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65份)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十七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十七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3页。
(2023·高考江苏卷)据淮关税收统计,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石之多。此外,每年由海路从山东半岛和东北输入江南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的大豆和豆饼。上述史实反映了乾隆年间(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
C.北方粮食亩产量国内领先
D.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
解析:选A。根据材料“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石之多”“每年由海路从山东半岛和东北输入江南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时,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手工业较北方发达,需要较多大豆和豆饼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因此北方生产的大豆、豆饼就大量运输至南方,A项正确。材料还提及了运河运输,不能说明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北方粮食亩产不及南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排除D项。
命题点2 明代社会的思想观念
(2023·高考全国甲卷)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 )
A.“百姓日用即道”
B.“心外无物”
C.“存天理,灭人欲”
D.“工商皆本”
解析:选A。据题干信息可知,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圣人之学”,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真理,与“百姓日用即道”相契合,故A项正确。“心外无物”,强调的是向内心探求理,理在内心,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D项是黄宗羲的主张,其反对重农抑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命题点3 明代文化发展的特征
(2022·高考北京卷)下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该图可以佐证明代( )
A.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技术
B.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
C.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
解析:选C。据材料“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及图可知,编刻者画像印在版画上,上下左三处配以刻书堂名、书名,以及本书主要内容,构成了一幅很好的图书形象广告,塑造了品牌,即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故选C项。唐代就已经出现雕版印刷技术,排除A项;材料是明代刻本书籍的广告,与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无关,排除B项;“摆脱”说法过于绝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命题点4 明朝高产经济作物的传入
(2024·揭阳高三期中)明末《金薯传习录》描述番薯道:“世俗趋利,未有不籴贱而粜贵者也。惟于薯,则随掘随卖,周流以济食,无所积屯。即或切而为钱,屑而为米,干之亦可以兴贩于四方……”这说明番薯的传入( )
A.增加了财政收入
B.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C.解决了饥荒问题
D.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番薯除能吃以外,还可以“切而为钱,屑而为米,干之亦可以兴贩于四方”,做成各种番薯制品贩卖,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政府财政的增减,排除A项;“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生态环境的改善,排除D项。
命题点5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4·肇庆统考一模)明中后期至清初,出版的有关辨银、秤银的书籍增多,例如《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商旅门银色》《辨银谱》《银谱》《平秤市谱》《辨银谱总论》《幼学杂字银色门》等。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 )
A.白银货币化带来新问题
B.商品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C.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D.赋役折银损害商人利益
解析:选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中后期,在货币白银化过程中出现了“伪银流通”的经济现象,这不利于商品货币经济的良性发展,但很快社会上就出现了一些识别伪银的书籍,这折射出当时商品经济获得长足发展,B项正确。明朝中后期,货币白银化过程中出现了“伪银流通”的经济现象,确实带来了白银流通的问题,但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赋役折银对商人利益的影响,排除D项。
命题点6 明清时期思想的发展
(2024·深圳高三月考)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士农工商四民异业而同道”;学者焦竑批评世人“自世猥以仁义、功利歧为二途,不知即功利而条理之乃义也”;思想家李贽则提出人之有私、为私乃是“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臆说也”。这些观点( )
A.表明了国民道德水准的低下
B.瓦解了理学对社会的束缚
C.冲击了儒家的正统义利观念
D.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解析:选C。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等学者都指出求利就是义和理的体现,这冲击了正统儒家一直强调的重义轻利思想,C项正确。材料中几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国民道德水平无关,排除A项;明清时期,理学仍是官方哲学,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其背景,D项表述因果倒置,排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0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明朝农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做法,《明神宗实录》载,下表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言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复习练习题,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们评说昆曲时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