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中考化学起航模拟卷 【河北专用】(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625149/0-1713364703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中考化学起航模拟卷 【河北专用】(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625149/0-171336470382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中考化学起航模拟卷 【河北专用】(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625149/0-171336470385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中考化学起航模拟卷 【河北专用】(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中考化学起航模拟卷 【河北专用】(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为制作叶脉书签,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的NaOH溶液,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取用NaOHB.称量NaOH
C.量取所需的水D.读取水的体积
2.下列家用物品中,都用到的材料是( )
A.合成材料B.天然纤维C.金属D.玻璃
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B.通过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C.球上水资源储量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4.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其中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元素是金属元素B.碘原子的质子数是53
C.图中n的值为5D.碘原子在反应中一般较易失去电子
5.航天发射的运载火箭的第一、二级燃料多采用肼(),肼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生成物的质量比可表示为7:9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反应过程中仅涉及一种有机物
6.20℃时,将等质量不含结晶水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1中,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图3中,M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
D.图2中,两溶液降温到30℃,甲一定会析出晶体,乙不会析出晶体
7.现有一定量和的混合溶液,按如图流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滤液②中一定含有、B.滤渣①的质量一定小于a克
C.滤渣①中含有银、铁和镁D.实验过程中发生3个不同的化学反应
8.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一篇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有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农作物收入B.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盒,保证饮食卫生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用电需求
9.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近期化学成果颇多。以下过程一定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碳中和,人类排放的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吸收
B.冬奥会火炬燃烧的是氢能源,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了零排放
C.“天宫课堂”演示水油分离实验
D.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10.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变多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分子的间隔变小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11.物质具有多样性。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纯净物:水、金刚石B.有机物:钢、葡萄糖
C.有机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D.碱:纯碱、烧碱
12.下列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二氧化碳用于供给呼吸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二、填空题
13.华为公司是我国高科技的代表,一直致力于核心技术的开发。2019年,华为公司推出了5G商用芯片。制造芯片需要用到高纯硅,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硅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1)进行反应①前,要将原料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属于_______(填“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类似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请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整个制备过程必须在无水、无氧气的环境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
14.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银体温计中的汞是由_______(用名称表示)构成;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说明_______。
(2)关闭燃气开关灭火,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
(3)我们吃完饭,常用洗洁精洗餐具,洗洁精去油污的原理是________。
(4)打开汽水瓶盖,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________。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酒”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这“酒”中的溶质为________(填化学式)。
(6)人体缺乏微量元素________会导致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等,可食入海产品、瘦肉、小米等来补充。
15.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2)实验二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_有关。
(3)实验三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
(4)实验四中,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的操作是向两瓶中分别_______。
16.A-F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均含一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A是单质:B、C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F是黑色固体。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均已略去。
(1)物质F可能是_______(写化学式);
(2)写出B→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C与D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4)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7.某班同学利用稀硫酸鉴别碳酸钾溶液和硝酸钡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实验中观察到试管甲中有气泡产生,则试管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将甲、乙两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
【提出问题】烧杯内沉淀是什么?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钡和硫酸钡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硫酸钡不溶于酸,碳酸钡可与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反应。
【分析】根据两支试管中所发生的反应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可知烧杯的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钡,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钾。
【提出猜想】
猜想一:沉淀中可能有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溶液的溶质中可能有硝酸、硝酸钡、碳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实验】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得到固体和溶液,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小海提出:上述实验不能确定溶液的溶质是否有硝酸。小明认为该观点不正确,请帮小明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根据上述探究结果,请说出该实验废液的一种处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8.已知:沉淀可溶于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现向100g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原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2)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生成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2.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塑料油瓶是由塑料制成,电话外壳一般由塑料制成,电视机外壳也是由塑料制成,溜冰鞋中一般也会含有塑料,而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故选A。
3.答案:A
解析:A、天然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B、通过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是混合物,错误;C、地球上水资源储量丰富,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且分布不均,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
故选A。
4.答案:B
解析:
5.答案:B
解析: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生成物氮气、水的质量比为28:36=7:9,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反应过程中没有涉及有机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7.答案:A
解析:A、镁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说明铁过量,滤液②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硝酸亚铁中的、没有反应的硝酸镁中的,该选项正确。
