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 默写
(1)苟利社稷,____________。(《左传·昭公四年》)
(2)《木兰诗》中,既有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的矫健英姿,也有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木兰归家后恢复女儿身时梳妆的喜悦与兴奋,英雄气概与女儿情怀是木兰这一形象的一体两面。
(3)诗人眼中的“光”是动人心弦的优美风光:《竹里馆》中有“深林人不知,_______”的清幽之境,韩愈《晚春》中“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的惜春之情;诗人眼中的“光”还常投射到故国家园:岑参《逢入京使》中“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都凝聚着对故土的万千思念。
(4)____________,掀起万丈狂澜。(《黄河颂》)
【答案】 ①. 死生以之 ②. 万里赴戎机 ③. 关山度若飞 ④. 当窗理云鬓 ⑤. 对镜帖花黄 ⑥. 明月来相照 ⑦. 杨花榆荚无才思 ⑧.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⑨.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⑩. 惊涛澎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戎、鬓、帖、榆荚、凭、澎湃”等字词容易写错。
2. 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及鲁肃过寻阳( ) (2)尔安敢轻吾射( )
(3)旦辞爷娘去( ) (4)徐以杓酌油沥之( )
【答案】 ①. 到,等到 ②. 你 ③. 早晨 ④. 慢慢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理解句意,推断文言文实词含义。
(1)句意: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及:等,等到。
(2)句意: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尔:你。
(3)句意:早上辞别父母离开。旦:早晨。
(4)句意: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徐:慢慢地。
3. 翻译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答案】(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有一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眼看他射箭,很久也没离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重点字词:但:只是,仅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这里指历史。耳:罢了。
(2)重点字词:释:放下。担:担子。立:站立。睨:斜着眼睛看。之:陈尧咨射箭。久:很长时间。去:离开。
4. 下列词语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取缔(dì) 嗥(há)鸣 模样(mú) 妇儒(rú)皆知
B. 殷(yān)红 烦燥(zà) 什物(shí) 酣(hān)然入梦
C. 亘古(gèn) 呜咽(yè) 晌(shǎng)午 锲(qì)而不舍
D. 膝盖(xī) 污秽(huì) 田垄(lǒng) 鲜(xiǎn)为人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妇儒皆知——妇孺皆知;
B.烦燥——烦躁;
C.锲(qì)而不舍——qiè;
故选D。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对于作文中的错别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无伤大雅。
B. 从“东方红一号”到“天问一号”,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绩!
C. 小明同学的眼神扑朔迷离,让人捉摸不透他到底在想什么。
D. 工商和卫生部门联合执法,一举查获了不良商家沥尽心血制作的鸭血300余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
A.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此处表示同学们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病句不重视,但其实该词更适用于观点或建议的不认同,而非对错误的忽视,所以使用不恰当;
B.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此处形容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让世界改变了以往的看法,使用正确;
C.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此处用来描述眼神,虽然有文学修辞效果,但通常这个成语不直接用来形容人的神态,更常用于描述事件或情况的复杂,因此使用不准确;
D.沥尽心血:比喻用尽心思。这是一个褒义词,但此处用来形容不良商家制作鸭血的过程,显然使用对象错误,不符合语境;
故选B。
6.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正确的。
B. 淄博烧烤“火”了之后,政府抓住契机,千方百计增加百姓收入,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这句话没有语病。
C.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
D. “我一把就把车把扭过来了。”——这句话中加点词的词性依次是量词、介词和名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综合理解和运用。
