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在相应的位置。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只上交答题纸,试题卷收好以备讲评使用。
一、基础积累:(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3题。(6分)
《典籍里的中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牛年新春重点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聚焦《尚书》《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史记》等流传千古、【甲】(享誉中外/声名远扬)的文化典籍,设立“历史空间”“现实空间”两大舞台,对典籍的故事进行可视化呈现,展现千年历史中经典书籍的诞生源起和流转传承。进入节目,就仿佛进入了深燧的时空隧道,观众在一次次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中,感受“弦歌不绝”的传承,激发“思接千载”的心绪。【丙】:既有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又有特写演绎的细腻情境,舞美设计、氛围营造、观众席及表演位置的安排等都承担着空间叙事的功能。也正是在历史空间与现实空间交错的舞台上,我们看到藉由典籍,一个文化的共同体【乙】(悄然而至/悄然形成)。数千年传承不息、一代代薪火相传,那些古雅的文字中蕴藏人生感悟、社会哲思,在时间的长河中汇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隧道藉由(jiè)弦(xuán)歌不绝
B.呈现演绎(yì)思接千载(zǎi)
C.诞生氛围(fèn)薪火相传
D.深燧蕴(yùn)藏宏大场面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享誉中外【乙】悄然而至B.【甲】声名远扬【乙】悄然而至
C.【甲】享誉中外【乙】悄然形成D.【甲】声名远扬【乙】悄然形成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多个舞台,不同场景,以一部古籍串联
②《典籍里的中国》,既是忠于历史的讲述,也有属于当代的表达
③不同年代,不同人物,为同一典籍发声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①②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C.“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
D.面对各种突发交通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处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小说《社戏》叙述了“我”少年时一段水乡看社戏的经历,成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形象,如善解人意、聪明伶俐、考虑周到的小领袖双喜。
B.“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怀。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
C.学习了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初步了解了“物候”和“物候学”,明白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物候现象是由高下的差异因素造成的。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民歌,共305篇,内容上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基本表现手法。
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
(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10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是岁三月朔①,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②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手一卷,坐庭中,盖齐丘《化书》。延余两人坐。牖③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选自《游东山记》
【注】①朔:农历每月初一。②平衍:平坦广阔。③牖(yǒu):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东行数十步东:东面
B.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C.闻鸡犬声闻:听到
D.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而”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皆欲取而难于言
A.潭西南而望B.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启窗而观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桃花源中映入眼前的土地、屋舍、良田、水池、桑竹、阡陌、鸡犬等图景,给人以真实感。
B.在农家,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后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C.《游东山记》游历的行踪依次是:洪山寺→小径→松林→山涧→小山岗→溪边盘石→农家。
D.《桃花源记》和《游东山记》所写景象很相似,比如土地平坦广阔,村中人热情好客等。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4分)
春光好·天初暖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①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①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12.画线句中“迸”“偎”两字极妙,请简要分析。(2分)
1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周南》)
(2)______,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3)海内存知己,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______,______”,浩渺的烟波、浑然一体的水天,呈现出宏伟的气象。
(5)《小石潭记》中,写日光与鱼影相映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综合运用:(共5分)
14.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学校举行了“低碳生活,守护家园”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能照抄主题)。(2分)
(2)有位同学写的倡议书存在一些问题,请你修改。(3分)