B、铁和硝酸银反应,56份质量的铁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该选项不正确。
C、滤渣①中含有银、铁,不含有镁,该选项不正确。
D、实验过程中发生2个不同的化学反应,即铁和硝酸银反应,铁和稀盐酸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8.答案:B
解析:A、大量使用化肥,虽然能够增加农作物收,但残留的化肥会污染水体,选项错误;
B、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能够增强植物对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烟尘的吸收能力,有助于减缓空气污染,选项增强;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盒,废弃后会产生白色污染,加重环境的污染程度,选项错误;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耗费定量的煤炭,会增加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烟尘的含量,加重空气的污染,选项错误,故选B。
9.答案:C
解析:A、人类排放的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吸收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氢能源的使用过程中生成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天宫课堂”演示水油分离实验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淀粉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错误;
C、水蒸气形成冰晶,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
D、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A、水和金刚石均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钢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葡萄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B错误;
C、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C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作医疗急救,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则不能用于供给呼吸,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填充在食品包装袋内,以隔绝氧气防止食品因缓慢氧化而变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用作制霓虹灯,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3.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有利于充分反应
(2);置换
(3)非金属氧化物;;水和氧气都能与反应过程中的一些物质发生反应
解析:(1)反应①进行前,将原料进行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有利于充分反应;故填:增大接触面积,有利于充分反应。
(2)通过图示可知,反应③是氢气在高温下还原四氯化硅,反应生成了硅单质和氯化氢,其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分别填: ;置换。
(3)二氧化硅由硅、氧两种元素组成,且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所以二氧化硅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由于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类似,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可以推测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故分别填:非金属氧化物;。
(4)通过图示可知,反应①②③都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氢气可以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氯气在常温下可以和水反应。所以为了防止物质被浪费,整个制备过程应该在无水、无氧的环境中进行。故填:水和氧气都能与反应过程中的一些物质发生反应。
14.答案:(1)汞原子;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隔变大
(2)隔绝可燃物
(3)乳化
(4)减小
(5)混合物
(6)
解析:(1)汞是金属,由汞原子构成;汞柱上升,说明温度升高导致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故答案为:汞原子;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2)关闭燃气开关隔离了可燃物,可以灭火;故答案为:隔绝可燃物;
(3)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以把大块的油脂乳化成小块的油滴,便于清洗。故答案为:乳化作用;
(4)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减小,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5)酒是溶液,是混合物,溶质为乙醇。故答案为:混合物
(6)本题考查微量元素锌的作用,缺锌会导致人食欲不振、生长迟缓;故答案为:锌。
15.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溶质的性质
(3)帮助散热,防止硫酸液滴飞溅
(4)滴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
解析:(1)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低,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中实验,溶质的种类不同,溶剂的种类相同,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3)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会浮在浓硫酸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
(4)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的操作是向两瓶中分别滴加相同滴数、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澄清石灰水。
16.答案:(1)或
(2)
(3)化合反应
(4)燃料或还原剂
解析: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是氧气,B.C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能生成氧气和C,故B是过氧化氢,C是水;二氧化碳能与E相互转化,氧气能生成E,故E是一氧化碳,氧气生成的F能与一氧化碳反应,故F可能是四氧化三铁,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物质F可能是四氧化三铁,故填:;
(2)B→A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3)C与D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4)物质E是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于冶炼金属,故填:冶炼金属。
17.答案:
【提出猜想】碳酸钡
【设计实验】硝酸钡;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或稀硝酸等);
【交流讨论】不同意,溶液中有碳酸钾,硝酸能与碳酸钾反应,不能与碳酸钾共存;
【拓展应用】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处理成中性后再排放(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碳酸钾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则试管甲中盛放的为碳酸钾,试管乙中盛放的为硝酸钡,硝酸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猜想]
将甲、乙两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有气泡,而碳酸钾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二氧化碳和水,则说明甲溶液中含有碳酸钾,又由于碳酸钾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则说明沉淀中可能含有碳酸钡。
[设计实验]
②硫酸钠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溶液中不含硝酸钡;
③由于结论为溶液中含有硝酸钾、碳酸钾和硫酸钾,而碳酸钾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钾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现象为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又由于硫酸钡不溶于酸,碳酸钡可与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反应,则可向沉淀滴加盐酸或硝酸。
[交流讨论]
由于溶液中有碳酸钾,硝酸能与碳酸钾反应,不能与碳酸钾共存,则能确定溶质中不含硝酸。
[拓展应用]
该实验废液中的碳酸钾显碱性,则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处理成中性后再排放。
18.答案:(1)3.65%
(2)23.4g
(3)100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和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g,其溶质的质量为,
设混合溶液中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
,
原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
(2)由于生成的氢氧化铝的质量为7.8g,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a,
,
,
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生成的质量是。
(3)设和氢氧化铝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b,
到沉淀完全溶解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g+12g+4g=20g,对应的氧化液的质量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沉淀中只有硫酸钡
②
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溶液的溶质没有______
③
另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
_______
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碳酸钾和硫酸钾
④
向③中沉淀中加入____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中考化学起航模拟卷 【山西专用】(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4(辽宁专用)-【冲刺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辽宁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4辽宁专用原卷版docx、黄金卷04辽宁专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4辽宁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2(辽宁专用)-【冲刺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辽宁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2辽宁专用原卷版docx、黄金卷02辽宁专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2辽宁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