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浙江省杭州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卷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735942/0-171575354324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8,浙江省杭州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卷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735942/0-17157535432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8,浙江省杭州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卷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735942/0-171575354330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8,浙江省杭州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卷
展开
这是一份128,浙江省杭州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试卷首页的指定位置写上姓名和座位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5.如需画图作答,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图形线条描黑。
本卷中可能涉及的相对原子质量如下:H-1 C-12 O-16 N-14 F-19 S-32 C1-35.5 I-127 K-39 Na-23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水分子B. 氦原子
C. 电流表D. 耳朵
【答案】C
【解析】
【详解】A、此图是水分子结构模型,故不符合题意;
B、此图是氦原子结构模型,故不符合题意;
C、此图为电流表的标志,不是模型,故符合题意;
D、此图为耳朵的结构模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 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 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 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答案】B
【解析】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详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与分子之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而分子质量、大小不发生变化,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不存在静止状态,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 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如图所示,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了梳理,下列选项中与、、相对应的是( )
A. 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 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 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 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是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b是原子核,c是核外电子,观察选项,故选A。
4.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矿泉水、氧化镁、空气B. 金刚石、冰水混合物、石灰石
C. 木炭粉、水银、不锈钢D. 氮气、过氧化氢、氯酸钾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氧化镁属于化合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属于单质,冰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化合物;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C、木炭粉属于混合物,水银属于单质,不锈钢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氮气属于单质,过氧化氢、氯酸钾都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 据报道铅(Pb)污染是目前土壤无机污染中较为严重而且广泛存在的问题。长期暴露于低浓度铅污染环境可以严重影响儿童的成长和神经功能,包括智力发育。符号“Pb”不能表示
A. 铅元素B. 金属铅C. 一个铅原子D. 一个铅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单独的一个元素符号可表示该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Pb是铅的元素符号,可表示铅元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Pb是铅的元素符号,铅属于金属元素,金属单质的化学式可用元素符号表示,Pb可表示金属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单独的一个元素符号可表示该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Pb是铅的元素符号,可表示一个铅原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Pb是铅的元素符号,铅由原子构成,Pb不能表示一个铅分子,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硫酸钾 K2SB. 氩气 Ar2C. 氯化亚铁 FeCl2D. 氧化镁 MgO2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单质与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详解】A.硫酸钾的化学式为:K2SO4,故错误;
B.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构成的,氩气的化学式为:Ar ,故错误;
C.氯化亚铁的化学式为:FeCl2,故正确;
D.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故错误。
故选C。
7. 氚也是一种氢原子,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如图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氚也一种氢原子,所以氚原子中有1个质子,1个电子和2个中子,故选A。
8. 下列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中,能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前五种元素是:O、Si、Al、Fe、Ca,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9. 甲、乙、丙三椭圆分别代表科学中的某个概念、某种属性或某类物质。下列能构成图示关系的是( )
A. 甲是氕、乙是氘、丙是同位素B. 甲是质子、乙是原子核、丙是原子
C. 甲是单质、乙是化合物、丙是纯净物D. 甲是细胞、乙是器官、丙是组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是氕、乙是氘,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关系,图示关系不正确,故A错误;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图示关系正确,故B正确;
C、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一定属于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图示关系错误,故C错误;
D、器官是由各种细胞或组织构成的,细胞是生物学中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图示关系不正确,故D错误。
故选B。
10. 南京理工大学化学院研究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N5-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NaN5·3H2O一种化合物
B. NaN5·3H2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 NaN5·3H2O中每个N5-中共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
D. NaN5·3H2O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过程23+7×5+3×(1×2+16)=11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N5·3H2O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此选项正确;
B. NaN5·3H2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此选项正确;
C. NaN5·3H2O中每个N5-中共含有7×5=35个质子,由于每个N5-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每个N5-中36个电子,此选项正确;
D. NaN5·3H2O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过程23+14×5+3×(1×2+16)=147,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1. 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处于同一族B. H与He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C. 表中②所代表元素是金属元素D. Na的核外电子数是11个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列,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①和②处于同一周期,此选项错误;
B.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H与He属于不同的元素,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此选项错误;
C. 表中②所代表元素是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
D. N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1位,质子数为11,因为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核外电子数是11个,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2. 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R2+是指在原子中失去了两个电子,带了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设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Y,则由关系式:Y-2=x,所以Y=x+2,又因为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m-(x+2)=m-x-2。故选C。
13. 原子结构模型是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下列有关图①②③④所示的四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葡萄干面包模型 ②分层结构模型 ③电子云模型 ④行星模型
A. 汤姆生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
B. 如图②模型波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
