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山东省邹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4年山东省邹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第1页
    2024年山东省邹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第2页
    2024年山东省邹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山东省邹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邹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必须使用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请答在答题卡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积累(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色浸染着初升的霞光,几户人家________(坐落/散落)在连绵的大山中。一树一树的橘花簇拥在山间:一枝连着一枝,一串挨着一串,彼此牵着 ① 一朵靠着一朵,一瓣依偎着一瓣,相互挤着。人们翘首以待,一场阳光下蜂飞蝶舞的________(表演/表现)。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那高山峡谷、悬崖峭壁,公路沿线、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的脐橙树成了街头的行道树、农家扎的院篱笆。星星点点、白如清纱的花朵摇曳升姿,金黄灿烂、圆润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呈现出 ② 花果同树 ③ 父子同堂 ④ 三青三黄”的独特奇观。
    不妨拣个晴好日子,既可以吮吸醉人花香。聆听自在鸟鸣,漫步于橙园,更能够沐浴着从枝叶透过的暖阳。品尝着随手摘下果实的甘甜。久驻其间,橙花的香味营绕衣衫、沁人心脾,三杯两盏淡酒下去,脸上便现了红晕。身心悠悠,徜徉于远离喧嚣、万籁俱寂的林间,陶渊明诗里的田园生活,或许就是这般。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浸染(jìn) 悬崖 翘(qià)首以待
    B. 脐橙(qí) 清纱 摇曳升姿
    C. 吮吸(shǔn) 营绕 沁人心脾
    D. 红晕(yùn) 徜徉 万籁俱寂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散落 表现B. 坐落 表演C. 散落 表演D. 坐落 表现
    3. 在文中标序号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③, ④,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不到1元,欢迎访问。C. ①,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4.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既可以吮吸醉人花香,聆听自在鸟鸣,漫步于橙园,又能够沐浴着从枝叶透过的暖阳,品尝着随手摘下果实的甘甜。
    B. 漫步于橙园,既可以吮吸醉人花香,聆听自在鸟鸣,又能够沐浴着从枝叶透过的暖阳,品尝着随手摘下果实的甘甜。
    C. 漫步于橙园,既可以吮吸醉人花香,聆听自在鸟鸣,更能够沐浴着从枝叶透过的暖阳,品尝着随手摘下果实的甘甜。
    D. 吮吸醉人花香,聆听自在鸟鸣,漫步于橙园,沐浴着从枝叶透过的暖阳,品尝着随手摘下果实的甘甜。
    【答案】1. D 2. C 3. D 4.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翘(qià)首以待——(qiá);
    B.清纱——轻纱,摇曳升姿——摇曳生姿;
    C.营绕———萦绕;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使用。
    坐落:建筑物位置处在某处。
    散落:分散、不集中;也指事物处于分散状态。
    用于句中形容“几户人家”在连绵的大山中分布着,适用“散落”;
    表演:用演技把虚无演成真实。
    表现:真实展现。
    句中用于形容蜂飞蝶舞,“表演”正确;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①处:“彼此牵着”与下句中的“相互挤着”构成并列分句,中间用分号隔开;②处引用,且引用的内容作句子的定语,只用引号;
    ③④处构成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句中表达的是“漫步于橙园”的感受,因此应把“漫步于橙园”放在句首;“既……又”是一对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能是“既……更”;
    故选B。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苏轼知杭州时,岁适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①上供米三之一,故米不翔贵;复得赐度僧牒②百,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方春即减价粜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杭州江海之地,水泉咸苦,居民稀少。轼始至,浚茅山、盐桥二河,以茅山一河专受江潮,以盐桥一河专受湖水。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然后潮不入市,且以余力复完六井,民稍获其利矣。轼间至湖上,周视良久,曰:“今欲去葑田③,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于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去而行者便矣。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遗寸草,葑田若去,募人种菱,收其利以备修湖,则湖当不复堙塞。”乃取救荒之余,得钱粮以万石数者,复请于朝,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图画,杭人名之“苏公堤”。
    【注】①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②度僧牒:僧尼出家,由官府发给的作为凭证的度牒。有牒者得免地税、徭役。③葑fēng田:湖泽中葑菱积聚处,年久腐化变为泥土,水涸成田,是谓“葑田”。
    5.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射者中,弈者胜 弈:下棋B. 树林阴翳 翳:遮盖
    C.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快乐D. 易米以救饥者 易:交换
    6. 下列句子中,加点“则”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葑田去而行者便矣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 入则无法家拂士D.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 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第一段层次清晰,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景。
