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我国某山区每年10月份组织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比赛开始时间在9:30,某挑战者整个赛程用时约5小时。图为该山地自行车越野赛赛区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骑行线路中,ab段补给站和医疗站数量较多,其原因可能是( )
①该路段坡度最大②线路曲折,多急弯③赛程过半,体力消耗大④要翻越山巅,上下坡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在骑行过程中,该挑战者感到太阳光从左前方照射过来,此时自行车行驶的方向及时间最可能为( )
A.向东9:50B.向北11时C.向南14:10D.向西13时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
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
4.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5.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 )
A.1小时40分钟B.2小时00分钟C.2小时40分钟D.3小时20分钟
7.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 )
A.降水多B.受海洋影响强C.风力强D.受山地影响强
8.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
A.雨雪天气B.温带气旋C.晴朗天气D.冷锋过境
中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受多重因素影响,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老龄化呈现出明显差异。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港澳台除外)全省及乡村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
A.长寿化B.少子化C.城镇化D.晚婚化
10.关于各省老龄化程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川渝地区程度高因为经济发达B.西部地区老龄化省间差异最大
C.吉林省比浙江省城乡差异更大D.只新疆一省未进入乡村老龄化
特色小镇是以当地的特色产业为基础,通过拓展特色产业链条,促进小镇的全面发展。涟源市桥头河镇是历史上有名的商业古镇,距离湖南娄底市区 25km,位于长株潭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内,多条道路穿境而过,多山地丘陵。该镇被评为国家蔬菜特色小镇,汇集了数百家蔬菜生产的企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属于桥头河蔬菜特色小镇拓展特色产业链条的是( )
A.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保护B.注重生态保护,开发生态旅游
C.完善人才集聚政策,吸纳农业人才D.拓展销售渠道,打造蔬菜品牌
12.桥头河大量蔬菜种植选择在山地缓坡,对比平原地区,不属于其优势的是( )
A.降水充足,土壤肥沃B.山清水秀,污染少
C.气温较低,生长周期延长D.洪涝影响小
2023年10月27日,厦门筼筜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湖水域面积1.7km2,曾污染严重。借助生态浮床(植物种在浮于水面的床体上)等生态修复技术,筼筜湖从“鱼虾绝迹”蝶变为“白鹭伴舞”。左图是筼筜湖示意图,右图是筼筜湖生态浮床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筼筜湖曾污染严重的原因是( )
①接纳周边汇水,水质较差②水体较封闭,交换不充分
③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④水域面积小,自净能力弱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4.海马齿是筼筜湖生态浮床所选择的植物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浮力大B.抗风浪C.耐盐碱D.生长慢
镍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镍消费国,2019年原生镍消费约占世界的53%,但是镍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对国家安全带来威胁。目前在我国镍资源产品进出口贸易中,位于产业链上游的镍矿砂及精矿产品逐步取代下游不锈钢产品,成为进口的主体,不锈钢产品构成出口的主体。图示意2001~2020年中国、世界镍资源储量。完成下面小题。
15.目前我国镍资源供给面临的主要危机是( )
①探明储量增速缓慢②自给能力不足③储量占比波动显著④对外依存度高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6.我国在全球镍资源产品价值链中( )
A.所处地位逐渐下降B.进口产品向下游移动
C.所处地位逐渐上升D.出口产品向上游移动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旅游型传统村落空间重构是对现有居民点进行景观要素的重建及聚落结构上的重组,可以实现聚落功能上的重塑。某村庄地处雪峰山,是集古树林、梯田、古寨于一体的瑶族传统村落,2009年该村所在的雪峰山大花瑶景区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土地资源,引起村落居民点的空间重构。截止2021年,该村形成了包括古树林、禁山碑等自然人文景观,以及花瑶挑花传习所、文体广场等旅游服务设施的村落景观文化、社会交往核心区。下图示意该村各村民小组位置(a)及2009—2021年居民点空间分布演变(b、c)。
(1)指出该村落民居建筑的空间分布形态,并说明在空间重构过程中民居建筑功能的转变。(4分)
(2)长冲组民居建筑相对保持稳定,试简述其原因。(4分)
(3)说明该旅游型传统村庄居民点空间重构对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压舱石”。粮食作物指谷类、薯类及豆类作物的总称。耕地非粮化率是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下图为河南省2020年耕地非粮化率分布图。下表为2013年河南省主要粮食和蔬菜作物现金收益表。
材料二:耕地非粮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倒逼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升,但长期来看,以机械、化肥、农药、地膜等要素代替耕地的增产效应并非持久之策,如果任由耕地非粮化现象发展,势必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1)简述河南省2020年耕地非粮化率的分布特点。(4分)
(2)指出三门峡市耕地非粮化率高的原因。(4分)
(3)说明近年来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现象对耕地的不利影响。(4分)
