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任务一】撰写开场白
    《经典常谈》中谈到:“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拉开时间的帷幕,目空一切地了解草长莺飞、大雁迁(xǐ)的自然规律;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跨越地域的限制,欣赏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追溯流逝时光里的古人情思,陶冶情操,冲破羁(bàn)……经典著作,如奠基人生的砾石,铺就我们的成长之路,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阅读,做燎原的星火,带动更多人爱上经典阅读。
    1. 根据拼音,填写文段中的汉字。
    (1)迁xǐ_____(2)羁bàn_____
    2. 给文段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溯(shuò) 砾(lè) 燎(liá)
    B. 溯(sù) 砾(lì) 燎(liá)
    C. 溯(shuò) 砾(lì) 燎(liǎ)
    D. 溯(sù) 砾(lè) 燎(liǎ)
    3. 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帷幕B. 目空一切C. 草长莺飞D. 流逝
    【答案】1. ①. 徙 ②. 绊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迁徙(qiān xǐ):迁移。
    羁绊(jī bàn):束缚;被缠住不能脱身。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追溯(zhuī sù):本义为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探索缘由。
    砾石(lì shí):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岩石碎块。
    燎原(liá yuán):(大火)延烧原野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帷幕:挂在舞台上或较大屋子里遮挡用的幕布。本句用比喻的手法,形容揭开时间的奥秘,使用正确;
    B.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本句用来形容对自然规律的理解,褒贬失当,使用错误;
    C.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本句用来形容江南春天的美景,使用正确;
    D.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本句用来形容时光的逝去,使用正确;
    故选B。
    【任务二】参加读书会
    4. 下面是大家在读书会上对经典阅读的交流,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伴随着“国学热”,使读经活动在民间兴起,在社会推广,并逐渐深入校园课堂。
    B. 老师领读经典的做法,虽然不能让初中生直接亲近经典,但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C. 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中,一直始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D. 数字化阅读,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的发展,也对纸质阅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病辨识与修改。
    A.主语残缺,删掉“伴随着”或“使”;
    C.成分赘余,删掉“一直”或“始终”;
    D.动宾搭配不当,把“提升”改为“促进”;
    故选B。
    5. 班级要为主题读书会活动拟写一副对联,请你将资源库中的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资源库:万事 四时 读书 佳 惟有 无如 为善 乐】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万事无如为善乐 ②. 四时惟有读书佳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先根据字数景所给词语分为两组“万事、四时、读书、惟有、无如、为善”“佳 、乐”;再根据词性和结构将两字词语分为“万事、四时”(名词,偏正结构)、“惟有、无如”(动词,偏正结构)、“读书、为善”(动词,动宾结构);然后根据语意组成两个语句“万事无如为善乐”“四时惟有读书佳”;最后,根据“仄起平收”规则,确定上联为:万事无如为善乐,下联为:四时惟有读书佳。
    【任务三】赏读经典诗文
    6. 根据提示,将下列诗文补充完整。
    【答案】 ①. 芳草鲜美 ②. 落英缤纷 ③. 青树翠蔓 ④. 溯洄从之 ⑤. 如三月兮 ⑥. 无为在歧路 ⑦. 儿女共沾巾 ⑧. 端居耻圣明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芳、缤纷、蔓、溯洄、兮、歧、沾、端”等字的正确书写。
    7. 下面是关于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秦护卫着长安,五个渡口都在风烟迷蒙之中,诗人把目光从京城移向“五津”,充满深情厚意。
    B.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和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C.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在水中的陆地上,雎鸠鸟在不停地鸣叫,这里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好逑”的爱慕之情。
