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高考物理最后一卷(新情景题)(江苏卷03)(全解全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745367/0-171592115896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江苏高考物理最后一卷(新情景题)(江苏卷03)(全解全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745367/0-171592115904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江苏高考物理最后一卷(新情景题)(江苏卷03)(全解全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745367/0-1715921159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江苏高考物理最后一卷(新情景题)
2024年江苏高考物理最后一卷(新情景题)(江苏卷03)(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高考物理最后一卷(新情景题)(江苏卷03)(全解全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纵波也可以发生干涉现象,如图甲所示是电机的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铯无色无味,会发生衰变同时释放射线,半衰期约30年,放射性较强,如果人接触到一定剂量,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致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铯发生衰变时,原子核中放出一个电子
B.铯发生衰变时释放的射线,来自铯
C.粒子的速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
D.一定量的铯,经过60年将全部衰变完
【答案】A
【详解】A.铯发生衰变时,原子核中放出一个电子,衰变过程中的电子是由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时释放出来的,故A正确;
B.铯发生衰变时释放的射线,来自衰变产生的新核,故B错误;
C.粒子速度约为光速的十分之九,故C错误;
D.一定量的铯,经过60年即经过两个半衰期,还剩原来的没有衰变,故D错误。
故选A。
2.用各种频率的光照射两种金属材料得到遏止电压Uc随光的频率ν变化的两条图线1、2,图线上有P和Q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1、2一定平行
B.图线1对应金属材料的逸出功大
C.照射同一金属材料,用Q对应的光比P对应的光产生的饱和电流大
D.照射同一金属材料,用P对应的光比Q对应的光溢出的电子初动能大
【答案】A
【详解】A.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得,,可得,由此可知,图线1、2斜率相同,两图线一定平行,故A正确;
B.结合图线可知,图线2对应金属材料的逸出功大,故B错误;
C.P光对应的频率较小,当不能确定光的强度,所以不可以确定饱和光电流的大小,故C错误;
D.P光对应的频率较小,Q光的频率较大,所以照射同一金属材料,用Q对应的光比P对应的光溢出的电子初动能大,故D错误。
故选A。
3.如图,在墙内或地面埋有一根通有恒定电流的长直导线。为探测该导线的走向,现用一个与灵敏电流计(图中未画出)串联的感应线圈进行探测,结果如下表。忽略地磁场的影响,则该导线可能的走向是( )
A.Oa方向B.Ob方向C.Oc方向D.Oe方向
【答案】D
【详解】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的是以导线为圆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当线圈平面平行于地面Oabc移动时,线圈中无感应电流产生,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变,说明线圈平面与磁场所在平面平行,即通电导线应垂直于Oabc平面,当线圈平面平行于墙面Oade移动时,沿Oa方向平移有电流,磁通量变化,沿Oe方向平移无电流,磁通量不变,说明导线应该沿Oe方向。
故选D。
4.如图所示为抛圈套物游戏,若大人与小孩先后在同一地点正上方,从不同高度以相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套圈,大人的出手点比小孩高,(不计空气阻力,套圈落地后不弹起),他们都套中奖品,每个奖品间距离一致。则( )
A.若小孩套中的是C奖品,那么大人可能套中奖品B
B.若大人套中奖品D,小孩套中B,大人的速度和小孩速度相等,那么大人所在高度应为小孩的
C.小孩想要套大人套中的奖品仅需初速度减小并斜向下抛出
D.小孩想要套大人套中的奖品仅需适当增大初速度与地面的夹角
【答案】D
【详解】A.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因此套圈飞行时间由下落高度决定,大人的出手点比小孩高,大人扔出的套圈飞行时间长,在相同的初速度作用下,大人扔出去的套圈水平距离大,因此若小孩套中的是C奖品,那么大人不可能套中奖品B,故A错误;
B.对于大人,有,对于小孩,因此大人和小孩所用时间之比为,大人和小孩所在高度之比为,故B错误;
C.如果小孩想要套中大人套中的奖品,则小孩应向前移动适当距离;如果小孩抛出套圈的初速度减小并斜向下抛出,则套圈的水平分速度将更小,竖直方向上由于具有了向下的初速度,套圈在空中的运动时间将减小,从而使套圈的水平位移更小,不可能套中大人套中的奖品,故C错误;
D.如果适当增大初速度与地面的夹角,虽然套圈的水平分速度将更小,但是竖直方向上由于具有了向上的初速度,套圈在空中的运动时间将增大,从而使套圈的水平位移更大,因此有可能套中大人套中的奖品,故D错误。
故选D。
5.纵波也可以发生干涉现象。图甲是可以使轻质泡沫颗粒悬浮的声悬浮仪,上、下两圆柱体间的两列振幅相同的同频超声波相遇发生干涉现象。泡沫颗粒能在振幅几乎为零的点附近保持悬浮状态。以上、下两波源的连线为x轴,轴上两列超声波的叠加情况可简化为图乙所示,实线表示振动加强点的位置,虚线表示振动减弱点的位置。已知这两列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均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动加强点的质点,位移始终最大
B.泡沫颗粒能悬浮在的M点附近
C.该声悬浮仪发出的超声波频率为
D.增大该声悬浮仪所发出的超声波频率,泡沫颗粒可悬浮的点的个数增加
【答案】D
【详解】A.振动加强点的质点,其振幅最大,可仍做周期性的振动,因此位移不是始终最大,A错误;
B.的M点是振动加强点,泡沫颗粒在该点附近振动剧烈,不能悬浮在M点附近,B错误;
C.由图乙可知,相邻两振动加强点(或相邻两减弱点)之间的距离为0.50cm,因此两波的波长为,由于波速为,因此波的频率为,C错误;D.增大该声悬浮仪所发出的超声波频率,则超声波的波长减小,则在相同的距离内振动减弱点的个数增加,因此泡沫颗粒可悬浮的点的个数增加,D正确。
故选D。
6.如图所示,狭缝及平面镜M均与虚线所在水平面平行放置,用蓝光垂直照射狭缝,可以在光屏上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看到的条纹是不平行的
B.看到的条纹间距不相等
C.若将蓝光换成红光,看到的条纹间距变小
D.若将平面镜M向上平移到虚线处,看到的条纹间距变大
【答案】D
【详解】AB.狭缝与其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和等效为相干光源,在光屏上出现干涉条纹,条纹平行且等间距,AB错误;