C. 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的图④模型
D. 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②④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蛋糕模型,他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选项正确;
B、1913年波尔提出波尔模型,他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选项正确;
C、1911年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星模型,认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选项正确;
D、现代的科学家提出了电子云模型,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四种模型的正确的排列是①④②③,选项错误,故选D。
14. 如图所示,甲模型表示失去一个电子的钠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乙模型表示失去两个电子的镁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则丙模型可以表示的化学式是( )
A. FeCl3B. Fe2S3C. H2SD. MnO2
【答案】B
【解析】
【详解】甲模型表示失去一个电子的钠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乙模型表示失去两个电子的镁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由图可知,凹角和凸角的模型分别表示阳离子、阴离子,则丙是由两个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3个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构成,故选B。
15. 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下列对于X、Y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X、Y的原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B. 两种离子共有20个质子
C. X、Y的原子核内各有10个质子D. X的核电荷数小于Y的核电荷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A、X2+离子、Y2-离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X2+离子是由X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Y2-是由Y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能确定X、Y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2、8,错误;
B、由A选项的解析可知,X、Y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2、8,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它们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12、8,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核内质子数不变,则两种离子的质子共有20个,正确。
C、由B选项的解析,两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12、8,错误。
D、由B选项的解析,X、Y两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12、8,X的核电荷数大于Y的核电荷数,错误。
故选B。
16. 根据CaCl2、Ca(ClO)2、X、KClO3、HClO4 的排列特点,X物质应是( )
A. Cl2B. HClC. HClOD. HClO2
【答案】D
【解析】
【分析】Ca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a(Cl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HClO4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可以看出是按照Cl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则x中Cl元素的化合价应+1<x<+5。
【详解】A、Cl2为单质,其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错误;
B、氢元素显+1价,设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0,则x=-1价,故错误;
C、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0,则y=+1价,故错误;
D、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H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z+(-2)×2=0,则z=+3价,故正确。
故选D。
17. 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2H:2个氢元素B. CO2: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C. 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D. H2O:一个水分子中有一个氢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中的“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C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中的“2”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8. 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已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R的化学式为( )
A. C5H10O2B. C6H14O4C. C5H10O5D. C6H12O6
【答案】C
【解析】
【详解】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含氧元素为:1-40%-6.7%=53.3%,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xHyOz,则12x:y:16z=40%:6.7%:53.3%,且12x+y+16z=150,所以x =5,y =10,z ≈5,则R的化学式为C5H10O5,故选C。
19. 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一个氧原子实际质量的算法正确的是( )
A. (1.993×10-26kg)÷16×12B. (1.993×10-26kg)÷12×16
C. (1.993×10-26kg)×12D. (1.993×)10-26kg)×16
【答案】B
【解析】
【详解】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设一个氧原子实际质量为x,则,则x=(1.993×10-26kg)÷12×16。
故选B。
20. 在FeO、Fe2O3、Fe3O4三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A. 2:3:6B. 12:8:9C. 6:9:8D. 1:3:4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三个化学式可知,铁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2、3,则求得最小公倍数为6,得到如下关系式:6FeO、3Fe2O3、2Fe3O4,即三种化合物中,含有等质量的铁。
【详解】根据最小公倍数法求得:6FeO、3Fe2O3、2Fe3O4,即三种化合物中,含有等质量的铁,由题意可知,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就是氧原子的个数比,即为6:9:8。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6分,第21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
21. 根据物质化学式的写法规则书写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金属铁:________②氯气:________③三氧化硫:________
④碘单质;________⑤碳酸钠:________⑥氢氧化铝:________
【答案】 ①. Fe ②. Cl2 ③. SO3 ④. I ⑤. Na2CO3 ⑥. Al(OH)3
【解析】
【详解】①铁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读元素符号的名称,其化学式为Fe;
②氯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读作“氯气”,其化学式为:Cl2;
③三氧化硫中,硫元素显+6价,氧元素显-2价,可表示为:SO3;
④碘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读元素符号的名称,其化学式别为:I;
⑤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可表示为:Na2CO3;
⑥氢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氢氧根显-1价,可表示为:Al(OH)3。
22.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
(1)请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画出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________。
(2)能保持丙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填“分子”、“原了”或“离子”)。
【答案】 ①. CO ②. ③. 分子
【解析】
【详解】(1)根据不同颜色的球代表的原子可知,甲物质的1个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化学式为CO;丁物质为氢气,1个分子中有2个H原子,则微粒的微观示意图为;
(2)1个丙分子是由两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丙物质为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能保持丙物质(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
23. 衢州市志棠镇有很多含丰富硒(Se)土壤资源,盛产富硒(Se)件白莲。因为人体摄入适量的硒(Se)有助于抗氧化、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所以富硒(Se)产品极受市场欢迎。富硒产品中的“硒”指的是________(选填“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硒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9,则一个硒原子中含有中子________个,富硒产品中硒元素存在于K2SeO4中,其硒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
【答案】 ①. 元素 ②. 45 ③. +6
【解析】
【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富硒产品中的“硒”指的是元素;
已知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9,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一个硒原子的中子数为79-34=45;
在K2SeO4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
24. 已知原子中: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表示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质量数可用符号表示。现有五种微粒:、、、、其中有________种元素,________和互为同位素,________和_________的中子数相同且不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答案】 ①. 3 ②. ③. ④.