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理念”或“思想”等词语;
故选B。
7.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中国传统的情感抒发以间接抒情为主。《黄河颂》中“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一句属于直接抒情。
B.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C. “气冲斗牛”的“斗”“牛”都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二十八星宿是我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
D. 《阿长与〈山海经〉》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该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有误。《阿长与〈山海经〉》并非选自小说集《呐喊》,而是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故选D。
8. 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老山界》
(1)划线文段运用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烘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2)极富抒情性的语言,使读者如临其境。请你仿照划线句子,再写一句话,继续描摹耳朵里的声响:像______在______。
【答案】(1) ①. 比喻 ②. 排比
(2) ①. 示例:像溪流 ②. 在低低地吟唱/像狂风中的海鸥在呼喊/像远行的火车在鸣笛。(语言优美,并使用比喻修辞)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根据文段中“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一句,可以得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声音分别比喻为“春蚕咀嚼桑叶”、“野马奔驰”、“山泉呜咽”和“波涛澎湃”,将抽象的声音具体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各种声音的特点。连续四个比喻句,结构相似,形成了排比,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突出了声音变化多端、难以捉摸的特点,同时也烘托了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下仍能保持乐观主义精神的形象。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保持与原句结构一致,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同时应与前文的环境氛围——山谷的寂静和寒气逼人相符。
示例:像小提琴在轻轻拨动琴弦/像落叶在林间低语/像雨滴在瓦砾上跳跃。
9. 读《骆驼祥子》,品人生百味。
(1)文中的“她”是______,下列关于“她”的情节,请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列( )
她的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她有点疲乏;被这一激,又发着肝火,想不出主意,心中很乱。她不能就这么窝回去,心中乱也得马上有办法。顶不妥当的主意也比没主意好,她向来不在任何人面前服软!好吧,爽性来干脆的吧,好坏都凭这一锤子了!“今儿个都说清了也好,就打算是这么笔账儿吧,你怎样呢?我倒要听听!这可是你自己找病,别说我有心气你!”
①掏钱买车 ②假装怀孕 ③“下嫁”祥子 ④和父亲彻底吵翻
A.④②③①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④①③
(2)下列对《骆驼祥子》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祥子将车视若生命,被当兵的捉去时,他不在乎身体受伤,却因为车被抢而伤心;逃跑后他心里一直盘算着卖掉马匹买车。
B. 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所以祥子只做四天就不干了。
C. “……凡是有人出钱的事儿他全干。三毛也好,两毛也好,他乐意去打一天旗子随着人群乱走,他觉得这无论怎样也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这里写出了祥子的勤俭精明。
D. 祭灶这一天,祥子被侦缉队的一个人跟上了,这个人是孙侦探,他把祥子辛辛苦苦攒的准备买车的钱敲诈走了。
(3)下面是小文做的读书笔记,请你帮他补全批注内容。
【答案】(1) ①. 虎妞 ②. C (2)D
(3)冷漠自私,对他人的苦难和不幸冷眼相待、蛮横凶狠。(意近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第一空,根据“她的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她有点疲乏;被这一激,又发着肝火,想不出主意,心中很乱”等可知,“她”是一个性格鲜明且情绪容易显露在外的女性。再结合“她不能就这么窝回去,心中乱也得马上有办法。顶不妥当的主意也比没主意好,她向来不在任何人面前服软!”可知,这一描述揭示了“她”的坚强与不服输的性格,这与《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形象高度吻合。
第二空,根据《骆驼祥子》及文段内容可知,虎妞为了和祥子结婚,假装自己怀孕,第一个情节是②假装怀孕;然后,她为了爱情在刘四爷的生日宴上和刘四爷即她的父亲闹翻了,所以第二个情节是④和父亲彻底吵翻;接着,她最终如愿嫁给了祥子,所以第三个情节是③“下嫁”祥子;最后,婚后,虎妞给祥子100元钱,买下了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所以最后一个情节是①掏钱买车;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对《骆驼祥子》内容的理解.
