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第九章有机化合物第49讲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第九章有机化合物第49讲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共14页。
考点一 乙醇 乙酸
1.结构和物理性质
2.用途
(1)乙醇:用于生产燃料、饮料、化工原料;常用的溶剂;体积分数为75%时可用作医用消毒剂。
(2)乙酸:化工原料,用于生产醋酸纤维、香料、染料、医药和农药等。
3.化学性质
(1)乙醇的化学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用书第232页
(2)酯化反应
(3)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
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NaOH eq \(――→,\s\up7(△)) CH3COONa+CH3CH2OH。
[正误辨析]
(1)乙醇和乙酸中均含有—OH,所以均能与Na反应生成氢气( )
(2)乙醇、乙酸与Na2CO3溶液反应均产生CO2( )
(3)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
(4)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饱和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
(5)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
答案: (1)√ (2)× (3)× (4)√ (5)√
1.芳樟醇()是常用的香料,下列有关芳樟醇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0H18O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C.在铜催化下被O2氧化为醛
D.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产物仅有两种
A [A.根据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的原则可知,芳樟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故A正确;B.与羟基相连的的碳原子采用sp3杂化,使与之相连的甲基上的碳和亚甲基上的碳和它不在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C.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故不能在铜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D.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可能是双键分别被加成,或是双键都被加成,产物应该有三种,故D错误。]
2.从八角茴香中提取的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lu) 的原料之一。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莽草酸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两种不同的官能团
B.7个碳原子共面
C.1 ml能与4 ml NaOH完全反应
D.既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A.莽草酸含有碳碳双键、羟基和羧基,共三种不同的官能团,A项错误;B.莽草酸中不含苯环,环状结构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 B项错误;C.莽草酸中只有羧基能与NaOH反应,故1 ml能与1 ml NaOH 完全反应,C项错误;D.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能与KMnO4 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其褪色,D项正确。]
eq \a\vs4\al(反思归纳)
熟记三种典型官能团的性质
考点二 基本营养物质
1.糖、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1)共同元素:C、H、O。
(2)蛋白质还含有:N、S、P等元素。
2.糖类
(1)常见的糖类
学生用书第233页
(2)葡萄糖——有甜味,易溶于水。
(3)糖类的水解
①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在稀酸的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单糖。
②淀粉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
3.油脂
(1)结构:油脂可看作高级脂肪酸与甘油(丙三醇)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结构表示如图所示:
,其中R、R′、R″分别代表高级脂肪酸的烃基,可以相同或不同。
(2)分类:根据室温下状态将油脂分为油和脂肪。
(3)性质
①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
②油脂+NaOH eq \(――→,\s\up7(△)) 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③氢化
工业上通过植物油氢化提高其饱和程度增强油脂的稳定性,便于运输和储存。
4.蛋白质
(1)水解反应
蛋白质 eq \(――→,\s\up7(酸、碱或酶等催化剂),\s\d5(水解反应)) 多肽 eq \(――→,\s\up7(水解反应)) 氨基酸(最终产物)
(2)变性的条件
重金属盐、强酸、强碱、乙醇、甲醛等某些化学试剂,加热、紫外线等一些物理因素。
(3)特征反应
[正误辨析]
(1)饱和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 )
(2)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
(3)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
(4)淀粉和纤维素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
(5)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用作人体的营养物质( )
(6)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答案: (1)√ (2)√ (3)× (4)√ (5)× (6)×
学生用书第234页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得到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
C.棉、麻、羊毛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D.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
D [葡萄糖不发生水解反应,A错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得到高级脂肪酸盐和丙三醇,B错误;羊毛属于蛋白质,除C、H、O元素外,还一定含N元素,燃烧时一定有含N物质生成,C错误,D正确。]
2.鉴别下列各组有机物所用试剂及现象均正确的是( )
D [A项,葡萄糖和果糖都能与钠反应放出气体;B项,向麦芽糖与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溴水均不褪色;C项,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
必做实验四 乙醇的催化氧化 酯化反应
实验一 乙醇的催化氧化
[问题讨论]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铜丝参与反应的过程:
(1) ,
铜丝变黑。
(2) ,
铜丝由黑变红。
2.在适当的条件下,生成的乙醛还可以被氧气氧化为 。
3.乙醇还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氧化为 。
答案: 1.(1)2Cu+O2 eq \(=====,\s\up7(△)) 2CuO (2)CuO+C2H5OH eq \(――→,\s\up7(△)) CH3CHO+H2O+Cu
2.乙酸 3.乙酸
实验二 乙醇的酯化反应
答案: 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 香味 无色、透明、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问题讨论]
1.酯化反应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试剂加入顺序:乙醇、 、 。
(2)加热:对试管进行加热时应用 ,
防止 大量挥发,提高产物产率。
(3)防暴沸:混合液中加入少量 ,若忘记加 ,应 。
(4)防倒吸的方法:导管末端在 或用 代替导管。
2.仪器或药品的作用
(1)长导气管的作用是 。
(2)浓硫酸在此实验中的作用: 。
(3)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① ;
学生用书第235页
②中和 ,
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③溶解 。
3.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和乙酸乙酯产率的措施有哪些?
