小心看到妈妈头上隐约可见的几根白发,心想:妈妈还如此年轻就已经有了白发!看着那一根根刺眼的白发,感觉心里阵阵的刺痛,那一刻,眼泪打湿了我的眼眶,轻声说了句:“妈妈我好爱你!”妈妈却傻傻地笑了笑,说:“傻孩子!”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可是我却一直没有忘记过那个感动我的瞬间,偶尔想起来的时候依旧会热泪盈眶。
“时间,时间你慢点走吧,不要让妈妈再变老了,我要一直把妈妈留在我的身边!”这么爱我的妈妈,我是多么希望她一直不老去,我要用实际行动回报妈妈的爱!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那一刻”是对时间及事情数量进行的限制,要写瞬间产生的情感,而不是一个时间段;“流泪”是一种情感体验,可以是悲伤、激动、感动、过度喜悦等;“我”要求以第一人称来写,要写成一篇记叙文,不能写成议论文。由材料中的“也许是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之泪,也许是做错事后的悔恨之泪,也许是分别时的不舍之泪……”可得出,本题的立意要从正面表现甜蜜、幸福、感动等主题,也可以表现悲伤、痛苦、离别、误解、愧疚等主题。
第二,选材构思。本题要求写记叙文。尽量在人类情感汪洋的“敏感”区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选材,尽量在人生转折的关键点上选材。如师生情:可以写成绩不好的自己晚自习之后又被老师叫进办公室进行辅导,自己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还顶撞了老师;等出了办公室门口,才发现老师上一年级的女儿正蹲在走廊的角落里打盹,“我”的理解之泪突然涌出。写好心理是这次作文的关键,在动情的那一刻,流泪的那一刻,你想到了什么,将自己的心理生动地展示出来,揭示主旨,作文会更加出彩。写法上不能平铺直叙,宜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通过前后巨大的反差,叙述有波澜,方能引人入胜,使渎者印象深刻。选项
人数
比例
喜欢
9
2195%
较喜欢
26
63.41%
无所谓
3
7.32%
讨厌
3
7.32%
阅读目的
汲取文学素养
应付考试
消遣
其他
人数比例
25%
55%
12%
8%
选项
人数
比例
喜欢
9
21.95%
较喜欢
26
63.41%
无所谓
3
7.32%
讨厌
3
7.32%
阅读目的
汲取文学素养
应付考试
消遣
其他
人数比例
25%
55%
12%
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赏析,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市周庄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限时作业语文试卷(月考),文件包含语文阶段测试docx、语文阶段测试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