【解析】
【分析】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为一种元素;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详解】的质子数为19,质量数为40,那么该原子的中子数:40-19=21;的质子数为19,质量数为39,那么该原子的中子数:39-19=20;的质子数为18,质量数为40,那么该原子的中子数:40-18=22;的质子数为19,质量数为40,那么该原子的中子数:40-19=21;的质子数为20,质量数为40,那么该原子的中子数:40-20=20;所以共有3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和的质子数不同,但中子数都是20。
25. 如图甲是钠和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乙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过程图。据此回答:
(1)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2)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中,钠原子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微粒符号)。
【答案】 ①. 质子数不相同 ②. 失去 ③. ④.
【解析】
【详解】(1)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相同。
(2)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中,由于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所以钠原子失去电子,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和。
26.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在锂电池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吉野彰等三位科学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相关信息,可知锂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是________。
(2)图乙表示锂原子转变为锂离子的过程,锂离子符号可表示为________。
【答案】 ①. 3 ②. Li+
【解析】
【详解】(1)根据甲图可知,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根据核电荷数=原子序数,锂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3;
(2)根据乙图可知,锂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得到锂离子,因此锂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符号为: Li+。
27. 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如图所示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_(画图)。
(2)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选填“质子”、“原子”或“分子”)。
(3)结合该图,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C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
【答案】 ①. ②. 分子 ③. 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解析】
【详解】(1)由A→B是分子的分开过程,B中应该是原子数目与A中的相同,故应补充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相关粒子图形为:;
(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氮分子和氧分子;此变化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氮原子和氧原子;
(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由A到C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每空2分,共32分)
28. 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方法。
1934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质子数为92,元素符号为U),得到了一种质量增加的原子,他公开宣布发现了93号元素,被科学界认可,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在重复费米的实验后,发现费米实验中得到的是56号钡元素,并用图示模型来定义这一变化。费米知道后,立即重复哈恩的实验,结果证实自己错了,费米坦率地检讨并纠正了错误。
(1)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不可能增加铀原子的________数,所以得不到93号元素。
(2)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
A.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
B.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
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答案】 ①. 质子 ②. ABC
【解析】
【详解】(1)93号元素的一个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92号的铀元素的一个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而用不带电荷的中子轰击铀原子,不可能增加铀原子的质子数,故填质子。
(2)A 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才能够发现前人的不足,才能有所发展,选项正确;
B 科学知识的获得是人类在无数的实验中一点一点得到、积累形成的,所以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选项正确;
C 科学的认识是人类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改正错误中得到的,即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选项正确,故填ABC。
29. 卢瑟福用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你根据原子结构知识分析现象1产生的原因:________。
(2)通过该实验的上述三种现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________。
【答案】 ①. 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核体积很小 ②. 不能 ③. 质子
【解析】
【详解】(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方向就可以顺利穿过,是因为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所以产生现象1产生的原因是: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核体积很小。
(2)通过该实验的上述三种现象,可以证明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方向就可以顺利穿过 ,是因为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体积很小。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而α粒子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说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变成了8个,所以打出了一个质子,故填:质子。
30. 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
①绝大多数ɑ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ɑ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ɑ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1)史料一中汤姆生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的推测依据是____________。
(2)根据ɑ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ɑ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____________。
A.B.C.D.
