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B. 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直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C. 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D. 亲代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A、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的性状不一定为显性性状,如Aa×aa杂交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A错误;
B、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直毛和卷毛是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B正确;
C、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子杂交,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隐性性状F2中也可以显现出来,隐性性状不是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错误;
D、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D错误。
故选B。
2.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
B. 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1,符合分离定律
C. F1产生遗传因子组成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D. F2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型的个体,表型比例约为9:3:3:1
【答案】C
【解析】
【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黄色圆粒豌豆实验,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黄色圆粒豌豆Yy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能产生4种配子YR∶Yr∶yR∶yr=1∶1∶1∶1。
【详解】A、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即YR∶Yr∶yR∶yr=1∶1∶1∶1,A正确;
B、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1,符合分离定律,说明圆粒和皱粒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
C、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数量比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二者之间不成比例,C错误;
D、 F2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型的个体,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D正确。
故选C。
3.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的模拟实验中,两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一定相等
C. 乙模拟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和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D. 甲和乙的实验都可以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定律和受精作用实验;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
【详解】A、Ⅰ和Ⅱ中是相同的等位基因,这就模拟了Dd×Dd产生配子的过程,两个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但是Ⅲ和Ⅳ中等位基因不一样,可知模拟的是AaBb产生配子的过程,所以说Ⅲ和Ⅳ合起来代表了雌性或者雄性的生殖器官,A错误;
B、每个小桶内,两种球的数量要相等,代表产生配子是1:1,但是不同小桶之间数量可以不一样,只要是桶内保证1:1就可以了,B错误;
C、乙模拟的是产生AB,Ab,aB,ab配子的过程,Ⅲ和Ⅳ中随机抓取,模拟的是A与a以及B与b的分离,也就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两个小球放在一起模拟了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正确;
D、乙同学的实验都可以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受精作用,D错误。
故选C。
4.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属于实验现象
B.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
C. “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演绎推理过程
D. “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F1均为高茎”属于实验验证环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是3:1”属于实验现象,A正确;
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B正确;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中两种性状的比例应为1:1”属于演绎推理过程,C正确 ;
D、“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F1,F1都表现为高茎”属于实验过程,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采用的是测交实验,D错误。
故选D。
5.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株,其长果穗和短果穗是一对由A、a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长果穗为显性性状,现有数量比为AA:Aa:aa=3:2:1的玉米植株,个体间进行随机交配,则在后代中长果穗:短果穗的比例为( )
A. 8:1B. 5:1C. 3:1D. 2:1
【答案】A
【解析】
【分析】孟德尔第一定律, 又称分离定律,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玉米亲本数量比为AA:Aa:aa=3:2:1,即AA占1/2、Aa占1/3、aa占1/6,所以亲本能产生A和a两种配子,且A配子所占比例为1/2+1/3×1/2=2/3,a配子所占比例为1/6+1/3×1/2=1/3。玉米个体间进行随机交配,后代短果穗玉米aa所占比例为1/3×1/3=1/9,则长果穗玉米(A_)所占比例为1-1/9=8/9,长果穗:短果穗的比例为8:1,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 据如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 与B. 与
C. 与D. 与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A、A、a与D、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有连锁现象,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A错误;
BCD、A、a与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A、a与C、c位于两对染色体上,C、c与D、d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BCD正确。
故选A。
7. 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图所示,基因B、b和T、t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bbtt
B. 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均为花纹蛇
C. 让F1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9
D. 让F1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8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A、由题意知,基因B、b和T、t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B_tt为黑蛇、bbT_为橘红蛇,亲本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是BBtt、bbTT,A错误;
B、亲本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是BBtt、bbTT,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表型均为花纹蛇,B正确;
C、F1相互交配,子二代为B_T_:B_tt:bbT_:bbtt=9:3:3:1,其中花纹蛇B_T_(1/9BBTT、2/9BBTt、2/9BbTT、4/9BbTt)中纯合体占1/9,C正确;
D、F1花纹蛇基因型是BbTt,杂合橘红蛇的基因型是bbTt,杂交后代白蛇(bbtt)的比例是1/2×1/4=1/8,D正确。
故选A。
8.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B. 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4个卵细胞