。
答案: 1.(1)浓硫酸 乙酸 (2)小火缓慢加热 乙醇、乙酸 (3)沸石(或碎瓷片) 沸石(或碎瓷片) 冷却至室温再补加 (4)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以上 球形干燥管
2.(1)导气兼冷凝 (2)催化剂、吸水剂 (3)①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乙酸乙酯 ②挥发出来的乙酸 ③挥发出来的乙醇
3.①使用浓硫酸作吸水剂;②加热将生成的酯蒸出;
③适当增加乙醇的量;④利用长导气管冷凝回流未反应的乙醇和乙酸
1.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开始时先加热至110~120 ℃,再滴入乙醇和冰醋酸并使滴入速率与蒸出液体的速率几乎相等,滴加完毕后升温到130 ℃至不再有液体蒸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冷凝管的进水口为b
B.可用油浴加热
C.滴加速率不宜过快,是为了防止副反应增多
D.蒸出的液体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可得到粗乙酸乙酯
C [A.为增强冷凝效果,冷凝管中的水下进上出,即进水口为b,A正确;B.所需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可以采用沸点更高的油进行油浴加热,B正确;C.滴加速率不宜过快,是为了减少反应物的蒸发损失,提高利用率,C错误;D.饱和碳酸钠可以吸收未反应的乙醇和乙酸,同时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所以洗涤、分液可得到粗乙酸乙酯,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
2.如图所示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试管A中盛有无水乙醇,B中装有CuO(用石棉绒作载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试管A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2)试管A上部放置铜丝网的作用是 。
(3)玻璃管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相关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使空气通过乙醇,形成乙醇和空气的混合气体
(2)防止乙醇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
(3)黑色固体变红 CuO+C2H5OH eq \(――→,\s\up7(△)) CH3CHO+H2O+Cu,2C2H5OH+O2 eq \(――→,\s\up7(Cu),\s\d5(△)) 2CH3CHO+2H2O
真题演练 明确考向
1.(2022·海南选择考,4)化学物质在体育领域有广泛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涤纶可作为制作运动服的材料
B.纤维素可以为运动员提供能量
C.木糖醇可用作运动饮料的甜味剂
D.“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可用于运动中急性损伤的镇痛
B [A.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其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可作为制作运动服的材料,A正确;B.人体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故纤维素不能为运动员提供能量,B错误;C.木糖醇具有甜味,可用作运动饮料的甜味剂,C正确;D.氯乙烷具有冷冻麻醉作用,从而使局部产生快速镇痛效果,所以“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可用于运动中急性损伤的镇痛,D正确。]
2.(2022·湖北选择考,5)化学物质与生命过程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可以还原活性氧自由基
B.蛋白质只能由蛋白酶催化水解
C.淀粉可用CO2为原料人工合成
D.核酸可视为核苷酸的聚合产物
B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活性氧自由基,故A正确;B.蛋白质在酸、碱的作用下也能发生水解,故B错误;C.将二氧化碳先还原生成甲醇,再转化为淀粉,实现用CO2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故C正确;D.核苷酸通过聚合反应制备核酸,故D正确。]
3.(2022·6浙江选择考,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制造肥皂和油漆
B.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常用的燃料
D.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A [A.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虽然较大,但比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多,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B.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B正确;C.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清洁燃料,C正确;D.我国科学家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具有活性的蛋白质,D正确。]
4.(2021·山东等级考,7)某同学进行蔗糖水解实验,并检验产物中的醛基,操作如下:向试管Ⅰ中加入1 mL 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打开盛有10% NaOH溶液的试剂瓶,将玻璃瓶塞倒放,取1 mL溶液加入试管Ⅱ,盖紧瓶塞;向试管Ⅱ中加入5滴2% CuSO4溶液。将试管Ⅱ中反应液加入试管Ⅰ,用酒精灯加热试管Ⅰ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A.1 B.2 C.3 D.4
B [第1处错误:利用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检验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中的醛基时,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否则作水解催化剂的酸会与氢氧化铜反应,导致实验失败,题干实验过程中蔗糖水解后溶液未冷却并且未碱化;第2处错误:NaOH溶液具有强碱性,不能用玻璃瓶塞,否则NaOH与玻璃塞中SiO2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Na2SiO3,会导致瓶盖无法打开,共2处错误,故答案为B。]
课时精练(四十九) 乙醇 乙酸 基本营养物质 eq \a\vs4\al(\f(对应学生,用书P451))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1.下列有机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
A.乙烷 B.乙烯 C.乙醇 D.乙酸
答案: D
2.下列混合物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苯和植物油
B.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
C.甘油和水
D.苯和液溴
