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521128/0-17109920144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521128/0-171099201451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521128/0-171099201455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21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
【春季桃花】春天可谓是百花齐放,桃花、樱花、玉兰花、郁金香,争奇斗艳、五彩缤纷。其中,最吸引人的当属桃花。桃花岛名不虚传,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让人大饱眼福。淡粉色、深粉色、粉中带白的花儿,嫩芽配上点点绿色,一幅春桃怒放图就在眼前,充满péng( )勃生机。桃树更是婀娜多姿,有的歪着身子仿佛在惬意地休息,有的开着花儿热忱( )地企盼游客的到来。
【夏季风荷】“ ① , ② 。”夏天,公园里的荷花也别有番风趣。荷花池里,大朵的荷花张开双臂,片片荷叶相互依偎,连片而立。荷花美得不尽相同,有的淡粉、有的艳粉,有的半开半闭、有的全张开露出花心,恍惚间,好似看到年轻姑娘穿着粉色裙子,乘着荷叶舟,顺着风,驶向远方。
【秋季朱槿】走在秋日的街道,你定能看到一朵朵鲜艳的朱槿花开在枝头。花朵婀娜多姿,鸟儿在树枝间跃动。她看起来弱不禁风,可风越狂,她便舞得越美;雨越大,她的枝叶长得越发蓝绿;太阳越耀眼,她开得越神采奕奕,美不胜收。
【冬季三角梅】冬天,大街小巷里、人行天桥上、汽车道旁,你定能看到三角梅的身影。它有三瓣花瓣,看起来像个倒着的小伞,枝条如手指一般粗,上面长满了尖尖的硬刺。你停下脚步驻足于人行道旁,盛放的三角梅会让你仿佛进入花海的世界。
1.阅读文段【春季桃花】,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péng( )勃(2)热忱( )
2.以上四段文字,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3分)
3.结合语境,解释文段【夏季风荷】【秋季朱槿】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恍惚:_______(2)美不胜收:_______
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使文段【夏季风荷】中横线处的内容连贯,要求上下联顺序正确。(填序号)(2分)
①上联( )②下联( )
A.疏影横斜水清浅B.芙蓉向脸两边开C.荷叶罗裙一色裁D.暗香浮动月黄昏
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桃花岛名不虚传,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让人大饱眼福。
B.荷花池里,大朵的荷花张开双臂,片片荷叶相互依偎,连片而立。
C.走在秋日的街道,你定能看到一朵朵鲜艳的朱槿花开在枝头。
D.你停下脚步驻足于人行道旁,盛放的三角梅会让你仿佛进人花海的世界。
6.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10分)
二、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40年间,中央连续出台了21个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从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政策,到2005年首次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从2006年全面取消了在中国存在2600年的农业税,到2004年国家对购置农机进行补贴……这些文件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指引,是党和国家推行重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生动体现,是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
建设高标准农田,连续16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这是中国实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
【材料二】
建国七十年来,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2013年—2020年,_______,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满了中国粮。
粮安天下,地为根基。面对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的国情,要保障粮食安全,先要保证土地的“安全”。从数量上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绝不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做到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占补平衡。
此外,还要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高标准农田是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沟渠和田间道路配套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水电路设施配套、方便集中作业、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总产量情况(2013年—2020年)
【材料三】
保障粮食的安全还要从方式方法上来确定粮食生产路径,其中需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进而统筹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只有种业安全有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基才能稳固。过去的30多年,我国已经有43.5万份种子,在国家种子库安家,保存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今天,全国水稻、小麦、大豆、油菜,全部为自主品种,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此外,作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和使用大国,中国的小麦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了69%。农田里的新科技,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结合。它不仅是土地、劳力资源等“硬件”的建设,也是科学技术等“软件”的集成。不仅是一项田间工程,即对水、路、渠、林的改造和配套,更是实施土地平整、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全面工程,是一个系统完整地提升耕地持续生产能力的综合性措施。不远的将来,我国农业将形成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相融合与集成应用的新格局。
7.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和图表的信息,在【材料二】横线处填入的内容,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稳步增长。B.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6亿吨以上。
C.我国粮食总产量与播种面积成正比。D.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上的飞跃。
8.下列对“高标准农田”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国家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B.高标准农田抗风险的能力强,高标准农田是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
C.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工程,它不仅是土地、劳力资源等“硬件”的建设,也是科学技术等“软件”的集成。