C. 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分配不均等
D. 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的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大致是相同的,但是也有不同的:(1)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2)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同时第一极体形成两个第二极体;(3)精细胞需要经过变形才能形成精子,而卵细胞不需要变形;(4)精子的形成中两次细胞质均是均等分裂的,而卵细胞中除了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第一极体分裂时均等的,其他的分裂都是不均等的。
【详解】A、卵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A正确;
B、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B错误;
C、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分配不均等,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D正确。
故选B。
9. 对下图遗传图解的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④⑤过程中发生遗传因子分离
B. ⑥过程发生了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
C. 图1子代中Aa占所有子代的1/2
D. 图2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1/3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②④⑤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③⑥表示受精作用。
【详解】A、图中①②④⑤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该过程中发生遗传因子分离,A正确;
B、图中⑥过程为受精作用,而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
C、图1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子代中Aa占所有子代的1/2,C正确;
D、图2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1/16aaBB、2/16aaBb)中占1/3,D正确。
故选B。
10.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B.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
C.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有助于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详解】A、四分体时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容易发生部分交叉互换,A正确;
B、减数分裂使有性生殖的个体配子多样,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两者有利于提高有性生殖生物的多样性,B正确;
C、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C错误;
D、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精子卵细胞染色体融合,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恢复,两者有助于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D正确。
故选C。
11. 某果蝇的基因位置及染色体组成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3对等位基因
B. 若不考虑D/d基因,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
C. 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完成时即产生4个成熟生殖细胞
D. 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一定能产生4种配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图示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2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和a,D和d,A错误;
B、若不考虑D/d该对等位基因,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B正确;
C、该果蝇为雄性果蝇,其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即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4个精细胞,变形之后才能形成成熟生殖细胞,C错误;
D、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即精原细胞,正常情况下,产生2种配子,D错误。
故选B。
12. 人类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下图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其中序号②对应的细胞类型是( )
A. 精原细胞B. 初级精母细胞
C. 次级精母细胞D. 精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
【详解】人类精子形成的过程是减数分裂过程,精原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46个核DNA分子;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染色体数量不加倍,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1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为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其中序号②对应的细胞类型是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 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有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三个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AB、ab、abB. Ab、aB、abC. ab、AB、ABD. AB、AB、AB
【答案】A
【解析】
【分析】一个AaBb的精原细胞可以产生4个精子,2种类型;一个AaBb的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1种类型。
【详解】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个精子,两两相同,且不同种的精子中含有体细胞中相应的等位基因。故与AB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B,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均为ab。综上所述,A正确。
故选A。
14. 如图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卵巢中可能同时存在图I、图Ⅱ两种分裂图像
B. 若图I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
C. 图I的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图Ⅱ的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
D. 图Ⅱ细胞的Y染色体中含有2个核DNA,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Ⅰ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Ⅱ中两条染色体大小不一,着丝粒没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由于图Ⅰ中1、4染色体大小相同,而2、3染色体大小不同,结合图Ⅱ可知2是Y染色体,3是X染色体。
【详解】A、由于该个体为雄性个体,图Ⅰ为有丝分裂后期,图Ⅱ为次级精母细胞,在精巢中既有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减数分裂的细胞,所以可能同时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像,但卵巢的细胞中无Y染色体,故卵巢中不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像,A错误;
B、图Ⅰ表示的是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
C、图Ⅱ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无四分体,C错误;
D、图Ⅱ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的Y染色体中含有2个核DNA,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D正确。
故选D。
15. 人(2n=46)的精子和卵子在形成过程中有一定的区别,其中不包括( )
A. 产生的配子数量不同
B. 配子中染色体数量不同
