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一)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一)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据调查许多人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错用抗生素来治疗,其实只有细菌感染时用抗生素治疗才有效。关于病毒与细菌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两者的蛋白质合成场所均为核糖体
B. 两者生命活动都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 两者所含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不完全相同
D.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两者产生抗药性变异
2.已知丙氨酸的R基是—CH3,则5个丙氨酸形成多肽的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物中含有4个肽键称为四肽
B.产物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反应物减少了90
C.产物多肽含有5个氨基和5个羧基
D.产物水中的H既来自氨基又来自羧基,O只来自羧基
3.糖类和脂质都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某些脂质也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中的糖类分子有多种类型且都能为细胞提供能源
B.构成多糖的单糖因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而功能不同
C.植物细胞中的磷脂、固醇和脂肪都是由C、H、O构成的
D.固醇类物质可参与细胞构成,又可作为细胞间的信号分子
4.蓖麻毒素是一种蛋白质,它能使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失去活性。细胞分泌蓖麻毒素过程中通过高尔基体以囊泡形式运输至液泡,在液泡中加工成成熟的蓖麻毒素,再分泌至细胞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蓖麻毒素的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的参与
B.蓖麻毒素在液泡中成熟可以防止其毒害自身核糖体
C.囊泡在蓖麻毒素运输及分泌的过程中会发生膜成分的更新
D.成熟的蓖麻毒素与抗体、消化酶和性激素都属于分泌蛋白
5.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材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I-的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30倍。血浆中I-进入滤泡上皮细胞是由钠碘同向转运体(NIS)介导的,如图所示。哇巴因是钠钾泵抑制剂;硝酸根离子()可以与I-竞争NIS。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钠碘同向转运体运输I-的方式与其运输Na+的方式相同
B.钠钾泵通过协助扩散将细胞内的钠离子顺浓度梯度运出
C.哇巴因可抑制NIS的功能,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D.能够同时影响Na+和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6.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验证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等,某同学设计了4套方案,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方案①的目的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方案②的日的是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检测
C.方案③的日的是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D.方案④的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加酶的一组产生气泡数较多
7.某同学为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取右下侧装置两组,甲组为A处放一定质量的马铃薯块茎B处放一定量NaOH溶液,乙组为A处放等量的马铃薯块茎、B处放等量蒸馏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液滴移动情况(不考虑气体水溶性、温度等因素对液滴移动的影响,设底物为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块茎有氧呼吸的产物有H2O、CO2和酒精
B.甲组液滴的移动情况可反映马铃薯块茎呼吸产生的CO2量
C.乙组液滴的移动情况一定是右移或不移动
D.若甲组液滴左移,乙组液滴不移动,不能确定马铃薯块茎的呼吸方式
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年动物体内仍然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B.造血干细胞分化成三种血细胞的过程中,所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
C.人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请除,属于细胞坏死
D.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多,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
9.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让纯种红果植株和黄果植株杂交的F1,F1再自交产生F2,淘汰F2的黄果番茄,利用F2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则F3中RR、Rr、rr三种基因型的比例是( )
A.4:4:1B.3:2:1C.1:2:1D.9:3:1
10.某雌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Xb,现对其体内的一个卵原细胞的分裂进行分析。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卵原细胞连续两次分裂产生4个大小相同的子细胞,则其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B.若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则该卵原细胞的异常发生在减数分裂Ⅰ时
C.即使四分体时期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互换,该卵原细胞也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
D.在减数分裂Ⅰ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一般为2条
11.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的后期处于CD段,此时细胞中一定含有4个染色体组
B.同源染色体联会一定发生在GH段,此时细胞中可形成4个四分体
C.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染色单体,则一定处于IJ中某段
D.当细胞处于Ⅱ段时,可以发生基因重组,染色体数为4条或8条
