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考生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并把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
3.请考生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不要折叠或弄皱。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主题探究】
为探索生命的奥秘,学校举行生物显微摄影大赛活动,同学们利用显微镜,体验走进微观世界的乐趣。请据此回答下面的小题。
1. 某同学自制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果如图所示,操作不规范的步骤最可能是( )
A. B. C. D.
2.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结果如图a所示,此时若要调成图b,最好调节显微镜的( )
A. ①B. ②C. ③D. ④
3.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菠菜叶片下表皮细胞上的气孔(如图),若要将其调到视野中央,玻片标本需要移动的方向是( )
A. 左上方B. 左下方C. 右上方D. 右下方
4. 某同学将吞食了藻类的草履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体内最可能呈现出绿色的结构是( )
A. 食物泡B. 收集管C. 表膜D. 纤毛
【答案】1. C 2. B 3. A 4. A
【解析】
【分析】(1)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2)细准焦螺旋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3)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4) 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①纤毛: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②表膜:通过表膜(细胞膜)呼吸。氧气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进行。③收集管和伸缩泡:把多余的水分和含氮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④口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⑤食物泡:随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⑥胞肛: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
【1题详解】
图中a是气泡,b是口腔上皮细胞。根据分析可知,盖片时操作不规范,盖玻片下会出现气泡。A选项是滴生理盐水,B是用牙签取口腔上皮细胞,C盖片,D是染色,故C符合题意。故选C。
【2题详解】
图中显微镜①是粗准焦螺旋,作用能大幅度上升或下降镜筒;②是细准焦螺旋,作用是调节镜筒升降的幅度小,故细准焦螺旋调可用于调整物象更清晰;③是转换器,作用是调换物镜;④是物镜有放大物像的作用。图a所示若要调成图b,使物像变得更清晰,应调节②细准焦螺旋,故选B。
【3题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片表皮细胞的气孔时,发现气孔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是左上方。故选A。
【4题详解】
草履虫身体表面的表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细胞质流动,食物被慢慢消化吸收,所以草履虫吞食藻类后,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体内的某结构成了绿色,这种结构最可能是食物泡,故选A。
5. 小明在生物课后用超轻粘土动手制作了一个植物细胞模型,其中①代表的结构是( )
A 细胞核B. 线粒体C. 细胞壁D. 液泡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
【详解】观察图片可知,①代表的结构是细胞核。
故选A。
6. 做糖拌西红柿时,流出了许多汁液,该汁液来源于细胞中的( )
A. 细胞核B. 线粒体C. 细胞壁D. 液泡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
【详解】A.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A不符合题意。
B.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保护和支持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细胞中具有液泡,液泡内有细胞液含多种物质,如酸甜苦辣的物质;因此在做糖拌西红柿时,会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来自西红柿细胞的液泡中的细胞液,D符合题意。
故选D。
7. 我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时,展示了干细胞分化出的心肌在失重环境中的收缩过程。如图中表示细胞分化过程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分化能力。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因为它能够产生物体需要的所有类型的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如果能够控制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人们就可以利用干细胞培育人体的组织和器官。
【详解】图中①过程细胞体积增大,是细胞的生长,②过程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分裂,③过程形成了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是细胞分化,④过程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行驶一定功能的器官,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 兴趣小组利用废弃管道制作了“鱼戏花”生态园,种植蝴蝶兰,养殖金鱼。关于蝴蝶兰和金鱼的结构层次描述有误的是( )
A. 都由细胞构成B. 都有多种组织C. 都有多种器官D. 都由系统组成个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不同,动物比植物多系统这个结构。
【详解】ABC.蝴蝶兰和金鱼都是细胞构成,多细胞生物,它们通过细胞分裂和生长形成不同的细胞群,即组织,都有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ABC正确。
D.蝴蝶兰是绿色开花植物,金鱼是动物,动物没有分生组织,蝴蝶兰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金鱼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二者结构层次不相同,蝴蝶兰没有系统结构,D错误。
故选D。
【主题思考】
2023年11月,鸬鹚、黑脸琵鹭等多种候鸟陆续南归,到深圳湾越冬,成群嬉戏觅食,场面壮观,公园中架起不少“长枪短炮”,观鸟者利用摄像机、望远镜,记录候鸟们的翩翩身影。请据此回答下面的小题。
9. 环境中影响候鸟到深圳湾越冬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温度B. 水C. 空气D. 鱼虾
10. 秋冬季节,候鸟南迁这一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主要是( )
A. 能进行呼吸B.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 由细胞构成D.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11. 观鸟者利用摄像机、望远镜记录候鸟的翩翩身影,该行为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A. 实验法B. 总结法C. 观察法D. 调查法
12. “椰林摇影春云动,红树翻潮候鸟飞。”该诗句描绘的景象属于( )
A. 农田生态系统B. 池塘生态系统C. 草原生态系统D. 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9. A 10. B 11. C 12. D
【解析】
【分析】(1)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自然界现存的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2)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3)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9题详解】