C. 形成过程所在的器官不同
D. 形成时配子是否需要变形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卵巢中形成的。
【详解】A、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形成1个卵细胞,人(2n=46)的精子和卵子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配子数量不同,A正确;
B、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23条,B错误;
C、精子形成场所在睾丸,卵细胞的形成场所在卵巢,C正确;
D、精子形成过程需要变形,卵细胞形成过程不需要变形,D正确。
故选B。
16. 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图的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亲本白眼雄果蝇能产生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
B. F2中的红眼雌果蝇全部为杂合子
C. F2中红眼与白眼比例为3:1,符合分离定律
D. F1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目分析,亲本红眼雌果蝇为纯合显性,子二代中雌果蝇都为红眼,雄果蝇有红眼也有白眼,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A、根据题目分析性状和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基因为A、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aY,雄果蝇和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Xa、Y配子,A正确;
B、F1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F2中的红眼雌果蝇中既有纯合子XAXA又有杂合子XAXa,B错误;
C、当不考虑性别时,F2中红眼与白眼比例为3:1,符合分离定律的比例,C正确;
D、两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F1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D正确。
故选B。
17. 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B
【解析】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分析题图,根据无中生有,有为隐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且患病女性的儿子不患病,由此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正确。
故选B。
18. 男性个体的正常细胞中,不含有XY染色体的是( )
A. 口腔上皮细胞B. 初级精母细胞
C. 精原细胞D. 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染色体为常染色体,每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大小基本相同;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
【详解】A、口腔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是经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含有XY染色体,A正确;
B、精原细胞是体细胞,精原细胞经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含有XY染色体,B正确;
C、精原细胞是体细胞,是经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含有XY染色体,C正确;
D、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XY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因此次级精母细胞只含X或Y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19. 果蝇X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所在的位置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C. 截翅基因与短硬毛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若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互换,某些等位基因可能会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示意图,上述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互为非等位基因,体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图示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示意图,体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是非等位基因,B错误;
C、截翅基因与硬短毛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若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互换, 则某些等位基因可能会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例如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黄身基因与棒眼基因所在片段发生交叉互换, 则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黄身基因与棒眼基因可能会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D正确。
故选B。
20. 一个患有某种遗传病(致病基因是XD)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为预防生下患该病的孩子,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药物治疗后再生育B. 妊娠期加强营养
C. 只生女孩D. 只生男孩
【答案】D
【解析】
【分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详解】该病致病基因是XD,可见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患病男子的基因型为XDY,其与正常女子(XdXd)结婚,后代女孩(XDXd)都患病,男孩(XdY)都正常。因此,为预防生下患该病的孩子,应该选择只生男孩。
故选D。
21. 下列关于红绿色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B. 色盲父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
C. 母亲携带的致病基因可以传给儿子
D. 外孙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外祖父
【答案】C
【解析】
【分析】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1)隔代交叉遗传;(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3)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正常个体的母亲和女儿都正常。
【详解】A、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少于男性患者,A错误;
B、色盲父亲不可能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其传给儿子的是Y,B错误;
C、母亲携带的致病基因有1/2几率传给儿子,C正确;
D、外孙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母亲,母亲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D错误。
故选C。
22. 许多生物学实验或现象会出现具有一定比例的数量关系。根据表格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
①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布于细胞内;
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测交实验中的杂合子可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因此测交实验后代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1:1,A正确;
B、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由于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核DNA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例为2∶1;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单体消失,此时核DNA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例为1∶1,B错误;
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A+C)/(G+T)的值都是1,C正确;
D、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只有女性才可能为色盲基因携带者,其基因型可用XAXa表示,由于产生配子中XA:Xa=1:1,因此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儿子中正常与色盲的比例为1:1,D正确。
