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化学(福建卷01)(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化学(福建卷01)(全解全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某铜配合物的结构如下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K—39 Mn—55 Fe—56 Cu—64 Zn—65 Br-80 Ag—108 Ba—137
1.2024年央视春晚首次应用5G-A技术,Al含量高,硬科技霸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舞蹈《瓷影》所诠释的青花瓷,其主要原材料为含水的铝硅酸盐
B.晚会采用的LED屏,其发光材料通常是以Si3N4为基础,用Al取代部分Si,用O取代部分N后所得的陶瓷制作而成
C.5G-A技术所需高频通讯材料之一的LCP(液晶高分子)在一定加热状态下一般会变成液晶,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表现出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
D.芯片中二氧化硅优异的半导体性能。使得晚会上各种AI技术得以完美体现
【答案】D
【详解】A.青花瓷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其主要原材料为含水的铝硅酸盐,故A正确;
B.LED屏发光材料通常是以Si3N4为基础,用Al取代部分Si,用O取代部分N后所得的结构多样化的陶瓷,故B正确;
C.液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在折射率、磁化率、电导率等宏观方面又表现出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故C正确;
D.芯片主要成分是硅单质,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为:B.基态锗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C.的空间结构为D.铝原子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
【答案】D
【详解】
A.CO2分子中存在2个碳氧双键,电子式为,故A错误;
B.锗是第四周期ⅣA族元素,基态锗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故B错误;
C.的空间结构为V形,故C错误;
D.铝原子最高能级为3p1,p轨道为哑铃型,电子云轮廓图为 ,故D正确;
选D。
3.阿斯巴甜是市场上主流甜味剂之一,以下是以天门冬氨酸为原料合成阿斯巴甜的路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门冬氨酸难溶于乙醇、乙醚
B.①④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氨基
C.反应过程中包含了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D.相同物质的量的阿斯巴甜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消耗HCl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答案】C
【详解】A.常温下,天冬氨酸微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和乙醚,溶于沸水,A正确;
B.根据反应可知,反应①氨基转化为酰胺基,反应④酰胺基转化为氨基,故①④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氨基,B正确;
C.反应过程中包含了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C不正确;
D.阿斯巴甜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一个酯基和一个酰胺基,相同物质的量的阿斯巴甜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消耗HCl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D正确;
答案选C。
4.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析出3.2g铜,则阳极失电子数大于
B.90g葡萄糖分子中,手性碳原子个数为
C.氯碱工业两极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时理论上迁移的数为
D.标准状况下5.6L C4H10中含有的键数为
【答案】D
【详解】A.电解精炼铜时,阴极反应为Cu2++2e-=Cu,若阴极析出3.2g铜即0.05mlCu,则转移电子等于,A项错误;
B.90g葡萄糖为0.5ml,每个葡萄糖分子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则手性碳原子个数为,B项错误;
C.氯碱工业的反应为2NaCl+2H2O2NaOH+H2↑+Cl2↑,氯碱工业两极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时即阴阳极各收集0.05ml气体,转移电子为0.1ml,理论上迁移的数为,C项错误;
D.标准状况下5.6LC4H10即为0.25ml C4H10,每个C4H10含有10个键(即C—H键),则键数为,D项正确;
答案选D。
5.某铜(Ⅱ)配合物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元素X和Y均位于第二周期,X的第一电离能低于同周期相邻元素,Y元素基态原子p轨道电子排布是半充满状态,Z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共有9种空间运动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氢化物的键角:
B.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C.X、Y、Z的最简单氢化物均存在分子间氢键
D.该配合物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
【答案】A
【分析】X位于第二周期且第一电离能低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有B和O,Y基态原子p轨道电子排布式半满状态3个电子且位于第二周期,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7号元素N,Z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有9种空间运动状态,则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轨道有9条,Z可能为P、S、Cl,根据Cu(Ⅱ)配合物结构式可知,X为O,Y为N,Z为Cl,以此解答。