(4)从政策的角度,提出河南省遏制耕地非粮化的建议。(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高山生态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分布着一些特有动植物类群。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区西南部,山脉绵延超过500km(北纬23°48′~26°23′,东经23°48′~26°23′),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但生物本底资料(基础性的、没有被干预过的数据或信息)调查仍有较大欠缺。为了解该区域的鸟兽多样性本底和季节变化动态,某小组沿高海拔的3100~3700m区域布设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其中茶马古道南斋公房段是翻越高黎贡山南段的重要通道。通过调查发现动物垂直迁移和动物活动强度的季节变化,这两个因素应该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考虑。下图示意该小组调查的鸟类物种数的月变化。
(1)分析高黎贡山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2)说明高黎贡山的动物本底资料调查仍有较大欠缺的原因。(4分)
(3)推测南斋公房作为鸟类重要监测和管理区域的季节并说明原因。(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子。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
(1)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4分)
(2)指出7月影响甲地的主要天气系统,分析该系统对甲地天气的影响。(4分)
(3)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的气候特点。(4分)
2024年上学期涟源市高二5月月考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答案】1.A 2.D
【解析】1.ab路段经过的等高线最多,坡度最大,①符合题意;由图可知,线路曲折,多急弯,②符合题意;图示区域骑行线路呈环形,但高差大,骑行难度大,赛程过半,体力消耗大,③符合题意;图示区域骑行线路没有翻越山巅,经过鞍部,上下坡多,④不符合题意;根据答案组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读图可知,该骑行线路大致依次向东、向北、向西、向南,且该挑战者比赛时间应在9:30至14:30之间。9:50向东骑行时,当地地方时为9:02,此时太阳位于东南天空,太阳光从右前方照射到挑战者身上,A错误;11时向北骑行时,当地地方时为10:12,太阳光从右后方照射到挑战者身上,B错误;13时向西骑行时,当地地方时为12:12,此时太阳位于西南天空,太阳光从左前方照射到挑战者身上,D正确;14:10向南骑行时,当地地方时为13:22,此时太阳位于西南天空,太阳光从右前方照射到挑战者身上,C错误。故选D。
【答案】3.A 4.A 5.C
【解析】3.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高度会持续升高,A正确,C错误;从材料信息中为获取该山脉有火山持续喷发的相关信息,B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D错误。所以选A。
4.根据该山脉的纬度范围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风挟带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在西坡地形抬升影响下易形成降水,山脉西坡的侵蚀作用比东坡更强烈,如果不考虑内力作用,西坡遭受强烈侵蚀后,山脊线会向东移动,A正确,B错误;东坡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侵蚀作用较弱,CD错误。所以选A。
5.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使该地山脉持续隆升,地表起伏增大,地表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山脉高度持续增加,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升高,高差增大,对盛行西风的阻挡加强,降水增多,流水作用逐渐加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使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6.D 7.B 8.C
【解析】6.根据珲春的经度可知,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早约40分钟,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11时20分。7月该地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约为14时40分,滞后当地正午约3小时20分钟,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7.本题考查海陆位置及热力性质对气温的影响,与珲春相比,辽源更靠近内陆,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水体比热容大,升温较慢,珲春受海洋影响较强,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晚于辽源,B正确,D错误;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与该地降水、风力关系不大,排除AC选项。故选B。
8.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辽源冬季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偏离较少,说明此时段大气较稳定,多晴天,故C正确;受雨雪天气、温带气旋、冷锋过境影响下,天气变化较大,气温不稳定,偏离的天数较多,排除A、B、D选项。故选C。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很多,如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地形、天气等。晴天时,太阳辐射最强在正午12点,地面温度最高在中午后13点,气温最高值在午后14时左右,阴雨天气时,偏离会较大。
【答案】9.C 10.B
【解析】9.由于我国城镇与乡村的发展差异,使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往城镇,导致农村老龄化比城镇老龄化严重,这种差异是城镇化的结果,C正确;长寿化、少子化,晚婚化城镇和乡村都是一样的,ABD错误,故选C。
10.川渝地区程度高因为经济落后,迁出的青壮年人口多,A错误;西部省区的老龄化差异最大,重庆约为17%,西藏约为6%,B正确;吉林的乡村老龄人口占比约为18%,全省老年人口占比约为16%;浙江的乡村老龄人口比例约为21%,全省老龄人口占比约为13%,浙江的城乡老龄化差异更大,C错误;西藏也没有进入乡村老龄化,D错误,故选B。
【点睛】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老年人口抚养比数据与2012年的12.7%相比,也增长了9.1个百分点,呈持续上升趋势。
【答案】11.B 12.A