A.有误,祥子被当兵的捉去时,他牵了三匹骆驼逃出来,而不是马匹;
B.有误,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杨先生,他的太太和二太太都对祥子不太友好,不让仆人休息,拼命地使唤他们,所以祥子只做四天就不干了;
C.有误,这段描述的是在小福子死后,祥子堕落的状态,他已经失去了之前的勤劳和进取心,变得懒散、得过且过,而非勤俭精明;
故选D。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性格分析与文章主题探究。
联系原文“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可知这是对坐车人的语言描写;联系“跺着脚喊”可知是对他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面对“车夫在水里挣命”和避避雨再走的合理要求,坐车人冷漠、麻木、缺乏同情心,只考虑自己,不管他人。这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写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不把车夫这样的底层劳动者当人的现状,表现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
二、阅读与鉴赏(33分)
(一)(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①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岸。
10. 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小诗写的是夏天大雨之后,城南野外的自然风光。笔调轻快,写景如画,格调超逸,清新隽永。
B. 第二句写了山,平时不怎么引人注意的峰峦忽然错乱纷出,扑面而来,争高竞秀,生机蓬勃。
C. 第三句写昔日绚丽似锦的桃李之花经受不住暴雨袭击的考验,已经零落殆尽,结束了一年一度的短暂青春,在本诗中桃李之花喻指昙花一现的人物。
D. 诗人以富于哲理的胸怀表达了世间万物各自都有自己的兴衰:横塘不会一成不变,河水不会低沉依旧,山峦不能尽占青睐,桃李不能灼灼不谢,小草不会永远沉寂。
11. “惟有青青草色齐”一句是作者的神来之笔,请赏析“齐”字的妙处。
【答案】10. A 11. 齐,是整整齐齐的意思,是说草一样的齐整,一样的翠绿;沁着水珠的草地鲜亮碧绿,充满生机,赞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夏天大雨之后”理解有误,应为“春日大雨之后”,由“桃李花开”可知是春天;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根据“惟有青青草色齐”这句诗中的“齐”字,可知,它形象地描绘了雨后小草的翠绿和生机勃勃。这个字不仅表达了小草生长得整整齐齐,颜色鲜亮,而且还隐含着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在暴雨过后,桃李之花已经凋零,但青草却依然繁茂,这种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小草的坚韧和生命力。因此,“齐”字的运用在这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首诗更加富有哲理和韵味。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甲】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宋之钟弱翁①,为某县之令。钟弱翁所至,好贬驳榜额②字画,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为重书之。而其书实不工,人皆苦之。尝过庐陵一山寺,有高阁壮丽。弱翁与僚属部曲拥立,望其榜,曰“定惠之阁”,旁题姓名漫灭③。弱翁放意称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视,乃鲁国颜真卿书。弱翁顾谓客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即令刻石。传者以为笑。
(摘自《宋人轶事汇编》,有删改)
【注释】:①钟弱翁:原名钟傅,字弱翁,宋朝官员。②榜额:楹联与匾额。③漫灭:模糊不清。
1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尝过庐陵一山寺( ) (2)弱翁顾谓客曰( )
13.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放意称谬,使僧梯取之。
14.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鲁国颜真卿书B. 以钱覆其口 传者以为笑
C. 但微颔之 为某县之令D. 而钱不湿 而其书实不工
15. 【甲】【乙】两文中的陈康肃和钟弱翁都认为自己在某一领域颇有造诣。陈康肃的本领体现为“______”(用原文回答),而钟弱翁书法的真实水平是“______”(用原文回答)。
【答案】12. ①. 曾经 ②. 回头,回头看
13. 弱翁就肆意地说榜文的缺点,让一个寺僧用梯子取下匾额。 14. D
15. ①. 善射(或发矢十中八九) ②. 书实不工(或书实不工,人皆苦之)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曾经过庐陵的一座山寺。尝:曾经。
(2)句意:弱翁回头对客人们说。顾:回头,回头看。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重点字词:放意:随意、随便。称:指出,认为。谬:错误。使:派遣、命令。僧梯:指用梯子的僧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一词多义。
A.副词,于是,就/动词,是;
B.介词,用/介词,把;
C.代词,这件事/结构助词,的;
D.相同,连词,表示转折;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文内容的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
根据《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可知陈康肃在射箭技艺方面有很高造诣,原文直接体现他本领的句子是“善射”或“发矢十中八九”。
根据《宋之钟弱翁》“而其书实不工,人皆苦之”,可知钟弱翁书法实际并不精妙,原文直接反映他书法水平的句子是“书实不工”或“人皆苦之”。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摘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铜钱盖住它的(瓶子)口,慢慢地用勺子盛了油倒入葫芦中,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宋朝的钟弱翁,担任某县的县令。钟弱翁每到一处,就喜欢贬低批评匾额上的字和画,一定要将它们清除掉,然后提出新的创意,自己重新题写并立名。但他的书法实际上并不精湛,因此大家都因此而感到苦恼。他曾经路过庐陵的一个山寺,那里有一个宏伟壮丽的高阁。钟弱翁和随行的官员、部下一同围观这座高阁的匾额,匾额上写着“定惠之阁”,旁边的题写者姓名已经模糊不清。钟弱翁随意地批评这些字写得不好,让寺里的僧人搭梯子取下匾额,擦拭干净后再仔细查看,发现原来是鲁国的颜真卿所书写的。钟弱翁回头对客人们说:“像这样的书法,为什么不刻在石碑上呢?”于是他立刻命令人将这些字刻在石碑上。这件事后来被传开,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三)现代文阅读Ⅰ(9分)
活烈士
①“广义,听说你们县新建一个公园,是用你爸爸的名字命名的?”