候鸟南飞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候鸟到深圳湾越冬主要受环境中温度的影响,BCD选项不符合题意,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10题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秋冬季节,候鸟向南方温暖的环境中迁徙,主要体现了生物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做出的反应,因此,ACD选项不正确,B选项正确。
故选B。
【11题详解】
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可见,用望远镜或摄像机记录候鸟捕食过程,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观察法,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题详解】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椰林摇影春云动,红树翻潮候鸟飞。”中所描述的景象有椰林,红树等,其中的红树一般生长在海浪平静、淤泥松软的浅海盐滩或海湾内的沼泽地,因此这种生态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 绿头鸭趾间有蹼B. 蚯蚓疏松土壤
C.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D. 莲藕根状茎中有气腔
【答案】B
【解析】
【分析】环境能够影响生物,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相互影响。
【详解】A.绿头鸭趾间有蹼,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
B.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C.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体现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
D.莲的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以满足呼吸的需要,适于在有水的地方生存,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下列对水稻所在的农田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B. 水稻属于生产者
C. 阳光不属于该生态系统D. 害虫属于分解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A.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被破坏,A错误。
B.杂交水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正确。
C.阳光、水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C错误。
D.农田中的杂交水稻是生产者,其它昆虫、老鼠等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D错误。
故选B。
15. 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兴趣小组用密闭的瓶子制作了生态瓶,在下列四种生态瓶组装方案中,能较长时间维持相对稳定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瓶制作要求: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生态瓶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详解】光合作用需要光,若想让该生态瓶中的生物存活较长时间,应该把生态瓶放在温度适宜和光照充足的地方;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四个生态瓶中,BD两图缺少光照,不能持久维持稳定;A图中植物种类多,小鱼数量少,比C图的能更长时间维持稳定。
故选A。
16. 广东海洋生物种米主富多样,下图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④→③→②→①
B. ①是生产者,海内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积累最多
C. ②③④是消费者,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D. 能量随着食物链逐级递增,④获得的能量最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故该食物链为:①→②→③→④,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所以,该食物链中,④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B错误。
C.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故②③④是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C正确。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能量随着食物链逐级递减,④最少,D错误。
故选C。
17. 贯众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它具有根、茎、叶,通过孢子繁殖。据此判断,下列植物与贯众相似度最高的是( )
A. 衣藻B. 葫芦藓C. 肾蕨D. 榕树
【答案】C
【解析】
【分析】贯众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花,不结种子,不能形成果实,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蕨类植物。
【详解】A.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A不符合题意。
B.葫芦藓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属于苔藓植物,B不符合题意。
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它具有根、茎、叶,用孢子繁殖,与贯众相似程度最高,C符合题意。
D.榕树是种子植物,它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主题探究】
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在创新学习成果展示周活动中,同学们根据植物的生理功能开展了多项探究活动,并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某同学利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原理,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
B. 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后置于光下
C. 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
D. 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19. 兴趣小组设计了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 两个瓶内的澄清石灰水均会变浑浊
C. 该实验可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氧气
D. 甲瓶温度高于乙瓶,说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20. 我国航天员在“天宫课堂”展示了水稻叶片“吐水”的奇妙现象。这一过程中,水分从根运输到叶的动力主要来自( )
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蒸腾作用D. 分解作用
21. 中国科学院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同学们分析了其合成原理(如图),发现人工合成淀粉装置中的“生产设备”可以模拟植物叶肉细胞中的( )。
A. 叶绿体B. 细胞核C. 线粒体D. 细胞壁
22. 《齐民要术》中记载“反斧斑驳椎之,名曰嫁枣”,即用斧背捶打树干,破坏枣树的部分结构,阻止某物质向下运输,进而提高其产量。其中被破坏的结构和被阻止运输的物质分别是( )
A. 导管、无机物B. 导管、有机物C. 筛管、有机物D. 筛管、无机物
23.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苗窃”现象,指苗生太密,没有行列,尽力耕耘也难以长大。出现“苗窃”现象主要是因为影响了植物的( )
A 蒸腾作用B. 呼吸作用C. 光合作用D. 分解作用
【答案】18. D 19. D 20. C 21. A 22. C 23. C
【解析】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3)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
(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18题详解】