【解析】11. 完善特色产业链,主要指的是产业的延伸与拓展,注重生态保护,开发生态旅游、,拓展了产业发展方式,属于桥头河蔬菜特色小镇拓展特色产业链条,B正确;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保护、完善人才集聚政策,吸纳农业人才、拓展销售渠道,打造蔬菜品牌均不属于“完善特色产业链条”的措施,ACD错误,故选B 。
12.山地坡度达,地表径流速度快,土壤容易被流水侵蚀,土壤较贫瘠,A描述错误,符合题意;山地人类活动相对较少,山清水秀,污染少,B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山地气温相对较低,故生长周期延长,有利于作物品质的提高,C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山地流速较快,洪涝影响小,D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特色小镇”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一个特定区域。具体而言,“特色小镇”是一个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之功能于一体的且以不大于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为宜,一般不超过3至5平方公里和3至5万人一个新型聚落单位。
【答案】13.D 14.C
【分析】13.贫笃湖承载周边汇水,成为城市生产、生活污水的受纳体,水质较差,①正确;湖区狭长,水体交换不充分,②正确;该地降水丰富,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对贫筲湖水量影响小,③错误;水域面积小,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弱,④正确。故选D。
14.生态浮床的植物是种植于浮床床体上,不需要浮力大,A错误;据图,海马齿株体矮小,抗风浪作用小,B错误;赁笃湖与西海域有水道连接,湖水盐度较高,选择的植物需耐盐碱,C正确;生态浮床选择的植物需生长速度快,才能快速、大量吸收水体中的盐分和重金属,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D错误。故选C。
【答案】15.D 16.C
【解析】15.2019年原生镍消费约占世界的53%,而中国储量占比不超过5%,我国镍资源自给率相对较低,主要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因此自给能力不足,导致对外依存度高,镍资源的供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存在潜在的危险和不确定性,②④正确,由于中国储量占比非常低,因而探明储量增速放缓、储量占比明显波动,虽然会给镍资源供给带来一些挑战,但并不是我国镍资源供给面临的主要危机,①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目前在我国镍资源产品进出口贸易中,位于产业链上游的镍矿砂及精矿产品逐步取代下游不锈钢产品,成为进口的主体,不锈钢产品构成出口的主体。说明我国在全球镍资源产品价值链中进口产品向上游移动,出口产品向下游移动,所处地位逐渐上升,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资源安全问题的发生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资源消费需求,其中资源禀赋是指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总体状况。
17.【答案】(1)类型:条带状。功能变化:从传统单一居住向“居住+经营/旅游”复合式转变
(2)位于旅游发展外围区(距离村落核心区较远),且交通不便,受外部因素影响弱。
(3)(民居建筑增加经营性功能)村民收入多元化,就业途径增多,收入增加;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吸引人口回流;传承和发扬花瑶文化,强化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分析】本题以瑶族的传统村落为背景,涉及乡村空间结构、民居持久保存的原因、传统村落对乡村振兴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详解】(1)由图(a)可知,该村落民居建筑沿河分布居多,呈条带状分布;由材料可知,功能变化由原来的单纯的居住到现在的功能多元化,有居住、旅游、经营等多种功能。
(2)由图(a)可知,长冲组民居距离村落核心区较远,且有山相隔,交通不便,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开发程度低,民居建筑相对保持稳定。
(3)该旅游型传统村庄居民点空间重构使得村民由原来的传统农业收入变成收入多元化(农业+旅游+经营),就业途径增多,居民收入增加;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吸引人口回流,留住了一批乡村人口;传承和发扬花瑶文化,传统文化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支柱。
18.【答案】(1)分布不均匀;南高北低;山区高平原低;三门峡和开封最高。
(2)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收益低。
(3)机械化造成土壤压实,导致土壤通气性下降;化肥、农药投入多,土壤污染加剧;地膜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了耕地的质量。
(4)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政策,提高农民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政策,增加粮食种植收益;严格执行耕地用途管制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
【分析】本大题以河南省耕地非粮化水平空间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河南省耕地非粮化分布特征、影响和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河南省2020年耕地非粮化率的分布不均匀;从纬度位置看,南高北低;从地形类型看:山区高平原低;从行政区划看,三门峡和开封最高。
(2)读图可知,三门峡多山地,地势起伏大,耕地面积小;耕地狭小、破碎,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机械化水平低;与经济作物相比,粮食作物收益低。
(3)据材料可知,耕地非粮化以机械、化肥、农药、地膜等要素代替耕地的增产效应,因此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现象对耕地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机械化造成土壤压实,土壤孔隙减小,导致土壤通气性下降;化肥、农药投入多,土壤污染加剧,土壤质量下降与退化;地膜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作物水肥吸收,阻碍根系生长,影响了耕地的质量。
(4)政策角度可以从提高农民积极性和收益、加强管理等方面来展开。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政策,提高农民粮食种植的积极性,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政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增加粮食种植收益;严格执行耕地用途管制政策,严格管控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
