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附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附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答新型化学电源的步骤,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其他新型一次电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构建如图Zn—Cu—H2SO4原电池模型,通过类比模型,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如:化合价的变化、得失电子情况等),能迅速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弄清楚外电路中电子的移动情况和内电路中离子的移动情况,准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依据构成原电池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依据原电池两极发生反应的类型判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3)依据电子流动方向或电流方向判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4)依据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5)依据原电池盐桥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3.解答新型化学电源的步骤
(1)判断电池类型→确认电池原理→核实电子离子移动方向。
(2)确定电池两极→判断电子、离子移动方向→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3)充电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失电子的为负极反应。
(4)电极反应式→总反应离子方程式减去较简单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另一电极反应式。
注意:(1)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
(2)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H+在碱性环境中不存在;O2-在水溶液中不存在,在酸性环境中结合H+,生成H2O,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结合H2O,生成OH-。
(3)阳离子趋向正极,在正极上参与反应,在负极上生成(如H+);阴离子趋向负极,在负极上参与反应,在正极上生成(如OH-、O2-、CO32—)。
(4)“-ne-”相当于正电荷,“+ne-”相当于负电荷,依据电荷守恒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
4.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
5.其他新型一次电池
(1)钠硫电池: 总反应:2Na+xS===Na2Sx
正极:xS+2e-===S
负极:2Na-2e-===2Na+
(2)全钒液流电池: 总反应:VO2++2H++V2+V3++VO2++H2O
正极:VO+2+2H++e-===VO2++H2O
负极:V2+-e-===V3+
(3)锂铜电池: 总反应:2Li+Cu2O+H2O===2Cu+2Li++2OH-
正极:Cu2O+H2O+2e-===2Cu+2OH-
负极:2Li-2e-===2Li+
(4)MgH2O2电池: 总反应:H2O2+2H++Mg===Mg2++2H2O
正极:H2O2+2H++2e-===2H2O
负极:Mg-2e-===Mg2+
(5)MgAgCl电池: 总反应:Mg+2AgCl===2Ag+MgCl2
正极:2AgCl+2e-===2Cl-+2Ag
负极:Mg-2e-===Mg2+
真题训练
1.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2)—空气电池如下图所示,其中在VB2电极发生反应:VB2+16OH—-11e—=VO43—+2B(OH)4—+4H2O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负载通过0.04 ml电子时,有0.224 L(标准状况)O2参与反应
B.正极区溶液的pH降低、负极区溶液的pH升高
C.电池总反应为4VB2+11O2+20OH—+6H2O =4VO43—+8B(OH)4—
D.电流由复合碳电极经负载、VB2电极、KOH溶液回到复合碳电极
2.微生物脱盐电池是一种高效、经济的能源装置,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获得电能,同时可实现海水淡化。现以NaCl溶液模拟海水,采用惰性电极,用下图装置处理有机废水(以含 CH3COO-的溶液为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负极反应为 CH3COO-+2H2O-8e—=2CO2+7H+
B.隔膜1为阳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阴离子交换膜
C.当电路中转移1ml电子时,模拟海水理论上除盐58.5g
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4.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Zn(s)+2NiOOH(s)+H2O(l)ZnO(s)+2Ni(OH)2(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s)+OH−(aq)−e−NiOOH(s)+H2O(l)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aq)−2e−ZnO(s)+H2O(l)
D.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5.将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NaCl溶液湿润后,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被氧化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
B.铁腐蚀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C.活性炭的存在会加速铁的腐蚀
D.以水代替NaCl溶液,铁不能发生吸氧腐蚀
6.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n2+向Cu电极方向移动,Cu电极附近溶液中H+浓度增加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H−
C.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
D.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
7.一种镁氧电池如图所示,电极材料为金属镁和吸附氧气的活性炭,电解液为KOH浓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总反应式为:2Mg+O2+2H2O=2Mg(OH)2
B.正极反应式为:Mg-2e-=Mg2+
C.活性炭可以加快O2在负极上的反应速率
D.电子的移动方向由a经外电路到b
8.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
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
B.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
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
D.若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
9.最近,科学家研发了“全氢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边吸附层中发生了还原反应
B.负极的电极反应是H2-2e-+2OH- ==== 2H2O
C.电池的总反应是2H2+O2 ==== 2H2O
D.电解质溶液中Na+向右移动,ClO4—向左移动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的电池结构,左侧VB2发生失电子的反应生成VO43—和B(OH)4—,反应的电极方程式如题干所示,右侧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生成OH-,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O2+4e-+2H2O=4OH-,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VB2+11O2+20OH-+6H2O=8 B(OH)4—+4 VO43—,据此分析。
A.当负极通过0.04ml电子时,正极也通过0.04ml电子,根据正极的电极方程式,通过0.04ml电子消耗0.01ml氧气,在标况下为0.224L,A正确;
B.反应过程中正极生成大量的OH-使正极区pH升高,负极消耗OH-使负极区OH-浓度减小pH降低,B错误;
C.根据分析,电池的总反应为4VB2+11O2+20OH-+6H2O=8 B(OH)4—+4 VO43—,C正确;
D.电池中,电子由VB2电极经负载流向复合碳电极,电流流向与电子流向相反,则电流流向为复合碳电极→负载→VB2电极→KOH溶液→复合碳电极,D正确;故选B。