D.高标准农田适合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提高家庭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9.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国为保证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3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我的小学 薛晋文
①印象中,我没有上过真正的幼儿园,上世纪70年代末的晋西北吕梁山村里也没有幼儿园可上,升入一年级前需要在小学的识字班打基础,大概就是今天的学前班。在识字班同样能学到不少东西,许多有趣的启蒙知识令人难忘,一些基本的拼音字母常常被老师编成顺口溜,现在我还能随口背诵两句,比如,“a像个小姑娘,辫子朝后扬”“jqx三兄弟,见了ü眼就挖去”。为了让学生快速记住阿拉伯数字,老师领着我们摇头晃脑地反复朗读“木棍1,鸭子2,耳朵3”,充满童真童趣。
②我的小学曾是一座小庙,屋檐下是麻雀和其他一些小鸟的家。上课时它们经常扑腾起来,进进出出自由自在地玩耍,按捺不住的同学会跳起来去抓麻雀,教室里顿时乱作一团,有时动静太大,墙壁上的尘土都震落下来,于是将书本抖一抖,呼吸着泥土味和书香味混杂的空气继续上课。
③那时,教室里没有像模像样的桌椅板凳,村口的老树砍倒后,木匠们用大锯锯开,取中间最平整的板材,老师搬来红砖垒成小砖垛,将板材横在上面,于是大通铺式的课桌就安装好了。桌子有了,但是小板凳没有,需要自己从家里带。下课时,顽皮的同学将小板凳翻过来当马骑,一路横冲直撞,好不热闹。为了防止小板凳丢失,常常是早晨带来,晚上带走,有的家长不放心,怕半路丢了,索性拿绳子将小板凳拴在孩子腰间,走起路来就像拨浪鼓一样左右晃荡,成为蜿蜒山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冬天里,同学们要轮流值日看好用来取暖的碳炉子,有时候隔夜起来炉火灭了,要自带玉米芯和柴禾再次点上。遇到柴禾难着的时候,老师和我们轮流用嘴冲着炉口猛吹,浓烈刺鼻的烟扑面而来,眼泪和清鼻涕会扑簌簌地流下来。烟火的气息在教室上空缭绕着,弥漫着,许久才随风散去。
⑤那时候家里实在是穷,买不起书包,娘就用粗布和针线自己缝一个,不大不小挎在身上正合适。每当有了新书包,就想四处炫耀一番,神气十足地走在乡间小路上,觉得自己是个文化人。
⑥六一儿童节到来时是最快乐的,鲜艳的红领巾早早地戴在了胸前,乡村小学热闹得就像过年一样,老师借来了秧歌队的锣鼓,一边教我们,一边给村民表演,滚铁环、踢毽子、猜谜语、丢手绢等趣味活动能让我们开心好几天。当然,少不了简单而隆重的表彰会。作为“三好”学生得到的铅笔、橡皮和文具盒,我一直舍不得用。崭新的奖状领回来总要高兴好几天,就像过年贴画一样,要贴在窑洞里最醒目的位置。
⑦村里小学有一片自留地,老师常带着我们下地劳动。春天,我们一起将地里的玉米或高粱茬子整理干净,将农家肥均匀撒开,学着大人的样子将种子埋入土中,似乎满眼都是收获的景象。夏天,校门口的庄稼长势喜人,走过路过总要回头看几眼,就像惦记自己的亲人一样,人和土地的感情就这样在我们心里扎了根。秋天,和老师们一起掰玉米、刨土豆。点燃一堆柴火烤土豆,新鲜的土豆冒着热气,带着泥土的芬芳,让人百吃不腻。
⑧小学快毕业时,村里在东川河两岸建了一座石拱桥,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命题作文。老师夸我作文写得不错,拿着作文本给大家又是读又是看,激动得像个孩子。在老师眼里,学生的进步比自家粮食丰收了还要高兴。当时我理解不了老师的心情,斗转星移,没想到长大后我就成了她。参加工作走上讲台,看到学生的进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激动,慢慢明白了老师对学生的那份深情。现在我勉强能写点东西,和老师当年的鼓励和付出分不开。
⑨再后来,语文老师突然说要走,临别前,她把我们一个一个地抱在怀里舍不得离开,眼里禽着泪水说不出话来,那一天我们都哭了,闻讯赶来的爹娘们也哭了。听说老师嫁到了邻近的县里,之后就断了联系,再也没有见到她。
⑩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从未忘记那所小学,从未忘记那些老师。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0.第③~⑥段围绕“师生之间”回忆了哪些事?(3分)
11.从加点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秋天,和老师们一起掰玉米、刨土豆。点燃一堆柴火烤土豆,新鲜的土豆冒着热气,带着泥土的芬芳,让人百吃不腻。
12.文中语文老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结合文章第⑧~⑩段分析。(4分)
13.2022年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合文章第⑦段内容,说说劳动有哪些现实意义?(写三点)(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诗作,完成14~15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写景,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寄寓诗人叹息感伤的心境。
B.“闻到”的意思是听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
C.在朗读这首诗时,“过五溪”要轻读,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D.诗人运用想像,将明月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愁心”,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表达效果。(3分)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孙叔敖戒子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②者;此其地不利③,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機④。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⑤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⑥乎俗⑦也。
【注释】①无:不要。②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③利:肥沃④機(jī):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⑤利:眼前利益。⑥异:不同于。⑦俗:普通人
16.下面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静以修身 投以骨B.故至今不失 温故而知新
C.非淡泊无以明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而子辞 学而不思则罔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B.“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C.文章虽不足百字,却把修身治国的大道理谈得透彻深刻,许多语句垂诸久远。
D.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1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19.【甲】【乙】两文都是劝解、告诫儿子的书信,但是劝诫的目的不同。请分别写出诸葛亮和孙叔敖劝诫的目的。(3分)
20.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长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3分)
三、综合(10分)
21.学校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读书热情,准备开展以“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两段文字是《西游记》中写唐僧对孙悟空念《紧箍儿咒》的内容,李文在归纳中,有些乱了,请你帮助她整理归纳。(4分)
材料一: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沙僧搀住一个,叫道:“二哥,你也搀住一个。”果然搀住,落下云头,径至草舍门外。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二人一齐叫苦道:“我们这等苦斗,你还咒我怎的?莫念!莫念!”那长老本心慈善,遂住了口不念,却也不认得真假。