②“是啊,老井,最近我正忙这事儿。”
③“过了这阵子,咱两家一定叙叙旧。”
……
④首次对话的两个人李广义、井兆方,他们的父亲分别是作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活烈士”——李玉安和井玉琢。
⑤近日,一段英雄后代的通话,带出了那段烽火岁月。
⑥1950年,在抗美援朝松骨峰阻击战中,只配备步枪、手榴弹的志愿军一个连,成功阻击了拥有飞机、坦克的敌方团。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不同版本里,提到了“烈士”李玉安和井玉琢,均与部队失去联系,被认定为牺牲。
⑦实际上,重度昏迷的李玉安被送回国,先后在黑龙江省一面坡兵站、中南军区陆军医院手术8次。出院时,李玉安坚持不让医院开具残疾证明,不想给组织添麻烦。
⑧被敌人燃烧弹严重烧伤的井玉琢住院一年多,伤愈后组织给他安排工作,他说自己没文化,选择回乡务农。两位“活烈士”回到黑龙江,隐功埋名,分别做起粮库工人和普通农民。
⑨两个自解放战争起分别立功10次、11次的战斗英雄,不愿说自己的故事。两位英雄的后人回忆,他们上学时读到《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李玉安”“井玉琢”的名字,都回家追问父亲“是不是课文里的英雄”,得到的回答都是,“不是我,重名重姓有的是。”
⑩而在工作岗位上,李玉安几乎年年都是粮库的先进工作者,井玉琢十几次被评为县、乡劳动模范。
⑪直到1990年,李玉安陪着想当兵的小儿子来到老部队,核实身份信息时,他被“发现”了。“活烈士”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井玉琢也被“带”出来了。
⑫魏巍急切地把李玉安请到北京,两人见面后潸然泪下,彻夜长谈。魏巍把自己的小说《东方》和一本散文集送给李玉安,并在扉页上写道:“过去我以为您成了烈士,今天才知道负伤后被救起了,这次我见到您非常高兴,祝您健康长寿,继续为人民作贡献。”
⑬1990年11月,李玉安、井玉琢两位“死”别40年的战友在哈尔滨相遇,他们一眼就认出对方,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很多人问两位老英雄:为啥有功不索?他们回答,和烈士比,我们不能讲功。
⑭在和平建设年代,当人民需要时,李玉安和井玉琢也一样挺身而出。20世纪90年代,巴彦县兴隆镇主街道需要翻建,一辈子不求人的李玉安响应建设指挥部号召,他不顾因枪伤落下的肺心病,走厂子、进商户,筹集数百万元。
⑮主街修起来了,李玉安却在1997年病逝。辞世前留下3条遗言:镇上还有3条路没修完,大家一定要齐心完成;荣誉属于战友们,军功章和证书交给组织;我死后,给魏巍这些老战友打个招呼。
⑯1998年,一直伤病缠身的井玉琢也去世了。
⑰这一次,他们是真的离去了。
⑱人们却没有忘却。
⑲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一处静谧的烈士陵园坐落在大山怀抱,这里安放着数十位烈士的遗骸、影像资料等,其中包含井玉琢。
⑳不久前,巴彦县不少中小学校的图书室里多出了一本深色封面的新书《遍地硝烟》,这本书囊括了英雄李玉安的一生。书的作者是兴隆二中副校长刘宝。他采访李玉安的亲朋和同事,最终写成了14万多字的长篇小说,目前已正式出版。
㉑“‘活烈士’精神值得更多人崇尚、捍卫,英雄从未离去。”刘宝说。
(选自新华社电,有删减)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通过对话,引出写作对象李广义和井兆方,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两位“活烈士”因身残和文化水平低,选择了隐功埋名,当了工人和农民。
C. 两位“活烈士”有功不索的原因是他们觉得立功的数量不足,只有十来次。
D. 两位“活烈士”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当人民需要时,他们一样挺身而出。
17. 结合语境,从用词的角度赏析第⑰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一次,他们是真的离去了。