B [苯和植物油,甘油和水均互溶,苯和液溴能发生化学反应,因而均不可用分液漏斗分离。]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棉花、羊毛、蚕丝均属于天然纤维素
B.石油的分馏和裂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甲烷、乙醇、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D [A项,羊毛、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B项,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错误;C项,油脂的液态油中含有不饱和键,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错误;D项,甲烷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正确。]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
答案: D
5.山西老陈醋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食醋中含有乙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但乙酸是一元酸
B.往食醋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将变红
C.往热水瓶内胆中加入适量的食醋,可去除水垢
D.制取乙酸乙酯时,乙酸分子中的氢原子被乙基(—C2H5)取代
D [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只有1个羧基,故乙酸为一元酸,A项正确;食醋中含乙酸,乙酸显酸性,B项正确;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而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故食醋中的乙酸可溶解CaCO3,C项正确;制取乙酸乙酯时乙酸分子羧基中的羟基与乙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结合成水脱去,乙酸分子中的—OH被—OC2H5取代,D项错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NaOH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发生盐析
B.棉花、涤纶、维纶均属于合成纤维
C.淀粉可以用于酿酒和酿醋
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C [强碱溶液使蛋白质变性,A项错误;棉花属于天然纤维,B项错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可用于制备乙醇和乙酸,C项正确;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油脂能使溴水褪色,D项错误。]
7.如表所示是某糕点的营养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混合物
C.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最终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胡萝卜素和碳酸钙均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 [单糖不能水解,A项错误;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若高级脂肪酸单一,则生成的酯为纯净物,B项错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氧化的最终产物是CO2和水,C项错误;胡萝卜素是小分子有机物,碳酸钙是无机物,D项正确。]
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是单糖,蔗糖、麦芽糖是二糖
B.淀粉与纤维素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C.油脂水解都生成饱和脂肪酸和甘油
D.利用蛋白质的显色反应可鉴别所有蛋白质
A [葡萄糖、果糖是单糖,蔗糖、麦芽糖是二糖,A项正确;淀粉与纤维素的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B项错误;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而组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有饱和的,也有不饱和的,故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不都生成饱和脂肪酸和甘油,C项错误;只有含苯基的蛋白质遇浓硝酸才变黄色,D项错误。]
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涤纶、纤维素、酚醛树脂都是合成材料
B.汽油和植物油都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分别是烃和酯
C.甲酸与乙酸是有机酸,都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D.葡萄糖、蔗糖、淀粉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B [纤维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项错误;汽油是石油产品,主要成分是烃,植物油属于酯,二者都是混合物,B项正确;甲酸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项错误;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项错误。]
10.下列关于有机物因果关系的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B [CH2===CH2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苯则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溴水褪色,A项错误;CH3COOH的酸性强于H2CO3,故可与NaHCO3反应放出CO2,B项正确;纤维素和淀粉的化学式虽然形式相同,但由于n的值不同,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错误;CH3COOCH2CH3和H2O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而CH2===CH2与H2O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D项错误。]
11.下列有关物质分离或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
D [苯能与溴反应,但加入溴的量不易控制,A项错误;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硝酸钾,应该用蒸发浓缩结晶法,B项错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C项错误;乙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钠,分液即可得到乙酸乙酯,D项正确。]
12.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A [香叶醇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错误;碳碳双键和—CH2OH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从而使溶液的紫红色褪去,故C错误;香叶醇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卤素单质、乙酸等发生取代反应,故D错误。]
