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第1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第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的表格中)
    1. 将一黄色玫瑰的枝条做接穗,红色的玫瑰做砧木进行嫁接,嫁接上去的枝条上开的花是( )
    A. 红色B. 黄色C. 橙色D. 有黄色又有红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详解】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所以,用黄色玫瑰做接穗,红色玫瑰作为砧木进行嫁接,嫁接后的植株开的花为接穗的性状表现——黄色花。
    故选B。
    2. 下列生物的生殖方式哪一组属于无性生殖( )
    ①水螅的出芽生殖
    ②豌豆的种子繁殖
    ③月季的扦插繁殖
    ④鱼的受精卵繁殖
    ⑤细菌的分裂生殖
    ⑥鸡的受精卵繁殖
    A. ①②③B. ④⑤C. ①③⑤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①水螅的出芽生殖”、“③月季的扦插繁殖”、“⑤细菌的分裂生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都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而“②豌豆的种子繁殖”、“④鱼的受精卵繁殖”和“⑥鸡的受精卵繁殖”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有性生殖,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 鸟卵中,将来可孵化成雏鸟的部分是( )
    A. 卵黄B. 卵白C. 胚盘D. 卵黄系带
    【答案】C
    【解析】
    【分析】鸟卵一般分为卵壳、卵壳膜、卵白、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以及胚盘。其中,卵黄、卵黄膜以及胚盘是鸟卵的卵细胞。
    【详解】A.鸟卵的卵黄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外面包裹着卵黄膜,能为鸟的胚胎发育提供营养,A错误。
    B.卵白位于卵黄外面,具有保护和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的作用,B错误。
    C.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能发育为雏鸟,C正确。
    D.卵黄的两端由浓稠的蛋白质组成系带,系带使卵细胞维持在蛋白中心,起着缓冲和固定作用,防止卵的震荡,D错误。
    故选C。
    4. 下列细胞中含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 )
    A. 卵细胞B. 精子C. 白细胞D. 成熟红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在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的水平,为23对(46条)。
    【详解】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白细胞是人的体细胞,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在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染色体数量为0,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 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水稻的早熟和晚熟B.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C. 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D. 棉花的绒长和绒短
    【答案】B
    【解析】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是水稻的成熟时间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是玉米粒的颜色和形状,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玉米粒的黄色和白色,玉米粒的园粒与长粒都是相对性状,B符合题意。
    C.棉花的绒长和绒短,是棉花绒的长短,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是小麦的抗病能力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下列关于基因描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 基因数和染色体数一样多
    C. 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对存在
    D. 生物的某一性状可能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因此,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大到小) :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分子→基因。
    【详解】AC.每种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可见,基因存在于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在生殖细胞中通常成单存在,AC错误。
    B.通常,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可见,基因数和染色体数不一样多,B错误。
    D.通常,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生物的某一性状可能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通常这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基因是显性基因,就会表现出显性性状,而这对基因只有都是隐性基因,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D正确。
    故选D。
    7. 性状表现正常的一对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致病基因是 a)的孩子,这对夫妇的 基因组成一定是( )
    A. AA、AAB. Aa、AaC. Aa、aaD. AA、Aa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
    【详解】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由隐性致病基因a控制的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夫妇双方除含有一个正常基因A外,都携带一个隐性致病基因a,即夫妇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Aa;如图所示:
    故选B。
    【点睛】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
    8. 正常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表示正确的是( )
    A 22条+XX 22条+XYB. 22对+XY 22对+XX
    C. 23条+XX 23条+XYD. 23对+XY 23对+XX
    【答案】B
    【解析】
    【分析】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①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人共22对常染色体。
    ②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人有一对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③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产生的精子(生殖细胞)有两种: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
    ④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X),产生的卵细胞(生殖细胞)只有一种:22条常染色体+X。
    【详解】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所以,男性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染色体的组成可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XX,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 我国的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近亲结婚的( )
    A. 后代易得遗传病B. 后代都会得遗传病
    C. 后代成活率很低D. 后代得遗传病的机率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详解】近亲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几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几种变异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 )
    A. 人类的皮肤的黑黄白B. 玉米粒的黄白红
    C. ABO血型D. 生长在遮阴处的小麦秆细穗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解:人的皮肤的黑黄白,玉米粒的黄白红,ABO血型这些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遗传的变异;而生长在遮阴处的小麦秆细穗小,是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故选D.