    D.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芦苇一片苍茫,露水结成了霜,营造了凄凉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意。
    D.应为:芦苇一片茂盛,露水结成了霜,营造了朦胧凄清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的求而不得的惆怅心境。故选D。
    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①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③,凭轩涕泗流。
    [注]①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楼远眺写了这首诗。②坼:裂开。③关山北:北方边境。
    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诗人孤舟飘泊,老弱多病,连消息也听不到的处境,表现了自己处境的悲苦;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遥想北方边境战火燃烧,禁不住伤心地老泪纵横了,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时局的担忧和无奈。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感情理解。
    本诗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今昔对照,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两句是写景,但不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孤舟飘泊,老弱多病,连消息也听不到的处境,表现了自己处境的悲苦;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遥想北方边境战火燃烧,禁不住伤心地老泪纵横了。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时局的担忧和无奈。
    9. 选择性阅读是读书的好方法,请根据阅读积累,在读书会上向同学推荐阅读《经典常谈》的相关篇目。
    (1)小语对人家门头和小孩帽饰上的八卦图感兴趣,可以推荐他读__________。
    (2)小文对自己姓名的用字很好奇,可以推荐他读__________。
    (3)小明想要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请你选择一个篇目推荐给他,并阐述理由。
    【答案】(1)《周易》第二
    (2)《说文解字》第一
    (3)示例一:我推荐阅读《<诗经>第四》。这是专门介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相关知识有一个了解。
    示例二:《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示例三:《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介绍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第二》重要组成部分——八卦说起,介绍了:五行八卦和生活密切相关,八卦真正的由来(筮法),解释八卦吉凶的辞为爻,卦爻的集合为《周易》,《周易》怎么成儒家经典的,《周易》怎么一步步登顶《六经》之首的,以及《周易》的民间发展。
    小语同学对八卦图感兴趣,应该读《第二》。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第一》,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小文同学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写法很好奇,应该读《第一》。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经典常谈》中关于中国古代诗歌的篇目有《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三篇。任选其一,结合篇目内容说明理由即可。
    《第四》介绍了《诗经》的由来:诗的源头是歌谣。乐工收集天下歌谣以供贵族祭祖、宴饮等,战国时,贵族没落,乐工流离,乐谱也渐渐亡失,流传下来的便是《诗经》。发展历程:孔子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诗序》有《大序》和《小序》。《大序》是总论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所谓“六义”上。
    《辞赋第十一》中辞的部分,先从端午节的由来说起,介绍屈原可悲可叹可敬的人生经历,自然引出《楚辞》中的屈原作品:《离骚》和《九章》各篇,详细介绍了《离骚》《九章》的内容、风格、思想情感,宋玉和景差的作品一语带过。最后讲解《楚辞》一书的由来。然后过渡到对“赋”的介绍。
    《诗第十二》按时间顺序进行介绍,这同时也是诗歌发展的顺序,着重介绍每个时代的代表性诗人,或者对诗歌发展起到或推动或转折作用诗人。从汉乐府写起,引出乐府诗,然后依次介绍汉献帝、魏晋交替时期五言诗的发展——介绍晋代诗时着重介绍两位诗人:陶渊明、谢灵运——齐武帝永明年间的“宫体”诗——唐朝诗歌的发展,重点介绍李白、杜甫、韩愈——唐晚期诗歌重点介绍杜牧,李商隐——南宋诗重点介绍苏轼、黄庭坚,三大诗人:杨万里,范大成,陆游。最后进行总结,表明历代诗歌各有所长。