12.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如下两组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实验一: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二: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属于对比实验,32P组为实验组、35S组为对照组
B.通过S组的实验现象可推测出噬菌体外壳未进入大肠杆菌
C.32P组大肠杆菌裂解后,经搅拌离心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
D.35S组大肠杆菌裂解后,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5S
13.用15N标记一个含有200个碳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8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DNA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可能是( )
A.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B.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16
C.子代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2:3
D.第4次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960个
14.下列关于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在一个mRNA分子上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
B.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到终止密码时终止
C.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由t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组成
D.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没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能
15.下图是患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和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病的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若Ⅲ-2与一正常女性结婚,其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2
C.假设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有隔代遗传、交叉遗传的特点
D.若C选项成立,则Ⅲ-1与Ⅲ-5结婚所生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8
16.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育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可取自基因型为Rrbb植株
B.单倍体幼苗高度不育,说明植物的生殖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C.单倍体育种获得RRBB植株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D.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相比,产生的后代抗病性更强
17.桦尺蠖的体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某地区原来有一个较大的桦尺蠖种群,其中浅色个体占70%,杂合子占20%。由于环境污染,该区域的桦尺蠖每年浅色个体的减少率为10%,黑色个体的增长率为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桦尺蠖种群中全部S基因和s基因的总和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B.一年后,该地区桦尺蠖种群中S的基因频率约为23%
C.树干变黑不会影响桦尺蠖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基因型的选择来实现的
18.较长时间的徒步会使肌肉酸痛,甚至脚掌磨出“水泡”,但几天后“水泡”会消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
B.“水泡”内所含有的液体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蛋白质
C.人体内环境中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为徒步提供能量
D.“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9.下图甲中A、B表示放置在蛙的坐骨神经上的两个电流表,图乙表示该段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无刺激时,电流表A、B测量的是静息电位
B.刺激图甲中的①处,电流表B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
C.图乙中be段表示Na+外流引起的
D.若提高膜外K+浓度,可使图乙中a点下移
20.人体内某些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调控,常见的调控途径有下列两种,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途径1和途径2中信息分子的种类相同
B.途径2分泌的激素都不存在反馈调节
C.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
D.途径1分泌的激素与途径2分泌的激素不存在协同作用
21.RNA疫苗进人人体细胞后,指导合成的抗原蛋白既可激活T细胞,也可激活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进入人体细胞的RNA作为模板与核糖体结合指导抗原蛋白合成
B.注射RNA疫苗一段时间之后,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效应T细胞
C.被特定RNA疫苗激活产生的浆细胞,能与含特定抗原的病毒结合
D.B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和抗原共同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
22.科研人员在研究光诱导的高粱离体节间花青素的合成时发现,外源添加浓度为3×10-6~3×10-4ml·L-1的生长素和2,4-D均能够抑制花青素的合成,并呈现出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其对花青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增强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和2,4-D在细胞内合成后,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送到作用部位
B.生长素对花青素合成的作用与生长素在茎的背地生长中的作用不同
C.抑制花青素合成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在3×10-6~3×10-4ml·L-1之间
D.若将生长素与蛋白酶混合使用,生长素由于被分解而不能发挥抑制作用
