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演练(一)地理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演练(一)地理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演练一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演练一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指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下左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受大湖效应影响,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左图中( )
A. 湖泊对④性质基本无影响B. ②强弱受太阳辐射影响很弱
C. ③降水过程类似冷锋过境D. 降水多少主要由①气流强弱决定
2. 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
A. 11月,甲地B. 12月,丙地
C. 5月,乙地D. 8月,丁地
3. 关于此次暴风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加剧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B. 直接减少全球干湿、冷热差异
C. 与旱灾属于同一种灾害类型D. 对海陆运输造成短期的严重破坏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④为高空冷气团,湖泊对其性质基本无影响,A正确 。②是湖水的蒸 发,湖面水汽的蒸发强弱由太阳辐射强弱决定,B错误;③在冷暖气团交汇处,暖气团主动爬 升、冷气团被迫形成环流后退的过程,类似于暖锋,C错误;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空气中水汽含 量及气温的影响,①气流的强弱会影响该地区的温度,对降水量有一定影响,但不能决定其大小,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次暴风雪应发生在温度较低的秋冬季节,受大湖效应越显著的地点降雪量最大,CD错误;图示地区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南下,途经五大湖时增湿,空气水汽量增加,在湖泊的下风向(丙地、丁地)形成降水,A错误,B正确。故选B。
【3题详解】
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与暴风雪无关,A错误;受此次暴风 雪影响的范围局限于美国部分地区,B错误;此次暴风雪发生在美国陆地地区,与海洋运输关系不大,D错误;暴风雪与旱灾均属气象灾害,C正确。故选C。
【点睛】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左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内流区重组后的水系。右图示意该内流区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湖的湖泊水位变化(与2000年的水位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湖泊及其水位变化对应正确是( )
A. 甲湖—①、乙湖—③、丙湖—②B. 甲湖—②、乙湖—③、丙湖—①
C. 甲湖—①、乙湖—②、丙湖—③D. 甲湖—②、乙湖—①、丙湖—③
5. 关于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三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组前甲湖湖水汇入乙湖B. 重组前乙湖湖水汇入丙湖
C. 重组后甲湖流域面积扩大D. 重组后乙湖湖盆容积缩小
6. 随着气候暖湿化,该区域湖泊盐度变化最不明显的是( )
A. 甲湖B. 乙湖C. 丙湖D. 不好确定
【答案】4. A 5. B 6. B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可知,湖泊水位上升,但是水位增加不同,形成水系重组,结合图中湖泊之间水流流向可知,甲湖湖水流向乙湖,甲湖湖泊水位增加较多,形成外溢,因此甲湖对应为①,乙湖湖水又流向丙湖,因此丙湖湖水水位上涨且与甲湖变化趋势类似,因此丙湖对应为②;乙湖位于甲湖和丙湖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湖泊变化较小,因此乙湖对应为③,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水系重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暖湿化,重组后甲湖流向乙湖,主要原因在于甲湖海拔较高,气候暖湿化后,甲湖补给增多,湖泊水位上升,形成外溢,甲湖流域面积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湖水位变化较小,湖盆容积变化小,D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湖和丙湖水位变化趋势相近,因此重组后甲湖变化较大,影响丙湖水位,重组前后乙湖对丙湖影响相差不大,因此重组前乙湖流向丙湖,甲湖未流向乙湖,A错误,B正确;故选B。
6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湖和丙湖水位明显上升,水量增加,盐度降低,乙湖重组前后均有湖水流出,盐度不会发生明显变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川冰雪融化速度加快,淹没沿海低地地区,同时带来病虫害等灾害加剧。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教育科技投入不断增长,劳动者素质大幅提高,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本大国。传统制造业的利润逐渐缩小,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是高端智能制造业的核心。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是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水平最高的产业集群,是众多知名工业机器人企业总部所在地。下图示意上海工业机器人产业空间格局形成机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促使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制造业成本降低B. 交通条件改善C. 人口红利转变D. 环境污染加剧
8. 上海成为众多知名工业机器人企业总部所在地的主导因素是( )
A. 产业集聚B. 技术信息C. 生产成本D. 政府政策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教育科技投入不断增长,劳动者素质大幅提高,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本大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促使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C正确;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可以使得制造业成本降低,A错误;交通条件、环境污染,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是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水平最高的产业集群,是众多知名工业机器人企业总部所在地,企业相互之间存在信息上的工业联系, 可以相互交流技术和信息,B正确;题干本身描述的就是产业集聚这一现象,A错误;产业集聚会使生产成本降低,不是主导因素,C错误;政府政策不是主导因素,D错误。故选B。