    阅读文言,回答问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馀②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使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石渠记》)
    [注]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纡(yū)馀:曲折伸延。③庥(xiū):同“休”,休息。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光下澈 澈:穿透
    B 悄怆幽邃 邃:深
    C. 其长可十许步 可:可以
    D. 然卒入于渴 卒:最终
    1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鸣乍大乍细
    B. 以其境过清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 渠之广,或咫尺 乃记之而去
    D. 可列坐而庥焉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A.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B.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C.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D.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1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对潭中游鱼的刻画,只寥寥几句,却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B. 甲文中,作者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
    C. 乙文中的石渠在袁家渴西南不到一百步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在它上面架了一座桥。
    D. 乙文中,作者“惜”石渠没有被修缮,“揽去翳朽,决疏土石”防止好事者破坏它。
    14. 借助资料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资料卡:
    “减”的义项:①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②不足,不到;③节约,节省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2)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答案】10. C 11. A 12. C 13. D
    14. (1)(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2)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幽深,有许多鲦鱼。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句意为: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可:大约。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它的;
    B.因为/用;
    C.的/代词,这件事;
    D.表承接/表转折;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风摇动竹林花草的梢头,声音在山谷中回荡。眼看它已经静止不动了,而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开始在远处回响。“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都是独立的主谓句,因此断句为: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D.结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使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可知,作者“惜”石渠没有被记载,“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是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惜’石渠没有被修缮”“防止好事者破坏它”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忽然。
    ②幅员:方圆;减:不足,不到。
    【点睛】参考译文:
    甲: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开。
    乙:从袁家渴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渠上修了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竹荫下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永州太守发现它的,拔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摇和疏通土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录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未来的农业蓝图是怎样的?走在田间小路上,一群无人机正忙碌着,有的施肥,有的浇水,还有一些往返于农田与充电站。几位农民伯伯则一身轻松地坐在指挥站里,面对着有曲线簇、数据、图像和各种数字按钮的大屏幕。而这一切,首先要感谢无人机的鼎力相助,它们代替人类下田干活,解放了生产力。