18. 英雄从未离去,烈士精神永存。文章以“活烈士”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6. D 17. “真的”的意思是的确,这里强调了李玉安、井玉琢这一次离开了人世的事实,这与前面大家以为他们已经成为了烈士,但实际他们被救后隐姓埋名的情节相照应,“真的”用在这里饱含了作者对李玉安、井玉琢的离世感到遗憾痛心以及不舍。
18. “活烈士”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本文主要讲述了李玉安和井玉琢这两位“活烈士”的事迹,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活”与“烈士”的意思形成强烈的反差,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活烈士”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无私奉献、不畏牺牲、为国效力、服务社会的烈士们的高度赞美之情,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文章开篇通过对话,引出写作对象李广义和井兆方,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表述有误。文章开篇通过对话,引出的写作对象是李玉安和井玉琢,不是李广义和井兆方;
B.“两位‘活烈士’因身残和文化水平低,选择了隐功埋名,当了工人和农民”表述有误。两位“活烈士”为了不想给组织添麻烦,所以他们选择了隐功埋名,当了工人和农民;
C.“两位‘活烈士’有功不索的原因是他们觉得立功的数量不足,只有十来次”表述有误。两位“活烈士”有功不索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和烈士比,它们不能讲功,选项“他们觉得立功的数量不足,只有十来次”表述不正确;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字词的角度赏析句子。
“真的”主要表示确实、可靠、可信的意思。结合句子“这一次,他们是真的离去了”可知,“真的”用在这里强调了李玉安、井玉琢这一次离开了人世的这个消息很可信,这与前面大家以为他们已经成为了烈士,但实际他们被救后隐姓埋名的情节相照应。“真的”用在这里饱含了作者对李玉安、井玉琢的离世感到遗憾和痛心以及不舍。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分析。
结合第⑦段“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不同版本里,提到了‘烈士’李玉安和井玉琢,均与部队失去联系,被认定为牺牲”,第⑧段“实际上,重度昏迷的李玉安被送回国,先后在黑龙江省一面坡兵站、中南军区陆军医院手术8次。出院时,李玉安坚持不让医院开具残疾证明,不想给组织添麻烦”,第⑨段“被敌人燃烧弹严重烧伤的井玉琢住院一年多,伤愈后组织给他安排工作,他说自己没文化,选择回乡务农。两位‘活烈士’回到黑龙江,隐功埋名,分别做起粮库工人和普通农民”可知,“活烈士”的表面意思是指李玉安、井玉琢因与部队失去联系被认定为牺牲,但实际上他们还活着,继续隐姓埋名奉献社会;深层含义指的是作者高度赞美他们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等精神品质;本文主要讲述了李玉安和井玉琢与部队失去联系后,隐姓埋名继续为社会作贡献,“活烈士”最后还是被人发现,当“活烈士”真的离开人世后,人们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怀念。因而“活烈士”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同时标题“活烈士”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无私奉献、不畏牺牲、为国效力、服务社会的烈士们的高度赞美之情,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同时“活”与“烈士”的意思形成强烈的反差,设置了悬念,能很好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现代文阅读Ⅱ(11分)