【点睛】面对人口红利下降、能源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土地资源成本上升的形势,难以形成依靠要素专业化战略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而加快动能转化已成为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主要任务,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中国要牢牢把握的机遇。
土地合理开发有利于区域碳汇(碳汇是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图为新疆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碳密度和新疆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比例。完成下面小题。
9. 与植被碳密度相比,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树木采伐使用量大B. 植被高大储碳量多C. 土壤有机碳易分解D. 林内耕种消耗养分
10. 推测新疆最宜开垦的土地覆被类型是( )
A. 阔叶林B. 灌木林C. 草地D. 裸地
11. 从区域碳平衡角度考虑,下列关于新疆土地利用做法合理的是( )
①实施退耕还林还草②合理开发水土资源③做好耕地维护管理④加大裸地开垦力度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9. A 10. C 11. B
【解析】
【9题详解】
自然条件越好,植被越茂密,意味着植被的生产力越强,植被碳密度也越大。在无人为干扰的相同的自然条件下,植被产生的枯枝落叶也越多,其形成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也越大。材料显示,与植被碳密度相比,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密度较低,说明植被碳被大量人工干预使用。阔叶林植被高大、储碳量多,自然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也应较多,A正确,B错误;在新疆同样的自然环境下,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差异不大,C错误;耕种需要良好的光热条件,林内耕种方式不可取。即便采用林内耕种,根据材料中农田的有机碳密度最高,其土碳密度也应大增,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虽然森林地带水分条件最好,但新疆森林植被(包括阔叶林和灌木林)面积小,且其生态意义更为重要,而被开垦成为耕地后,储碳量可能会下降;草地面积大,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开垦成为耕地后,碳储量增多;若裸地被开垦为耕地,碳储量增长最大,但由于水源缺乏、土壤贫瘠,自然条件恶劣,开发利用难度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新疆农田的碳密度总量远高于灌木林和草地,与阔叶林相当,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意义不大,①错误;而加大裸地的开发,技术难度大,更会加剧地区水资源的短缺,甚至导致生态恶化,④错误;因地制宜做好耕地的经营管理和合理开发水土资源,有利于保护现有植被,甚至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植被更好的降低碳密度,②③正确。故选B。
【点睛】碳密度是以单位经济产出的排碳量作为衡量指标,“碳密度标准”计划体现了我国在发展中控制碳排放的理念。
明朝万历二十五年,扬州城南200多米长的笔直运河,由于水流下泄迅猛,常导致过往船只搁浅,而被“舍直取弯”。该工程彰显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水工智慧,史称“三湾抵一坝”,三湾片区因此得名。下图示意1955年、1990年和2020年三个年份三湾片区功能区的分布,水域为运河,该段运河自北向南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对三湾片区运河“舍直取弯”的主要目的是( )
A. 拦蓄河水,灌溉农田B. 延长运河,增建码头
C. 疏浚河道,减少淤泥D. 抬高水位,减缓流速
13. 对照甲、乙、丙三幅图,古码头应位于图中的( )
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
【答案】12. D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扬州城南200多米长的笔直运河,由于水流下泄迅猛,常导致过往船只搁浅,而被“舍直取弯”,说明舍直取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船只搁浅,即通过弯曲河道,降低水流下泄速度,使水位抬升,解决搁浅问题,故D正确;河道弯曲,使得水流速度下降,泥沙淤积变严重,而且没有建坝,所以并没有拦蓄河水,而且主要目的也不是灌溉农田,A、C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运河长度,可以增建码头,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码头一般修建于河流弯曲的凹岸,该处为古码头,说明该码头已被废弃,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处河曲为了减缓流速,导致本地泥沙沉积增多,不利于码头的运行。①②两地位于平直运河处,不适合修建码头,③④位于河曲处的凹岸,适合修建码头,其中③处易受侵蚀,而且河曲从1955年到2020年期间未有明显变化,有利于码头运行,④处从1955年到2020年期间,河道有向西略微移动变平直,说明④所在河段西岸侵蚀和东岸沉积增强,所以④处泥沙淤积严重,已不适合码头运行,应已被废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河曲大部分发育于地势较为低平地区,河流侧蚀加剧,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曲;凸岸一侧以堆积作用为主,可以进行生产生活;凹岸一侧以侵蚀作用为主,可以发展码头港口等。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多次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下表为中国稻谷与小麦的消费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总消费量)×100%;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食用消费量)×100%。
14. 表中M、N代表的数值分别是( )
A. 128.4、124.4B. 132.7、139.5C. 131.6、152.0D. 135.6、147.5
15. 稻谷与小麦的饲用与损耗占比增长明显,说明我国( )
A. 肉蛋奶消费量增长B. 粮食浪费较严重C. 粮食种植面积减少D. 粮食进口量减少
16. “大食物观”视角下,我国应( )