故选B。
23. 20世纪初,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占主导地位,后来无数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并阐明了DNA 的结构及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重要依据是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B. 沃森和克里克仅依据 DNA衍射图,运用模型构建法发现了DNA的结构
C. 赫尔希等通过T₂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艾弗里等运用“加法原理”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生物界具有多样性,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储存多样遗传信息的能力,而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极其多样,具备遗传物质的特点,A正确;
B、沃森和克里克依据DNA衍射图和四种碱基的含量比例,经过多次尝试最终构建了DNA的结构,B错误;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不是通过实验证明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C错误;
D、艾弗里等运用“减法原理”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24.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分别用被32P与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离心,则检测到32P组与35S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 )
A. 上清液、上清液
B. 沉淀物、沉淀物
C. 上清液、沉淀物
D. 沉淀物、上清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在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中,被标记的DNA侵入细菌内部,经过搅拌离心后分布在沉淀物中,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D符合题意。
故选D。
25. 蓝细菌、乳酸菌、新冠病毒、HIV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
A. DNA、RNA、RNA、DNAB. DNA、DNA、RNA、RNA
C. DNA、RNA、DNA、DNAD. DNA、DNA、DNA、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详解】蓝细菌、乳酸菌、新冠病毒、HIV分别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RNA病毒、RNA病毒,它们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DNA、RNA、RNA,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6. 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萨顿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B. 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赫尔斯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现了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
D. 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假说一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详解】A、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属于类比推理法,A正确;
B、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赫尔斯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注入到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DNA分子,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中,实现了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C正确;
D、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白眼的遗传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B。
27. 若某DNA片段含有100个碱基对,腺嘌呤占DNA分子的20%,其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占该链的2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DNA片段中(A+G)/(T+C)=1
B. 该DNA片段一条链上嘌呤比例为44%
C. 该DNA片段另一条互补链上鸟嘌呤占36%
D. 该DNA分子共含有氢键260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
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DNA分子中的A和T相等,G和C相等,因此嘌呤数和嘧啶数相等,即该DNA片段中(A+G)/(T+C)=1,A正确;
B、该双链DNA中腺嘌呤占20%,胸腺嘧啶也占20%,则每条单链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共占40%,无法计算出单链上腺嘌呤的比例,故无法计算出嘌呤的比例,B错误;
C、该DNA分子中腺嘌呤和鸟嘌呤共占50%,则鸟嘌呤占30%,一条链上鸟嘌呤占24%,则另一条互补链上鸟嘌呤占30%×2-24%=36%,C正确;
D、该DNA片段中有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碱基对40个,有鸟嘌呤和胞嘧啶60个,前者碱基对之间有2个氢键,后者碱基对之间有3个氢键,共有氢键40×2+60×3=260个,D正确。
故选B。
28. 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的部分片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④表示氢键
B. 图中⑦表示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C. 不同的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相同的
D.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为DNA分子部分片段平面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④为氢键,⑤为A腺嘌呤,⑥为G鸟嘌呤,⑦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详解】A、图中为DNA分子部分片段平面结构模式图,④为氢键,A正确;
B、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图中⑦表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
C、不同的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相同的,都是A与T配对、C与G配对,C正确;
D、DNA分子中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正确。
故选B。
29. 如果DNA的一条链上某碱基序列是5′ -AGCTGCG-3′,则另一条链与之配对的部分是( )
A. 5′ -CGCAGCT-3′B. 5′ -TCGACGC-3′
C. 5′ -AGCTGCG-3′D. 5′ -CGTCGA-3′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且其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和T配对,G和C配对,因此一条链上某碱基序列是5′-AGCTGCG-3′,则另一条链与之配对的部分是5′-CGCAGCT-3′,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0.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此DNA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则子代中DNA均含有14N
B. 甲与乙的单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含氮碱基和五碳糖不同
C. 甲产生甲的过程需要DNA聚合酶
D. DNA两条链上的(G+C)/(A+T)互为倒数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的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
【详解】A、DNA的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将此DNA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则子代中含15N的DNA占全部DNA的1/2,全部的DNA含14N,A正确;
B、DNA与RNA的单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含氮碱基和五碳糖不同,B正确;
C、甲产生甲的过程是DNA的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C正确;