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用不透光的心形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置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除了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则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以后滴加碘酒,C正确。
D.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这部分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色,这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比较叶片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D错误。
故选D。
【19题详解】
A.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装置不需要在有光的情况下进行,A不正确。
B.甲瓶中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右灰水变混浊;乙瓶中,种子失去生命力,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不能变浑浊,B不正确。
C.装置内有澄清的石灰水,能检验二氧化碳,因此该实验可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C不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甲瓶中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温度升高;乙瓶内种子失去活性,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温度不会升高,因此甲瓶温度高于乙瓶,D符合题意。
故选D。
【20题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水稻叶片“吐水”现象,是植物进行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1题详解】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分析题干可知,装置中的“生产设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2题详解】
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生长的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到根部,用斧背捶打树干,会破坏树干中的筛管,阻止筛管内的有机物向下运输,让更多的有机物运输到枣树的果实,使果实增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3题详解】
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分析题干可知,“苗窃”现象是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24. 日常生活中常将水果、蔬菜放进冰箱冷藏来延长保鲜时间,主要原因是低温能( )
A. 加快细胞分裂B. 加快水分流失C. 减弱光合作用D. 减弱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都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繁殖速度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达到保鲜的目的。
【详解】将蔬菜、水果放入冰箱中,能够保存一段时间不腐败,主要是因为冰箱内温度低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繁殖生长速度,抑制了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 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5.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下列衣食住行方面的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旧衣物合理回收利用B. 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C. 及时关闭电器的电源D.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
【答案】B
【解析】
【分析】采取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低碳、绿色发展,如推广可再生能源、鼓励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等。
【详解】A.废弃的衣物不要随意丢弃,随意丢弃的衣物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应合理回收,才符合环保理念,A不符合题意。
B.使用一次性筷子会消耗大量的木材,同时制造和处理一次性筷子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和污染物。因此,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属于低碳和环保行为,B符合题意。
C.及时关闭电器的电源,能节约电能,减少浪费,节省能源,符合环保理念,C不符合题意。
D.步行、骑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同时也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道题,每空1分,共25分。
26. 2022年,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水稻种子从萌发到生长发育,再到开花结果”全生命周期的空间站培养实验。以下是水稻部分结构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问题。
(1)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稻米中储存营养的主要部位是图a中的______(填序号),根据对水稻种子的结构分析,水稻属于______(选填“单子叶”或“双子叶”)植物。
(2)培养箱里有营养液,可为水稻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它们在④的______区(填结构名称)被吸收。
(3)当水稻进入繁殖期,图c可以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_____(填序号),在密闭的培养箱中,可能会传粉不足,为增加结果率,需要航天员为其进行__________。
【答案】26. ①. ① ②. 单子叶
27. 根毛##成熟 28. ①. ⑦ ②. 人工辅助授粉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胚乳,②胚,③茎和叶,④根,⑤柱头,⑥花药,⑦子房。
【小问1详解】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储存营养物质。水稻是单子叶植物,食用的大米中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a中的①胚乳。
【小问2详解】
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④根的根毛区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小问3详解】
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进入胚珠珠孔后,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因此水稻抽穗开花进行传粉,图c中来自⑥花药的精子与子房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将发育成胚,⑦子房发育为果实;培养箱中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故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应给水稻辅以人工辅助授粉。
27. 请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2022年,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我省的红树林面积占全国一半以上。随着环境改善,目前候鸟迁徙数量有所提升。
资料二:红树林区域海浪反复冲刷,泥土软且缺氧。林内红海榄有些根扎入土壤中,有些根飘荡在空中,且表面密布气孔,各具重要作用。
资料三:在红树林内,涨潮时,鱼类、虾和软体动物趁机觅食;退潮时,螃蟹才出来捡食未腐烂的红海榄的落叶、残花和果实,此时肉食性的鹭鸟也会趁机飞下来觅食。