23.我国古诗文中常闪现出前人的生态学智慧,下列诗词与体现的生态学原理不匹配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生物群落中的种间竞争关系
二、读图填空题
24.在CO2浓度为0.03%的适宜温度下,测得某绿色植物CO2的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白光照射)的关系如下图甲所示。图乙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之间的CO2和O2的交换情况。假设实验过程中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叶肉细胞中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填细胞器的名称)。
(2)图甲中的P点,绿色植物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在Q点,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之间的CO2和O2的交换情况对应于图乙中的________。
(3)若其它条件不变,换用光照强度与白光对应相同的绿光进行上述实验,则图甲中的L点、Q点和P点中,将向左下方移动的是________点。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将三碳化合物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在光照强度为3klx时,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是________ml·h-1,请简要说明该数值是如何测得的?________。
25.木质系是一类复架的有机聚合物,在细胞壁的形成中特别重要,赋术材和树皮列性且不容易腐烂的特性。科研人员从木材场土壤中筛选分离出木质素分解菌,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木质素能与苯胺蓝结合形成蓝色复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操作过程,共将1g土壤稀释了_________倍。
(2)图中对土壤悬浮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__。图示所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将接种后的平板和一个未接种的平板倒置,放人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其中设置空平板的目的是_________。
(3)采用苯胺蓝培养基筛选木质素降解菌时,得到了如图⑥所示的菌落,已知这些细菌均为异养型细菌,则图⑥所用的培养基是_________(填“以木质素为唯一碳源”或“添加了木质素的牛肉膏蛋白胨”)的培养基,原因是_________。
(4)若要进一步筛选降解木质素能力强的菌株,可以从图⑥中菌种_________(填序号)获取。
26.丙酮酸羧化酶(PEP)是控制油菜中蛋白质与油脂比例的关键酶。PEP反义基因是指反向连接在启动子之后的PEP基因,其在转录时的模板链为PEP基因模板链的互补链。PEP反义基因可抑制PEP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油菜籽中的油脂含量。下图甲为某种质粒的结构,其中npt-Ⅱ为新霉素抗性基因,gus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使β-葡萄糖苷酸水解为蓝色物质,图乙为PEP基因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PEP基因时,其原理是______需加入_______酶。
(2)为方便将PEP反义基因与质粒连接,一般将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设计在引物上,在图乙中,与PEP基因上游结合的引物中应引入_______的识别序列。
(3)质粒上npt-Ⅱ的作用是_______将质粒和PEP反义基因连接后,再与农杆菌菌液温育一段时间,涂布到含有新霉素和β-葡萄糖苷酸的平板上。一段时间后,在平板上长出白色和蓝色两种菌落,其中符合要求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
(4)PEP反义基因可有效抑制PEP基因的表达,推测其原理是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7.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与血糖调节有一定的关系,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脂肪及体重的调控。下图1是下丘脑的相关神经元调节摄食行为的部分机理,请据图分析回答:
(1)神经细胞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图中③处的信号转换过程是_____。
(2)瘦素通过_____运输到达下丘脑神经细胞,作为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据图1分析,瘦素抑制机体进食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内关键神经元群的活动,即_____进而抑制大脑皮层产生食欲,减少摄食行为。
(3)瘦素还能够促进脂肪细胞中脂肪的分解,为验证“瘦素通过激活支配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促进脂肪分解”,某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实验操作步骤I和步骤Ⅱ后,检测小鼠体内脂肪组织体积的变化量。请补充表中相关实验步骤。(可选试剂包括:生理盐水、瘦素、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
③预期实验结果为_________。
(4)有研究表明蛋白酶P会影响瘦素的作用。分别用高脂及正常饮食饲喂实验小鼠一段时间后,发现高脂饮食组小鼠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表达量情况如下图2所示。
据图2推测,蛋白酶P通过_____影响瘦素发挥作用,导致小鼠持续摄食。据此结果分析,针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患者,提出一种可行的药物研发思路_____。
28.已知某雌雄异株植物(2n=16,XY型)的花色受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基因结构上分析,基因B和b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基因A/a、B/b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黑花、花纹花和橘红花植株若干,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是B还是b,则可以选择___________进行杂交,然后观察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_____________,则酶B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
(3)假如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酶B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现有甲(纯和黑花雌株)、乙(纯和花纹花雄株)、丙(纯和白花雄株),请设计实验判断基因B/b的位置(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
①实验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则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则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
四、填空题