(3)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____。(可多选)
A.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
C.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答案】 ①. 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②. A ③. AD
【解析】
【详解】(1)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但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所以可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
(2)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所以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且是很少被弹回,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据图可知:图A正确;
(3)A、汤姆生、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故说法正确;
B、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在当时是认为正确的,而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部分观点是正确的,故说法错误;
C、玻尔的原子模型的建立并没有达到完美的境界,故说法错误;
D、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故说法正确;
故选AD。
31. 隔夜菜是否能吃,取决于隔夜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因为大部分食物含有硝酸盐,而空气中的某些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食物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食物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增加食物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且熟食更适合某些微生物的生长。
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研究:
实验一:将烧熟的菜盖上保鲜膜,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然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数据如下表:
实验二: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mg/kg。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价。
(2)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________。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________。
(4)炒菜过程中,食物温度一般能达到100℃或以上,你认为在炒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持续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3 ②. 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 ③. 低温和密封 ④. 不会 ⑤. 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
【解析】
【详解】(1)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2)×2=-1,则x=+3,故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2)根据表中的数据、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可知,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
(3)由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应低温和密封保存;
(4)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但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故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会增加。
32. “用微观的钥匙开启宏观问题之门”是化学学科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而构建模型又常常是我们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下列各组微观模型图回答问题:
(1)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如图甲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2)如图乙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从图丙中选出应该添加在“?”处的微观模型示意图________(选填“A”、“B”、“C”或“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
【答案】 ①. ①②④③ ②. C ③. 2:1##1:2
【解析】
【详解】(1)水电解的过程中,水分子先被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两两自相结合形成氢分子,同时氧原子两两自相结合形成氧分子,氢分子构成氢气,氧分子构成氧气,所以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④③,故填①②④③。
(2)由图可知,反应前图中有3个氮原子和3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3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处含有2个氧原子,为C,故填C;
由图可知,图中2个一氧化氮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氮分子,则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故填2:1或1:2。
四、计算题(第33题8分,第34题6分,第35题4分,第36题6分,木大题共24分)
33.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碘盐”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碘酸钾(Kl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价。
(3)碘酸钾(Kl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4)通过计算说明,上述“加碘食盐”1000g中含碘酸钾的最低质量为多少毫克?
【答案】(1)混合物 (2)+5
(3)59.3% (4)33.7
【解析】
【小问1详解】
“食用碘盐”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小问2详解】
碘酸钾(KlO3)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
【小问3详解】
碘酸钾(Kl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9.3%。
【小问4详解】
“加碘食盐”1000g中含碘酸钾的最低质量为:20 mg÷59.3%≈33.7 mg。
34. 诺氟沙星(化学式:C16H18FN3O3)是一种常见的消炎药,诺氟沙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9。
(1)诺氟沙星中C、H、O、N四种元素的质量比C:H:O:N=________。
(2)经测定,小华因为肺炎连续服用该药一个疗程,共摄入2.8克氮元素。设所摄取的氮元素均以尿素[CO(NH2)2]形式排出体外,则她要排出多少克尿素才能将因服用该药而摄取的氮元素完全排尽?
【答案】(1)32:3:8:7
(2)排出尿素的质量为2.8g÷×100%=6g,
答:需要排出尿素的质量为6g。
【解析】
【小问1详解】
诺氟沙星中C、H、O、N四种元素的质量比=(12×16):(1×18):(16×3):(14×3)=32:3:8:7;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35. 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称“Vc”)就会患坏血病,如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药片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维生素C“化学式”部分残缺,用“C6H8On”表示。
(1)如果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服用“维生素C”药片,每天可以补充维生素C的质量为________mg。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则维生素C化学式中n为________。
【答案】(1)60; (2)6;
【解析】
【小问1详解】
如果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服用“维生素C”药片,每天可以补充维生素C的质量为:3×2×100mg×10%=60 mg。
【小问2详解】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则维生素C化学式中n为:(176-12×6-1×8)÷16=6。
36. 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化学式为C6H13O5N,是防止心血管病发生的常用药物,具有抗血栓防止心肌梗塞等作用。
(1)人体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机制,健康人的体温一般为________℃左右。阿司匹林进入循环系统后,可作用于脑干巾(下丘脑)的________中枢,引发身体产热或散热的反应,因此有退烧作用。
(2)若每片药剂含C6H13O5N的质量分数为90%,某成人每天服用此药物2片,该成人每天从药物中摄入N元素多少毫克?(请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假设药片其它成分中不含N元素)
【答案】(1)37,体温调节
(2)解:C6H13O5N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13+16×5+14=179
该成人每天从药物中摄入N的质量=100毫克×2×90%××100%≈14.1毫克
答:该成人每天从药物中摄入N的质量为14.1毫克。
【解析】
【详解】(1)健康人的体温一般为37℃左右,故填37;
阿司匹林进入循环系统后,可作用于脑干巾(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发身体产热或散热的反应,因此有退烧作用,故填体温调节。
(2)见答案物质
甲
乙
丙
丁
化学式
?
C
H2O
H2
微观示意图
?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3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碘盐
配料:氯化钠、碘酸钾(K1O3)
含碘量:(20~30) mg/Kg
保质期: 18个月
食用方法:勿长时间炖炒
说明书
药名:阿司匹林肠溶片
规格: 100毫克/片
功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
用法:口服,饭前用适量水送服
用量:每天1-3片,遵医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育才中学中考一模科学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本试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公益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203,浙江省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