    B. 乙文苏轼通过减轻赋税、度僧牒易米、减价粜米、募人种菱的方法解除了大旱之苦。
    C. 甲文欧阳修的与民同乐和乙文苏轼的尽职尽责、造福一方都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思想。
    D. 甲文“也”字的运用使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如“……太守宴也。……众宾欢也”。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明 年 方 春 即 减 价 粜 常 平 米 民 遂 免 大 旱 之 苦
    【答案】5. C 6. B 7. B
    8. 苍老的容颜,满头白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9. 明年方春/即减价粜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C.句意: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为乐;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
    例句:连词,那么;
    A.连词,就;
    B.连词,那么;
    C.连词,如果;
    D.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就是;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
    B.有误,根据“岁适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故米不翔贵;复得赐度僧牒百,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方春即减价巢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可知,苏轼采用了“减轻赋税、度僧牒易米、减价粜米的方式,解除了大旱之苦,并不包括“募人种菱”;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语: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在;太守醉也,判断句,这是太守喝醉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卖常平米,老百姓才得以免除了大旱带来的痛苦。“明年方春”表示时间,需要停顿;“即减价粜常平米”是一个动宾短语的独立句子;“民遂免大旱之苦”中,“民”是句子的主语,所以应该在句子的开头,“民”之前要停顿一下;故断句为:明年方春/即减价粜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
    【点睛】参考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乙】苏轼到了杭州的时候,这年正赶上杭州大旱,饥馑瘟疫一起发生。苏轼向朝廷请求,免除本路向朝廷进贡的米的三分之一,所以米价没有飞涨。又得到赐给剃度和尚的度牒,换成大米来救济饥饿的百姓。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卖常平米,老百姓才能免除大旱带来的痛苦。杭州是河海交会的地方,泉水咸苦,居民稀少。苏轼到了这里之后,于是疏浚了茅山、盐桥这两条河来通航,苏轼让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让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这样之后,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并且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老百姓稍微能得到一些好处。苏轼不时来到湖上,环视很久,说:“如今想要去除葑田,但葑田如云一样很多,将要把它放置到哪里呢?湖南北长三十里,环湖来往,一整天都不能抵达对岸,如果取来葑田淤泥到湖中,筑造一条长堤来通达南北,那么葑田去除了,而行人也方便了。吴地人种菱,春天总是除草,不留下一点草。葑田如果去除,招募人来种菱,用种菱的收益来修湖,那么湖应该不会再堵塞。”于是取来救荒剩余的钱一万缗、粮一万石,又向朝廷请求,得到剃度僧人文牒一百份,来招募工役。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0. 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11. 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答案】10. “寒”既写出了水中汀州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景,也暗示了诗人的凄凉心境。(意思相近即可)
    11. “七十五”运用夸张的手法,以较大的数目写出了家乡的遥远,突出诗人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等)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揣摩实施的情感。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意为:江楼上响起了呜咽的号角声,残阳的余晖洒在寒冷的沙汀。这里的“寒”是环境描写,呜咽的角声又造成一种凄凉气氛,那“潋潋”的江水,黯淡无光的夕阳,水中的汀洲,也都带有几分寒意;更是自己的内心。再联系下一句“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可知,诗人认为不必倚靠栏杆苦苦回头眺望,这里到故乡有七十五个驿亭,这里的苦苦回头眺望、到故乡有七十五个驿亭更可看出诗人内容的苦闷与强烈的思乡之情。所以“寒”也暗示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
    “故乡七十五长亭”这里到故乡有七十五个驿亭。这里的“七十五”写出自己所处的位置离家乡相隔七十五个驿亭,运用的的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夸张的数目表现了家乡离自己所在的位置还很远,很远。联系上一句“不用凭栏苦回首”可知,诗人认为即使回首又怎么能望尽这迢递关山?这是否定的语势,实际上形成唱叹,起着强化诗情的作用。所以从“故乡七十五长亭”一句中“七十五”可以得出作者思乡之切,思乡而又不得返乡后内心的落寞、失落之情。
    12. 默写填空。
    (1)子曰: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3)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4)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喻冬雪,既写出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②. 水中藻、荇交横 ③. 窈窕淑女 ④. 山雨欲来风满楼 ⑤. 忽如一夜春风来 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藻、荇、窈窕、满、忽、梨。
    三、语言运用(共7分)
    13. “神舟起大漠,逐梦叩苍穹。”4月25日,我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九年级一班以此为契机,开展“仰望星空,逐梦未来”的主题活动。
    (1)【海报宣传】班委会向全班同学征集主题宣传海报。下面是征集到的其中两幅海报,请你选择一幅张贴在宣传栏上,并结合其构图说说选择的理由。
    图一 图二