材料二:行者掣出棒来,自忖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去,却又不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地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
以上两种材料选自①_______(填写作者)写的《西游记》。材料一的故事情节是真假美猴王,假行者最终被②_______识破,材料二的故事情节是③_______,两则材料都表现了孙悟空④_______的性格特征。
(2)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3分)
(3)小宁同学在论坛里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你在“回复”栏中劝说她积极地阅读名著。(80字以内)(3分)
【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你的回复:_______
四、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如春风般的你,是那样的温暖轻柔;如阳光般的你,是那样的活泼明媚;如吊兰般的你,是那样的淡然温润;如高山般的你,是那样的伟岸挺拔……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有那样的一个人,一路陪伴着、关心着、引导着“我”。
请以“如_______般的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字数不能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23年秋季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2分)(1)蓬 (2)chén
2.(3分)争奇斗艳 五彩缤纷 名不虚传 大饱眼福 婀娜多姿 弱不禁风 神采奕奕 美不胜收(写出3个即可)
3.(2分)(1)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2)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4.(2分)CB【解析】根据文段【夏季风荷】“夏天,公园里的荷花也别有番风趣。荷花池里,大朵的荷花张开双臂,片片荷叶相互依偎,连片而立。”可知,这里描写的是夏天荷花池的景色,句子前的诗句应该也要使用有关“荷花”的诗句。故选CB。
5.(2分)D【解析】“驻足”意思是指停住脚步的意思或立足,与“停下脚步“语义重复,应删去“停下脚步”。
6.(10分)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王湾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⑤影入平羌江水流 ⑥河流大野犹嫌束 ⑦僵卧孤村不自哀
7.(2分)B 8.(2分)D
9.(3分)国家政策支持;保障土地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的应用。(意思对即可)
10.(3分)①老师用板材给我们安装简易课桌;②老师为生碳炉子和学生轮流用嘴冲着炉口猛吹;③儿童节老师让我们给村民表演并开表彰会。
11.(3分)用“掰”“刨”“点燃”“烤”等一系列动词,准确写出老师和学生团结协作、一起动手烤土豆的过程,表达收获劳动果实的快乐以及师生关系的亲密无间。
12.(4分)①善于鼓励学生。老师夸我作文写得不错,拿着作文本给大家又是读又是看,激动得像个孩子。②关心疼爱学生。临别前,她把我们一个一个地抱在怀里舍不得离开,眼里噙着泪水说不出话来。
13.(3分)劳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学会了生活基本技能;劳动让我们收获了果实和友谊的快乐;劳动让我们体会到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乐趣。
14.(2分)C【解析】为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遭遇而悲伤的感情,“过五溪”要重读,以突出地方之偏远。
15.(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抒发了诗人对友人遭贬谪的忧虑以及对现实的愤慨之情,还有对远方友人的关心、思念之情。
16.(2分)D(A.连词,来,表目的/介词,把;B.连词,所以/名词,旧的知识;C.名词,志向/动词,志于;D.连词,表转折)
17.(2分)C【解析】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修身“和“养德”,没有对“治国”方面的论述。
18.(4分)(1)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2)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
19.(3分)诸葛亮劝诫的目的是: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1分)(或者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慢浮躁。)孙叔敖劝诫的目的是:不要接受大王封赏的肥沃的土地,(1分)要去选择那些贫瘠而名声又差的封地。(1分)
20.(3分)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志无以成学”。(1分)第二个条件是学习,“才须学也”。(1分)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分)
【乙文参考译文】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假如我死了,楚王就会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地方贫瘠,名声很坏。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地方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今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21.(4分)(1)①吴承恩 ②如来佛 ③三打白骨精 ④嫉恶如仇、机智勇敢等
(2)(3分)示例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示例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示例三:书是人类精神食粮 示例四: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多读书
示例五: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示例六:读最经典的书,做有根基的人
(3)(3分)示例:李文,阅读名著不仅仅是享受故事情节带来的轻松愉快,我们还可以在书里体验不同的人生,提高自己的修养,丰富自己的见识,陶冶自己的情操。让我们一起阅读名著,好吗?(称呼和委婉语气1分,内容2分)
22.(50分)评分参考(略)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哲理
孔子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作者②_______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的哲理句是③“_______,_______”。
《论语》《次北固山下》
自然
诗人刘禹锡直接赞颂秋景胜春光的诗句④“_______,_______”;李白在诗中点明远游时令,表现清朗秀美夜色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⑤_______”。
《秋词》《峨眉山月歌》
情怀
表现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诗句是⑥“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陆游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⑦“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潼关》《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名著阅读,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综合,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