29.为了提高某毛竹林地的经济效益,在林下挖哇,覆盖茶渣、笋壳等废料,栽培食用菌。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该竹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毛竹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余部分用于_____。
(2)食用菌栽培后群落的_____结构更加丰富,同时会使林地土壤中的N、K、P等营养元素的含量_____。竹子和食用菌在生长空间和生长条件上具有互补性,请尝试从该角度分析林下栽培食用菌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因(答出2点即可):_____。
(3)竹林管理中,一方面需定期清除林内杂木,其原因是_____;另一方面需定期间伐老竹,从种群特征分析,这改变了种群的_____,促使竹林更好地发展。
(4)食用菌可以食用,不同大小的竹子可制作成家具、工艺品和筷子等,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病毒无细胞结构,其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A正确;
B、细胞呼吸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病毒无细胞结构,可由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B正确;
C、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核酸是RNA,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A、U、G、C),细菌的核酸有DNA和RNA,彻底水解产物有磷酸、核糖、脱氧核糖、五种含氮碱基(A、T、G、C、U),C正确;
D、抗药性变异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就已产生,抗生素的作用是筛选并保存耐性药的个体,D错误。
故选D。
2.答案:D
解析:D、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中脱去1个氢,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一个-OH,二者结合形成水,所以产物水中的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O只来自羧基,D正确。
3.答案:D
解析:A、细胞中的糖类多种多样,五碳糖参与核苷酸的构成,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A错误;B、多糖大都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多糖不同是由单糖的数目及排列方式决定,与顺序基本无关,B错误;C、磷脂是由C、H、O、N、P构成,而固醇和脂肪是由C,H、O构成的,C错误;D、固醇分为胆固醇、维生素D和性激素,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性激素作为细胞间的信号分子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D正确。故选D。
4.答案:D
解析:A、据题干信息可知,蓖麻毒素是一种分泌蛋白,故其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此外其成熟需要在液泡中进行加工,A正确;B、因蓖麻毒素能使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失去活性,故蓖麻毒素在液泡中成熟可以防止其毒害自身核糖体,B正确;C、分泌蛋白在合成和加工和运输中会发生囊泡的形成及囊泡和高尔基体或细胞膜的融合,故会发生膜成分的更新,C正确;D、成熟的蓖麻毒素与抗体、消化酶都是分泌蛋白,但性激素属于脂质,不是分泌蛋白,D错误。
故选D。
5.答案:C
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浓度的30倍”,血浆中进入滤泡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是主动运输, Na+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为协助护扩散,A错误; B、识图分析可知,钠钾泵消耗ATP将细胞内多余的钠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出,因此钠钾泵通过主动运输将细胞内的Na+逆浓度梯度运出,B错误; C、哇巴因是钠钾泵抑制剂,则哇巴因抑制了NIS的功能,滤泡上皮细胞吸收受到抑制,则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C正确; D、根据题意,硝酸根离子()可以与引竞争NIS,则影响了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D错误。
6.答案:C
7.答案:D
解析:A、马铃薯块茎有氧呼吸的产物是H2O、CO2,A错误; B、甲组为A处放一定质量的马铃薯块茎、B处放一定量NaOH溶液,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因此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故甲组液滴的移动情况不能反映马铃薯块茎呼吸产生的CO2量,B错误;C、马铃薯块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乙组液滴不会移动: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既不消耗氧气又不产生二氧化碳,乙组液滴不移动,因此无论马铃薯块茎进行哪种呼吸,乙组液滴都不移动,C错误;D、若甲组液滴左移,说马铃薯块茎进行了有氧呼吸,乙组液滴不移动,据此只能确定马铃薯进行了有氧呼吸,但不能确定其是否同时进行无氧呼吸,因此不能确定马铃薯块茎的呼吸方式,D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解析:A、动物体内保留着的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A正确;B、造血干细胞分化成三种血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所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B错误;C、人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D、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易于扩散和转移,D错误。
故选A。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B
解析:A、卵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经过两次有丝分裂产生4个大小相同的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1个大的卵细胞和3个大小相同的第二极体,A正确;B、A、a出现在卵细胞中,说明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未分离进入同一个细胞,XBXB出现在卵细胞,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两条X染色体进入同一卵细胞,因此若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则该卵原细胞的异常发生在减数分裂Ⅰ、Ⅱ时,B错误;C、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即使四分体时期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互换,该卵原细胞也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C正确;D、在减数分裂I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一般为2条,D正确。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据图分析CD为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细胞中一定含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