2.【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a极上CH3COOˉ转化为CO2和H+,C元素被氧化,所以a极为该原电池的负极,则b极为正极。
A.a极为负极,CH3COOˉ失电子被氧化成CO2和H+,结合电荷守恒可得电极反应式为CH3COOˉ+2H2O-8eˉ=2CO2↑+7H+,故A正确;
B.为了实现海水的淡化,模拟海水中的氯离子需要移向负极,即a极,则隔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钠离子需要移向正极,即b极,则隔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故B错误;
C.当电路中转移1ml电子时,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海水中会有1mlClˉ移向负极,同时有1mlNa+移向正极,即除去1mlNaCl,质量为58.5g,故C正确;
D.b极为正极,水溶液为酸性,所以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ˉ=H2↑,所以当转移8ml电子时,正极产生4ml气体,根据负极反应式可知负极产生2ml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2=2:1,故D正确;故答案为B。
3.【答案】B
【解析】由生物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可知,左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MV+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V2+,电极反应式为MV+−e−= MV2+,放电生成的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H2反应生成H+和MV+,反应的方程式为H2+2MV2+=2H++2MV+;右室电极为燃料电池的正极,MV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V+,电极反应式为MV2++e−= MV+,放电生成的MV+与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H3和MV2+,反应的方程式为N2+6H++6MV+=6MV2++NH3,电池工作时,氢离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
A项、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选用酶作催化剂,条件温和,同时利用MV+和MV2+的相互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可提供电能,故A正确;
B项、左室为负极区,MV+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V2+,电极反应式为MV+−e−= MV2+,放电生成的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H2反应生成H+和MV+,反应的方程式为H2+2MV2+=2H++2MV+,故B错误;
C项、右室为正极区,MV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V+,电极反应式为MV2++e−= MV+,放电生成的MV+与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H3和MV2+,故C正确;
D项、电池工作时,氢离子(即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故D正确。故选B。
4.【答案】D
【解析】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强,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A正确;
B、充电相当于是电解池,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阳极是Ni(OH)2失去电子转化为NiOOH,电极反应式为Ni(OH)2(s)+OH− (aq)− e− =NiOOH(s)+H2O(l),B正确;
C、放电时相当于是原电池,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负极反应式为Zn(s)+2OH− (aq)− 2e− =ZnO(s)+H2O(l),C正确;
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放电过程中OH− 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D错误。答案选D。
5.【答案】C
【解析】根据实验所给条件可知,本题铁发生的是吸氧腐蚀,负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O2+2H2O +4e−=4OH−;据此解题;
A.在铁的电化学腐蚀中,铁单质失去电子转化为二价铁离子,即负极反应为:Fe−2e−=Fe2+,故A错误;
B.铁的腐蚀过程中化学能除了转化为电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故B错误;
C.活性炭与铁混合,在氯化钠溶液中构成了许多微小的原电池,加速了铁的腐蚀,故C正确;
D.以水代替氯化钠溶液,水也呈中性,铁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易发生吸氧腐蚀,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6.【答案】A
【解析】A.Zn较Cu活泼,做负极,Zn失电子变Zn2+,电子经导线转移到铜电极,铜电极负电荷变多,吸引了溶液中的阳离子,因而Zn2+和H+迁移至铜电极,H+氧化性较强,得电子变H2,因而c(H+)减小,A项错误;B. Ag2O作正极,得到来自Zn失去的电子,被还原成Ag,结合KOH作电解液,故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H−,B项正确;C.Zn为较活泼电极,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锌溶解,因而锌筒会变薄,C项正确;D.铅蓄电池总反应式为PbO2 + Pb + 2H2SO4 2PbSO4 + 2H2O,可知放电一段时间后,H2SO4不断被消耗,因而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D项正确。故答案选A。
7.【答案】BC
【解析】A. 电池总反应式为:2Mg+O2+2H2O=2Mg(OH)2,不符合题意;
B. 正极应该是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O2+4e-+4OH-=2H2O,符合题意;
C.氧气在正极参与反应,符合题意;
D.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移向正极,该反应中a为负极,b为正极,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8.【答案】C
【解析】该装置属于电解池,CO2在ZnO@石墨烯电极上转化为CO,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为阴极,石墨烯电极为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据此解答。
A、CO2在ZnO@石墨烯电极上转化为CO,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O2+H++2e-=CO+H2O,A正确;
B、根据石墨烯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可知①+②即得到H2S-2e-=2H++S,因此总反应式为CO2+H2S=CO+H2O+S,B正确;
C、石墨烯电极为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因此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电极上的高,C错误;
D、由于铁离子、亚铁离子均易水解,所以如果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要酸性,D正确。答案选C。
9.【答案】C
【解析】由电子的流动方向可以得知左边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右边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选项A、B正确;电池的总反应没有O2参与,总反应方程式不存在氧气,故C选项不正确;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D选项正确。答案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一节 原电池精品第一课时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右图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复习 高考化学 考点3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讲义,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电池,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原电池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