“低碳生活,远离雾霾”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最近一年以来,大半个中国百余座城市连续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之中,PM2.5居高不下,空气呈现重度污染状况。屡屡发生的雾霾天气,不仅危害着我们的健康,更影响着我们的出行。为此,我们八(1)班全体同学向全校师生郑重倡议:
(一)尽量减少在雾霾天气中停留时间,外出要戴上口罩加以防范。
(二)选择步行、骑车、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使用私家车。
(三)______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一起携手,低碳生活,远离雾霾。
2024年4月9日
八(1)班全体学生
①倡议书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______
②倡议书中有一处格式错误,请修改:______
③请你再补充一条倡议内容: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3分)
神舟十三号这样回家
余建斌吴月辉谷业凯刘诗瑶
①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面。为此,科技人员做了精心设计和保障。
②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比,此次快速返回并没有太多技术升级或改变,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将返回所需时间由以往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
③神舟十三号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首先绕地球飞行5圈,每圈用时大概1.5小时。此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时绕飞地球18圈,历时一天多。
④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它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经过黑障区、开降落伞、开着陆缓冲发动机等关键飞行事件及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过严酷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考验。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下,神舟十三号牢牢把握住了“三个度”,确保舒适安全地回家。
⑤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在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在飞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那就是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大气层;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形,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
⑥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了确保舱内温度依然舒适,飞船控温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防热结构对舱内进行保护。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科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烧蚀材料升华脱落,带走大量热量。此外,返回前会实施“热控预冷”,提前将返回舱温度降低少许。
⑦此外,为使返回舱着陆在指定区域,就必须对飞船着陆点的精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为神舟十三号飞船配备了一套“着陆轻功”。首先是返回轨道维持,调整飞船的轨道平面,使飞船星下点轨迹经过返回瞄准点;随后返回制动,通过制动的速度增量和发动机开机时刻,确保再入角和返回航程,为精准着陆提供保障;最后返回舱升力控制,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通过一系列姿态机动,巧妙利用空气动力产生的升力,进行航向和横向运动的控制,精准调整预定的着陆点,最终平安返回。
⑧神舟十三号的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收官,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7日,有删改)
15.联系全文,指出第④段中的“三个度”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7.阅读第⑤段,请你概括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采用哪几种措施减速。(4分)
18.文章第⑦段中“着陆轻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用在此处有何表达效果?(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3分)
听见春分
苏沧桑
①暮光消失后,夜雨将山后浦村裹进怀里。隔墙的老庙突然传来“咚”的一记鼓声。
②父亲走在前面,领我穿过院墙与老庙之间的小弄,看见一场春雨的足迹在石板路上闪闪发亮。苔痕缀满石缝,春草在寂静中生长,这条青翠欲滴的小路,是故乡留给我的入口。春分,“元鸟至,雷乃发生。始电”。燕子回巢,我回乡看望父母。在越来越密的鼓声和雨声里,我听见故乡万物生长,后山的梨花开了,河边的油菜花豌豆花开了,春茶抽芽,稻秧刚刚播下,雨传送过来一阵阵隐秘的香气,大地沉入了夜的深呼吸……
③我还听见时间深处传来男女老少簪花喝酒、踏青赏景的欢声笑语,听见纸鸢在天空呼啸,上面写着希望天上的神能看到的一个个祝福。
④回忆踏着鼓声蔓延到故乡的原点。一座很小的庙,一盏瓦数很低的电灯,一张旧桌,四五张矮凳,一个热水瓶,一个剃着平头、面相端庄的中年鼓词人,三个七八十岁的老年听众。热水瓶的影子投在墙上,唱词人的影子也投在墙上。扁鼓,牛筋琴,唱本,鼓签,快板,是他的全部行当,生、旦、净、末、丑的悲欢均由他一人承担。
⑤故乡的春分之夜,仿佛来自古代。
⑥父亲说,自古春分时节也是祭祀的时节。山后浦村每逢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等,村里人就凑份子请唱词人来唱。唱前,先击鼓“打头通”,然后再唱正本,有神话,有断案的也有历史的世情的,有的一本唱一夜,有的唱两三夜。
⑦今天大概是庙神寿日。老人们坐在昏暗的灯影里,似睡非睡,唱词人沉浸在他一个人的世界里。古老的腔调,在夜色中盛放、枯萎。我忽然想,他不是唱给人听,而是唱给神听。
⑧父亲说,记得吗?我们家从镇上搬过来时,也请唱词人到小庙唱过词,多热闹啊,庙里坐满了人,老老小小像一家人。现在没人听了,只有几个老人家会去,有时就只有一个人,那个管庙的人。
⑨父亲说,你大概忘记了。