    ②无人机,一般是指由动力驱动、不搭载操作人员的一种空中飞行器。它采用空气动力为飞行器提供所需的升力,能够自主或遥控飞行,能携带多种任务设备、执行多种任务,既能一次性使用也能进行回收再使用。
    ③无人机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其发展已历经百年。1917年,英国皇家航空研究院初步将空气动力学、轻型发动机和无线电三者结合起来,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同年12月,美国发明家埃尔默·斯佩完成了“空中鱼雷”的首飞。一开始,无人机主要应用在军事领域。进入21世纪后,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无人机也成了很多小朋友、大朋友的玩具“新宠”,用于航拍、游戏等休闲用途。
    【材料二】
    ①发展迅速的无人机目前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遥感平台,在搭载各种遥感器后,被广泛应用于国土航测、农林植保、大气探测、灾害救援、国防安全等领域。
    ②无人机遥感具备超高分辨率、高频次获取能力,可以与卫星遥感形成能力互补。相比于有人机,又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机动性。无人机遥感具备的实时观测能力,是目前卫星遥感观测平很难实现的。
    ③卫星遥感可以提供亚米级别的影像,但是分辨率越高,卫星重访周期越大。无人机影像可以很容易地提供厘米甚至更高分辨率的地面信息,且不存在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矛盾,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辩证统一。可以说,无人机遥感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使遥感科学研究从宏观向微观前进了一大步。相较于卫星平台的高成本和集中管理,无人机平台让遥感数据获取进入大众化时代,真正实现使用者的遥感应用。
    ④由于无人机遥感的独特优势,过去很多基于卫星数据应用效果不佳或者无法实现的领域,目前都可以利用无人机遥感手段很好地实施。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无人机遥感在灾害遥感监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近些年的重大自然灾害应急事件中,都能看到无人机的身影: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救援中,无人机遥感技术投入使用。
    ⑤在行业应用领域,油气、输电、光伏电场基础设施的无人机巡检已实现常态化。在一些政府部门,无人机正被逐步纳入业务体系,如环保部门利用无人机开展河流排污口排查整治。
    【材料三】
    ①由于方便灵活,大众参与度高,无人机创新活跃度也很高,发展迅猛。无人机遥感和其他相关技术领域的深度结合,呈现出大量拓展性的应用,被称为无人机的“遥感+”应用
    ②在“遥感+数据”的实时传输方面,无人机遥感对军事、应急减灾救援等非常重要。许多国土安全监测与灾害救援行动依靠无人机遥感与实时传输提供及时信息以进行决策。
    ③在“遥感十决策和执行技术”方面,实现“无人机遥感+识别+任务规划十执行任务”一体化完成。例如,无人机遥感可以实现田野农情遥感监测,形成病虫害处方图、规划合理航线,执行精准农药喷洒,将静态遥感观测与实时决策和执行融为一体。
    ④在“遥感+区域组网”方面,尽管无人机遥感能力很强、空间分辨率高,但覆盖区域小,难以满足大区域应用对无人机遥感的需求,必须通过无人机组网遥感的方式发挥聚合作用。比如,通过一定的组织模式和技术体系,把全国分布式的无人机遥感资源规划部署起来,构建大区域、高频次、迅捷响应的厘米分辨率及遥感监测体系,从而完成大面积的测量任务。
    ⑤……
    ⑥总的说来,无人机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全领域应用的态势,在应用需求的强力牵引和新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持下,无人机的发展未来可期。
    15. 下列有关三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人机是一种空中飞行器,不搭载操作人员,一般由动力驱动,能够自主或遥控飞行,可以一次性或多次重复使用。
    B. 无人机搭载各种遥感器后,可以在很多领域发挥作用。相比于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机动性。
    C. 无人机的“遥感+”应用,是无人机遥感和其他的相关技术领域的深度结合而形成的一些拓展性的应用。
    D. 由三则材料可知,无人机技术从一百多年前起步,不断创新发展,而今无人机应用与发展渐渐形成全领域应用的态势。
    16. 下列有关三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开头描绘了未来农业蓝图,引出下文说明对象,并且形象生动地展现无人机的魅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材料一第三段介绍了无人机的发展史,从“1917年”“同年12月”“进入21世纪后”“现在”可知,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为时间顺序。
    C. 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加点词语“目前”说明当下卫星遥感观测平台很难实现实时观测,但不代表将来也难以实现,语言准确。
    D. 材料三第四段画线部分主要说明无人机虽然遥感能力强、空间分辨率高,但覆盖区域小的特点,令人信服。
    17.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无人机遥感的优缺点。
    【答案】15. B 16. D