D、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排列顺序上,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所以(G+C)/(A+T)相等,D错误。
故选D。
31. 一个双链DNA分子中,若含有30%胸腺嘧啶(T),则鸟嘌呤(G)的含量是( )
A. 70%B. 35%C. 30%D. 20%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分子是由2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五碳糖交替排列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外侧,两条链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位于内侧,碱基对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详解】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因此A总是与T相等,G总是与C相等,又由题意知,T=30%,那么T=A=30%,G=C=(1-30%×2)÷2=20%。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2. 细胞内DNA的半保留复制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B.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C. 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酶等,但不需要能量
D. 两个子代DNA分子都由母链和新合成的子链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详解】A 、DNA复制过程表现为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A正确;
B、复制过程中,始终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的进行,B正确;
C、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C错误;
D、两个子代DNA分子都由母链和新合成的子链构成,因此DNA复制过程表现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
故选C。
33. 人类历史长河中,每一位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关键都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下表中有关科学家、研究成果以及所属的研究方法匹配不恰当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施旺和施莱登创立细胞学说研究方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和动物结构,A错误;
B、赫尔希和蔡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运用物理模型法构建模型,根据DNA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C正确;
D、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A。
34. 某种烟草花叶病毒(TMV)能够侵染烟草,使烟草患花叶病。从TMV中提取出物质X和物质W,再将这两种物质分别感染烟草,结果发现,只有物质X能使烟草感染病毒患花叶病。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物质X和物质W可能是( )
A. DNA、蛋白质B. DNA、多糖C. RNA、蛋白质D. RNA、多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就是其所含的核酸。
【详解】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RNA是遗传物质,根据题意,只有物质X能使烟草感染病毒患花叶病,因此物质X为RNA,物质W为蛋白质,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5. 如图是细胞内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呼吸强度会影响DNA的复制
B. 解旋酶破坏氢键、DNA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
C. 图中显示DNA复制是先全部解旋,再复制
D. 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过程都需要引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详解】A、解旋时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因此,细胞呼吸强度会影响DNA的复制,A正确;
B、解旋酶破坏DNA双链碱基之间的氢键,DNA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B正确;
C、DNA的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
D、引物为单链DNA片段,它是子链合成延伸的基础,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过程都需要引物,D正确。
故选C。
36.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发现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该研究的模型属于( )
A. 物理模型B. 数学模型
C. 概念模型D. 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
【分析】1、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2、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生物学事物或过程的模型称为概念模型。
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详解】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7. 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下列叙述不符合基因和染色体“平行”关系的是( )
A. 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均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
B. 基因和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中都含有DNA,都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C. 在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都能自由组合
D. 在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基因保持完整性,染色体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详解】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均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符合基因和染色体“平行”关系,A正确;
B、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中含有DN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不能体现两者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B错误;
C、在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自由组合,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之间存在平行关系,C正确;
D、受精过程,配子中成单存在基因(染色体)又恢复为体细胞中的成对存在,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这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之间存在平行关系,D正确。
故选B。
38. 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考虑突变,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B. cn与cl是非等位基因,这两个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C. 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D.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答案】B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图中的基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基因。
【详解】A、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产生了两个遗传因子组成一样的子细胞,因此,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两极的基因都是一样的,所以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A正确;