老钟的眼镜(节选)
王晓莉
①从前,我住在一个大杂院里,老钟伯伯是我的邻居,很疼爱我。他高度近视。如果不看电影、不看书报、不吃酒席,他就坚决不戴眼镜。“我一个搬运煤球的,不想人家叫我‘四只眼’。”老钟说。
②老钟的眼镜装在一个硬盒里,他总是揣在他的上衣兜里,衣兜上的小扣总是扣起来。遇到必须要看清楚东西的时候,他才郑重其事地解开那粒小扣,取出眼镜盒。每回他戴上眼镜之前,即使镜片已非常透亮,他还是要对着眼镜哈几口气,用软布仔细地擦一遍,仿佛多擦一道就可以把这个世界看得更清晰一点。待到看完了要看的东西,他又郑重其事地把眼镜放回盒子里,揣在衣兜里。老钟必定会戴上眼镜的时候,是去吃酒席时。被人宴请的机会太少了,因此老钟非常珍惜。
③老钟视力欠佳,但心善在我们街上是出了名的。
④有一次他骑自行车路过一所小学,正逢课间休息,许多学生蹲在校门口的地摊前买小零食或翻小人书。上课铃响起,大家起身就往校园里跑。老钟近视,反应略慢,来不及刹车,一个奔跑的孩子与他的自行车剐蹭了一下。孩子继续往前去了,老钟却没有走,他赶紧下了车,找到校务处,费老大劲总算找到孩子所在的教室。他戴上眼镜远远看一眼,见那孩子端坐无事,这才离开,去办他那已耽搁多时的事。到了晚上,老钟又找到了孩子的家。邻居们知道后都说他:“学生没事,你还去人家家里,想惹点事还是怎么的?”老钟说:“我就是有点不放心。一是去看看后续,二是跟人家家长解释一下。”邻居们都不作声了,老钟就是这样的人。
⑤老钟因为高度近视,直到四十岁才结婚。他的妻子是个常年坐在轮椅上的女人,脸上长满了雀斑。每天早晨,老钟蹬着一辆自制的带拖斗的小车,把妻子送到百货大楼后面的小街上。那条街聚集了不少我们这个城市的手工缝纫女,人们有什么要缝缝补补的,都会送到那条街上去。老钟的女人就在那里接活儿干。
⑥到了老年,老钟的近视越来越厉害,有时他甚至不得不拄拐而行。和所有到暮年都会开始思索人生要义的人一样,老钟渐渐关心起灵魂与信仰这些“务虚”之事。他总是被一个问题折磨:如果人有灵魂的话,我的眼睛这么差,将来我的灵魂的眼睛是不是也看不清呢?邻居们想方设法安抚他,但都不管用。
⑦有一天,我爸爸特意跑去问他:“你在梦里看不看得清楚呢?”
⑧老钟说:“嗨,奇怪了,我在梦里连几米外飞着的小壕虫都看得清清楚楚。”
⑨我爸爸说:“那你放心。梦境和灵魂是最接近的。你的灵魂的眼睛一定比你现在的眼睛要好上不知多少倍。”为了这番话,老钟特意拄着拐棍去市里最有名的“钟鼓楼”食品店,买了两斤绿豆糕来谢我爸爸。
⑩老钟一直给各家各户送煤球。到后来,人们渐渐用上了蜂窝煤。再后来,煤气开始覆盖这个城市。只有特别节俭的小店铺才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煤球。老钟的生意越来越冷清,但只要有人家订煤球,老钟就会热情地一一送上门。
⑪那些订煤球的人每回见到高度近视的老钟,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小心啊,老钟。”老钟一边搬着一摞摞煤球一边说:“没事,老王(即我爸爸)都说了,我灵魂的眼睛好着呢。”
⑫常常话没说完,他就摔了个趔趄。但是没有一个人笑话他。谁都知道,老钟的心眼好——心眼,就是灵魂的眼。老钟这样一个双眼视力不健全的人,心眼却柔软得令我记了他一辈子。
(《光明日报》2023.03,有删改)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钟平时不带眼镜除了在外劳动的不便之外,怕被别人嘲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B. 第③段承接上文叙述重点“老钟视力不佳”,同时自然引出下文老钟心善的事例叙述。
C. 到了老年,老钟渐渐关心起灵魂与信仰这些“务虚”之事,意在批判其迂腐迷信思想。
D. 文章多处有意无意地写邻居们,是为了侧面烘托老钟,突出他对周围的人的影响之大。
20. 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②段划线句子。
每回他戴上眼镜之前,即使镜片已非常透亮,他还是要对着眼镜哈几口气,用软布仔细地擦一遍,仿佛多擦一道就可以把这个世界看得更清晰一点。
21. 第④段“邻居们都不作声了,老钟就是这样的人”,简要分析邻居们为什么不作声了?
