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2024届中考核心知识点分类总结(共8大类)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2024届中考核心知识点分类总结(共8大类),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生物中的“选择”,生物中的“过程”,生物中的“不一定”,生物中常考的“过程”,易错,生物中的生活常识,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3.人的呼吸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
4.受精作用的场所是(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5.生物分类单位中,由大到小排列:(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
6.酸奶和泡菜利用了(乳酸菌),面包.馒头的制作利用了(酵母菌)。
7.食物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繁殖)。
8.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9.既储存了主要的遗传信息,又对细胞的生命的活动起着控制作用的是(细胞核)。
10.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11.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
12.鱼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因为(生物依赖环境)。
1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绿色植物)。
14.打吊针或抽血时,选择的血管是(静脉)。
1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6.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
17.用保鲜袋储藏新鲜蔬菜,原因是(抑制呼吸作用)。
18.受精卵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类型可能是(XX或XY)。
19.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基因)。
20.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体植株的方法是(组织培养)。
21.人体的结构层次中,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的结构层次中,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2.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雌蕊和雄蕊,合称花蕊)。
23.刷牙时牙龈常出血是患上了(坏血病),原位是(肾小球)。
24.如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病变部21.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25.食物保存的方法(低温,干燥,隔绝空气)。
26.哺乳动物最突出的特征是(胎生哺乳,体表多被毛)。
27.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28.细胞核中的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包含关系:(基因>DNA>染色体)
29.体温恒定的动物有(鸟类、哺乳类)。
30.单子叶植物(小麦、水稻、玉米等)的种子,营养物质储藏在(胚乳),双子叶植物(大豆、花生等)的种子,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中。
31.种子植物,(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32.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注射的血清属于(抗体),都产生(特异性免疫)。
33.生物体能由小长大是因为(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34.与动物相比,植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35.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是(根、茎、叶),生殖器官是(花、果实、种子)。
36.植物的四大基本组织是(保护、营养、分生、输导),动物和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是(上皮、结缔、肌肉、神经)。
37.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有(腐生细菌、真菌、蚯蚓)。
38.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完整的种子才能萌发。
39.根尖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40.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是(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
41.植物由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4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43.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地位越高,体内积存的有毒物质(越多)。
4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45.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类)。
46.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能吞噬病菌的是(白细胞),能止血凝血的是(血小板)。
47.动植物和人的呼吸作用,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9.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48.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有(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
49.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细胞)。
50.完成人体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五部分。
51.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语言中枢),因此人类能对(语言文字)产生条件反射。
52.视觉的最终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听觉的最终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53.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听觉感受器是(耳蜗)。
54.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
55.长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髓),骨折后有修复功能的是(骨膜)。
56.控制父母性状的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
57.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
58.细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59.食品衣物上长毛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
60.鱼能生活在水中,最重要的特征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61.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都属于(病原体),正患病的人或动物都属于(传染源)。
6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和氧气);呼吸作用不需要光,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6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
64.人体内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由(肺的换气)实现;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由(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实现。