C.若将蓝光换成红光,光的波长变长,根据知,条纹间距变大,C错误;
D.若将平面镜向上平移到虚线处,与之间的距离变小,则条纹间距变大,D正确。
故选D。
7.操场上两同学练习排球,在空中同一水平直线上A、B两点处分别把1、2相同的两球同时击出,A做平抛运动,B做斜抛运动,两球的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如图,轨迹交于P点,P是AB连线中垂线上一点,球1的初速度为v1,球2的初速度为v2,不考虑排球的旋转,不计空气阻力,两球从抛出到P点的过程中( )
A.单位时间内,1球速度的变化大于2球速度的变化
B.两球在P点相遇
C.2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小于v1
D.1球动量的变化大于2球动量的变化
【答案】C
【详解】A.由于两球的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所以单位时间内,1球速度的变化等于2球速度的变化,故A错误;
BC.若两球在P点相遇,下落的高度相同,则运动的时间相同,对1球,有,,对2球,有,,由此可知,,所以1球先经过P点,两球不会在P点相遇,2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小于v1,故B错误,C正确;
D.根据动量定理可得,由于,所以1球动量的变化小于2球动量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8.我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发射过程采用了椭圆形转移轨道,如图所示为发射变轨简图。已知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探测器需在地球运行至一个预先设定的位置A时发射,该位置也是椭圆形转移轨道的近日点,在此位置探测器通过火箭点火实施变速,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沿此轨道到达远日点B再次变速进入火星公转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探测器由A点大约经0.7年才能抵达B点
B.探测器由A点大约经0.9年才能抵达B点
C.为完成变轨,探测器在A点需要加速,在B点需要减速
D.为完成变轨,探测器在A、B两点均需要减速
【答案】A
【详解】AB.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则有,年,所以,从A点抵达B点的时间年,A正确,B错误;
CD.为完成变轨,在A需做离心运动,上升至更高的轨道上,到达B点,继续加速,上升至更高的火星公转轨道上,因此在A、B两点均需加速变轨,CD错误。
故选A。
9.如图甲所示是电机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机正对放置,用直杆连接两个电机的转轴,电机与电源相连,电机与毫安表相连。先闭合开关,再闭合开关,发现毫安表指针发生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机相当于发电机
B.毫安表指针会在中央零刻度的左右晃动
C.闭合开关瞬间,电机转动变快,其线圈发热明显
D.将电机和的磁极N、S都交换,毫安表的指针偏转方向不变
【答案】D
【详解】A.由于所在电路中有电源,且当开关闭合后会转动,说明是电动机,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制成的,故A错误;
B.由于与用转轴相连,当转动时会带动转动,而当转动时,闭合开关,与串联而构成闭合的毫安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是发电机,发电机内部有磁场和线圈,在的带动下,内部线圈将会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在其所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因此毫安表发生偏转,但在稳定转动的情况下,毫安表指针不会在中央零刻度的左右晃动,毫安表显示的是感应电流的有效值,若是稳定转动,则其指针将稳定的指在某一刻度,故B错误;
C.闭合开关瞬间,电机转速将降低,电流增大,其线圈发热明显,故C错误;
D.将中的磁极N、S交换,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的转动方向将与原来反向,若同时将中的磁极N、S交换,则在带动下转动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发生变化,毫安表的指针偏转方向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0.202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研制的电磁弹射实验装置启动试运行,该装置在地面构建微重力实验环境,把“太空”搬到地面。实验装置像一个“大电梯”,原理如图所示,在电磁弹射阶段,电磁弹射系统推动实验舱竖直向上加速运动至A位置,撤除电磁作用。此后,实验舱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后返回A位置,再经历一段减速运动后静止。某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在上述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忽略阻力,实验舱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为4s,实验舱的质量为500kg。他根据上述信息,取重力加速度,做出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舱向上运动的过程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实验舱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0m/s
C.向上弹射阶段,电磁弹射系统对实验舱做功大于
D.向上弹射阶段,电磁弹射系统对实验舱的冲量等于
【答案】C
【详解】A.实验舱在电磁弹射阶段处于超重状态,在竖直上抛阶段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
B.实验舱在电磁弹射结束后开始竖直上抛时的速度最大,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该速度为,选项B错误;
C.在向上弹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所以,选项C正确;
D.在向上弹射过程中,根据动量定理有,所以,选项D错误。
故C正确。
11.如图将直角△ABC上,AB两点分别固定放置电荷量为Q和的正电荷,AC边长为l,在C点放置一点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电荷,已知q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全国新课标卷)2024年高考冲刺押题卷03 (新情景题)(全解全析),共13页。
这是一份物理(全国新课标卷)2024年高考冲刺押题卷01 (新情景题)(全解全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高考物理最后一卷(新情景题)(江苏卷06)(全解全析),共15页。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