22. 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老王》,简要分析老钟送绿豆糕、老王送香油鸡蛋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小明读到“我不是要钱”这句话时陷入了沉思,老钟和老王更需要的是什么?
【链接材料】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答案】19. C 20. 动作描写,用“哈”“擦”等动词写出了他擦拭镜片的过程,体现了老钟对眼镜的珍惜和使用眼镜时的郑重其事。
21. 一方面被老钟的心善和责任心打动了,另一方面为自己的言行感到羞愧。
22. 老钟送绿豆糕是因为我爸爸帮他解决了精神上的困扰;老王送香油鸡蛋是因为感激杨绛一家一直以来对自己的照顾与关心、尊重。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C.有误,根据第⑥段“他总是被一个问题折磨:如果人有灵魂的话,我的眼睛这么差,将来我的灵魂的眼睛是不是也看不清呢?邻居们想方设法安抚他,但都不管用”,第⑨段“我爸爸说:‘那你放心。梦境和灵魂是最接近的。你的灵魂的眼睛一定比你现在的眼睛要好上不知多少倍’”可知,老钟之所以关心灵魂与信仰,是害怕自己的灵魂也看不清了,选项中“意在批判其迂腐迷信思想”理解有误;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根据第②段划线句“每回他戴上眼镜之前,即使镜片已非常透亮,他还是要对着眼镜哈几口气,用软布仔细地擦一遍,仿佛多擦一道就可以把这个世界看得更清晰一点”可知,通过“哈”“擦”这两个动词,以及“仔细地”这一形容词,可以看出此处是对老钟的动作描写。这些细致的动作生动地展示了老钟在戴眼镜前的准备工作,体现了他对眼镜的极度爱护和珍惜。同时,“仿佛多擦一道就可以把这个世界看得更清晰一点”反映了他对待生活的认真态度,尽管视力不佳,但他努力想要看清世界,这也暗示了他性格中的慎重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根据第④段“费老大劲总算找到孩子所在教室。他戴上眼镜远远看一眼,见那孩子端坐无事,这才离开”“到了晚上,老钟又找到了孩子的家”可知,老钟在孩子与自行车发生轻微碰撞后,不仅在学校确认孩子的安全,还在晚上主动到孩子家中解释情况,这体现了他超乎寻常的责任心和对他人感受的深切关怀。面对老钟这种看似“多余”的举动,邻居们最初的质疑和不解在得知实情后转变为沉默。这种沉默源自对老钟行为的深刻理解与认同,他们被老钟的真诚和心细如发所感动。同时,邻居们的不作声也包含了一种自我反省,意识到自己原先的想法过于肤浅,未能理解老钟行为背后的深意,从而感到惭愧。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行为的理解及深层情感分析。
根据选文第⑨段“为了这番话,老钟特意拄着拐棍去市里最有名的‘钟鼓楼’食品店,买了两斤绿豆糕来谢我爸爸”可知,老钟送绿豆糕的原因是为了感谢我爸爸对他精神上的开解和安慰,让他对死后灵魂能否看清有了信心。
根据链接材料“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可知,老王送香油鸡蛋是为了感激杨绛一家一直以来对自己的照顾,并且他强调自己不是为了钱财,而是出于内心的感激。
小明读到“我不是要钱”时会陷入沉思,从老钟和老王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们更需要的是别人的尊重、理解以及精神上的关怀,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老钟送绿豆糕是出于对我爸爸精神安慰的感激,而老王则是为了感谢长期受到的照顾,这些都体现了他们内心的需求和情感价值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老钟和老王更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怀和情感交流。
三、写作(50分)
23. 请以“春日暖阳”为题,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章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叙事清楚,详略得当,突出细节描写;