    (2)【畅谈梦想】选择下列名著中的人物,结合与人物相关的具体情节,并仿照下面这位同学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段笔记,说说如何才能实现梦想。
    保尔在朱赫来的启蒙下,坚定了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在修筑铁路时得肺炎依然忘我工作,后来尽管病魔缠身,双腿瘫痪,双目失明,依然坚持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从保尔身上,我看到实现梦想应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以钢铁般的意志,不畏困难,永不放弃,最终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A.《西游记》:唐僧 B.《骆驼祥子》:祥子
    【答案】(1)示例一:我选择第一幅。海报主体是一位宇航员将八大行星气球递给一个小姑娘,海报左下方是“4.24中国航天日”字样,右边是“扬帆起航,逐梦九天”的文字。这幅海报整体上体现了年轻一代对航天精神的传承。预示着年轻一代将接过航空航天事业,并将其发扬光大。
    示例二:我选择第二幅。海报主体是一位仰望星空的小男孩,海报的上方有“扬帆起航,逐梦九天”的字样,中间是航天器和卫星的简笔画,左下方是“4.24”的字样,点明了中国航天日日期。这幅海报突出了年轻一代对浩瀚宇宙的向往,以及对探索宇宙星辰的不断追求。(描述2分,总结1分,共3分)
    (2)A.《西游记》中的唐僧的梦想就是取得真经,“四圣试禅心”中不被黎山老母等四圣所变的女色所迷惑,在女儿国也经受住考验,正因为他能辨清方向,不畏艰难险阻,所以能带领三个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当如唐僧一样,不忘初心,战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抵制诱惑,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子。为了自己的梦想,善良淳朴的祥子如骆驼一般坚忍、奋斗。但在旧社会的摧残压迫下,他的梦想三起三落,最后破灭了,堕落成行尸走肉。我感悟到,个人的梦想是和时代密切相关的,当今是个梦想到处绽放的时代,我们比祥子幸运得多,处在这样一个繁华盛世,当坚定人生航向,勇敢逐梦。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图片理解和表达。首先选取海报,两幅画各有特点,选取任何一幅都可以;然后描绘所选海报的各个构图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即可,并分析其与主题之间的关联和象征意义即可。
    示例一:我选择第一幅。海报主体画面是一位宇航员,手拿八大行星的气球,并将它们递给一个小女孩。海报左下方有“中国航天日”字样,右边是“扬帆起航,逐梦九天”的文字。这幅海报体现的是航天精神和航天事业在新一代青年之中的传承,预示着年轻一代将接过航空航天事业,并将其发扬光大。
    示例二:我选择第二幅。海报主体是一位仰望星空的小男孩,男孩抬头望向太空,男孩所望的方向,在画面的中间画有航天器和卫星的简笔画,简笔画的上方有“扬帆起航,逐梦九天”的字样。左下方是“4.24”的字样,点明了中国航天日的日期。这幅海报体现的是年轻一代向往浩瀚的宇宙,渴望去探索宇宙星辰的奥秘。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首先,从下列所给名著和人物中,任选一个,然后结合与人物相关的具体情节,仿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段笔记,先阐述所选人物的梦想;然后根据情节,说说人物是如何去实现梦想的;最后阐述我们如何做。
    A.《西游记》中的唐僧的梦想就是取得真经,身负重任的唐僧,在前往西天取经的漫长道路中,那个柔情似水又热情勇敢的女王让他好像遇见了自己的爱情。然而,想到自己的身份、想起自己未完成的重任,他只好拒绝了女王。世事终究不能两全。唐僧的抉择让他收获了梦想的果实,到达西天取得经书,并功成而返。可他也失去了一段珍贵的感情。在我们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失去一时安乐自在的生活,可如果没有这些一时美好的舍弃,就不可能实现理想。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祥子一直在努力着,他的梦想经过买车、卖车的三起三落,最后梦想彻底破灭了,成了行尸走肉。我认为不管前面有多少挫折,我们都应该去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虽然祥子最后的结局是堕落的,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与他们不同,我们生活在法制社会中,我们有老师教导,有亲人呵护,所以我们要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警惕“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
    燕祖涛
    ①《警世通言》记载,苏轼拜谒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想当然以为菊花在深秋盛开且耐久,怎会风吹花落“满地金”?于是添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一日秋风过后,苏轼看到自家后园菊花花瓣散落一地,想起当初“不懂装懂”耍小聪明给王安石续诗,不禁心生懊悔。
    ②苏东坡的故事引人深思:看待问题时,没有事实依据,主观臆测,想当然地认为事情大概是这样,或者应该是这样,会因为“不懂装懂”而闹出笑话。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告诫弟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诗人们也会赞美,“谦虚是最高的美德”。可以说,一个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骄不躁,学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稳。
    ③除此以外,现实中,因为虚荣心作祟,不懂犟着脖子说懂,不会硬着头皮说会,生怕没了面子,明明对事物一知半解却装作完全了解,仅是一家之言就自诩为名家之论的现象不少见。伪学不若真知,是真知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与其装懂卖弄,不如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那些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一一填补起来。巧诈不如拙诚,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才是“标配”。学识“虚胖”、学风“注水”,越早改掉越好。
    ④反对“不懂装懂”,另一个极端也值得警惕,那就是“懂装不懂”。有人怕担责任装不懂,遇到矛盾问题时明明有能力解决,却该出手时不出手;有的心胸狭隘装不懂,把特长当作个人进步的“法宝”,涉及个人利益时“懂”,涉及集体利益时“装”;还有人居心不良,明明知道有问题却看破不说破,明明对各项规章制度心知肚明却假意不知、故意突破底线……如果说“不懂装懂”者是缺少虚怀若谷的谦卑之心,那么“懂装不懂”者缺的则是一颗敬畏之心、责任之心。揣着明白装糊涂,问题更严重,理当纠正。
    ⑤《道德经》说:“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意思是说,大丈夫要选择淳厚而不选择轻薄,选择朴实而不崇尚虚华。我们每一个人要讲认真,推崇实事求是,主张实干担当。只争朝夕学,一丝不苟干,我们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非凡皆自“愚处”起
    尉承栋
