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模拟卷(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01(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822981/0-171750046369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模拟卷(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01(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822981/0-17175004637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模拟卷(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01(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822981/0-171750046381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模拟卷(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01(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模拟卷(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01(解析版),共19页。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Na 23 Fe 56 Zn 65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化学与材料、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食品中添加适量的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漂白、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
B.在北京冬奥会中,短道速滑服使用的超高分子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在日常生活中,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是化学腐蚀
D.生产宇航服所用的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材料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C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还原性,食品中添加适量的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漂白,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A正确;
B.超高分子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正确;
C.在日常生活中,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是电化学腐蚀中的吸氧腐蚀,C错误;
D.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材料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正确;
答案选C。
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A.CO2的电子式:
B.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
C.PH3分子的VSEPR模型:
D.基态F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
【答案】C
【详解】A.CO2为共价化合物,每个原子均满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 ,A正确;
B.核素的表示方法为:元素符号左下角为质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B正确;
C.PH3分子中P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则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形,C错误;
D.基态F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则价层电子排布图: ,D正确;
故选C。
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碘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的氯气:2Fe2++2I-+2Cl2=2Fe3++I2+4Cl-
B.用H2O2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制取碘:2I-+H2O2+2H+=I2+2H2O
C.Fe(OH)3胶体的制备:Fe3++3NH3•H2O=Fe(OH)3(胶体)+3NH
D.等物质的量的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2HCO+Ca2++2OH-=CaCO3↓+CO
【答案】B
【详解】A.碘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的氯气,只有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A错误;
B.双氧水能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用H2O2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B正确;
C.制取红褐色胶体应该向煮沸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至溶液变红褐色;,C错误;
D.等物质的量的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氢氧根离子过量,碳酸氢根离子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水:HCO+Ca2++OH-=CaCO3↓+H2O,D错误;
故选B。
4.使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制备并收集纯净的B.装置乙:灼烧固体
C.装置丙:测量的体积D.装置丁:制备胶体
【答案】C
【详解】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需要用向下排气法,导管应伸到小试管的底部,A错误;
B.在瓷坩埚中,碳酸钠高温下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与二氧化碳,不能用瓷坩埚灼烧碳酸钠固体,B错误;
C.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通过页面的高度差确认氧气的体积,C正确;
D.制备胶体需要用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加进沸腾的蒸馏水中,不能直接滴加进氢氧化钠溶液,D错误;
故选C。
5.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 g环状S8( )分子中含有的S-S键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C2H5OH所含氢原子数为0.6NA
C.0.1 ml·L-1的Na2CO3溶液含CO的数目为0.1NA
D.2 ml NO与1 ml 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2NA
【答案】A
【详解】A.32 g环状S8分子的物质的量=,一个环状S8分子中含有的S-S键数为8个,则0.125ml环状S8分子中含有的S-S键数为NA,A项正确;
B.标准状况下C2H5OH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B项错误;
C.不知道溶液体积,无法计算,C项错误;
D.2 ml NO与1 ml O2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生成2mlNO,但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后不可能完全进行,则反应后的分子数大于2NA,D项错误;
答案选A。
6.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详解】A.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首先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OH)2白色沉淀,2NaOH+FeSO4=Fe(OH)2↓+Na2SO4,Fe(OH)2具有强的还原性,又被溶解在溶液中的O2氧化为Fe(OH)3,发生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因此看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A不符合题意;
B.通入溶液中,发生反应3+2=3S+2Na2SO3,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KI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发生沉淀转化,由白色AgCl沉淀逐渐变为溶解度更小的黄色AgI沉淀,因此看到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黄色,在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故物质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C符合题意;
D.氯水中含有HCl、HClO电离产生的H+,溶液显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同时溶液中含有的HClO、ClO-具有强氧化性,又将红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因此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看到溶液先变红,随后迅速褪色,物质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常温下,下列粒子能在指定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遇KSCN变红色的溶液:、、、
B.的溶液中:、、、
C.pH=0的溶液中:、、、
D.在溶质为溶液中:、、、
【答案】B
【详解】A.遇KSCN变红色的溶液说明含有三价铁,双氧水会被三价铁催化分解,A错误;
B.说明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条件下四种离子均可大量存在,B正确;
C.pH=0的溶液说明是酸性溶液, 会和氢离子反应生成硫单质和二氧化硫,和氢离子会生成弱电解质,二价铁和次氯酸根离子也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错误;
D.和碳酸氢根离子会发生相互促进的双水解反应,D错误;
故选B。
8.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反应[可用aA(g)+bB(g)cC(g)表示]的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图象(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α表示平衡转化率,φ表示体积分数)。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Ⅰ:若p1>p2,则此反应只能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B.反应Ⅱ:此反应的ΔH<0,且T1<T2
C.反应Ⅲ:ΔH>0且T2>T1或ΔH<0且T2<T1
D.反应Ⅳ:T1<T2,则该反应不易自发进行
【答案】B
【详解】A.若p1>p2,T相同时,压强增大,A的转化率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所以a+b>c。该反应是一个熵减的反应,。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α(A)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因此ΔH<0。想要反应自发进行即T1。反应达到平衡后,温度低时生成的产物较多,因此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B正确;
C.当n(B)为一定值时,T1比T2温度下φ(C)值更大,即反应正向进行。若ΔH>0则T2<T1,或若ΔH<0 则T2>T1,C错误;
D.T1<T2,A的转化率在T1时较高,即降温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ΔH<0。因为压强变大平衡不移动,所以a+b=c,所以。想要反应自发进行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模拟卷(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02(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浓硫酸能提高吸收效率,5 ml O2,6% 偏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模拟卷(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08(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LNO和22,5,0,2℃,有毒,易水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模拟卷(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08(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LNO和22,5,0,2℃,有毒,易水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