    17. 优点:①无人机遥感具备超高分辨率、高频次获取能力。②无人机遥感具备的实时观测能力。③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机动性。④方便灵活,大众参与度高,创新活跃度。缺点:①覆盖区域小,难以满足大区域应用的需求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B.结合材料二第②段“无人机遥感具备超高分辨率、高频次获取能力,可以与卫星遥感形成能力互补。相比于有人机,又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机动性”可知,“相比于卫星遥感”错误。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D.结合上句可知,主要说明无人机难以满足大区域应用对无人机遥感的需求,必须通过无人机组网遥感的方式发挥聚合作用。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概括。解答本题应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结构和内容,通过关键词快速找到答案区间,然后进行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
    优点: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无人机遥感具备超高分辨率、高频次获取能力,可以与卫星遥感形成能力互补。相比于有人机,又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机动性。无人机遥感具备的实时观测能力,是目前卫星遥感观测平很难实现的”可概括出优势为:超高分辨率、高频次获取能力;较高性价比和机动性;实时观测能力。结合材料三第①段“由于方便灵活,大众参与度高,无人机创新活跃度也很高,发展迅猛”可知优势为:方便灵活,大众参与度高,创新活跃度。
    缺点:结合材料三第④段“覆盖区域小,难以满足大区域应用对无人机遥感的需求”可知,覆盖区域小,难以满足大区域应用的需求。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母亲的金不换
    木兰
    ①母亲回故乡去了,带走了她所有的随身细软,留下的便是这一圃子的花花草草和我的形影相吊。
    ②我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来打理阳台上的花花草草,换盆的换盆,施肥的施肥,浇水的浇水。在异乡的三年,母亲来来回回从老家的前院移来很多花草,品相好的、长势旺的自然是母亲的首选。实际上,花草的迁徙和人类的迁徙无二,也有水土不服和思念故土而失魂落魄、形销骨立的。母亲不辞辛苦地将它们一盆一盆搬到30层顶楼,让它们接受自然的再造。慢慢地,这些新的花草在我家的阳台安营扎寨,兰花、君子兰、迎春花、栀子花、麦冬、菖蒲、杜鹃、吊兰,没有一株不是郁郁葱葱的。三年的光阴,它们和我一样,已经在这个城市渐渐舒展了根茎,仰望这一方天空和天空里无边无际的星光。或许母亲曾悄悄嘱咐着它们,请它们好好来陪伴我。
    ③过去的三年,母亲看着我的根在这个异乡的钢筋水泥里渐渐植入、深入,即使来一场风或是下一场雨,都不至于折了腰。是的,正是因为这样,母亲才舍得离开我,回归故里的。母亲的根在故乡,离开三年,她想念故乡了。
    ④望着那些花草,我恍然听到枝叶间吹拂的风声变成了离别的笛声,不知怎的,这让我蓦地想起母亲种在老家的金不换来。
    ⑤从我记事起,金不换就在母亲的日子里生长着。一株又一株,一钵又一钵,金不换流水一样一茬茬地生长着。年少时我体弱,贫血得厉害,母亲决定用金不换炒油饺给我吃。母亲用她的亲身经历说服我:“小时候我的身子很弱,弱到连脖子都抬不起,哭起来像猫叫,躲土匪的时候,大伙嫌弃我弱小爱哭,容易暴露目标,又断定我活不长,劝你聋子外婆把我扔掉算了,你外婆舍不得,硬是背起我东躲西藏。为了救我,你外婆天天用金不换炒油饺给我吃,金不换养活了我,我现在的身体这么强健,就是因为小时候吃了金不换。”
    ⑥母亲揉了米粉团子,用茶油炸得金黄,做成油饺,和金不换拌炒在一起。我对母亲的话深信不疑,呼噜噜全吃完了。后来我的外甥女有贫血的症状,母亲又用了这个法子天天招呼着她吃。
    ⑦再后来,我们都长大了,贫血的种种不适慢慢都缓解了、消失了,金不换退出了它的舞台。随着岁月的推移,我们见到的世界越来越大,懂得的越来越多,母亲的世界却一成不变,离我们也越来越远。我常常和姐姐跟着孩子们一起笑话母亲土得掉渣的药方子,尽管母亲一再申辩那些药方子都是我外公的传家宝,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腾出时间耐心地、好好地听她把话说完。
    ⑧金不换的岁月好像也被湮没了,我们全然忘记了它曾经在某个时候滋养了我们的身体,调养了我们的生息。
    ⑨在母亲前院一大堆的花草中,它是那么平淡无奇,长着一副和菠菜差不多的样子,不同的是红色的脉络像隐隐的血液奔流在绿色的叶面,某一天,偶然触及那隐忍的红时,我的心莫名地颤了一下,这红色提醒我这是一个跟血液有关的植物,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它被列为上品成药。这红色是赤诚的,让我想起这么多年来,我带着由母亲孕育出的这一身皮囊东奔西闯,一直安然无恙。
    ⑩曾经,母亲提出过给我种一盆金不换,我嫌弃它的姿色平庸,断然拒绝了。
    ⑪“妈,回去后给我种一盆金不换吧!”或许是与母亲离别的淡淡惆怅,唤醒了我身体里的这棵植物,不知什么时候它生长在了我的体内?想着母亲从此不在我身边,看着身边奔跑着的女儿,它蓦然在我体内苏醒。
    ⑫我强烈地感到,只有在花草遍布的阳台上种上一棵金不换,才能真正称得上完美。
    (选自《文艺报》)
    18. 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19. 简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慢慢地,这些新的花草在我家的阳台安营扎寨。
    (2)我们全然忘记了它曾经在某个时候滋养了我们的身体,调养了我们的生息。
    20. 文章第二段详细介绍了“我”家阳台上的花草,有何作用?