    ①有位画家用4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人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②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要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就会是一无所成。由此可见,非凡皆自“愚处”起。
    ③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④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冲着有外国人称“能够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的挖苦,顶着重重压力,用不到4年的时间建成了原计划6年完工的我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⑤当然,凡事不是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我们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终南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 阅读材料一第②③④段,梳理内容,完成填空。
    15. 材料二第④段的三个事例有一个不恰当,请选出来并写出理由。
    16. 两个材料的结尾分别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两个材料的写作目的简要分析。
    【答案】14. ①主观臆测(或“没有事实依据”)②虚心好学、不耻下问③警惕“懂装不懂”
    15. 詹天佑的事例不恰当。詹天佑的事例强调顶住压力,为国争光,修建京张铁路;而本段论述的重点是“守愚尚拙”才能成功。事例与观点不符。
    16. ①材料一引用名言,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发出号召,再次强调我们每一个人要讲认真,推崇实事求是,主张实干担当。②材料二论述了“凡事不是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我们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的观点,这是对上文论述的补充,使论证更全面,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第一空:结合材料一第②段“苏东坡的故事引人深思:看待问题时,没有事实依据,主观臆测,想当然地认为事情大概是这样,或者应该是这样,会因为‘不懂装懂’而闹出笑话”可知,由苏东坡的故事分析“不懂装懂”的一个原因是看待问题时,没有事实依据,主观臆测,据此概括“没有事实依据”或“主观臆测”;
    第二空:结合材料一第③段“除此以外,现实中,因为虚荣心作祟,不懂犟着脖子说懂,不会硬着头皮说会,生怕没了面子,明明对事物一知半解却装作完全了解,仅是一家之言就自诩为名家之论的现象不少见”“巧诈不如拙诚,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才是‘标配’”可知,作者分析现实中存在“不懂装懂”的另一个原因是虚荣心作祟,并提出解决办法是“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据此概括作答;
    第三空:结合材料一第④段“反对‘不懂装懂’,另一个极端也值得警惕,那就是‘懂装不懂’”可知,本段的分论点是“警惕‘懂装不懂’”。据此概括作答。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
    结合第④段“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可知,本段的分论点是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都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即守愚尚拙才能成功;
    结合“‘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冲着有外国人称‘能够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的挖苦,顶着重重压力,用不到4年的时间建成了原计划6年完工的我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可知,这里列举了詹天佑顶着重重压力修建京张铁路,为国争得荣誉;与本段的分论点不符,故不恰当;
    结合“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可知,这里列举了于敏院士隐姓埋名研究氢弹,屠呦呦整理筛选药方,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能够论证本段的分论点“守愚尚拙才能成功”,故恰当。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句段作用。
    结合材料一第⑤段“《道德经》说:‘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意思是说,大丈夫要选择淳厚而不选择轻薄,选择朴实而不崇尚虚华。我们每一个人要讲认真,推崇实事求是,主张实干担当。只争朝夕学,一丝不苟干,我们必能立于不败之地”可知,材料一结尾引用《道德经》句子,照应了开头第①段“《警世通言》记载,苏轼拜谒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都是引用名言;号召并强调我们每一个人要讲认真,推崇实事求是,主张实干担当;
    结合材料二第⑤段“当然,凡事不是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我们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终南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可知,结尾补充论述了“凡事不是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我们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的观点,使论证更全面,并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非凡皆自‘愚处’起”。
    (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完璧
    阿英
    ①听风庐打烊前一刻,他身披风尘,挑帘而入:“只有你一人在?喊掌柜的出来,我有古籍要修复。”
    ②学徒抬眼,眸子黑亮,被他杂糅的外乡口音逗乐:“师父深居简出,从不见人,把书留下便可。”
    ③他愣一下、眼含挑剔,扫视学徒面前的工作台,桌案简陋,工具却排列似兵阵:浆笔、棕刷、镊子、铁锥、硚石、竹起子……几册已修好的线装书,安卧如归巢之鸟。他暗自惊叹:修旧如旧,不留痕迹,属上乘技法。
    ④他将包裹缓放于柜面,学徒欲上手相助,被他以眼神挡回。
    ⑤包裹解开,一层又一层,一本古籍,躺在二人之间。
    ⑥学徒不禁轻呼:“好书啊!”罕见的明内府珍本,品相近乎完美。
    ⑦他戴上手套,小心翻动书页。开本宏阔,墨色饱满浓郁,卷首卷尾均钤朱印,学徒再三赞叹。及至翻到某页,学徒才猛然呆住。那页纸枯皱残破,像被踩烂的落叶,与书体仅余一绺相连。可推测出,这书曾遭外力野蛮撕扯。
    ⑧学徒以目光摩挲那处伤口,不住叹息。
    ⑨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语音亦锐利如刀:“你说,该如何惩罚那毁书之徒?”