19.【答案】(1)横跨纬度较大、南北距离较长,地域空间广阔;高黎贡山地势起伏大,海拔高;受纬度、地形等因素影响,气候差异显著;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为不同动植物提供充足的食物。
(2)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地处偏远地区,交通设施等缺乏,野外调查难度大。
(3)差异:夏季多于冬季。解释:对高山区域而言,冬季气温低、地表常有积雪覆盖,鸟类通常难以获取足够的食物而向低海拔迁移;而夏季气温回暖,积雪融化,中低海拔的动物会进入高山寻找食物或者繁殖。
(4)夏季。原因:夏季南斋公房鸟类物种增多;而夏季南斋公房(是翻越高黎贡山南段的重要通道),人为活动相对频繁,因此在夏季加强南斋公房鸟类物种监测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本题以高黎贡山基本概况和鸟类物种数的月变化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知识点,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即该地生物多样性高,从自然条件来看主要体现在区域内自然环境差异性大,复杂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高黎贡山位于亚热带高山区,海拔高落差大,且南北跨度大,所以地域空间不但大,水平热量带和垂直带普差异显著,为生物多样性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植物多样性高,适合多种类型动物获取食物,所以动植物丰富度高。
(2)根据材料可知,生物本底资料指的是基础性的、没有被干预过的数据或信息,说明这些信息分布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比较小,甚至没有,根据该地自然环境特征可知,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些地区位于高山深谷的,地形崎岖,地处缺少交通的偏远地区,造成调查难度较大,故而缺失。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鸟类物种数量夏季多,冬季少,即高海拔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季节差异为夏季多于冬季。冬季鸟类数量少,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冬季鸟类从高海拔地区迁出,说明高海拔冬季缺少鸟类生存条件,高海拔地区冬季较低海拔更冷,所以地面积雪厚,对鸟类来说缺少食物,只能向温度较高、积雪较少的低海拔地区迁移,而到了夏季气温回升,冰雪消融,高海拔地区有了优越的生存条件,故而中低海拔的动物进入高山寻找食物和繁殖地。
(4)根据材料“通过调查发现动物垂直迁移和动物活动强度的季节变化,这两个因素应该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考虑”可知,南斋公房作为鸟类重要监测和管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更有针对性的进行鸟类的保护,而物种数量多、且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往往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南斋公房属于高海拔人类频繁活动区,加之夏季鸟类物种增多,所以夏季检测和管理针对性更突出,效果更明显。
20.(1)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甲地受西风控制;西风遇到青藏高原阻挡,流速减慢,气流辐合上升;叠加因地形导致的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高压(脊)。气流水平辐散,造成水汽扩散;且气流下沉增温,炎热干旱。
(3)1月份西风辐合不明显,降水较甲地少;7月西风能带来一定降水,降水较甲地多;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夏热冬冷,年温差大。
【分析】本题以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为材料,涉及降水影响因素、常见天气系统以及气候特点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37°N左右,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该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沛水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西侧,盛行西风受到青藏高原的阻碍,沿地形抬升;盛行西风在青藏高原前大量堆积,气流流速降低,辐合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甲地位于37°N左右,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在水平方向上以辐散气流为主,水汽扩散,不易集聚;高压控制下,以下沉气流为主,下沉过程中,空气增温,水汽不易凝结,以晴朗天气为主,炎热干燥。
(3)乙地1月份受西风控制,但西风的辐合作用较弱,且没有地形雨,降水较少,甲地1月份降水较多,所以1月份乙地相较甲地降水少;乙地7月份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甲地7月份降水较少,所以7月份乙地相较甲地降水多;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距离海洋更远,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更小,所以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冬夏温差更大,气温年较差更大。气象台站
经度
纬度
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1月偏离天数/天
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7月偏离天数/天
珲春
130.35°E
42.86°N
约14时00分
20.8
约14时40分
19.6
辽源
125.15°E
42.90°N
约13时20分
14.4
约13时50分
17.2
作物
小麦
玉米
水稻
西红柿
黄瓜
单位:元/亩
现金收益
427
633
907
7577
762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行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文件包含2023年下学期涟源市行知高级中学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试卷docx、2023年年下学期涟源市行知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地理卷答案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