【详解】A.O最简单氢化物为H2O,N最简单氢化物为NH3,二者中心原子都是sp3杂化,H2O中的孤电子对数多于NH3,孤电子对越多,键角越小,则键角:H2O<NH3,故A正确;B.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O:2,N:3,Cl:1,未成对电子数:,故B错误;
C.O、N、Cl最简单氢化物分别为:H2O、NH3、HCl,H2O 和NH3存在氢键,HCl没有,故C错误;
D.该配合物种微粒间有配位键,共价键,并无离子键,故D错误;
故选A。
6.为吸收工业尾气中的和,设计如图流程,同时还能获得连二亚硫酸钠(,其结晶水合物又称保险粉)和产品。(为铈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尾气中的和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酸雨
B.装置Ⅱ的作用是吸收
C.从阴极口流出回到装置Ⅱ循环使用
D.装置Ⅳ中氧化,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
【答案】C
【分析】装置Ⅰ中加入NaOH溶液吸收SO2,装置Ⅱ中加入Ce4+,酸性条件下,NO和Ce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装置Ⅲ(电解槽)中阳极发生反应,从阳极口流出回到装置Ⅱ循环使用,阴极得到,装置Ⅳ中被氧气氧化为,与氨气生成硝酸铵。
【详解】A.工业尾气中的可与氧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得硝酸,形成硝酸型酸雨,与水反应得H2SO3,H2SO3被氧气氧化为硫酸,会形成硫酸型酸雨,故A正确;
B.装置Ⅱ中加入Ce4+,酸性条件下,NO和Ce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故B正确;
C.装置Ⅲ(电解槽)中阳极发生反应,从阳极口流出回到装置Ⅱ循环使用,故C错误;
D.装置Ⅳ中被氧气氧化为的离子方程式为:,物质的量为1L×2ml/L=2ml,即消耗1mlO2,标况下体积为22.4L,故D正确;
故选C。
7.某兴趣小组为制备1—氯—2—甲基丙烷(沸点69℃),将2—甲基—1—丙醇和POCl3溶于CH2Cl2中,加热回流(伴有HCl气体产生)。反应完全后倒入冰水中分解残余的POCl3,分液收集CH2Cl2层,无水MgSO4干燥,过滤、蒸馏后得到目标产物。上述过程中涉及的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A.AB.BC.CD.D
【答案】B
【详解】A.将2-甲基-1-丙醇和POCl3溶于盛在三口烧瓶中的CH2Cl2中,搅拌、加热回流(反应装置中的球形冷凝管用于回流),制备产物,A项正确;
B.产生的HCl可用NaOH溶液吸收,但要防止倒吸,导气管不能直接插入NaOH溶液中,B项错误;
C.分液收集CH2Cl2层需用到分液漏斗,振摇时需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C项正确;
D.蒸馏时需要用温度计控制温度,冷凝水从下口进、上口出,D项正确;
故选B。
8.18O标记的乙酸甲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部分反应历程可表示为如下所示:
+OH-+CH3O-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为快速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Ⅱ、Ⅲ为决速步
B.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
C.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CH318OH
D.反应Ⅰ与反应Ⅳ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焓变
【答案】B
【详解】
A.一般来说,反应的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由图可知,反应Ⅰ和反应Ⅳ的活化能较高,因此反应的决速步为反应Ⅰ、Ⅳ,故A错误;
B.反应Ⅰ为加成反应,而⇌为快速平衡,反应Ⅱ的成键和断键方式为或,后者能生成18OH-,因此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故B正确;
C.反应Ⅲ的成键和断键方式为或,因此反应结束后溶液中不会存在CH318OH,故C错误;
D.该总反应对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和CH3O-的总能量与和OH-的总能量之差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焓变,故D错误;
故选B。
9.水系铵根离子可充电电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无污染等优点,该电池以(含、、元素)为正极材料,电解质溶液中主要存在团簇离子。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向Y极方向移动
B.放电时,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与间通过离子键结合
D.充电时,增加了1ml时,X极质量增加46g
【答案】C
【分析】电池以为正极材料,因此Y为正极,X为负极,据此作答。
【详解】A.放电时Y为正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向Y极方向移动,故A正确;
B.放电时,Y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故B正确;
C.类比于铵根离子能与氯离子形成离子键,但各原子均达到稳定状态,可推知与铵根离子不能形成离子键,故C错误;
D.充电时,X电极为阴极,Y电极为阳极,发生的反应为 ,增加了1ml时,转移的电子为2m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阴极转移的电子也是2ml,MnO2得电子生成Na0.6MnO2,可知得到2mlNa+,则X极质量增加46g,故D正确;
答案选C。
10.菠萝“扎嘴”的原因之一是菠萝中含有一种难溶于水的草酸钙针晶。常温下,草酸钙在不同下体系中与关系如图所示(代表),已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数量级为
B.溶液时,
C.时,曲线①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部分转化为