65.蔬菜水果堆放久了,引起发热的原因是(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66.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彻底消化后,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被彻底分解后,产物是(氨基酸);脂肪被彻底分解后,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67.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它由(肝脏)产生。
68.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如A型血的病人,应为他输入(A型血)。
二、生物中的“过程”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取拿与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3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植物细胞:擦→滴→撕→展→盖→染→吸
(2)动物细胞:擦→滴→刮→涂→盖→染→吸
4.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体(或: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或:人体)
(2)植物体: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5.呼吸的全过程: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6.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7.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8.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周围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9.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物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正立的像
10.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三、生物中的“不一定”
1.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还包括化能合成细菌和光能合成细菌。
2.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还包括寄生细菌和真菌。
3.分解者不- -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生物圈中有些动物以动物遗体、遗物为食进行腐生生活,也属于分解者,如蚯蚓、蜣螂。
4.有些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蚯蚓、蜣螂属于分解者。
5.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种子没有胚乳,但胡萝卜、蓖麻等双子叶植物种子有胚乳;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种子中有胚乳,但兰花、慈菇、泽泻等单子叶植物种子中无胚乳。
6.似“鱼”而非鱼:
娃娃鱼(大鯢)为两栖动物;
鲸鱼(即鲸)为哺乳动物;
甲鱼(即鳖)、鳄鱼为爬行动物;
章鱼、鱿鱼、鮑鱼、墨鱼(乌贼)等属于软体动物。
7.蝎、蜘蛛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不属于昆虫;蜈蚣为多足纲,不属于昆虫;蚂蚁属于昆虫,但一般无翅。
8.绿色植物并不一-定是叶片制造有机物,事实上,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能制造有机物。但是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在活的植物体中,并不-定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组织培养,导管为死细胞不能进行组织培养。
9.并非所有鱼的名称中都有“鱼"字,海马、中华鲟、泥鳅都属于鱼类;并非生活在水中会游泳的动物一定是鱼类,海豚、鲸属于哺乳动物。
10.不是所有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用鳃呼吸,如水生哺乳动物、水生爬行动物等用肺呼吸。
11.鸟类不一定都会飞,如鸵鸟、企鹅等不会飞;会飞的也不一定是鸟类, 如昆虫(节肢动物门)、蝙蝠(哺乳类)都会飞。
12.并不是所有低级反射的中枢都在脊髓,还有小脑、脑干,如呼吸、心跳的基本生命中枢在脑干。
13.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能够遗传给下一代,只有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是有利的,有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14.动脉血管里不一定都是动脉血,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静脉血管里不一定都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15.并不是所有的有机物都能提供能量,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不分解提供能量。
16.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分裂和分化,如:癌变细胞只分裂而不分化;成熟的红细胞不分裂、不分化。
17.所有的生物具有应激性,如对声音、光、气味、水的刺激作出反应,而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反射。
四、生物中常考的“过程”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取拿与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3、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植物细胞:擦→滴→撕→展→盖→染→吸
(2)动物细胞:擦→滴→刮→涂→盖→染→吸
4、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体(或: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或:人体)
(2)植物体: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5、呼吸的全过程: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6、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7、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8、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周围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9、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物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正立的像
10、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1、尿的形成具体过程:
12、反射弧的传递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13、分类单位从小到大的顺序:种→属→科→目→纲→门→界
14、昆虫的发育过程: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成虫
15、原始生命的起源过程:无机小分子物质(原始大气) →有机小分子物质 (氨基酸、核苷酸)→有机大分子物质(蛋白质、 核酸)→独立的体系→原始生命 (标志: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16、人类进化的过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17、酸奶的制作步骤:灭菌→接种→密封→发酵
五、生物中的“不一定”
1、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还包括化能合成细菌和光能合成细菌。
2、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还包括寄生细菌和真菌。
3、分解者不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生物圈中有些动物以动物遗体、遗物为食进行腐生生活,也属于分解者,如蚯蚓、蜣螂。
4、有些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蚯蚓、蜣螂属于分解者。
5、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种子没有胚乳,但胡萝卜、蓖麻等双子叶植物种子有胚乳;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种子中有胚乳,但兰花、慈菇、泽泻等单子叶植物种子中无胚乳。