B、据图分析图2为减数分裂,GH为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因此同源染色体联会一定发生在GH段,此时细胞中可形成4个四分体,B正确;
C、据图分析IJ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妹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后、末期,因此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染色单体则一定处于中某段,C正确;
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或后期,而IJ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后、末期,D错误。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A、该实验属于对比实验,32P组和35S组均为实验组,两者相互对照,A错误; B、通过35S组的实验现象(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可推测出噬菌体外壳未进入大肠杆菌,B正确; 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其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并随着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若该组大肠杆菌裂解,则子代噬菌体释放,经搅拌离心到上清液中,导致沉淀物的放射性降低,C错误; D、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因此35S组大肠杆菌裂解后,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不能检测到35S,D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A.、由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经过4次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全部DNA分子都含有14N,A错误;
B、有2个DNA分子中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其余14个DNA分子两条链全部含有14N,所以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B错误;
C、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1:1,C错误;
D.该DNA分子中含有胞嘧啶80个,胞嘧啶数量等于鸟嘌呤数量,由此计算出含有鸟嘌呤80个,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数量(200×2-80-80)/2=120个,复制4次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120×(24-1)个,复制3次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120×(23-1)个,第4次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复制4次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复制3次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120×(24-1)-120×(23-1)=960个,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A、在转录过程中,mRNA上可附着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每个核糖体上合成一条多肽链,不是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A错误;
B、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至终止密码时即终止,B正确;
C、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由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组成,C错误;
D、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能,D错误。
故选:B。
15.答案:D
16.答案:C
解析:A、由题意可知,要选育的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其基因型为RRBB,它的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RB,所以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植株的基因型可为RrBb,A错误;
B、单倍体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征常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所以高度不育,但该二倍体水稻的生殖细胞(花粉)能发育成完整植株,说明其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B错误;
C、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加倍恢复成二倍体,则该二倍体植株能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正常精子,所以表现为可育,C正确;
D、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都是为获得基因型RRBB的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故抗病能力没有差异,D错误。
故选C。
17.答案:B
解析:B、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某地区原来有一个较大的桦尺蠖种群,其中浅色个体(ss)占70%,杂合子(Ss)占20%,设原桦尺蠖种群中的数量为100只。一年后,浅色个体数量为70-70x10%-63只,杂合子(Ss)数量为20+20x10%-22只,黑色个体(SS)数量为10+10x10%=11只。则该地区第二年S的基因频率是(22+11×2)+[(11+22+63)×2]×100%=23%,B正确
18.答案:D
解析:A、由于酸碱缓冲对的存在,血浆pH不会显著下降,A错误;
B、水泡中的液体是组织液,含有的蛋白质含量很少,B错误;
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发生的过程,C错误;
D、由于组织液中的液体可以渗入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因此水泡会自行消失,D正确。
故选D。
19.答案:B
解析:A、无刺激时,电流表A测量的是0电位,不是静息电位,A错误;
B、刺激图甲中的①处,兴奋先到达B电流表的左端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兴奋继续向右传,到达B电流表的右端,再发生一次偏转,所以共发生2次偏转,B正确;
C、图乙中bc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K+外流引起的,C错误;