    ⑩学徒切齿:“鞭笞火烤也不为过!”
    ⑪他神色稍缓,说:“如此绝世孤本,修复所用纸张宜选用颜色、质地、厚薄相近的同时期旧纸。工艺要求也颇苛刻,过程看似简单,但须有补天之手、贯虱之睛。见不到你师父,我怎能放心?”
    ⑫学徒嗫嚅道:“其实……我也可以。”
    ⑬“你?黄口小儿!若你晓得这古书的坎坷经历,便不会出此狂言,也罢,就给你讲一讲。”
    ⑭学徒方知,这部书原存于本地一座藏书楼。八年前,保定城沦陷,日本人觊觎库中古籍。他整理珍本,连夜装车运走,历经盘查、追击、抢劫。随着战火蔓延,多次转移,翻山过河,辗转数省,至南国。又沿漓江,入深山,于巨岩之腹觅得一石洞藏书。为免受潮,他斫巨木,搭支架,置书其上。每遇晴天,便搬出晾晒。日夜巡检,以防虫兽。一晃已逾八载,他由一个白面书生,变成手足粗枥的山野之人。那一洞书,安然酣眠于战火之外。
    ⑮二人眼中不觉潮湿。“那,这本书因何被毁?”学徒问。
    ⑯他接着讲述。这批书籍当年离开保定前,曾被他的师弟拦下,说同城另一家藏书楼,日本人去“借”书,藏书楼楼主不允,当天,其妻便无故横死于街市。第二日,那楼主竞自缢于檐下。几个门生亦蹊跷失踪,生死未卜。师弟坚称,若为护书而付出人命代价,太不值得。
    ⑰二人争执,互不相让。情急间,他抄起这部珍本,怒指师弟:“你忍心将这无价宝物,拱手让给鬼子糟蹋?”说罢手臂一挥,书竟脱手,像断翅的鸟,惊恐坠向地面。
    ⑱师弟忙冲上前,一把抓去。一页纸瞬间被攥为一团,几乎与书体脱离。
    ⑲他呆愣不动,锥心般痛。师弟却咬牙说:“我亲眼看到,那死者的幼子抱住父亲悬空的腿哭泣!若能少亡一命,这一楼书,又算什么!”
    ⑳学徒脸色渐渐苍白,垂泪道:“我就是那藏书楼楼主之子,后来被师父收养,传我全部技艺,与我相依为命。”霎时,他浑身凝冻,沉默良久。
    ㉑三天后,他再次来到听风庐:“能否修复?可有进展?”
    ㉒学徒声音沉郁:“您上次提到的师弟,我知道是谁了。”
    ㉓他叹口气:“那本书,你师父可曾看过?”
    ㉔“看过……不,没看过。”“怎讲?”
    ㉕“师父净手后,轻抚封面,还未触摸内页,就突然抽泣起来,让我为他整理行装,出了趟门。”“出门?他不会是躲我这个师兄吧?”
    ㉖“师父说,他去寻纸。听风庐的各类存纸皆无法与此书匹配。”
    ㉗“寻到了吗?”“寻到了。只是这铺子,也不再是师父的了。明代合适的纸,只那一处有。人家欺他心急,用一片巴掌大的纸,换走了这间听风庐……”
    ㉘他吃了一惊:“我要当面告诉师弟,这几天,我终于想通了,也不再记恨他……他就那么不想见我?”
    ㉙“他无法‘见’您了,他……是个盲人。”“什么?!”
    ㉚“日本人设宴,逼他交出藏书。为避免再有无辜者被害,师父连干三杯后,两手各持一箸,自戳双目,从此日日听风……”他身体一晃,险些栽倒。
    ㉛“师父只想问您,那批书,幸存几何?”