    11.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 )
    A. 岩石层B. 火山周围
    C. 原始大气D. 原始海洋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原始大气中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氨基酸)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逐步形成具有能够生长、生殖、遗传的原始生命,并进一步形成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详解】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因此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后来在高温、雷电、紫外线的作用下,在原始大气中产生了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随着雨水一起汇入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有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形成了具有生命现象的复杂的有机物,即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 原始大气中不含有( )
    A. 氧气B. 氨C. 甲烷D. 水蒸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
    【详解】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 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是 ( )
    A. 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
    B. 越复杂、越高等,水生的越多
    C. 越简单、越低等,陆生的越多
    D. 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
    14. 在农田中使用某种农药防治害虫,使用年数越长,效果越差。对这一现象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B. 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C. 害虫会自然发生并巩固抵抗农药的变异
    D. 农药质量越来越差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
    【详解】首先害虫存在两种变异品种: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农药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害虫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害虫活了下来。这样控制抗药能力强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是因为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5.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叙述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
    B. 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
    C. 适者生存
    D. 生物的进化与变异无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详解】达尔文指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叫自然选择。所以自然选择核心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A、C不符合题意;虽然亲代的遗传物质通过生殖可以传递给子代,但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物质是不完全相同的,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正说明了变异的普遍性,B不符合题意;在生物的进化中,能够遗传的有利变异,经过许多代的选择、积累,便形成了许多新品种。故生物的进化与变异有关,D符合题意。
    【点睛】在自然选择中过度繁殖是原因,生存斗争是手段,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结果。
    二、分析说明题(每空1分,共30分)
    16.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如图一为植物嫁接,图二、三、四分别为家蚕、蝗虫、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请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嫁接过程中,确保①成活的关键是使①和②的___紧密结合。
    (2)图二所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比,家蚕特有的发育阶段是[ ]___,发育方式为___。
    (3)图三所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包括①卵→②___→成虫。
    (4)在图四所示的青蛙生殖发育过程中,受精方式为___,雌雄蛙抱对可提高___。
    【答案】(1)形成层 (2) ①. ③蛹 ②. 完全变态发育
    (3)若虫 (4) ①. 体外受精 ②. 受精率
    【解析】
    【分析】图一:①是接穗,②是砧木;图二:①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图三:①卵、②若虫、③成虫;图四:①受精卵、②蝌蚪、③幼蛙、④成蛙。
    【小问1详解】
    图一中,嫁接成功的关键是①接穗和②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
    【小问2详解】
    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可见,与蝗虫相比,家蚕特有的发育阶段是③蛹,该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
    【小问3详解】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图三所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包括:①卵→②若虫→成虫。
    【小问4详解】
    春末夏初是青蛙的繁殖季节。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方式称为体外受精。青蛙的生殖过程为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体外受精。通过抱对,可促进雌雄蛙同时向水中排卵、排精,提高卵细胞的受精率,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17. 下图是鸡卵的结构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___里面含有细胞核,该处色浓而略大,说明此卵是___(选填“受精卵”或“未受精卵”)。
    (2)卵细胞的结构包括___(只填图中数码)。
    (3)胚胎发育是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呼吸很旺盛,结构___和卵壳上的___可以满足这个需要(填结构名称)。
    【答案】(1) ①. 1胚盘 ②. 受精卵 (2)1、6、7
    (3) ①. 气室 ②. 气孔
    【解析】
    【分析】图中:1胚盘,2卵壳膜,3系带,4卵壳,5气室,6卵黄,7卵黄膜,8卵白。
    【小问1详解】
    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胚盘→胚胎→雏鸟→成鸟。可见,图中1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该处色浓而略大,说明此卵是受精卵。
    【小问2详解】