①积极发展设施农业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③确保食用口粮安全④优先发展饲粮生产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14. B 15. A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M代表稻谷2020-2021对应的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根据公式: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食用消费量×100%;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总消费量×100%;那么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总消费量:口粮品种食用消费量,M=100.7×(74.8+15.8+8.0)÷74.8=132.7;N=90.6×(68.8+28.5+8.6)÷68.8=139.5;M=132.7,N=139.5,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稻谷与小麦的饲用占比增长说明饲料占比在增大,主要用于养殖业,同时粮食在流向生猪,牛羊,肉鸡等牲畜的过程中,也存在能量的损耗,所以稻谷与小麦的饲用损耗占比增长明显,这样进一步推测肉蛋奶消费量增长,A正确;稻谷与小麦的饲用增长不能说明粮食浪费较严重,B错误;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进口量减少会导致粮食总量下降,流向养殖业的粮食就会减少,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大食物观”强调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可以扩展食物来源,①正确;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主要提高的是粮食的产量,不能体现种类,②错误;大食物观”的前提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尤其是确保食用口粮安全,③正确;“大食物观”视角下要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是确保食用口粮安全,而不是优先发展饲粮生产,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增加粮食的总产量;通过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和粮食储备等手段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建立粮食储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总人口4223万(2019年),其中农村人口约1150万,以畜牧业为主,已耕地面积84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国内粮食供应严重短缺。我国湖南省作为国内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近年来,依托“一带一路”政策,“湘阿”双方通过农业产能合作,推动双方农业发展。下图为阿尔及利亚地形图。
(1)推测阿尔及利亚种植业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并说明判断理由。
(2)与湖南省相比,分析阿尔及利亚南部发展种植业的气候优势。
(3)为促进阿尔及利亚农作物稳产增产提出合理化的“湘阿”合作建议。
【答案】(1)北方地区,北部为地中海气候,降水丰富;河流流经,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北部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中部和南部沙漠广布,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2)南部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纬度低,全年高温,热量丰富。
(3)湖南利用其资金、技术优势为阿尔及利亚提供优良的品种;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减少旱涝灾害的影响;提供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解析】
【分析】本题阿尔及利亚农业发展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阿尔及利亚北部位于地中海沿岸,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北部有河流流经,水资源相对丰富,利于发展种植业,且北部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业集中,;中部和南部沙漠广布,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小问2详解】
湖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阿尔及利亚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阿尔及利亚为热带气候,全年高温热量条件优于湖南省。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湖南省作为国内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所以湖南可以充分利用技术优势,为阿尔及利亚提供良种,提高单产;为阿尔及利亚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使其农业生产更加稳定;提供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秘鲁地处纳斯卡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随着板块运动,安第斯山脉隆起,秘鲁自然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为秘鲁位置及其太平洋沿岸某地植被分布示意图。
(1)指出纳斯卡板块与美洲板块在图示区域的运动方向。
(2)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秘鲁的地貌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变化对秘鲁陆地生物区域差异的影响。
(3)发菜是一种耐高温及干旱的藻类植物,喜湿润的空气,但降水太多反而不易存活。说明秘鲁太平洋海岸存在发菜种群的自然原因。
【答案】(1)纳斯卡板块向东(东北)运动,美洲板块向西(西南)运动。
(2)板块运动形成高大山脉,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明显,使生物物种分布出现垂直差异;高大山脉阻挡气流,使其东西两侧出现降水差异,并且高大山脉形成生物屏障,阻碍两侧生物的交流演化,生物物种呈现东西差异。
(3)该地纬度低,气候炎热干旱,环境恶劣,(物种间竞争弱)发菜适应该环境;受秘鲁寒流影响,沿海地区易形成海雾,为发菜生长提供所需的湿润空气。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安第斯山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板块构造运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影响植被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安第斯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纳斯卡板块位于安第斯山西侧,应向东(东北)运动,西侧的美洲板块向西(西南)运动,才能形成中间东南——西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
【小问2详解】
两大板块挤压形成了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垂直高差大,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明显,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使生物物种分布出现垂直差异,物种丰富;高大山脉阻挡东西两侧气流的交换,使其东西两侧出现降水差异;山脉过于高大形成生物屏障,两侧生物无法交流演化,生物物种东西差异大。
【小问3详解】