(1)红树林生态系统内,泥土中的_____作为分解者,会使落在泥地上的叶、花、果腐烂分解。据资料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填植物名称)可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2)由资料二分析,红海榄的根除了固定作用,还具有______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由资料三分析,鹭鸟和螃蟹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_______,请根据材料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
(4)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施,会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能力,从而能较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请列举项保护红树林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
【答案】27. ①. 腐生性微生物 ②. 红海榄 28. 通气
29. ①. 捕食 ②. 红海榄→螃蟹→鹭鸟
30. ①. 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②. 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
【分析】(1)红树林可以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对保护海岸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是属于红树林在生态系统方面的调节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要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措施。
(2)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参与了物质的循环。
【小问1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指细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红树林生态系统内,泥土中的腐生微生物作为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制造有机物,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红海榄是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能量。
【小问2详解】
红海榄的特殊根的功能是通气、支持植物向上生长,红海榄这种生长现象有利于红海榄更好地在水中扎根生存,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
【小问3详解】
分析资料,肉食性的鹭鸟以螃蟹为食,可以知道,鹭鸟和螃蟹之间是捕食关系;分析题干资料可知,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有:红海榄→螃蟹→鹭鸟等。
【小问4详解】
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工程使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增多,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从而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要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28. 海洋在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广东某海洋研究团队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龙须菜(一种海藻)生长的影响,将健康无损的龙须菜等量分装到12个培养瓶中,然后将其平均分成两组,甲组(通入自然浓度的二氧化碳)和乙组(通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均在24℃环境下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每组都选用多瓶龙须菜,其目的是_________。连续培养10天,记录并计算各组龙须菜质量的_________,绘制成曲线图。
(2)据图可知,随着时间推移,乙组龙须菜的质量比甲组的_______,说明高浓度二氧化碳能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龙须菜的生长。
(3)龙须菜通过_______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答案】28. ①. 二氧化碳 ②.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③. 平均值
29. ①. 重 ②. 促进
30. 光合作用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小问1详解】
分析实验可知,甲组和乙组唯一不同的条件是二氧化碳浓度,其他条件相同,因此甲组和乙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实验的样本数量要合理,因此每组选用多瓶龙须菜,而不是1瓶。实验数据进行求平均值,可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实验结论有说服力,因此连续培养10天,记录并计算各组龙须菜鲜重的平均值。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图可知,乙组龙须菜的质量比甲组的大,乙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甲组的,则说明高浓度二氧化碳能促进龙须菜的生长。
【小问3详解】
龙须菜等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29. 项目小组同学开展一米阳台番茄种植活动,他们对番茄果实变大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如图所示,请据此回答问题。
(1)从细胞角度分析,小番茄果实变大的原因是细胞发生了变化,其中______(填序号)过程发生的变化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③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_________。
(2)用开水烫一下番茄,可以撕下一层皮,这层“皮”是______(填字母)组织,起保护作用;吃到的果肉是______(填字母)组织,储存了大量营养。由此可见,从结构层次上看,番茄果实属于_________。
(3)从营养角度分析,小番茄果实变大的原因是其他器官为其运送了充足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④处光合作用制造的_________和⑥处吸收的_________,植物各部分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了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29. ①. ② ②. 组织
30. ①. b ②. c ③. 器官
31. ①. 有机物 ②. 水分和无机盐
【解析】
【分析】(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植物的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根、茎、叶主要与植物的营养有关叫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主要与植物繁殖后代有关叫生殖器官。
(3)番茄的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里面的果肉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是营养组织。
(4)题图中:①是细胞生长,②是细胞分裂,③是细胞分化,④是叶,⑤是茎,⑥是根;a分生组织,b保护组织,c营养组织,d输导组织,e机械组织。
【小问1详解】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故小番茄果实变大的原因是细胞发生了变化,其中②细胞分裂过程发生的变化使细胞的数量增多 ;③是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如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小问2详解】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如番茄的表皮,位于最外面,起保护作用,属于b保护组织;将番茄从中央剖开,会看到番茄的果肉,储存大量的营养,属于c营养组织;果肉中有一条条筋络属于输导组织,由此可见,从结构层次上看,番茄果实属于器官。
【小问3详解】
西红柿果实变大主要是营养物质的积累,主要包括④植物的叶能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及⑥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植物才能不断积累营养物质,使西红柿果实变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