    鸟卵中的卵细胞指的是卵黄、卵黄膜、胚盘。其中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卵黄膜指的是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胚盘内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将来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雏鸟。结合题图可知,鸟卵的卵细胞的结构包括1、6、7。
    小问3详解】
    在鸟卵的钝端,外卵壳膜与内卵壳膜之间具有气室,气室含有空气,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鸟卵的卵壳上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以保证鸟的胚胎发育时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可见,胚胎发育是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呼吸很旺盛,结构气室和卵壳上的气孔可以满足这个需要。
    18. 如图表示染色体、DNA分子和基因的结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的结构是染色体,B表示的是___分子,呈螺旋形的C表示的是___分子。
    (2)由如图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1条染色体上有___个DNA分子和多个蛋白质分子。基因是有___效应的DNA片段,1条DNA分子上一般有多个基因。
    (3)一般情况下,在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___存在的。
    【答案】(1) ①. 蛋白质 ②. DNA
    (2) ①. 1##一 ②. 遗传
    (3)成对
    【解析】
    【分析】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大到小)是: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分子→基因。图中:A是染色体,B是蛋白质,C是DNA。
    【小问1详解】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结合题图可知,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图中的B表示的是蛋白质分子,呈螺旋形的C表示的是DNA分子。
    小问2详解】
    通常,每一条染色体上具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小问3详解】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
    19. 分析山羊的毛色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在遗传学上,子代有白毛,也有黑毛,这种现象称为___。
    (2)据图可以判断山羊的___色是显性性状。
    (3)如果用字母A表示显性基因,字母a表示隐性基因,则亲代白羊①的基因组成是___,亲代白羊②的基因组成是___,子代黑羊③的基因组成是___。
    (4)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___。
    (5)如果③号与另一只黑色羊交配,其子代出现黑羊的几率为___。
    【答案】(1)变异 (2)白
    (3) ①. Aa ②. Aa ③. aa
    (4)生殖细胞(或精子、卵细胞)
    (5)100%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小问1详解】
    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可见,山羊子代有白毛,也有黑毛的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小问2详解】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可见,根据题图的遗传规律(亲代:白色×白色→子代出现:黑色),可以判断山羊的白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小问3详解】
    白色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黑色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黑色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白色亲代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所以,亲代白羊①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白羊②的基因组成是Aa,而子代黑羊③的基因组成是aa。
    【小问4详解】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生殖细胞(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小问5详解】
    黑色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可见,如果③号(aa)与另一只黑色羊(aa)交配,其子代的基因组成都是aa,因此出现黑羊的几率为100%。
    20.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国政府积极开展防疫工作,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______构成。
    (2)从传染病的传播环节角度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属于______。
    (3)为了预防感染新冠病毒,同学们外出时应佩戴口罩,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
    (4)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发新冠病毒疫苗,若疫苗研发成功后,就能更快、更高效地实现全民免疫。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______;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做______。
    【答案】 ①. 遗传物质 ②. 传染源 ③. 切断传播途径 ④. 抗体 ⑤. 特异性免疫(或“后天性免疫”)
    【解析】
    【分析】(1)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2)传染病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4)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这种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5)特异性免疫是指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详解】(1)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2)传染源是指散播病原体的人或者动物,所以从传染病的传播环节角度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属于传染源。
    (3)环境消毒、勤洗手、外出时佩戴口罩,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4)疫苗通常是减毒或者失活的病原体,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抗体;出生后才建立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具有专一性的免疫叫做特异性免疫。
    【点睛】本题考查病毒结构、传染病及其预防、免疫。

    相关试卷

    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自主检测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自主检测生物试卷,共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