B、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是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此,这两个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就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故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w基因和v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能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
故选B。
39.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之一是( )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含X染色体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1:1
C. 含X染色体的精子:含Y染色体的精子=1:1
D. 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含Y染色体的卵细胞=1:1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详解】A、雌配子远远少于雄配子,A错误;
B、含 X染色体的配子∶含 Y染色体的配子不等于1∶1,含X 染色体的配子既有雌配子也有雄配子,B错误;
C、含 X 染色体的精子∶含 Y 染色体的精子= 1 ∶1,与父本XY产生的雄配子X结合,导致后代下XX(雌)∶XY(雄)=1∶1,C正确;
D、卵细胞没有含Y染色体的,D错误。
故选C。
40. 下列有关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染色质和蛋白质B. 一个细胞周期内染色体始终是核基因的载体
C.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D. 果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物界的性别决定类型很多:
①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类型 XY型、 ZW型,前者雄性的染色体组成 常染色体+XY ,后者雄性常染色体+ZZ;前者雌性的染色体组成 常染色体+XX ,后者常染色体+ZW, 人和大部分动物为XY型; 鳞翅目昆虫、鸟类为ZW型。
②染色体组的倍数决定性别,例如蜜蜂,单倍体的蜜蜂是雄蜂,二倍体的蜜蜂是雌蜂和工蜂;
③环境因素决定性别等,例如温度影响性别,当温度达23~27℃时,绝大部分稚龟呈雄性;而当温度30~33℃时,绝大部分稚龟呈雌性。
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A错误;
B、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质是核基因的载体,B错误;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C正确;
D、果蝇的红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与性别决定无关,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40分。
41. 某种牵牛花的花色有蓝色、红色、白色,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A/a、B/b 表示)。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杂交实验,根据实验
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亲代中,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的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若F2中的全部蓝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白花的概率是________。
(3)若进一步研究实验一F2中的红花植株是否为杂合子,可让该植株自交,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为杂合子。
(4)实验二可称为________实验,F1子代中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取决于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ABB ②. aabb ③. AaBb
(2) ①. 4 ②. 1/9 ③. 1/9
(3)红花:白花=3:1
(4) ①. 测交 ②. 亲本丙AaBb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解析】
【分析】因为牵牛花的花色有蓝色、红色、白色,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相关基因 用A/a、B/b表示),根据实验一的F2可推测,蓝花基因型为A-B-,红花的基因型为A-bb和aaB-,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则实验一F1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AaBb,F1的蓝花:红花:白化=1:2:1,推测出乙的基因型为aabb。
【小问1详解】
根据实验一的F2可推测,蓝花基因型为A-B-,红花的基因型为A-bb和aaB-,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则实验一F1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AaBb,F1的蓝花:红花:白化=1:2:1,推测出乙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一中甲×乙,F1全为AaBb,则甲为AABB。
【小问2详解】
实验一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B-,共有4种,分别是1AABB、2AABb、4AaBb、2AaBB,其中纯合子AABB的概率是1/9;F2中的全部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9的AaBb、2/9的AABb、2/9的AaBB、1/9的AABB,分别与白花植株aabb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白花的概率分别是4/9✖1/4=1/9。
【小问3详解】
若要鉴定实验一F2中的红花植株(A-bb和aaB-)是否为杂合子,可让该植株自交: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杂合子Aabb或aaBb,则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bb:aabb=3:1或aaB-:aabb=3: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3:1。
【小问4详解】
实验二的双亲丙和乙分别是AaBb和aabb,所以属于测交实验,因乙基因型为aabb,只产生ab一种配子,所以F1子代中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取决于亲本品种丙AaBb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42.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2n=56),雌、雄个体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ZW、ZZ。某研究所在野生家蚕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隐性纯合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表型、基因及基因所在染色体见表。回答下列问题。
(1)幼蚕巧克力色的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该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2)表中所列的基因,不能与b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测定家蚕的一个基因组需要测序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_条,雌家蚕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含有_________或________条W染色体。
(4)幼蚕不抗浓核病(D)对抗浓核病(d)为显性,黑色(E)对巧克力色(e)为显性。为鉴定一只不抗浓核病黑色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某同学将其饲养至成虫后,与若干只基因型为ddZeW的雌蚕成虫交配,产生的F1幼蚕全部为黑色,且不抗浓核病与抗浓核病个体的比例为1∶1,则该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5)家蚕的成虫称为家蚕蛾,已知家蚕蛾有鳞毛和无鳞毛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的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家蚕蛾雌、雄个体若干只,设计实验探究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不考虑Z、W同源区段),并判断有鳞毛和无鳞毛的显隐性。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
【答案】(1)伴性遗传
(2)a (3) ①. 29 ②. 0 ③. 2
(4)DdZEZE (5)实验思路:让纯合的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家蚕蛾雌、雄个体进行正反交实验,得到F1,观察并统计F1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正反结果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且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Z染色体上,且F1中雄性个体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解析】