6、似“鱼”而非鱼:娃娃鱼(大鯢)为两栖动物;鲸鱼(即鲸)为哺乳动物;甲鱼(即鳖)、鳄鱼为爬行动物;章鱼、鱿鱼、鲍鱼、墨鱼(乌贼)等属于软体动物。
7、蝎、蜘蛛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不属于昆虫;
蜈蚣为多足纲,不属于昆虫;
蚂蚁属于昆虫,但一般无翅。
8、绿色植物并不一定是叶片制造有机物,事实上,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能制造有机物。但是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在活的植物体中,并不一定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组织培养,导管为死细胞不能进行组织培养。
9、并非所有鱼的名称中都有“鱼字,海马、中华鲟、泥鳅都属于鱼类;并非生活在水中会游泳的动物一定是鱼类,海豚、鲸属于哺乳动物。
10、不是所有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用鳃呼吸,如水生哺乳动物、水生爬行动物等用肺呼吸。
11、鸟类不一定都会飞,如鸵鸟、企鹅等不会飞;
会飞的也不一定是鸟类,蝙蝠(哺乳类)都会飞。
12、并不是所有低级反射的中枢都在脊髓,还有小脑、脑干,如呼吸、心跳的基本生命中枢在脑干。
13、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能够遗传给下一代,只有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
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是有利的,有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14、动脉血管里不一定都是动脉血,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
静脉血管里不一定都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15、并不是所有的有机物都能提供能量,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不分解提供能量。
16、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分裂和分化,如:癌变细胞只分裂而不分化;成熟的红细胞不分裂、不分化。
17、所有的生物具有应激性,如对声音、光、气味、水的刺激作出反应,而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反射。
六、易错、易混知识点干货
1、动物的呼吸:
(1)蚯蚓主要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2)草履虫主要靠表膜呼吸;
(3)蝗虫的呼吸部位在胸部、腹部,而不是头部;呼吸器官是气管而非气门;
(4)青蛙主要靠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5)鸟类是双重呼吸,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气囊具有暂时贮存气体(辅助呼吸)的功能;
(6)鱼类主要用鳃呼吸,软体动物多用鳃呼吸。
2、(1)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做选择题时注意:这几种说法有时混在一起,还需要和其他选项相比较来选)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目的: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3、近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大,眼球前后径过长,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小,眼球前后径过短,配戴凸透镜。观察由远到近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前后径变长。
4、尿的形成: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使得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原尿中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的是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所以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而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形成尿液,且尿素和无机盐的浓度增加。
5、特殊血管内的血液:肺动脉内流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肾静脉内流含氮废物最少,或尿素含量最少的静脉血;从小肠出来的血液是营养物质含量最多的静脉血。
6、(1)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输卵管;
(2)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
(3)产生卵细胞的结构一一卵巢;
(4)产生精子的结构——睾丸;
(5)生命的起点——受精卵;
(6)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
(7)胚胎发育早期所需的营养来自——卵黄;
(8)受精卵分裂,形成胚胎并植入子宫内膜叫着床(俗称怀孕)。
7、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褪去的是叶绿素而不是叶绿体。
8、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是清水;
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是生理盐水,染色用的液体都是碘液。
9、生态系统一般都由四种成分组成,而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了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七、生物中的生活常识
1、人在打点滴(打针)时,药物注射到人体内的血管及平常所说的“青筋”都是指静脉。
2、做亲子鉴定时需要从血液中提取DNA,DNA来自血液成分的白细胞。
3、血小板过少,机体会异常出血(血友病);
血小板过多,机体易形成血栓。
4、人体缺氧时数量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5、酿酒、做馒头或面包——酵母菌;
制作酸奶、奶酪和泡菜——乳酸菌;
制醋 ——醋酸杆菌。
6、生病后需药物治疗,口服和注射都可以,但注射比口服见效快。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
而口服要经消化、吸收才能进入血液,然后才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各处。
7、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或意外事故等情况时,先判断他(她)有无呼吸或意识后,立即拨打120急救,求助急救中心或实施人工呼吸、伤口处理等措施。
8、早春播种时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是为了提高地表温度,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温度。
9、我们食用的水果或粮食产量比较高的原因:提高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少,故积累有机物多。
10、人体废物排出的三条途径:
呼吸系统排出少量水和二氧化碳;
泌尿系统排出大量的水、尿素和无机盐;
皮肤排出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
八、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
1、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2、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也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例如,细胞膜、线粒体、中心体等细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们组成一个整体细胞的时候才能完成对应的功能,如果离开了细胞的整体,单独的一个细胞器是无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3、生物进化适应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
4、生态学观点
生态学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届中考核心知识点整理,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生物中常考的“过程”,生物中的“不一定”,易错,生物中的生活常识,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共44页。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易错知识点整理,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