13.制备乙酸乙酯的绿色合成路线之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的分子式为C6H12O6
B.N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
C.④的反应类型属于取代反应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产物不同
答案:D
14.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D [混合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至沸腾,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已经水解;另取混合液加入碘水,由于混合液中含过量的NaOH溶液,I2与碱反应导致无法判断是否水解完全。]
15.如图是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图,在试管a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浓硫酸的作用是
、 ;
(3)试管b中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填字母);
A.中和乙酸并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
B.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C.降低乙酸乙酯在该溶液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4)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了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
;
(5)将试管b中的溶液与乙酸乙酯分离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答案: (1)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催化作用(或作催化剂) 吸水作用(或作吸水剂)
(3)饱和Na2CO3溶液 AC
(4)防止倒吸
(5)分液
学生用书第236页物质名称
乙醇
乙酸
结构简式
CH3CH2OH
CH3COOH
官能团
—OH
—COOH
物理性质
色、态、味
无色、特殊香味的液体
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挥发性
易挥发
易挥发
密度
比水小
溶解性
与水任意比互溶
与水任意比互溶
碳碳双键
(1)加成反应: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2)加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3)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羟基—OH
(1)置换反应:与活泼金属(如Na)反应
(2)催化氧化:Cu或Ag催化下被氧化成醛或酮
(3)酯化反应:与羧酸类物质形成酯
羧基—COOH
(1)弱酸性(2)酯化反应
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式
相应关系
单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果糖
二糖
蔗糖
C12H22O11
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麦芽糖
多糖
淀粉
(C6H10O5)n
淀粉、纤维素由于n值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纤维素
选项
有机物
鉴别所用试剂
现象与结论
A
葡萄糖与果糖
钠
有气体放出的是葡萄糖
B
麦芽糖与蛋白质
溴水
褪色的是麦芽糖
C
油脂与蛋白质
浓硝酸
变蓝的是蛋白质
D
淀粉与蛋白质
碘水
变蓝的是淀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红色光亮的铜丝灼烧后变为黑色,插入乙醇后铜丝又变为红色。反复几次后,闻到试管中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
在加热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乙醇发生了氧化反应
总化学方程式
2C2H5OH+O2 eq \(――→,\s\up7(Cu),\s\d5(△)) 2CH3CHO+2H2O
实验操作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再加入几片碎瓷片;按下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上方约0.5 cm处,观察现象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并可闻到
实验结论
在浓硫酸存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酸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
化学方程式
营养成分
每100 g中含量
糖类
40 g
油脂
20 g
蛋白质
4.8 g
胡萝卜素
1.8 g
碳酸钙
400 mg
选项
原因
结论
A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
苯分子和乙烯分子含有相同的碳碳双键
B
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
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C
纤维素和淀粉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
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D
乙酸乙酯和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水反应
二者属于同一反应类型
选项
待提纯物质
杂质
主要操作方法
A
溴苯
苯
加入铁粉和溴,过滤
B
氯化钠
硝酸钾
配制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
C
乙烷
乙烯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D
乙酸乙酯
乙酸
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50讲 乙醇和乙酸、基本营养物质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夯实基础】复习精讲精练,文件包含第50讲乙醇和乙酸基本营养物质原卷版-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夯实基础复习精讲精练docx、第50讲乙醇和乙酸基本营养物质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夯实基础复习精讲精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第45讲 乙醇和乙酸 基本营养物质 (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糖类的性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8乙醇和乙酸基本营养物质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