    ㉜“那批书,已完璧返回……不止我守护的书,还有桂图的珍本善本、浙图的《四库全书》以及北平、安徽等多地藏书,均是历尽艰辛,迁徙到日寇难至之处。抗战胜利后,才陆续重归故土。”
    ㉝门外石阶忽有响声,一根光滑的竹杖,探进帘来。
    (《小小说月刊》2023年第12期,有删改)
    17. 小说情节设置一波三折,构思巧妙。请补充下面相关内容。
    18. 小说语言文雅、古朴、简洁,富有韵味,请按要求品味下面文中划线的句子。
    (1)他整理珍本,连夜装车运走,历经盘查,追击,抢劫。随着战火蔓延,多次转移,翻山过河,辗转数省,至南国。又沿漓江,入深山,于巨岩之腹,觅得一石洞藏书。(请从句式和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
    (2)①几册已修好的线装书,安卧如归巢之鸟。
    ②说罢手臂一挥,书竟脱手,像断翅的鸟,惊恐坠向地面。
    (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19. 对于小说的主人公,同学们展开激烈讨论,有人认为“他”是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师弟”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 小说以“完璧”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7. ①被他逗乐,抬眼回应。②眼含挑剔,小心翻书/解开包裹,小心翻书/戴上手套,小心翻书。③脸色渐白,道明身世/眼中潮湿,道明身世
    18. (1)这里运用短句和动作描写。短句整齐简洁,凝练典雅。节奏紧凑,营造了紧张急促的环境氛围。同时,连用“整理”“装”“翻”“过”“辗转”等动词,写出在面对战乱和日本人的觊觎时,守护古籍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艰辛表现出对古籍的珍爱,赞美了他全力护书的担当精神和爱国情怀。(2)第一句将修好的古籍比作安卧归巢之鸟,写出他看到“修旧如旧”,用“上乘手法”修好的古籍,感到非常欣慰;第二句把坠向地面、纸张几乎与书体脱离的古籍比作断翅之鸟,写他挥手指责师弟,意外导致古籍飞出损坏,感到惊恐和怜惜。
    19. 示例一:我认为“师弟”是主人公。标题上来看,“完璧”既写了师兄把古籍完好归还,也写了师弟一直默默护书、补书,将古籍完好归还;行文上,师弟虽文末才出场,但他要求师弟来修古籍、古籍曾经发生的故事、古籍现在修复的结果等,文章的情节发展处处绕不开师弟;主题上,文章写师弟与师兄、学徒不同的护书方式,但他们殊途同归,文章赞美了像他们一样的,付出种种艰辛和努力来护书的担当精神和爱国精神。示例二:我认为“他”是主人公。文章主要写了徒弟和“他”的对话,故事从“他”和学徒的视角展开,他历时八年,几经辗转、历尽艰辛,拼尽全力守护古籍,使被日本人觊觎的大批古籍珍本完好无损地重归故土。烘托出了他对古籍的珍视和他护书的坚决,赞美了他付出种种艰辛和努力来护书的担当精神和爱国精神。示例三:我认为“他”和“师弟”都是主人公。文章主要写了“他”与师弟不同的护书方式,他们殊途同归,文章赞美了像他们一样的,付出种种艰辛和努力来护书的担当精神和爱国精神。
    20. ①“完璧”指被日本人觊觎的大批古籍珍本被师兄护送,完好无损地回归故土。②“完璧”也象征师兄弟争吵时不慎损毁的绝世孤本即将被修复得完好如初。③“完璧”还象征师兄弟二人即将化解误会,冰释前嫌,互相理解成全,重归于好,感情“完璧”如初。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①空,依据②段“学徒抬眼,眸子黑亮,被他杂糅的外乡口音逗乐:’师父深居简出,从不见人,把书留下便可。‘被他逗乐,抬眼回应”可知,学徒被师傅的声音逗乐了,抬起眼睛看着他。依照给所示例,可概括为:被他逗乐,抬眼回应。
    ②空,依据⑥段“学徒不禁轻呼:’好书啊!‘罕见明内府珍本,品相近乎完美”,⑦段“他戴上手套,小心翻动书页。开本宏阔,墨色饱满浓郁,卷首卷尾均钤朱印,学徒再三赞叹。及至翻到某页,学徒才猛然呆住。那页纸枯皱残破,像被踩烂的落叶,与书体仅余一绺相连。可推测出,这书曾遭外力野蛮撕扯”可知,他戴上手套,小心翻动书页。
    ③空,依据⑳段“学徒脸色渐渐苍白,垂泪道:‘我就是那藏书楼楼主之子,后来被师父收养,传我全部技艺,与我相依为命’霎时,他浑身凝冻,沉默良久”中“学徒脸色渐渐苍白”“我就是那藏书楼楼主之子”可概括为:脸色渐白,道明身世。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
    (1)依据“运走”“盘查”“追击”“抢劫”“翻山过河”“转移”“辗转”“至南国”“沿漓江”“入深山”可知,上述词语在构成上属于短语,短句整齐简洁,节奏紧凑,营造了紧张急促的氛围。同时,上述词语还使用了动作细节描写。语句语句内容可知,写出当日本人向窃取这些文物时,学徒保护这些古籍的艰辛过程,表现了学徒对古籍的珍爱程度,从而赞美了他勇于担当精神和爱国情怀。
    (2)第一句:依据句意可知,将修好的线装书比作安卧在巢中的小鸟,写出他修复古籍的样子,再依据③段“他暗自惊叹:修旧如旧,不留痕迹,属上乘技法。”句意可知,这表现了学徒高兴的心情;第二句:依据句意可知,作者把坠向地面的古籍纸张比作一只只断翅的小鸟,这是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依据⑰段“二人争执,互不相让。情急间,他抄起这部珍本,怒指师弟:‘你忍心将这无价宝物,拱手让给鬼子糟蹋?’”,⑱段“师弟忙冲上前,一把抓去。一页纸瞬间被攥为一团,几乎与书体脱离”可知,这是写出当他挥手指责师弟时,古籍飞不慎从手中脱落,导致损坏,像一只断翅的小鸟坠落,此刻他显现出惊恐和怜惜的心情。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作用的能力。本题可从文中叙述的内容中找到相关根据并简要分析即可。