    21.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我”让母亲“给我种一盆金不换”的原因。
    【答案】18. 深信它能治病长大了,贫血体弱缓解;消失时;某一天触及到它红色的脉络时;“我”嫌弃它姿色平庸,断然拒绝。
    19. (1)“安营扎寨”原指部队、团体在一个地方驻扎下来,这里指从母亲的院子里迁徙过来的花草,在母亲的照料下,适应新环境,在我家的阳台上安顿下来。大词小用,风趣幽默。
    (2)“全然”意思是“完全”,指多年以后自己一点都不记得金不换对我的滋养和帮助,含有对自己的批评与谴责之意。
    20. ①“我”家阳台上的花草是母亲为我而种的,体现了母亲对我的体贴和关爱。
    ②用阳台的花草顺势引出下文,再多的花草也无法取代母亲的“金不换”,衬托出“金不换”的独特意义和重要地位,更好地表现我对母亲养育之恩的理解与感激。
    21. ①母亲离开我,我感到孤单寂寞,种一棵母亲喜欢金不换在阳台,缓解思念。
    ②我意识到金不换疗愈了我身体,理解母亲养育之恩,种植金不换,是感念母亲养育之恩,提醒自己不忘本。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
    (1)根据题干“不同阶段”是“‘我’年少体弱贫血时”的提示,找到⑤段“年少时我体弱,贫血得厉害,母亲决定用金不换炒油饺给我吃。母亲用她的亲身经历说服我……”和⑥段“我对母亲的话深信不疑,呼噜噜全吃完了”可概括为:深信它能治病长大了,贫血体弱缓解;
    (2)根据题干“情感态度”是“遗忘甚至笑话它”的提示,找到⑦段“再后来,我们都长大了,贫血的种种不适慢慢都缓解了、消失了,金不换退出了它的舞台”可概括为:消失时;
    (3)根据题干“情感态度”是“感动、理解它对我的意义”的提示,找到⑨段“某一天,偶然触及那隐忍的红时,我的心莫名地颤了一下,这红色提醒我这是一个跟血液有关的植物,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它被列为上品成药”可概括为:某一天触及到它红色的脉络时;
    (4)根据题干“不同阶段”是“母亲想给‘我’种一盆金不换时”的提示,找到⑩段“曾经,母亲提出过给我种一盆金不换,我嫌弃它的姿色平庸,断然拒绝了”可概括为:“我”嫌弃它姿色平庸,断然拒绝。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1)②段“慢慢地,这些新的花草在我家的阳台安营扎寨”中加点词“安营扎寨”本义是原指部队、团体在一个地方驻扎下来,结合前文“母亲不辞辛苦地将它们一盆一盆搬到30层顶楼,让它们接受自然的再造”可知,这里指从母亲的院子里迁徙过来的花草,在母亲的照料下,适应新环境,在我家的阳台上安顿下来。大词小用,风趣幽默。
    (2)⑧段“我们全然忘记了它曾经在某个时候滋养了我们的身体,调养了我们的生息”中加点词“全然”本义是“完全”,结合前文“金不换的岁月好像也被湮没了”可知,这里指多年以后自己一点都不记得金不换对我的滋养和帮助,含有对自己的批评与谴责之意。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内容上,②段“在异乡的三年,母亲来来回回从老家的前院移来很多花草,品相好的、长势旺的自然是母亲的首选……三年的光阴,它们和我一样,已经在这个城市渐渐舒展了根茎,仰望这一方天空和天空里无边无际的星光。或许母亲曾悄悄嘱咐着它们,请它们好好来陪伴我”交代了“我”家阳台上的花草是母亲为我而种的,体现了母亲对我的体贴和关爱。
    结构上,结合④段“望着那些花草,我恍然听到枝叶间吹拂的风声变成了离别的笛声,不知怎的,这让我蓦地想起母亲种在老家的金不换来”可知,用阳台的花草顺势引出下文,结合⑪段“或许是与母亲离别的淡淡惆怅,唤醒了我身体里的这棵植物,不知什么时候它生长在了我的体内?想着母亲从此不在我身边,看着身边奔跑着的女儿,它蓦然在我体内苏醒”和⑫段“我强烈地感到,只有在花草遍布的阳台上种上一棵金不换,才能真正称得上完美”可知,再多的花草也无法取代母亲的“金不换”,衬托出“金不换”的独特意义和重要地位,更好地表现我对母亲养育之恩的理解与感激。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①段“母亲回故乡去了,带走了她所有的随身细软,留下的便是这一圃子的花花草草和我的形影相吊”和⑪段“‘妈,回去后给我种一盆金不换吧!’或许是与母亲离别的淡淡惆怅,唤醒了我身体里的这棵植物,不知什么时候它生长在了我的体内?想着母亲从此不在我身边,看着身边奔跑着的女儿,它蓦然在我体内苏醒”可知,母亲离开我,我感到孤单寂寞,种一棵母亲喜欢金不换在阳台,缓解思念。
    根据⑨段“这红色是赤诚的,让我想起这么多年来,我带着由母亲孕育出的这一身皮囊东奔西闯,一直安然无恙”和⑫段“我强烈地感到,只有在花草遍布的阳台上种上一棵金不换,才能真正称得上完美”可知,我意识到金不换疗愈了我的身体,理解母亲养育之恩,种植金不换,是感念母亲养育之恩,提醒自己不忘本。
    半命题作文。(50分)
    22. 请以“留在我心底的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思路清晰,中心突出。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答案】例文:
    留在我心底的歌
    黄昏,天边的晚霞层层叠叠。我独自一人靠着窗台,望着窗外的夕阳美景,戴上耳机,耳机里传来GALA乐队的《追梦赤子心》:“关于理想我从来没选择放弃/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也许我没有天分/但我有梦的天真/我将会去证明/用我的一生。”听着歌,往事浮现在眼前。