秘鲁太平洋海岸纬度低,气温高,由于秘鲁寒流的作用,降水少,气候炎热干旱,环境恶劣,物种间竞争弱,生物少,而发菜是一种耐高温及干旱的藻类植物,适应该环境,能够生长;低纬海洋蒸发量大,受秘鲁寒流降温的影响,沿海地区易形成海雾,但不容易产生降水,为发菜生长提供所需的湿润空气。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帕隆藏布流域(左图)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部,是雅鲁藏布江下游主要支流。这里山高坡陡谷深,地形变化剧烈。由于地处西南季风进入青藏高原的重要水汽通道上,帕隆藏布流域降水丰沛,海洋性冰川广布。20世纪60年代以来,帕隆藏布流域气温和降水发生明显变化,客观上促进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改变和重塑沟谷乃至流域地貌过程。右图为泥石流堆积扇景观图。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帕隆藏布流域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2)画出右图中泥石流堆积扇沿MN线和PQ线的垂直剖面示意图(要求:画出大致地势起伏情况,并注明M、N、P、Q点)。
(3)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帕隆藏布流域上游沟谷地貌的主要变化。
【答案】(1)帕隆藏布流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多地震, 岩石破碎, 物源丰富; 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板块碰撞挤压, 隆起为高大的褶皱山脉, 地形高差大, 动力条件好; 位于西南季风进入青藏高原的重要水汽通道上, 降水丰沛, 冰川广布, 沟谷水量大, 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2) (3)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帕隆藏布流域气温升高, 冰川融化, 降水增多, 沟谷水量增大, 泥石流 滑坡多发, 在谷口地带形成大量的堆积扇; 受水流 ( 泥石流) 侵蚀加屈的影响, 上游沟谷不断向源头延伸, 沟谷加深, 宽度增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帕隆藏布流域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地质灾害、地形剖面图、外力作用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帕隆藏布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多发地震,地层不稳定, 岩石破碎, 泥石流物源丰富;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隆起为高大的褶皱山脉,地形高差大,坡度陡,地表径流发达,动力条件好;位于西南季风进入青藏高原的重要水汽通道上,水汽丰富,降水丰沛,冰川广布,沟谷径流量发达,水量大,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小问2详解】
图中冲积扇沿PQ剖面线,中间地势高,两侧低;沿MN剖面线,扇顶M处海拔高,扇缘N处海拔低。具体如图所示:
【小问3详解】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帕隆藏布流域气温升高,冰川大量的融化,大气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沟谷水量增大,地表径流增强,泥石流滑坡多发,泥沙在谷口地带形成大量的堆积,形成堆积扇;受水流 ( 泥石流) 侵蚀加剧的影响,上游溯源侵蚀加剧,沟谷不断向源头延伸,沟谷加深,加长,沟谷宽度增大。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冻圈是指地球表层水以固态形式存在的圈层,包括冰川、冻土、积雪、浮冰等。车尔臣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注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台特玛湖,河长超过800千米。流域内冰川、冻土广泛分布,冻土活动层在每年4月下旬开始融化。下图示意车尔臣河中游某水文站1957—1997年、1998—2019年各月平均径流量(已剔除人类活动导致的流量变化)。
(1)比较车尔臣河1957—1997年与1998—2019年平均径流量在2月和5月的变化率(即后期与前期流量之差与前期的比值)差异,并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说明原因。
(2)针对车尔臣河径流量变化的现状,请为当地政府提出区域发展的应对措施。
【答案】(1)2月平均径流量变化率大。原因:全球变暖导致积雪提前融化。5月平均径流量变化率小。原因:4月下旬冻土活动层开始融化,地表径流下渗增加(河流径流增加有限)。
(2)在河流径流量增多的情况下(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在河流出山口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实现洪水的资源化利用);适度进行区域开发,发展节水型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车尔臣河中游某水文站1957—1997年、1998—2019年各月平均径流量为背景材料,涉及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车尔臣河1957- 1997年与1998- 2019年平均径流量在2月和5月的变化率,1957- 1997年2月与1998- 2019年2月平均径流量变化差异大,变化率大。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积雪提前融化,河流流量开始增加,5月平均径流量变化率小,总量增加较大。原因:4月下旬冻土活动层开始融化,地表径流下渗增加;但是雨季未到,气温不高,冰川融水少,河流径流增加有限。
【小问2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河流径流量增多,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应该在河流出山口修建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大坝)拦蓄洪水,实现洪水的资源化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适度进行区域开发,发展节水型经济,保护河流水资源,不因为短期内径流量的增加而盲目制定经济发展策略,应该合理评估未来水资源减少可支撑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
食物来源
稻谷
小麦
时间
2018—
2019
2019—
2020
2020—
2021
2018—
2019
2019—
2020
2020—
2021
食用消费占比/%
74.7
75.4
74.8
70.6
68.1
68.8
饲用与损耗占比/%
7.1
7.9
15.8
13.7
11.6
28.5
工业消费占比/%
8.2
9.5
8.0
9.1
6.9
8.6
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
110.3
107.1
100.7
102.0
109.8
90.6
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
133.8
132.7
M
141.6
146.8
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演练(一)地理,文件包含地理docx、地理答案一中-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演练(一)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演练一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演练一地理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