    示例1:我认为“师弟”是主人公。行文上,依据依据 ⑰段“二人争执,互不相让。情急间,他抄起这部珍本,怒指师弟:“你忍心将这无价宝物,拱手让给鬼子糟蹋?”说罢手臂一挥,书竟脱手,像断翅的鸟,惊恐坠向地面。”,⑱段“师弟忙冲上前,一把抓去。一页纸瞬间被攥为一团,几乎与书体脱离”,⑱观“师弟忙冲上前,一把抓去。一页纸瞬间被攥为一团,几乎与书体脱离”,⑲段“他呆愣不动,锥心般痛。师弟却咬牙说:‘我亲眼看到,那死者的幼子抱住父亲悬空的腿哭泣!若能少亡一命,这一楼书,又算什么!’”可知,通过学徒叙述和师弟之间为了保护古籍发生争执的事情,让我们地看到师兄和学徒不同的护书方式,突出表现了师弟也为了保护古籍而默默付出,体现了“师弟”的担当和爱国精神。
    示例2:我认为“他”是主人公。依据⑦段“他戴上手套,小心翻动书页。开本宏阔,墨色饱满浓郁,卷首卷尾均钤朱印,学徒再三赞叹。及至翻到某页,学徒才猛然呆住。那页纸枯皱残破,像被踩烂的落叶,与书体仅余一绺相连。可推测出,这书曾遭外力野蛮撕扯”,⑪段“他神色稍缓,说:‘如此绝世孤本,修复所用纸张宜选用颜色、质地、厚薄相近的同时期旧纸。工艺要求也颇苛刻,过程看似简单,但须有补天之手、贯虱之睛。见不到你师父,我怎能放心?’”,依据⑰段“二人争执,互不相让。情急间,他抄起这部珍本,怒指师弟:“你忍心将这无价宝物,拱手让给鬼子糟蹋?”说罢手臂一挥,书竟脱手,像断翅的鸟,惊恐坠向地面。”,㉑段”三天后,他再次来到听风庐:‘能否修复?可有进展?’”,㉘段“他吃了一惊:‘我要当面告诉师弟,这几天,我终于想通了,也不再记恨他……他就那么不想见我?’”可知,主要写了“他”和徒弟的对话,写出他历尽艰辛,拼尽全力守护古籍,使大批古籍珍本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的故事。赞美了“他”的担当精神和爱国精神。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从表层意义看,“那批书,已完壁返……不止是我守护的书,还有桂图的珍本善本、浙图的《四库全书》,以及北平、安徽等多地藏书,均是历尽艰辛,迁徙到日寇难至之处。抗战胜利后,才陆续重归故土”可知,本句在文末,起到点题的作用。所以“完璧”指被日本人觊觎的大批古籍珍本完好无损地重归故土。
    依据⑰段“二人争执,互不相让。情急间,他抄起这部珍本,怒指师弟:“你忍心将这无价宝物,拱手让给鬼子糟蹋?”说罢手臂一挥,书竟脱手,像断翅的鸟,惊恐坠向地面。”,⑱段“师弟忙冲上前,一把抓去。一页纸瞬间被攥为一团,几乎与书体脱离”可知,二人发生了激烈争执,师兄失手毁坏了古籍。
    依据㉑段“三天后,他再次来到听风庐:‘能否修复?可有进展?’”,㉗段“‘寻到了吗?’‘寻到了。只是这铺子,也不再是师父的了。明代合适的纸,只那一处有。人家欺他心急,用一片巴掌大的纸,换走了这间听风庐……’”可知,师父用铺子换来了修复纸,学徒能把绝世孤本修复好了。据此可概括为:“完璧”也象征师兄弟争吵时不慎损毁的绝世孤本即将被修复得完好如初。
    从深层意义看,依据全文内容可知,他坚持不能把无价之古籍让给日本鬼子糟蹋,师弟则认为为护书而付出人命代价不值得。最终他选择了远走躲藏保护古籍,而师弟选择了留下自戳双眼保护古籍。直到文末他原谅了师弟,与过去和解。由此可知“完璧”还象征师兄弟二人即将化解误会,关系和好如初。
    五、写作(共4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处处需要磨合。你与他人磨合,消除隔膜,实现沟通;你与环境磨合,适应环境,获得安宁;你与新的团队磨合,相互接纳,和谐共处;你与自己磨合,接纳自我,获得成长;你与某种技艺磨合,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擅长到擅长……没有“磨”的不易,哪来“合”的圆满?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
    ①选好角度,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等信息。
    【答案】例文:
    磨合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磨合。与他人磨合,会让彼此之间更加默契,拥有温暖和力量,不惧挑战。
    初入初中,我遇到了我与新班级磨合。初秋的午后,阳光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带着一丝忐忑,走进了新的教室。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环境,让我感到一丝不安。我试图与同学们交流,但似乎总是找不到共同的话题。我感到自己与这个班级格格不入,仿佛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然而,时间总是最好的磨合剂。我们开始共同参与各种活动,从课堂讨论到课外游戏,从运动会到文艺比赛。在这些活动中,我逐渐发现每个人的独特之处,也慢慢找到了与他们交流的方式。我们开始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班级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