    一年前的我是个典型的中等生,成绩上下飘忽不定。老师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优生和差生身上,忽略了像我这样的中等生,我只好“自力更生”。上课时,我会认真听讲,尽力把我能听懂的弄懂,至于那些不懂的,就忽略掉吧。学业越来越繁重,考试也越来越多,鲜红的分数对我来说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回到家照例是父母的一顿斥责。
    那天,太阳烘烤着大地,树木耷拉着脑袋,我拿着试卷走出教室。忽然,校园广播里传出一首《追梦赤子心》,那嘶吼般的歌唱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停下脚步痴痴地听着,万千思绪涌上心头,我不禁反问自己:你还记得最初的梦想吗?你还能坚持下去吗?此时,耳边的歌声告诉我:“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吧。”心中的那团火顷刻间燃烧起来,整个人充满了自信!对!不拼一场,怎能看到生命的闪耀?我告诉自己:我能行。
    从此,我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追梦赤子心》成为了我努力的动力。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我更加坚定了信念,我要去追逐我的梦想,带着一颗赤子之心。
    每天,我都会到操场上跑两圈。风吹着操场围栏上的茑萝花叶,它们如绿浪一样翻滚,似羽毛一般轻盈。我不断地向前跑,追赶着自己的梦想,为了心中的美好。此时,校园广播里又传来:“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广阔不经历磨难怎能感到/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正唱出了我的心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本次以“留在我心底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留在心底的”表现写作内容肯定是特殊的,让“我”印象深刻的,难以忘怀的。叙写的可为对自己有教育意义的人、事或者情感。通过具体事件来说明这些人或事对你成长的帮助,对你本人的触动,深深地刻在你的心里,让你牢牢地记在心中。写作前首先要讲题目补充完整,可叙写“留在我心底的风景”、“留在我心底的关爱”、“留在我心底的温暖”“留在我心底的感动”……补充的内容要积极向上,围绕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写出自己的经历,最后续写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表现青少年懂得感恩,积极追求真善美的美好情怀。
    第二、选材构思。本次要求写记叙文。题目中的“我”限定了写作时要用第一人称;要通过具体的叙事表现这个故事让“我”难忘。比如拟题“留在我心底的风景”,“风景”可以指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也可以比喻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可以通过叙述故事,抒发一种“人间真情”,赞美这些事物的美好即可。可以选取美好的自然风景,例如一次登上山顶时见到的绚丽的日出景象、在海边见到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草原的苍茫辽阔等;也可以选取生活中让人感觉温馨美好的画面,如生活上家人的互相关怀、学习上老师的亲切鼓励、失败时朋友的安慰等。这些美好、难忘的场景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注意一定要写成记叙文,可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叙述,写出真情实感,记叙的同时用上描写,突出这件事给人的美好的感觉。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加感染力,或生活中美好的事件,辅以细致的描写和画龙点睛的议论。注意行文时,主题要突出,语言要生动、细腻。
    主题
    诗文
    美景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令人向往的桃源美景。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_,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生动地写出了潭边景物的美妙。
    真情
    《蒹葭》中的“__________,道阻且长”,写出了逆流而上、追寻所爱的艰难。
    《子衿》中的“一日不见,__________”,道出了痴情苦恋,婉转动人。
    志趣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反离愁别恨的常调,不再泪别,是诗人临别时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两句,含蓄表露了自己出仕求官的心事。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不同阶段
    情感态度
    “我”年少体弱贫血时


    遗忘甚至笑话它

    感动、理解它对我的意义
    母亲想给“我”种一盆金不换时

    母亲临行时
    “我”主动提出要一盆金不换

    相关试卷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