D、K+浓度影响了静息电位,若膜外K+浓度升高,会导致K+在单位时间内外流减少,静息电位减小,可使图乙中a点上移D错误。
故选B。
20.答案:C
21.答案:C
解析:A、由题可知,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进入人体细胞的RNA作为模板与核糖体结合指导抗原蛋白合成,A正确; B、注射RNA疫苗一段时间之后,RNA进入细胞内,翻译出蛋白质作为抗原,则机体会发生细胞免疫,所以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效应T细胞,B正确; 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 D、B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和抗原共同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D正确。
故选:C。
22.答案:B
解析:2,4-D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植物细胞内不能合成,且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不只有主动运输;题干中生长素对花青素的合成起到抑制作用,而生长素在茎的背地生长中起到促进作用;外源添加浓度为3×10-6~3×10-4ml·L-1的生长素和2,4-D能够抑制花青素的合成,并表现出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其对花青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增强的趋势,因此在该范围内不一定有抑制花青素合成的生长素的最适浓度;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不会被蛋白酶分解。
23.答案:A
解析: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草原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述的是微生物对植物的残枝落叶的分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B正确;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述了来自无机环境中的温度等物理信息对柳树生长的影响,体现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正确;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豆苗与杂草之间争夺阳光等资源,体现了杂草与豆苗间的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A。
24.答案:(1)叶绿体、液泡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Ⅰ
(3)L
(4)ATP和NADPH(或ATP和【H】);1;在CO2浓度为0.03%的适宜温度下,先在黑暗条件,测得该植物每小时细胞呼吸向外界释放CO2速率0.4ml·h-1,然后在光照强度为3klx条件,测得每小时净光合从外界吸收CO2速率为0.6ml·h-1,将二者数值相加
解析:(1)一般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液泡,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花清素分布在液泡中。
(2)当光照强度为0时(P点)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Q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而由于植物中存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需要从外界吸收CO2,并朝外界释放O2,对应图1。
(3)光合色素对于绿光的吸收最少,所以绿光照射相当于降低光照强度,则光饱和点(L点)向左下移动;光合速率降低,呼吸速率不变,所以只有增强光照才能与呼吸作用相等,所以Q点右移,P点为呼吸强度,一般不会随光照强度而变化。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或ATP和H);在光照强度为3klx时,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0.6+0.4=1mh·h-1,首先要测定呼吸作用,在CO2浓度为0.03%的适宜温度下,先在黑暗条件,测得该植物每小时细胞呼吸向外界释放CO2速率为0.4mlh·h-1,再测净光合作用,在光照强度为3klx条件,测得每小时净光合从外界吸收CO2速率为0.6ml·h-1,将二者数值相加。
25.答案:(1)104
(2)保证每个菌落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育而来;稀释涂布平板法;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3)添加了木质素的牛肉膏蛋白胨;菌5周围没有透明圈,说明菌5不是木质素分解菌:若培养基中添加的是以木质素为唯一碳源,则不会出现菌株5
(4)3
解析:
26.答案:(1)DNA复制;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
(2)SacI
(3)标记基因,便于重组DNA分子筛选;白色菌落;PEP反义基因需连接在质粒的启动子2的后面,构建重组DNA分子时已将gus基因切除,含重组DNA分子的细胞不能合成使β-葡萄糖苷酸水解的酶
(4)PEP反义基因转录的RNA可与PEP基因转录的mRNA结合,从而抑制了PEP基因的表达
解析:(1)利用PCR技术扩增PEP基因时,其原理是DNA复制。在PCR反应液中还要加入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
(2)为保证基因正常表达,应将基因插入到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根据图中启动子和终止子的位置以及质粒上的限制酶种类分析,应选择HamHI和ScaI两种限制酶,再结合图中质粒中箭头方向及PEP基因结构中箭头方向可知,若要构成反义PEP基因表达载体,PEP基因的上游引物引入ScaI酶切位点。
(3)质粒上npt-Ⅱ的作用是:便于重组DNA分子筛选。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时BamHI和SacI切掉了gus基因,而gus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使β-葡萄糖苷酸水解为蓝色物质,则该基因被破坏后菌体不显蓝色,白色菌落是符合要求的类型。由于PEP反义基因需连接在质粒的启动子2的后面,构建重组DNA分子时已将gus基因切除,含重组DNA分子的细胞不能合成使β-葡萄糖苷酸水解的酶。
(4)PEP反义基因可有效抑制PEP基因的表达,推测其原理是:PEP反义基因转录的RNA可与PEP基因转录的mRNA结合,从而抑制了PEP基因的表达。
27.答案:(1)化学信号→电信号
(2)体液;促进饱食中枢兴奋、抑制摄食中枢兴奋
(3)①注射瘦素
②注射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
③A组和C组小鼠体内脂肪组织体积的减少(或分解)量均明显低于B组
(4)减少瘦素受体含量;开发抑制蛋白酶P基因表达的药物
解析:(1)据图可知,图中的③是突触后膜,在突触后膜处完成的信号转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2)瘦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到达下丘脑神经细胞,作为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据图1分析饱食中枢兴奋可引起饱腹感,摄食中枢兴奋可引起饥饿感,瘦素能抑制机体进食,因此推测瘦素能导致饱食中枢兴奋增强、摄食中枢减弱,进而抑制大脑皮层产生食欲,减少摄食行为。