【分析】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性别决定的方式常见的有XY型和ZW型两种。
【小问1详解】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小问2详解】
由表可知,a、b基因也都位于12号染色体上,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发生自由组合。
【小问3详解】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2n=56),正常情况下,测定家蚕的一个基因组需要测序的染色体数为27条常染色体+Z+W=29条,由于减数分离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含有W染色体的条数为0或2。
【小问4详解】
该只不抗浓核病黑色雄性幼蚕D_ZEZ-与若干只基因型为ddZeW的雌蚕成虫交配,产生的F1幼蚕全部为黑色,说明该雄性关于该性状的基因型为ZEZE。且F1中不抗浓核病与抗浓核病个体的比例为1∶1,说明该雄性关于该性状的基因型为Dd,综上分析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是DdZEZE。
【小问5详解】
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不考虑Z、W同源区段),但由于不知道显隐关系,可以利用正反交实验来探究。
实验思路:让纯合的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家蚕蛾雌、雄个体进行正反交实验,得到F1,观察并统计F1个体的表型及比例(假设相关基因为Y和y)。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反交分别为YY×yy、yy×YY,其子一代基因型都为Yy,只出现一种性状,且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Z染色体上,正反交分别为ZYZY×ZyW(后代雌雄全为显性性状)、ZyZy×ZYW(后代雄全为显性性状,雌性全为隐性性状),则正反交结果不同,且F1中雄性个体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43. 对某生物(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__,它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____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且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
(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___。
(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述)。
【答案】 ①. 有丝分裂后期 ②. a ③. 次级精母细胞 ④. b、d、e ⑤. a、b ⑥. b到a、d到c
【解析】
【分析】分析图1: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2:a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
【详解】(1)图1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的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属于图2中的类型a的细胞。
(2)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若取自精巢的某细胞属于类型c,那么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精原细胞,但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只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e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因此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
(4)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
(5)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b→a,d→c。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4. 如图表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结构的中文名称:②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
(2)通常DNA是由__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其基本骨架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AGTC-3',则另一条单链的序列是_______________(序列从5'—3'书写)。
(4)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A+C)/(T+G)为0.5,则它的互补链中(A+C)/(T+G)为____________。
(5)某同学制作图中DNA结构模型,仅用订书钉将五碳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每个氢键需要一个订书钉连接),则使用的订书钉个数至少为__________个。
(6)从DNA结构的角度描述DNA能精准复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胞嘧啶 ②.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2) ①. 两(或2或二) ②.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
(3)5'-GACT-3'
(4)2 (5)32
(6)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
【解析】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即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与C(胞嘧啶)配对。
【小问1详解】
图中的②能够与G(鸟嘌呤)配对,说明②是C,其中文名称是胞嘧啶。⑦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腺嘌呤)组成,因此⑦的中文名称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小问2详解】
通常DNA是由2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这2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其外侧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小问3详解】
图中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AGTC-3',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另一条单链的序列是5'-GACT-3'。
【小问4详解】
在双链DNA分子中,2条链之间的碱基A与T配对、G与C配对,因此一条链中(A+C)/(T+G)的值与其互补链中的(A+C)/(T+G)的值互为倒数。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A+C)/(T+G)为0.5,则它的互补链中(A+C)/(T+G)为2。
【小问5详解】
依题意可知:构建一个DNA的基本单位需要2个订书钉;构建一个如图所示的含4对碱基的DNA双链片段,先要构建8个基本单位,需要16个订书钉;将2个基本单位连在一起,需要1个订书钉,连接4对碱基组成的DNA双链片段,需将8个基本单位连成2条,需要6个订书钉;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A有2个,则T也有2个,C和G各有2个,碱基对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需要2×2+2×3=10个订书钉。综上所述,共需要16+6+10=32个订书钉。
【小问6详解】
从DNA结构的角度描述DNA能精准复制的原因是:①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②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选项
物学实验或现象
比例
A
孟德尔验证分离现象的测交后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1:1
B
减数分裂Ⅱ中期核DNA数与染色体数
1:1
C
双链DNA分子中(A+C)/(G+T)
1:1
D
理论上,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儿子中正常与色盲
1:1
选项
科学家
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A
施旺和施莱登
细胞学说
调查法
B
赫尔希和蔡斯
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C
沃森和克里克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物理模型法
D
摩尔根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实验和假说—演绎法
突变体表型
基因
基因所在染色体
第二隐性灰卵
a
12号
第二多星纹
b
12号
抗浓核病
d
15号
幼蚕巧克力色
e
Z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