    其中,有一次运动会上的接力比赛让我印象深刻。由于我在接棒时出现了失误,导致我们班级的成绩并不理想。我感到非常内疚和自责,但同学们并没有责怪我,反而鼓励我,告诉我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共同成长。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力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逐渐融入了这个新的班级。我开始欣赏每个人的优点,也学会了包容和理解。我发现,原来与他人的磨合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去接纳、去沟通,就能够消除隔膜,实现和谐共处。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我都能够勇敢地面对,因为我知道,我已经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磨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在“磨合”这个题目下,我们需要理解“磨合”的含义,即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个体或团队在初期接触时,由于差异和不了解,可能会产生摩擦、冲突或不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相互的了解与适应,最终达成和谐共处的状态。审题时,我们需要抓住这个核心过程,即“差异—冲突—理解—适应—和谐”的转变。对于“磨合”这个题目,我们可以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团队协作等角度立意。比如,可以立意为:通过磨合,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理解和接纳差异,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达到更好的自我成长和团队和谐。此外,我们还需要思考“磨合”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例如,可以强调“磨合”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磨合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提高适应能力;也可以从团队协作的角度立意,论述“磨合”对于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协作效率的作用;还可以从社会和谐的角度立意,探讨“磨合”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价值。
    二、选材构思。如果写作记叙文,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或他人经历过的具体事件作为素材。这些事件应该能够体现“磨合”的过程和变化,包括最初的陌生和冲突、中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最终的适应和和谐。选材时,要注意事件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新颖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来构思文章。比如,可以按照“初识—冲突—反思—调整—适应—和谐”的顺序来组织文章。在每个阶段,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展现“磨合”的过程和变化。同时,要注意文章的起伏和节奏,使得文章既有紧张感又有轻松感,既有冲突又有和解。如果写作议论文,选材是议论文论证的基础,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说服力和新颖性的论据来支持论点。在“磨合”的议论文中,我们可以选择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案例作为论据。例如,可以选取个人成长中的磨合经历,如青少年时期的叛逆期、职场新人的适应期等;也可以选取团队协作中的磨合案例,如团队成立初期的冲突和磨合过程;还可以从社会现象中选取素材,如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在社会中的相互磨合等。这些素材应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能够充分说明“磨合”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我们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构思文章。首先,在引言部分提出问题,即为什么要关注“磨合”现象;其次,在正文部分分析问题,从多个角度阐述“磨合”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最后,在结论部分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强调“磨合”的积极意义和应对措施。在构思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各部分内容紧密相连、逻辑清晰。 此外,为了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我们还可以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对比分析和引用权威观点来支持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他
    学徒
    挑帘而入,表明来意


    赞不绝口,疼惜破页
    再请掌柜,讲述故事

    询问进展,不再记恨
    沉郁心疼,说出实情

    相关试卷

    2024年山东省邹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邹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必须使用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必须使用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