(3)本实验目的是验证瘦素通过激活支配脂防组织的交感神经促进脂肪分解,自变量为是否注射瘦素,以及是否交感神经发挥作用,因变量为小鼠体内脂防组织体积的变化量,根据表格可知,A组是对照组,步骤和步骤Ⅱ都注射生理盐水,与组相比,B组应该先注射生理盐水,然后注射瘦素,观察瘦素的作用结果,在A和B组的基础上,C组应该先注射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交感神经不能发挥作用,后再注射瘦素,观察小鼠体内脂防组织是否分解,进一步证明瘦素是通过激活支配脂防组织的交感神经促进脂防分解,因此①是注射瘦素,②是注射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A组没有注射瘦素,C组交感神经不能发挥作用,因此脂肪分解量较少,B组注射瘦素,能激活支配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促进脂肪分解,脂肪的分解量较多,因此预期实验结果为A组和C组小鼠体内脂肪组织体积的减少(或分解)量均明显低于B组。
(4)据图2可知,蛋白质酶P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脂饮食情况下,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表达量最多,野生型小鼠(含有蛋白质酶P基因)在高脂饮食情况下,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表达量最少,据此可知,蛋白酶P通过减少瘦素受体含量,影响瘦素发挥作用,导致小鼠持续摄食:因此针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患者,提出一种可行的药物研发思路:开发抑制蛋白酶P基因表达的药物,增加瘦素受体含量,瘦素可以发挥作用,不会持续摄食。
28.答案:(1)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不同
(2)纯合黑花和纯合橘红花(或纯合黑花和纯合花纹花);全为黑花
(3)植株甲和乙进行杂交得F1,然后观察F1的表现型及比例;F1出现花纹花雌株:黑花雄株=1:1;F1雌雄皆为花纹花
解析:(1)基因B和b是等位基因,从基因结构上分析,基因B与b的根本区别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纯合白花的基因型种类为多种,而无论酶B受B基因还是b基因控制,若让纯合的黑花植株AAbb(或者AABB)和纯合的橘红花花植株AABB(或者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均为AABb,通过观察其表现型可进行判断。若B基因控制酶B的彩成,则AABb表现为花纹花,若b基因控制酶B的合成,则AABb表现为黑花。
(3)若探究基因B/b的位置可通过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的方法进行判断。甲(纯合黑花雌株AAbb或AAXbXb)、乙(纯合花纹花雄株AABB或AAXBY)实验设计如下:①实验设计方案:植株甲和乙进行杂交得F1,然后观察F1的表现型及比例。②若F1出现花纹花雌株:黑花雄株=1:1,基因AAXbXb×AAXBY,F1基因型为AAXBXb、AAXbY。若F1雌雄皆为花纹花,说明亲本基因型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则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
29.答案:(1)毛竹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茶渣、笋壳等废料中有机质所蕴含的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
(2)垂直;上升;①竹林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而食用菌属于异氧生物,生长过程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②竹林占据林地上层空间,充分利用光照的同时形成了阴凉、潮湿的林下空间,适合喜潮湿、阴凉的食用菌生存;③竹林占据林地上层空间,食用菌占据下层空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④毛竹落叶等为食用菌提供了有机质,食用菌将有机质分解后为毛竹提供无机盐。等等
(3)降低种间竞争(或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或减少杂木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竞争);年龄结构、种群密度
(4)直接使用
解析:(1)结合题意可知,输入该竹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毛竹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茶渣、笋壳等废料中有机质所蕴含的能量,生态系统中每个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都包括呼吸消耗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因此,毛竹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余部分用于毛竹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这一部分能量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的能量。
(2)食用菌栽培后,能使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丰富,同时由于食用菌的分解作用会使林地土壤中的N、K、P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增加。竹子和食用菌在生长空间和生长条件上具有互补性,这主要体现在:竹林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而食用菌属于异氧生物,生长过程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竹林占据林地上层空间,充分利用光照的同时形成了阴凉、潮湿的林下空间,适合喜潮湿、阴凉的食用菌生存;竹林占据林地上层空间,食用菌占据下层空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毛竹落叶等为食用菌提供了有机质,食用菌将有机质分解后为毛竹提供无机盐。等等;因此,林下栽培食用菌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了食用菌和毛竹产量的双丰收。
(3)竹林管理中,一方面需定期清除林内杂木,其目的是降低种间竞争,进而使更多的阳光、水分、养分等供给毛竹生长使用;另一方面需定期间伐老竹,从种群特征分析,这改变了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种群密度,但由于年龄结构的改变可促使竹林更好地发展。
(4)食用菌可以食用,不同大小的竹子可制作成家具、工艺品和筷子等,这些都是人们对毛竹和食用菌直接利用的表现,因而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方案
催化剂
底物
pH
温度
①
胰蛋白酶
蛋白块
不同pH
不同pH
②
淀粉酶
淀粉、蔗糖
适宜
适宜
③
蛋白酶
蛋白质
适宜
不同温度
④
过氧化氢酶、氯化铁溶液
过氧化氢
强酸性
适宜
组别
步骤Ⅰ
Ⅱ
A组
注射生理盐水
注射生理盐水
B组
注射生理盐水
①
C组
②
注射瘦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训练(一)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训练一生物pdf、答案-高三生物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国乙卷】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训练(一)生物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训练一生物pdf、答案-高三生物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