D.点时,体系中
【答案】B
【分析】CaC2O4为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体系中存在一系列平衡,、、,所以在CaC2O4溶液中,,即①表示、②表示H2C2O4、③表示、④表示Ca2+。
【详解】A.,,①③相交时从图中可知此时pH大于4小于5,所以Ka2数量级为10-5,故A错误;
B.溶液pH=7时c(H+)=c(OH-),溶液中电荷守恒,所以,故B正确;
C.由图像可知,pH>12时,如pH=13,c(OH-)=0.1ml/L、c(Ca2+)=10-4.5ml/L,此时,即没有氢氧化钙沉淀析出,故C错误;
D.据以上分析可知,①表示、②表示H2C2O4、③表示、④表示Ca2+,所以A点时①表示的浓度小于此时溶液中的c(H+),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15分)利用炼锌钴渣[主要含C(OH)2、FeSO4、NiSO4和Zn、Cu单质]协同制备C(OH)3和高纯Zn的流程如下。
(1)“酸浸”过程C(OH)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沉铁”过程CaCO3的作用有 。
(3)“沉镍”过程pH对溶液中C(Ⅱ)、Ni(Ⅱ)含量的影响如图。
①由图判断,应调节pH= 。
②该过程C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下:
C2++6NH3·H2O=[C(NH3)6]2++6H2O K1=105
C2++2NH3·H2O=C(OH)2↓+2 K2
则K2= ,[C(NH3)6]2+为 (填“热力学”或“动力学”)产物。
(已知:25℃时,Kb(NH3·H2O)=10-4.8,Ksp[C(OH)2]=10-15)
(4)“沉钴”过程生成C(OH)3的离子方程式为 。
(5)一种以Zn和V2O5为电极、Zn(CF3SO3)2水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其示意图如下图一所示。放电时,Zn2+可插入V2O5层间形成ZnxV2O5·nH2O。
①基态V原子的价电子中,两种自旋状态的电子数之比为 。
②上述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金属Zn的晶胞如图二,密度为ρg/cm3,则晶胞空间占有率为 。
【答案】(1)C(OH)2+2H+=C2++2H2O(2分)
(2)调节pH使Fe3+沉淀完全的同时减少杂质引入(1分)
(3)10(1分) 105.4(2分) 动力学(2分)
(4)2[C(NH3)6]2+++4OH-+H2O = 2C(OH)3↓++12NH3↑(2分)
(5)1∶4(或4∶1)(1分) ZnxV2O5·nH2O-2xe-=V2O5+nH2O+xZn2+(2分) (2分)
【分析】炼锌钴渣加入硫酸酸浸,铜不和硫酸反应过滤后得到铜渣,滤液中含有C2+、Fe2+、Ni2+、Zn2+,向滤液中加入过氧化氢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加入碳酸钙调节pH沉铁,将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加入氨水将镍转化为沉淀,过滤滤液加入亚硫酸钠氧化二价钴为三价钴,加入氢氧化钠转化为钴沉淀,过滤滤液电解得到锌单质;
【详解】(1)“酸浸”过程C(OH)2和酸反应转化为钴离子,离子方程式为C(OH)2+2H+=C2++2H2O;
(2)“沉铁”过程碳酸钙的作用有调节pH沉铁,将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且碳酸钙、硫酸钙均为固体,减少引入其它杂质;
(3)①“沉镍”过程中使得镍转化为沉淀,而钴不转化为沉淀,由图判断,应调节pH=10,此时镍沉淀完全、而钴损失较小;
②K2====105.4,钴离子和氨分子生成较为稳定的配合物[C(NH3)6]2+,故其为动力学产物;
(4)“沉钴”过程中亚硫酸钠氧化二价钴为三价钴同时生成硫酸根离子,加入氢氧化钠和三价钴反应转化生成C(OH)3沉淀,离子方程式为2[C(NH3)6]2+++4OH-+H2O = 2C(OH)3↓++12NH3↑;
(5)
①基态V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图为,两种自旋状态的电子数之比为1∶4(或4∶1);
②放电时,V2O5为正极反应物,Zn2+可插入V2O5层间形成ZnxV2O5·nH2O,充电时阳极ZnxV2O5·nH2O变为V2O5并释放Zn2+,阳极反应式为ZnxV2O5·nH2O-2xe-=V2O5+nH2O+xZn2+;
③据“均摊法”,晶胞中含8×+1=2个Zn,由图可知,锌原子半径为nm,晶胞空间占有率为=。
12.(15分)氮氧化物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为防治环境污染,科研人员做了大量研究。
I.汽油燃油车上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可以使和两种尾气反应生成,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反应为。
(1)下表中数据是该反应中的相关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在、条件下,由稳定态单质生成化合物时的焓变)数据。
则 。
(2)将和按物质的量之比以一定的流速分别通过两种催化剂(和)进行反应,相同时间内测定逸出气体中的含量,从而确定尾气脱氮率(的转化率),结果如图所示。
①下脱氮率较高的催化剂是 (填“”或“”)。
②催化剂催化条件下,后,脱氮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 。
Ⅱ.一定条件下与可发生反应:。
(3)将与按物质的量之比置于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C.D.
(4)将一定量的与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虚线为平衡时的曲线)。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温度及氮硫比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由图1可知,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该反应的进行,原因是 。
②图2中压强: (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山东卷)-化学(全解全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辽宁卷)-化学(全解全析),共9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江苏卷)-化学(全解全析),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