⑩不是大概,是完全,彻底。如同我每次回家,在小镇边缘鳞次栉比的新建楼群间,怎么都找不到山后浦村的入口,那个曾经青翠欲滴的入口。此时此刻,一座老庙,一段唱词,成了那个青翠欲滴的入口,将我带进了一些记忆……蒙蒙细雨洒下温柔,亲吻着老树的嫩芽,呼唤出花苞的美梦,头顶着落花,一个怯生生的小男孩站在泥墙根,看着那些不请而来的邻人为他安家,为他镌刻出故乡的模样。掌灯了,小庙里挤满了全村的男女老少,一双双眼睛闪耀着星星的光芒,也照亮了年轻的唱词人,那时,他唱给神听,更是唱给人听。木门吱呀,推开山间的晨雾,也走出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⑪而今夜过后,伴着夜行的火车,我将又一次远离,远离小院的桂花树,远离母亲的目光,远离春夜独自盛放枯萎的鼓词声。时光呼啸着迎面而来,我在春分复活的记忆,像春夜的鼓词声,将又一次与我背道而驰。交通的便利,让我们误以为故乡近在咫尺,其实,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远去。
⑫“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终有一天,父辈们只在梦中出现,故乡那个青翠欲滴的入口,会成为一个伤口,一念及,舌尖便沾上涩涩的泪滴。多年后,当我再一次穿过春分的夜晚,穿过院墙与老庙之间的小弄,还会有一段鼓词在等我吗?不知道会是谁陪我,一起用目光捡起满地的雨水,或月光。
19.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听见春分”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共4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
一个怯生生的小男孩站在泥墙根,看着那些不请而来的邻人为他安家,为他镌刻出故乡的模样。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⑪段画线句。
而今夜过后,伴着夜行的火车,我将又一次远离,远离小院的桂花树,远离母亲的目光,远离春夜独自盛放枯萎的鼓词声。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⑫段画线句“终有一天,父辈们只在梦中出现,故乡那个青翠欲滴的入口,会成为一个伤口,一念及,舌尖便沾上涩涩的泪滴。”的理解。(3分)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3分)
五、写作(共4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4央视春晚《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节目唤起了许多人的回忆,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看《哪吒闹海》的我们,如今深潜海底,驾驭探海蛟龙;看《九色鹿》的我们,如今修复文物,揭开千年风尘;看《神笔马良》的我们,如今描绘蓝图,创意无穷;看《大闹天宫》的我们,如今仰望星空,遨游天宫。看动画片的我们一代代地长大了,梦想原来有不同颜色,种下自己的梦,绽放出不同的花朵,那一刻我懂了,我有我的选择。让我成为了我。
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1.B2.C3.B4.D5.D6.A7.B8.C
9.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
10.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1.诗人笔下的初春有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12.进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偎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的娇美。
13.(1)窈窕淑女(2)其岸势犬牙差互(3)天涯若比邻(4)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4.(1)创建绿色校园,从你我做起。
(2)①屡屡发生的雾霾天气,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出行,更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②八(1)班全体学生和2024年4月9日调换顺序。
③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城市活动;或改变饮食观念,抵制城市露天烧烤。(答案不唯一)
15速度温度精度
16.作比较、列数字。具体突出地说明了此次快速返回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17.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返回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
18.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着陆点特点,突出着陆点的精确。
19.示例: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在春分时回到故乡,再次听到鼓词声并回忆起儿时往事。表达了“我”对故乡的爱与眷恋,远离故乡的不舍与伤感,也是对乡村城镇化、乡村文化流失等问题的反思。以“听见春分”为题,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听见”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浑然一体。
20.(1)镌刻意思是雕刻,文中指小时候邻人帮忙搬家,让我感知到故乡的模样,体现了邻人的朴实热情,故乡对我的影响之深,表达了我对故乡的喜爱、眷恋。
(2)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故乡小院的桂花树,母亲的目光和鼓词声,强调了远离故乡时的不舍与伤感。句式整齐,语气贯通。
21.示例:多年后,父辈老去,青年人越来越多地离开家乡,乡村城镇化严重。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我”每每回忆起故乡,心中便会感到无尽的痛楚。表达了“我”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与不舍。总结全文,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2.示例1:对比。将前后听鼓词情景进行对比。小时候,小庙里挤满了男女老少听鼓词,现在只有三个七八十岁的老年听众,有时甚至只有管庙的那一个人听。突出强调了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故乡后的冷清与落寞。表达了“我”对故乡变化的伤感之情。示例2:插叙。文章第8、10段运用了插叙。插入了我们家从镇上搬来,请唱词人到小庙唱词的热闹景象。体现了邻人的热情与淳朴,表达了“我”对故乡的热爱。插叙的内容使文章内容充实,人物形象丰满,结构波澜起伏。
示例3:虚实结合。文章实写了“我”在春分时节回到故乡听到鼓词,虚写了“我”在鼓声中听到过去传来的欢声笑语、纸鸢呼啸,以及多年后“我”再回故乡的情景。把眼前现实生活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突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对故乡渐逝的担忧与伤感。
示例4:线索。全文以“听见”为线索,写了过去的鼓词声、乡人的欢声笑语、纸鸢呼啸声、现实的鼓词声。表达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对故乡变化的伤感。“听见”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浑然一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