(4)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写出真情实感
【答案】例文:
春日暖阳
春天,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柳枝抽出了嫩芽,身穿着淡黄色舞裙的迎春花小姐,正聚在一起讨论每年春天都要举行的舞会,而太阳也出来了,但不像夏天那样耀眼和威严。阳春三月的太阳是那么柔和而温暖。就在如此美好的春天中,发生了一件十分令人愉快的事,就像这暖阳一般温暖着我……
“当我还是个孩子……谢谢大家!”我演讲完了,心中的那块大石头终于放下了。最后一节课,班主任徐老师在选拔代表班级去参加演讲比赛的选手。最后一个演讲完了,徐老师正用一只手托着脑袋,在思考着什么。没过一会儿,徐老师抬起头,说:“这些同学都非常不错,值得表扬。”她推了一下眼镜,继续说道:“但如果非要选出三位的话,我会选小A、小B和”,我心想:只有最后一个名额了,肯定不是我。我趴在桌子上,听着徐老师往下说:“和小C!”啊!是我!我差点高兴得叫出声来。这次初选我准备了很久,但也不奢望自己能被选上,但没想到徐老师却如此信任我。
我并没有让她失望,我每天除了做作业和上课,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为比赛做准备。比赛的前一天,徐老师把我们仨叫到办公室,说要给我们指导下。我快步走到办公室,但心里却是“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开始了,我声情并茂地讲起来。一切都进行地很顺利,徐老师表扬了我们,笑着说:“嗯,都准备得很充足,如果明天能像这样来一遍,那三个二等奖肯定是没问题的!”徐老师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对我们说:“你们害怕成绩差吗?”我们三个都没有说话。“但我觉得,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过程你们努力了,即使是三等奖也没有遗憾!”我发自内心地点了点头,并深深地记在了心中,就如太阳照耀着一般。
一天,转眼就过去了,时间的轮盘并未停止,那场令人激动又紧张的比赛来临了。“十九号。”评委说道,我看似稳重地走上了台,其实内心十分忐忑不安。但又想起徐老师的那番话,心里立刻安静下来了。我落落大方地鞠了一个躬,便开始了演讲:“大家好,我是来……谢谢大家!”这一段话一气呵成,并无瑕疵,显得庄重而又不是那么死板。讲完时那一刻我对自己说:“我努力过了,没有遗憾!”
拿到奖状的那一天,我十分激动,在奖状上写着大大的“一等奖”三个字。我迈着小碎步,哼着小调,走出了教室。抬头仰望太阳,那阳光照在身上是如此温暖而又熟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中的“春日”交代了时间,“暖阳”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温暖的太阳。一种是其比喻义,某人给我带来了温暖,就像是温暖的太阳一样。因此这篇文章可以写让我们感受到温暖或者充满正能量的事情,这个事情可以发生在春天,也可以写这件事情或事情中的人如同春日暖阳温暖着我。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要求写记叙文。写作时可选取生活中的素材,想一想哪些人做了什么事让你感受到了温暖,比如老师的关怀、父母的疼爱,他们的一句叮咛、一个眼神如阳光一样洒满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你感受到如春天般的温暖,或者可以写在春日里读了某本书,书里的内容让自己顿悟,让自己获得了成长等等。写作过程中应注意详略得当,抒发真情实感。
原文
批注
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坐车人的形象:
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初二语文pdf、初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